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变色龙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 变色龙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4 19:5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变色龙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沉静”“无精打采”“异想天开”“径自”等词语。
2.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4.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5.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重点难点】
1.理解文本的主题,了解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2.体会人物语言描写和对比描写的作用。
3.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世纪末,沙皇俄国,一个荒唐的时期。一个善变的警官,一只咬人的小狗,一群无聊的看客,上演了一段荒诞滑稽而又使人压抑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追随契诃夫的脚步,再现那一幕可笑可悲可叹的闹剧。
【作者简介】
学生展示搜集的契诃夫的相关资料。
【写作背景】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当时的俄国是历史上最反动的、最黑暗的时期,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杀,亚历山大三世继位。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同时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就是为嘲弄、讽刺、鞭挞沙皇的这种警察统治而写的,文本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全文。
2.读准下面加点字词。
蜥蜴(xī yì) 坎肩(kǎn) 魁梧(wú)
蔑(miè) 筛子(shāi) 醋栗(cù lì)
乞丐(gài) 欺瞒(mán) 下贱胚子(pēi)
3.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恐吓: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魁梧:(身体)强壮高大。
荒唐:(行为)放荡,没有节制。
恐吓:以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人;吓唬。
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
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
无缘无故:没有原因。
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
4.本文的主人公是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主要人物是奥楚蔑洛夫。本文描写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指”案件的经过。
(二)问题探究
1.主人公在处理“狗咬人”的过程中,态度一共有几次变化?用最简洁的话归纳。
明确:最初(不知狗主人是谁):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一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对赫留金——“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二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对小狗——“下贱胚子”。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第三次(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对小狗——“名贵的狗”“狗是娇贵的动物”。对赫留金——“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四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五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
2.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态度多次发生变化,那么其中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
明确: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他的卑鄙心理。
3.概括奥楚蔑洛夫的形象。
明确: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形象。
【课后作业】
1.选择搭档,分角色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听写词语。
2.回顾上一课时所讲内容。
【新课讲授】
(一)问题探究
1.小说的语言是充分个性化的。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在个性化的语言中得到充分展现。请揣摩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2)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3)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
(4)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像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
明确:(1)“门无精打采地敞着”是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环境,反映了当时市场的不景气。“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暗示了当时俄国人民贫困的生活,整个社会死气沉沉,作者用寥寥几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环境。
(2)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市民赫留金把被咬的手指头当作物证向人炫耀,以博得周围人的同情和支持,以图捞一把赔偿金。
(3)用拟人手法写小狗,把它作为具有“狗性”的人的辉映。
(4)写赫留金在警官面前逢迎拍马,表现他既是一个庸俗的小市民,又是一个有所求的“小人物”。
2.自然界中的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明确: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如他一出场“穿着新的军大衣”,在众人面前“严厉”的表情,一个拿腔作调、作威作福的小官僚的形象毕现。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当时沙皇统治的俄国,经济落后,思想保守,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而作为这样一个国家机器上的小零件,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空间。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的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3.小说结尾写道:“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
明确:①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②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副统治者奴才的嘴脸。③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是这样了。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等。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小说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5.奥楚蔑洛夫的军大衣在小说中反复出现,请仔细体会这些细节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
学生筛选、思考,教师点拨。
明确:小说一开始,作者就把这件具有象征意义的道具和它的主人一下子推到读者面前。新的军大衣是沙皇警犬的特殊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作者以“军大衣”这一服装,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
第二次写军大衣是在奥楚蔑洛夫听到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以后“把大衣脱下来”,他脱大衣不是因为天气热,而是“判”错了狗,急得他浑身冒汗。脱大衣的动作,既揭示了他猛吃一惊、浑身燥热的胆怯心理,也表现了他借此为自己“变色”争取时间以便见风使舵的狡猾。这一“脱”,形象地勾勒出了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恶形象。
当他训了赫留金一顿,忽听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又立刻抖起威风。可又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这时他大惊失色:“……给我穿上大衣吧……挺冷……”这是第三次写他的军大衣。这里穿大衣则是心冷胆寒的表现,以遮掩他刚才辱骂了将军而心中更深一层的胆怯,并进而为再次变色做准备。这里的一“脱”一“穿”,把奥楚蔑洛夫以强凌弱的丑态暴露无遗。
结尾,他训了一通赫留金后,“裹紧大衣……径自走了”。这里第四次写军大衣,既形象而又逼真地刻画出这条变色龙出尽洋相之后,又恢复了他奴才兼走狗的常态,继续去耀武扬威,逞凶霸道去了。
总之,作品通过对奥楚蔑洛夫军大衣穿而又脱、脱而又穿这四个细节的描绘,淋漓尽致地勾画出变色过程中的丑态,以及他卑劣的心理活动。
【拓展延伸】
现在“变色龙”成了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人物形象,这一名词已成为见风使舵的小人的代名词,在生活中和其他影视文学作品中,有没有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周围有这样的人时,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应做怎样的人呢?
学生思考交流,教师引导。
明确:在生活中和其他影视文学作品中,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也不乏其数。他们的“圆滑”,他们的“见风使舵”,他们的“两面派”,要看具体用在什么地方。如果是像奥楚蔑洛夫、贾雨村之类攀附权贵、欺压百姓、欺压弱势群体,我们就要批判;如果是为了正义事业而采取的一种策略,那就另当别论。假如我们身边有这样的变色龙,我们首先要跟他交流,劝说他,人不能为了名利而丟了人品,丟了美德;如果不能劝说,就可以向组织反映,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做人首先要有一个准则,那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了大多数人谋幸福,不为名利而丧失人的美德,坚持依法办事,不攀附权贵、不欺压弱势群体,做一个光明磊落、人民永远爱戴的人。
【课堂小结】
同学们,契诃夫用漫画式的写法塑造了鲜活的变色龙形象,让我们惊叹小说的精妙。精短的篇幅中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和艺术内涵,值得我们仔细品味。反观现实,类似善变的后果则会是人际交往的荒漠,所以真诚友善才是我们处事待人的追求。让我们工整地写就“人”字的一撇一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课后作业】
续写课文内容。要求:想象奥楚蔑洛夫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400字左右)
【教学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