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 学案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讲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 学案 2025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通史)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4 19:37: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讲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
916—1368年,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时期,是我国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时期,历经五代十国的分裂、辽宋夏金民族政权的并立,元朝走向统一,奠定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一) 时间主线
(二) 空间定位
1 观察右面所示的地图,分析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 观察下列两幅地图(“各省书院数量分布图”),分别提取图一、图二的书院数量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图一 图二
注:颜色越深,表示书院数量越多。
                                    
                                    
年份 全国卷 江苏卷
甲卷 乙卷 新课标卷
2024年 ①(选·27)宋金关系;史学理论 ②(非选·42)宋代农业发展 (选·3)宋朝的社会经济
2023年 (选·26)·宋朝都城市民生活日常 ①(选·26)南宋文人刻书风气 ②(开放性试题·42)宋朝儒学的发展 (选·4)宋代的理学
2022年 (选·26)宋朝海外贸易的繁荣;手工业的发展 (选·26)宋朝地方行政 ①(选·4)元朝的监察机制 ②(非选·19)王安石变法
考向分析 (1) 考查内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王安石变法以及辽夏金元的政治制度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同时,注重有关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家国情怀的培育,重点关注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及与社会变动的内在关系等,程朱理学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宋词与商品经济的关系等可能成为新的命题点。 (2) 考查方式:题目形式灵活多样,通过新情境的创设以考查主干知识为主;以选择题为主,突出对试题情境的深层次解读和分析;同时注重价值引领,突出宋代理学对社会价值观的正面引导。 (3) 价值立意:国家治理与制度自信;民族自信与文化自信;文化交流与文化认同;社会进步与历史见识
主干回眸一:政治变革与国家治理
宋朝 元朝
领土怎么管 州(府、军、监)、县二级制→①_____ 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省、路、府、州、县多级行政制度);“四等人制”
权力怎么揽 ③______________ 一省制(中书省)
官员怎么选 崇文抑武;④________(“取士不问家世”)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恢复科举制(时断时续)
官员怎 么管理 考核 制定严格的标准
监察 中央设御史台,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⑥____________ 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秩序怎 么建 思想 三教合一;⑧____________ 尊崇理学
法律 制定法律多以⑨________为蓝本 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⑩____”
教化 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 ______教化乡里
户籍 __________ __________,按职定籍
基层 乡里制度
__________(王安石变法)
赋役 沿用 ________(附加税繁杂多变,还派发各种徭役);王安石推行募役法 基本沿袭唐朝(租庸调与两税法);首创“ ______”
边疆 宋与辽、西夏、金长期并立 (1) 西域:北庭都元帅府(军事)、宣慰司(行政)。 (2) 吐蕃(西藏): ________。 (3) 台湾:澎湖巡检司。 (4) 西南: ______________。 (5) 东北、云南等地:行省
 要点聚焦__宋代政治特点——“事为之防,曲为之制”
(1) “事为之防”:所有的事情都要预先防范。
(2) “曲为之制”:要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
 要点聚焦__唐宋变革论——“政治变革”
唐宋变革论最初由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即从唐到宋是中国从“中古”踏入“近世”的变革。经过学界一百多年的充分研究与探讨,东亚各国学界对此已经形成基本认识,即承认唐宋间历史进程的巨大飞跃,但是否真正属于变革,尚需进一步的研究。
1. 变革一:士族政治衰落,君主专制加强
隋唐实行并完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从制度上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通过实行三省六部制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北宋实行崇文政策,大兴科举,士族政治进一步衰落;中央实行分权政策,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加强皇权。
2. 变革二:中枢权力体系——由三省制到一省制
三省制标志着宰相权力被三省分掌,秦汉以来的独相被群相代替,形成三省长官共议国政的新型治国方式。宋承唐制,但门下省和尚书省虚设,中书省的职能限于政务,军政权与财政权被枢密院和三司分割。
3. 变革三:文官制度的成熟
中唐以后,士人广泛参与国家政治;宋太祖推行崇文抑武的方针,形成以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为主体的文官政府。隋唐的统治阶层大多出自门阀士族,而宋代的文人政治特点明显;宋代文官制度的完善扭转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也促进了宋代经济、教育、文化的繁荣发展。
 要点聚焦__辽夏金元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贡献
(1) 发展生产,开发边疆。经过西夏政权的开发建设,地处西陲的今河西走廊和宁夏沿黄河地区农业和手工业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祖国的疆域是由多民族共同缔造的,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华大一统的版图作出了贡献。
(2) 创新制度,影响深远。因俗而治、蕃汉分治的双轨制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行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3) 学习汉制,民族交融。辽夏金元不同程度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内容,加深了民族交融。
(4) 促进民族认同。辽夏金元时期尽管存在着民族歧视和民族区分,但是,多元一体的大中国观和天下一家的理念逐渐形成。
(5) 丰富传统文化。辽夏金元时期缔造了多元文化交相辉映的局面,为民族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提供条件,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6) 从“小中国”到“大中国”。元朝实现了全中国的统一,人民意义突破汉人而演变为汉、蒙、色目等众多民族,其文化意义演变为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兼有。具体来说:
“幅员”之大→从政权并立到全国统一
“民族”之大→从多元竞争到中华一体
“文明”之大→从碰撞交融到多元一体
学习互动:                                    
                                    
                                    
主干回眸二:经济发展与社会流动
领域 成就
农业 耕作制度 宋朝南方①____________普及;占城稻的推广种植 总结: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和手工业都有显著进步
经济结构 出现固定种植某种②__________的农户,农产品商品化提高
棉花种植 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推广于③______
人口增长 户口增长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破亿
重要粮仓 宋朝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苏湖熟,天下足”)
手工业 纺织业 元代④________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制瓷业 宋朝出现五大名窑;元朝⑤________和釉里红
冶金业 北宋⑥______的开采量很大,矿冶业在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印刷业 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进一步带动了⑦________的发展
商业 市场 宋朝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民族政权间的⑧________互市和民间贸易发展
货币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⑨______;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政府 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有所松弛
贸易 (1) 海外贸易繁荣(唐宋以后,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⑩__________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2) 宋元时期,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 ________等
契约 唐宋以后,契约的应用更加广泛
城市繁荣 (1) 北宋 ______、南宋临安、元朝的大都和杭州尤以繁华著称。 (2) 元朝:漕运和海运发达,运河沿岸兴起了很多 ____________。 (3) 城市商业突破了 ______限制(打破坊市制度,夜市和商业街)
交通发达 宋朝:北方陆路交通阻隔, ______转趋发达,不仅恢复了唐朝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又开辟了由明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 元朝: (1) 在全国遍设驿站,构成了以 ________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 (2) 对大运河进行取直(将南方财赋北运),开辟了 ________________(运输江南的粮食)。 (3) 通往欧洲的海陆通道都很通畅
社会流动 (宋朝) 政治 ________——门第观念淡化:科举制度更完善
经济 自由化——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雇佣关系发展;农民 ________关系发展
生活 松弛化——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________________”,对土地买卖、典当不加干预
 要点聚焦__宋代的“商业革命”
贸易类型 (1) 基层市场(平民大众):蓬勃涌现。榷场(少数民族):往来密切。海外市场(国际贸易):发展繁荣。 (2) 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金融货币 北宋时期,在四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时期,信用票据会子大量出现
商业场所 出现了商业大都市东京和临安;坊市制度瓦解,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以及娱乐场所瓦子,草市更加普遍
商品种类 农副产品和家庭手工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商业政策 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认识1:宋代商品经济为什么会不断繁荣?
国家政策 国家放松对社会的控制,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调动了民间的经商热情,为商业的发展创造了较为宽松的社会、政策环境,这是两宋时期商业发展最具特色也是①____________
丝绸之路 两宋时期,虽然陆上丝绸之路受阻,但是由于造船技术的提高和指南针的使用,航海的风险大大降低,海上丝绸之路迅速发展,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②______
江南开发 从自然条件而言,江南土地对人口的承载能力更高,这为专业化、商品化生产提供了基本的条件,粮食成为重要的商品,经济作物得到大量种植,这是两宋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③____________
边疆贸易 并立的民族政权之间虽然战争不断,但是,由于不同政权之间的经济存在着强烈的互补性,边境贸易发展迅速,宋朝的④__________________大量输往辽、西夏、金的统治区
社会风气 由于国家政策的变化,社会上轻商的风气有所改变,商人也乐于接受儒家伦理道德的约束,有的还参加了科举考试,获取功名,形成了所谓的“儒商”,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2:宋朝“商业革命”为什么未能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影响”(没有使中国步入近代社会)
(1) 经济: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政治: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思想: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识3:为什么15—16世纪欧洲“商业革命”能推动欧洲步入近代社会?
(1) 经济: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政治: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点聚焦__古代中国租佃关系的发展
(1) 含义: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
地主把土地出租给佃农耕种,收取地租作为收益,称为租佃土地经营方式,地主与佃农之间形成了租佃关系。
(2) 原因:
①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严重(宋朝“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②人多地少的矛盾。
(3) 表现(宋朝):
①主户: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没有土地的佃户。
②北宋初,客户占总人口的40%,到1072年,客户所占比例下降到30%。
(4) 影响:佃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弱化;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5) 发展历程:
①战国时期:租佃方式产生。
②汉代:租佃现象比较普遍。
③宋代: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④明清时期: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使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
主干回眸三:思想嬗变与文化发展
思想 变革 宋朝儒学复兴,①__________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从南宋后期起,它受到官方尊崇
宇宙观 “②______”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人生观 “③__________________”,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
方法论 “④________________”
文学 艺术 宋词 句子长短不一,配乐歌唱(豪放派:⑤__________________。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元曲 (1) 散曲:比词更通俗灵活,更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2) ⑥________: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话本 说书演出在城市中盛行。说书底本称为话本,实际上就是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书法 书法名家辈出(苏黄米蔡四大家),更加追求⑧______,不拘法度
绘画 以⑨________最为突出,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情趣
三大 发明 印刷术 ⑩____________已相当普及,北宋毕昇发明 ____________
火药 被大量制造并用于 ________
指南针 广泛应用于航海
其他 成就 《梦溪笔谈》 北宋 ________所著,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 ________》 元朝郭守敬编定的新的历法,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农书》 元朝王祯编撰,集北方和南方的 __________于一体
 要点聚焦__宋元时期社会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之间的关联
政治 中央集权的加强 理学兴起,并逐渐成为官方哲学,适应了中央集权政治发展的需要;实质上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君主专制、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
知识分子的社会地位 宋朝知识分子地位较高,促进了宋朝文化的全面繁荣;元朝知识分子地位较低,促进了元曲的繁荣
国家的分裂和统一 国家分裂,文学家多忧世之作,影响了两宋诗歌、词赋和绘画艺术的发展
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市民阶层队伍的扩大,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宋词、话本、戏曲等得到发展
科技 印刷术的发展 推动了文化的普及和传播
 要点聚焦__程朱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要点聚焦__宋代社会的新变化
婚姻习俗 婚姻择偶不像以前看重门第,宋代一是看重功名,二是计较婚姻关系中的物质财富
饮食文化 北宋时,都城东京是南北饮食文化的交流中心。南宋时,北人南迁,东京的饮食文化传入临安。宋代普遍喜欢饮酒、饮茶,城市中还有许多凉饮店,出售甘豆汤等饮料
服饰演进 宋代民间服饰相对宽松,实际生活中,民间服饰五彩斑斓,基本不受约束
等级制度 社会等级差别减小,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社会信用 宋代出现种类繁多的信用票据和信用货币
文学艺术 从文人雅趣到市井风情,贵族文化转向平民文化,文学艺术进一步世俗化、大众化
  学习互动:                                    
                                    
                                    
探究1:从“小人物的生平”认识宋元时期的制度创新与国家治理
(2024安徽卷T19)材料 宋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田子茂出生于山西忻州一户普通农家,幼“颖异于群儿”“稍长,便能武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年),先为保甲体制下的保丁,后赴京应试,“天子临轩试之,中第一”,得以“补三班差使”。哲宗绍圣二年(1095年)前后,先后担任泾源路第四将队将、鄜延路经略司准备差使等职。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因受改革派吕惠卿之案牵连,一度入狱,后无罪释放,被任命为“绥德军暖泉寨主”。徽宗崇宁四年(1105年),在宋军收复银州(今陕西榆林南)战事中立有军功。徽宗政和四年(1114年)去世,享年56岁。
田子茂的生平是宋代某些历史场景的再现。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探究2:从“史学研究方法”认识宋元时期经济、社会的新变化
材料 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指出,优秀的历史学家应具备“三长”:“史实”“史论”“史识”,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正确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史实得出结论。
(1)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知识,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新现象”为主题,完成下表。
注:所列举的“史实”朝代不得与已给出的事例朝代相同,需用其他朝代的相关知识作答。
史实 史论 史识
明朝在手工业方面,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 经济发展因时代进步而进步,每个时代出现的经济发展的新现象都会为经济发展带来动力
A
B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在撰写“史论”“史识”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探究3:从“蒙学教材内容”认识宋元时期思想嬗变与社会变化
材料 方逢辰(1221—1291年),浙江淳安县人,淳祐年间状元。因不满宰相贾似道等人专权误国,曾多次上书揭露而遭忌恨,遂辞官而归,杜门著述,授徒讲学。宋亡后,元朝复以高官征召,亦拒不接受,其学宗陆九渊,而又自成一派,蒙学教材《名物蒙求》是其重要著作。以下内容摘录自该书:丽乎天者,日月星辰。润以雨露,鼓以风霆。云维何兴?以水之升。雨维何降?以云之烝。阳为阴系,风旋飚回。阳为阴蓄,迸裂而雷。惟霁斯虹,惟震斯电,散为烟霞,凝为雹霰。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读书为士,耕田为农。行商坐贾,技艺百工。是谓四民,各有所业……内寝曰室,外寝曰堂。门侧为塾,两庑为厢。寄托曰庐,居土曰舍。累土曰台,有屋曰榭。周垣曰院,堂前为庭……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别而夫妇,信而友朋。长幼有序,是谓人伦。出而交际,师友主宾。入而亲睦,伯叔弟兄。诸姑姊妹,皆父党亲。曰姨曰舅,母党之姻。高曾祖父,在己身前。由己而后,子孙曾玄。是为九族,教人亲亲……物有知者,鸟兽之属。
——摘编自张彬《浙江教育史》
提取《名物蒙求》中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第四讲 中华文明的嬗变与高峰——辽宋夏金元时期
时空统整
1 特点:以海路为主;航线多,东西兼顾;贸易范围广;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原因:少数民族政权隔断了陆路联系;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手工业发达;政府重视并鼓励对外贸易;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的应用。
2 图一:书院的分布范围广泛,数量多,分布形式由点状变为片状,并出现了几大密集区,呈现繁荣景象。在分布区域上,南方多于北方,学术南移,南方成为教育与学术中心。据此判断,图一对应的历史时期为宋代。
图二:书院整体分布是南多北少,范围不断扩大,但除了江西、浙江外,南北的书院数量差距不大,北方有明显的发展,如山东,这与元朝统治者的政策有关。据此判断,图二对应的历史时期为元朝。
回眸聚焦
一、 ①路、州(府)、县三级制;②行省制;③二府三司制;④科举制;⑤部分保留了蒙古传统方式;⑥台谏合一;⑦行御史台、肃政廉访司;⑧程朱理学;⑨唐律;⑩例; 乡约; 主户、客户; 诸色户计; 保甲制; 两税法; 科差; 宣政院; 土司制度。
二、 ①稻麦复种制;②经济作物;③元;④黄道婆;⑤青花瓷;⑥煤;⑦造纸业;⑧榷场;⑨交子;⑩外贸税收; 明州; 东京; 工商业集镇; 时空; 海路; 大都; 长途海运航线; 平民化; 租佃; 不抑兼并。
【要点聚焦】①最直接的原因;②外因;③物质基础;④铁器、茶叶、瓷器等;⑤商人的社会地位、社会形象有所提高;⑥自然经济占主导,商业处于从属地位,新的生产关系还未萌发;⑦封建专制统治、重农抑商政策阻碍商业发展;⑧理学的保守性使社会陷于僵化;⑨欧洲商品经济发达,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迅速;⑩封建统治相对薄弱,“重商主义”盛行,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 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思想,人文主义倡导进取与冒险。
三、 ①程朱理学;②理;③存天理,灭人欲;④格物致知;⑤苏轼、辛弃疾;⑥元杂剧;⑦早期的白话小说;⑧个性;⑨山水画;⑩雕版印刷; 活字印刷术; 军事; 沈括; 授时历; 农业技术。
探究研习
探究1
示例
田子茂生平是北宋中后期社会变革的缩影。
1069年,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其中的保甲制是田子茂“保丁”身份的来源,体现了变法对基层的管理措施;其中的“强兵”之策也使田子茂有机会赴京应试并逐步由平民跻身官场,说明变法有利于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1095年,田子茂担任了队将等职务,既是变法具体措施的体现,也从侧面反映出北宋后期的边疆危机。1101年,田子茂受改革派吕惠卿之案牵连入狱,说明北宋后期党争加剧,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尖锐,为北宋灭亡埋下了伏笔。
田子茂的一生,反映了北宋中后期边疆危机、变法改革、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等显著历史特征,是当时社会变革的缩影。今天,我们可以从他的生平事迹来研究北宋历史,以小人物窥探大历史。
探究2
(1) A:宋朝在商业方面,市突破了原先的空间和时间限制,出现了最早的纸币,多个城市人口超过百万。B:宋朝在农业方面,农民对于地主的人身依附减弱,农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租佃经济发展。C:宋朝经济发达,是当时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之一。
(2) 问题:史论和史识的撰写必须建立在对史实的准确理解和尊重之上;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因个人情感、偏见或特定立场而歪曲历史真相;在撰写史识时,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审视历史,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需要以正确的历史观为指导。
探究3
示例
《名物蒙求》折射出宋代文化与社会的特色。
《名物蒙求》强调对伦理道德、礼仪规范的学习,这是当时理学繁荣的体现。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他们希望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其中,程朱理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理学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对儿童教育方面,强调从日常的生活去格物,使儿童从小养成对伦理纲常规范的认识,从而达到对封建道德准则的领悟与内化,维护社会价值体系。
《名物蒙求》关注基本自然常识的学习,折射出宋代科技繁荣的时代背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在宋朝基本成熟,还出现了沈括等大科学家,这与宋代整体上崇尚科技的氛围分不开。《名物蒙求》等蒙学教材中对自然常识的关注,有利于为科技的发展培养人才。
《名物蒙求》强调四民“各有所业”,体现了宋代社会结构的特色。宋朝政府崇文抑武,大兴文治,通过科举做官,成为重要的职业;宋代仍是小农经济的社会,并未放弃重农政策,“耕田为农”也是基本职业。
《名物蒙求》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是研究宋代文化与社会的重要史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