第十二讲 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学案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二讲 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学案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4 19:4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十二讲 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18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是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张时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欧美等地相继发生工业革命,迎来了工业文明时代。这一时期,西方列强逐渐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资本主义列强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矛盾空前激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不断高涨。同时,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也不断兴起。
(一) 时间主线
(二) 空间定位
1 下列两幅地图反映出人类交通方式、布局、功能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影响这一变化的经济因素有哪些?
秦朝道路示意图 英国工业革命示意图
                                    
                                    
                                    
                                    
                                    
                                    
2 提取下列两幅地图中有关非洲政治形势变化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简要说明。
图一 图二
——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
                                    
                                    
年份 全国卷 江苏卷
甲卷 乙卷 新课标卷
2024年 ①(选·33)工业革命时期生产组织方式变革 ②(非选·42)工业革命以来城市化的演进 (选·33)非洲的抗争 (非选·16)第二次工业革命(毛瑟枪的研制)
2023年 ①(选·33)现实主义文学 ②(选·34)巴黎公社 ③(非选·45)俄国农奴制改革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选·34)日本的近代化 (选·14)美国南北矛盾
2022年 ①(选·34)内燃机的应用 ②(非选·45)日本明治维新 (选·34)德国航运业的发展 ①(选·14)工人阶级争取合法的政治权利 ②(开放性试题·18)两次工业革命
考向分析 (1) 考查内容:主要从工业革命的特征和影响、巴黎公社的性质、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等方面展开,在复习时也要关注英法美德代议制的特点。 (2) 考查方式:从小切口入手,注重与教材的融通,提升学生提取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注意突出“价值引领”。 (3) 价值立意:竞争意识;世界意识;创新意识;民主意识;现代意识;国力本质
主干回眸一:经济变革——改变世界面貌的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初
国家 ①________开始→一国到多国 多国同时发生→②__________最为突出
背 景 前提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资本主义制度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确立
资本 殖民掠夺、海外贸易 ④____________、资本积累(工业品输出)
劳动力 ⑤__________________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⑥________进程
技术 英国的⑦________发展水平较高,劳动分工细致,生产工具日趋专门化 ⑧__________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
市场 殖民扩张提供了广阔的⑨__________(18世纪下半叶,英国确立了海外霸主地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越来越多的地区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科技含量 经验主义,科学技术与生产尚未结合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始标志 18世纪60年代,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 ____________ 19世纪60年代,德国人西门子研制发电机
主要成就 (1) 开始于棉纺织业。 (2) 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 →成为近代工厂的开端,采用 _______ ___的工厂逐渐取代了手工工场。 (3) 1782年,瓦特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1785年,经过进一步改进的 ____________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 (4) 19世纪初,汽船、火车先后问世,从此,人类进入“ __________”。 →极大地改善了水陆交通状况,扩大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 (5) 19 世纪中期,英国的机器制造业实现了 _________。   →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1) 电力技术的广泛开发和应用。 →人类进入“ __________”。 (2) 内燃机的创制和应用。 →带来新式快速交通工具的诞生( ____________),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深远影响的成就。 (3) 新通信手段的发明。 →电报和 ______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商业信息的交流与传播。 (4) 化学工业的兴起。 →丰富了人类的生活。 (5) 改造旧产业部门
影响 生产力 采取机器大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推动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1) 20世纪中叶,欧美各国完成了农业机械化,建立起高度集约的现代农业。 (2) 20世纪下半叶以来,一大批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以 __________为基础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大型农场、养殖场成为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经营模式。 (3) 20世纪以来,汽油拖拉机、柴油拖拉机相继实现批量生产,为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创造了条件
生产组织 形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 ______________
社会结构 (1) 促使阶级结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逐渐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2) 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__________的力量也开始发展
政治状况 (1) 工业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他们通过改革,进一步巩固了统治地位。 →1832年,英国__________。 (2) 工业无产阶级:迅速崛起,为争取自己的权利展开斗争。 →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__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城乡发展 (1) 促进了__________的发展,推动了城市建筑、居住条件、基础设施、交通等方面的变化。 →造成了____________、贫富矛盾、交通拥堵、犯罪率上升、失业者增加等社会问题。 (2) 促进了乡村的改变。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农业机械日益普及,普遍建立了________,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大提高
水陆交通 推动了水运轮船、铁路火车、公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变化,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便于信息和贸易的交流
社会生活 促使生活观念、教育文化、休闲生活等生活观念和方式的变化。 (1)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____________更为增强。 (2) 初等教育不断推广,人们的文化素质逐渐提升;女性也获得了更多受教育的机会
全球化 (1) 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紧密。 (2)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进入________阶段,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市场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向全球扩张,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1)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贸易格局 (1) 英国: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__________”和世界贸易中心。 (2) 世界: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等新兴工业国家兴起,英国的贸易垄断地位被打破,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金融体系 (1) 19世纪初,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国际间货币结算日益频繁和复杂。 (2) 1816年,英国实行金本位制,此后,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逐渐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生态文明 两次工业革命虽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但工业革命也造成了自然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过度消耗,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点聚焦__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时期 推动因素 概况 主要 资本 显著 特点 主要 途径
初步 形成 工场手工业时期(16世纪—18世纪中期) 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 (1) 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 (2) 17—18 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商业资本 暴力手段 残酷掠夺 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
基本 形成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后期) (1) 工业革命后,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2) 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 把亚非拉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工业资本 工业优势 (商品输出) 以炮舰(殖民扩张)和商品进行不平等贸易
最终 形成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中后期以来) (1)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利用资本输出,控制了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 (2)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私人垄断 资本   资本输出 资本输出、瓜分世界
认识 认识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原因 (1) 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 (2) 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助推器。 (3)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4) 殖民扩张和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流动、资本流通等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途径
认识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评价 (1) 从生产力发展角度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国际化,结束了许多国家和地区长期存在的孤立、闭塞的陈旧经济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 (2) 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客观上向世界传播了先进的科技和文化,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狭隘性,开始向现代文明转化。 (3) 从道德角度看,世界市场是西方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宰割、奴役的产物。不仅使亚非拉国家遭受不等价交换的剥削,而且把他们变成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因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不公平、不公正的
 要点聚焦__运用唯物史观简述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意义
唯物史观 历史意义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工厂制度建立,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城市化进程加快,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为两大对立阶级;推动1832年议会改革;阶级矛盾日益激化,工人运动频发;现实主义风格的盛行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产生
 要点聚焦__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政治 侵略 两次鸦片战争;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抗 爱国官兵反抗、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经济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思想 “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器物 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学习西方制度
社会生活 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文明化
 要点聚焦__工业革命对社会转型的影响
(1) 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工业革命所带来的机器化生产方式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巨大突破,而新技术革命则使生产方式面临从单纯增长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2) 工业现代化转型:工业现代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科技现代化和国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也是工业化的重要内容。
(3) 社会城市化转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人口向城市的流动。工业的发展使英国经济的重心迅速向拥有丰富煤铁资源的西北地区转移。
(4) 经济思想与生产组织形式转型:促使自由主义成为工业革命时期主要的经济思想;工业革命促成了生产组织形式的转型,工厂制和垄断组织先后成为主要生产组织形式。
(5) 社会形态转型:工业革命后,经济形态上,工业取代农业占主导,城市化进程加快;政治形态上,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社会改革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意识形态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真题互动:
(2022全国甲卷T34)蒸汽机发明后,日益成为欧美国家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需要多人协同操作。20世纪初,农业机器的使用变得个人化、小型化,家庭农场在劳动生产率方面缩小了与雇佣大农场的差距,后者日趋衰落。这一系列变化表明(  )
A. 内燃机的应用改变了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B. 农业技术发展导致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C. 蒸汽机成为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
D.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生产规模
主干回眸二:政治震荡——工业革命影响下的三股历史潮流
自由 主义 资产阶级代 议制的完善 和扩展 英国 (1) 18世纪,逐渐形成内阁制度;后来历经多次议会改革,①____________逐步完善。 (2) 1835年,英国确立近代②________制度,加强了基层自治管理。 (3) 1870年,英国确立文官制度
美国 (1) 1861—1865年,美国③__________,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之后,形成了两党对峙、交替执政的政治新局面,成为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2) 1883年,美国建立了④__________。 (3) 美国基本保持了地方自治的传统,⑤______是最基本的地方自治单位
法国 (1) 1804年,拿破仑颁布《法国民法典》,成为大陆法系的代表。 (2) 1875年,法国通过新宪法,确立⑥________。 (3) 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以⑦__________为基层单位的制度
意大利 1861年,意大利王国建立,实行君主立宪制;⑧________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德国 (1) 1864—1871年,经过三次⑨____________,实现国家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2)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⑩______________,涉及疾病、工伤和养老等方面
俄国 1861年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 ________,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没有直接触及 ______________,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日本 1868年明治维新,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保留了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了权力,成为 __________的社会基础
(1) 英国和法国分别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强调 ______独立、保护个人权利,确立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2)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各国探索社会救济的新方法, ______________开始形成
社会 主义 工人运动与 社会主义运 动的发展 工人运动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大规模工人运动, ________登上历史舞台
第一国际 1864年, ________________在伦敦成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国际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
巴黎公社 1871年3月成立,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 ________________;为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民族 主义 民族解放 运动的不 断高涨 (1) 16—20世纪初,西方列强逐渐将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区变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最终建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掀起民族独立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 ____________的觉醒,为最终的民族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要点聚焦__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
1. 进步性
(1) 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避免了少数人的专制独裁,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有利于调节资产阶级内部关系,缓和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矛盾,从而稳定了社会秩序。
(3)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 其建立方式和政体形式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世界意义。
2. 局限性:资本主义制度仍然是一种剥削制度。
(1) 对内:是资产阶级的民主,劳动人民很少享受到民主、自由的权利。
(2) 对外:资本主义列强大肆推行殖民扩张政策,把亚非拉广大地区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进行压榨和掠夺。
 要点聚焦__近代西方主要国家殖民扩张的特点
(1) 葡萄牙:以侵占军事据点、建立商站为主,同时利用武力垄断商路、暴力掠夺和敲诈勒索来获取财富。
(2) 西班牙:占领殖民地全境,直接掠夺财富,并在当地建立种植园,以其农产品供应欧洲市场。
(3) 荷兰:几乎和英国同时开展,以政府为后盾,通过发展远洋贸易进行贸易垄断;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主要方向为亚洲和北美。
(4) 英国:政府鼓励“海盗式”掠夺,发动一系列商业战争,建立海上霸权并在海外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5) 美国和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扩张较晚,但是进展迅速。德国因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进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海上权力。
(6) 日本和俄国:日本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进行了明治维新,实力增强,对外扩张野心巨大。俄国境内以平原为主,无险可守,故偏重于占领他国领土,加大战略纵深,以空间换时间。
 要点聚焦__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
斗争方式 多样化 各国的民族民主运动大多以武装斗争为主,这主要源于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落后势力的高压政策。有些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采用和平斗争方式,主要代表是中国的维新变法运动和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斗争目标 集中 斗争矛头都指向帝国主义殖民侵略和殖民统治。 (1) 有些民族民主运动的斗争目标主要是帝国主义,如中国义和团运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和非洲人民的反帝斗争等。 (2) 有些国家的直接斗争目标虽是本国的封建统治,如中国辛亥革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等,但也包含民族独立的革命任务
革命类型 多样 以新兴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为主,资产阶级在革命中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纲领,组织了政党,进入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时期。但同时仍存在旧式的民族解放运动,如中国的义和团运动、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等
斗争持续 时间长 此次世界范围内的民族民主运动整体持续时间长,如从1881年苏丹马赫迪发起反英起义起,到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前后长达30多年。有些国家的民族民主运动持续时间也很长,如苏丹马赫迪起义持续近20年之久
斗争取得 重大成果 如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独立;墨西哥于1917年制定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性质的宪法;等等
  学习互动:                                    
                                    
                                    
主干回眸三:思想文化活跃——思想科技的繁荣和文化交流
思想繁荣 (1)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①__________的诞生,与《资本论》、②____________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引。 (2) 拿破仑战争后,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越来越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
科技发展 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④______________
文化交流 (1) 随着⑤______________,各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在相互借鉴中向前发展。 (2) 20世纪初,⑥______设计师设计的女装采用了东方女装的样式;进入20世纪,电影、音乐、书籍等各国文化产品广销世界各地
文化侵略 (1) 殖民国家向被侵略地区进行⑦____________(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以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 (2) 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⑧____________,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
人口迁移 (1) 大洋洲人口结构的改变: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19世纪中叶,⑨______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⑩____________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2) 华工与美洲、大洋洲的开发: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华工被运往美洲等地,形成了 __________;华工为美洲和大洋洲的开发作出了重要贡献,留下来的华工保留和传播着 __________,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文化传承 18世纪,英国的不列颠博物馆、法国的 ________建立;1834年, ______针对古迹保护制定了法律,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要点聚焦__近代华工出国的原因、特点与影响
原因 (1) 工业革命时期,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化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增加。 (2) 亚非拉殖民地的开发、拓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3) 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4) 清政府在经济上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使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无以为生,被迫出国谋生,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 (5) 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小农经济逐渐解体,农民、手工业者破产。 (6) 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条约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扩大招募华工的规模提供了合法根据
特点 (1) 主要包含契约华工和为生计所迫而出国的两类华工。 (2) 延续时间长。始于鸦片战争后,并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后达到高潮,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仍有大批华工被西方殖民者募往东南亚地区乃至非洲。 (3) 分布的地域广,美洲、澳大利亚和东南亚等地都有华工的身影
影响 (1) 迁入东南亚、美洲等地的华人,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健康和生命受到极大的摧残。 (2) 中国海外移民对迁入国家的经济、文化、政治诸方面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 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为中国介绍外国文化,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不同文明的发展。 (4) 其后代华侨为近代中国革命事业、家乡事业作出了努力,促进了祖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学习互动:                                    
                                    
                                    
探究1:工业革命的兴替与大国兴衰
材料 如下图所示:
三次工业革命领先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演化历程
——柳卸林、葛爽、丁雪辰《工业革命的兴替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化——从制度基因与组织基因的角度》
材料反映的是学者对三次工业革命领先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演化进行的归纳。从材料中提取相关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探究2:资本主义世界殖民和亚非拉民族独立
材料一 如下表所示:
近代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葡萄牙 以侵占军事据点、建立商站为主,同时利用武力垄断商路、暴力掠夺和敲诈勒索来获取财富
西班牙 占领殖民地全境,直接掠夺财富,并在当地建立种植园,以供应欧洲市场
荷兰 几乎和英国同时开展,以政府为后盾,通过发展远洋贸易进行贸易垄断;组建大型商业公司;主要方向为亚洲和北美
英国 政府鼓励“海盗式”掠夺,发动一系列商业战争,建立海上霸权并在海外积极进行殖民扩张。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
美国和德国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崛起的帝国主义国家,扩张较晚,但是进展迅速。德国因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而与英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尖锐,进而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海上权力
日本和俄国 日本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进行了明治维新,实力增强,对外扩张野心巨大。俄国因为自身经济实力较弱则是偏重于对领土的渴求
  材料二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滥砍滥伐以及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冲击后,殖民政府终于认识到“过去六十年的愚蠢错误和漫不经心所酿就的恶果”,并表达了对“保护和改善森林的巨大忧虑”。因此,殖民政府在孟买、马德拉斯、缅甸、西北省、中央邦、奥德等地建立了森林管理机构。森林管理机构的两大目标是保护森林、获得税收。19世纪30年代,殖民政策进入新阶段后,其破坏性和建设性双重使命都逐渐明朗。但殖民者对破坏性和建设性两个使命的完成都不彻底,一般都是在进行一定阶段后半途止步。这同样是由其卑鄙私利决定的。为了巩固殖民统治,它需要谋求殖民地半殖民地原有封建势力的支持,为此就需要自觉地与旧势力妥协,人为地保留某些旧的制度与结构;而说到建设性使命,殖民者虽然不得不实行,却绝不愿看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真正出现一个新社会。
——摘编自孙中华《英国殖民统治对印度森林的影响(1757—1947年)》等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世界殖民扩张的特点和意义。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双重影响。
探究3:近代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材料 如下图所示:
1924年刊登在上海《大陆报》上的星期特刊——《外侨购物指南》
注:《大陆报》是美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在华美式报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阐述自己的历史认识。(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第十二讲 工业文明的确立与扩张——两次工业革命时期
时空统整
1 变化:从人工道路到以铁路为主的路网建设;从以国都为中心到以各工商业城市为中心;从服务于政治统治到服务于工业生产、商品流通及社会生活。经济因素:工业革命提供了新的技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2 非洲政治形势的变化是随着列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侵略方式变化而变化的。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等殖民者开始在非洲沿海建立少量殖民据点,进行殖民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殖民活动大多局限在沿海地区,占领重要港口和城镇。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列强逐渐放弃奴隶贸易,转而进行全面的殖民入侵,同时欧洲探险者深入非洲腹地探险,为进一步侵略准备了条件。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列强纷纷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要求瓜分世界市场。为了进一步瓜分非洲,1884年,列强在柏林召开会议,确立了“有效占领”原则。柏林会议后,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大大加快,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们侵占了几乎整个非洲。
回眸聚焦
一、 ①英国;②美国、德国;③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④殖民掠夺;⑤圈地运动;⑥城市化;⑦手工工场;⑧自然科学;⑨海外市场;⑩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 珍妮纺纱机; 机器生产; 瓦特蒸汽机; 蒸汽时代; 机械化; 电气时代; 汽车、飞机等; 电话; 高科技; 垄断组织;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中间阶层;议会改革;工人阶级;城市化;环境污染;大农场;时间观念;垄断;世界工厂。
【真题互动】 A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内燃机得到推广,农业的机械化逐步实施,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发生变化,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失业人口大量增加,排除B项;蒸汽机是雇佣大农场机器动力的重要来源,不是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农业生产的机器动力来源,排除C项;农业生产效率依赖于科技,排除D项。
二、 ①君主立宪制;②自治市;③南北战争;④文官制度;⑤乡镇;⑥共和制;⑦自治市镇;⑧1870;⑨王朝战争;⑩社会保险制度; 人身自由; 沙皇专制制度; 军国主义; 司法; 社区组织; 工人阶级; 国际工人协会; 马克思主义学说;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民族意识。
三、 ①马克思主义;②唯物史观;③民主、独立、自由、法治;④实验药理学;⑤商品的流动;⑥法国;⑦文化侵略;⑧传统文化;⑨白人;⑩欧洲文化; 苦力贸易; 中华文化; 卢浮宫; 希腊。
探究研习
探究1
示例
制度因素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
作为英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的主要表现,推动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的除了君主立宪政体的发展、海内外市场的扩大等诸多因素外,还有制度层面的保障。圈地运动之后,英国的大土地所有制有所发展,这种土地模式有利于集约化经营,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原料等,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颁行的专利制度有利于保护发明者的发明创新,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专利制度,从而为创新提供了保护和激励制度。大工厂生产组织形式是工业革命的创新产物,以机器生产和大规模生产的这种生产组织形式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
英国土地制度、专利制度和生产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的变革,推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英国国家创新体系。
探究2
(1) 特点:殖民国家众多;殖民方式多样;殖民范围广泛;殖民目的具有双重性。意义:对殖民国家来说,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殖民地来说,带来了灾难,但也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世界来说,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2) 破坏性: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导致其经济落后、社会动荡;破坏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建设性: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现代化进程;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探究3
示例一
近代中西方文明在碰撞中交融。
自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屡次武力侵华,并逼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西方人大量涌入中国,随之而来的是西方的商品、风俗和思想文化。
一方面,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社会特别是城市产生了猛烈的冲击。西方人在中国上海等城市建立租界,盖起西式的建筑,汽车及交通规则也很快进入中国城市。与此同时,西方的服饰、饮食也受到一部分中国人的追捧、模仿,中国传统社会融入了西方的文化因素。
另一方面,部分西方人也被中国文化所吸引,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在中国办报纸,帮助更多来华外侨适应中国的社会生活,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他们喜爱中国的商品,迷恋中国的服装,向不了解中国的西方人大力推介中国文化。
近代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融,是西方列强侵略扩张的产物,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重要表现,但同时也客观上加深了中西方对彼此的了解,使中国传统社会与文化发生了新的变化。
示例二
近代中国城市受到西方文化的深刻影响。
西方列强的侵略,给近代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伴随着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西方的建筑、服装和交通文化也传入中国,特别是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城市。
西方建筑的风格,影响了近代中国城市的面貌。西方建筑强调实用性和功能性,给中国城市带来了新的建筑风格。许多城市开始兴建西式建筑,如洋房、洋楼等,这些建筑成为城市的新地标。
西方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西方服装的传入,使城市中的中国女性开始尝试穿裙装,男性也逐渐摒弃了传统的长袍马褂。
西方交通方式的传入,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城市的交通状况。西方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出现,使得城市交通更加便捷、高效。
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的文化传入中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城市的面貌。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在借鉴西方文化的同时,应当保持自身的文化特色和传统,推动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