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本单元教学大纲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积累词汇,积累名言警句;进一步养成默读习惯,提升默读速度和效率。
2.了解议论文的相关文体知识,激发阅读议论文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的方法和能力;理清思路,把握论证方法,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修养。
4.尝试写简单的议论文。
【重点难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重要的、关键性的词句。
2.理清文章思路,了解文中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3.学会分析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
4.深刻理解文本的思想立意。
【教学指导】
1.了解并掌握一些议论文的基本常识,知道什么是论点、论据、论证。知道论据的材料有哪些,知道论证的基本方法。
2.学会区分观点和材料,能够辨析两者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的语言,体会其准确、严密、生动的特点。
4.组织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深刻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思想立意。
【课时安排】
《短文两篇》……………………………………………………………………………2课时
《山水画的意境》………………………………………………………………………1课时
《无言之美》……………………………………………………………………………1课时
《驱遣我们的想象》……………………………………………………………………1课时
13 短文两篇
教学导航
【学习目标】
1.学习文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
2.理解积累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从中反思自己对读书的目的、态度、方法和作用的认识。
3.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4.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重点难点】
了解文中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积累文中的名言警句。
体会论述语言简练、准确的特点。
第一课时
谈读书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又该怎样读书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作者简介】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其主要建树在哲学方面。马克思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请按“读书的目的、方法及作用”这三个层意给文章划分层次。
第一层: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层:从“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味同嚼蜡矣”。
第三层:从“读书使人充实”到结尾。
(二)问题探究
读书有哪些好处?
明确:怡情、傅彩和长才。
2.读书与经验的关系是什么?
明确:读书补天然之不足,经验补读书之不足、范书中所示,二者互相补充。
3.什么人才可读书用书?用书的智慧从何而来?
明确:明智之士(明察事理的人)。“全凭观察得之”。
4.理解“盖天生才干犹如自然花草,读书然后知如何修剪移接”的含义。说说比喻论证的好处。
明确:人要扬长避短,不断进步,就要读书、明理、明智,不断完善自己,努力使自己趋于完美。比喻论证生动形象,使所述道理通俗易懂。
5.文章开头从正面说了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接着又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这用的是哪种论证方法?如此论证有何好处?
明确:对比论证。正反全面,对比有力。
6.作者介绍了哪些读书的方法?谈一谈你的看法。
明确:①读书要仔细推敲细思,反对故意挑刺、迷信书本和仅限于文字推求。②对不同的书,要有不同的读法。③提倡把读书和讨论、作文、做笔记结合起来。
7.读书会有哪些功效呢?试举例说明。
明确: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8.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第二课时
不求甚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哪些感悟?
【新课讲授】
(一)整体感知
1.文章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明确: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的理由。
2.文章分析了陶渊明的读书态度,那么他有着怎样的读书态度呢?“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是什么?
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
含义:①虚心,书不一定都能读懂。②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3.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作者持什么态度?他举了哪些例子?
明确:赞同,提倡。普列汉诺夫、诸葛亮的例子。
4.对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我们该如何全面理解?
明确:“不求甚解”不是读书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而是不死抠字眼,不因某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
作者最后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明确:书要反复读。
(二)问题探究
1.这篇驳论文有何特点?谈一谈你的理解。
明确:文章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阐述了自己的主张。作者先全面阐述“不求甚解”的含义,进而提倡“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而表明自己的观点;又从“会意”的角度,列举古人读书的例子,并阐明自己的看法:读书要会意,不要死抠字眼,不要为一个局部而放弃整体;最后又强调了“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的主张。这样,通过树立自己的观点从而驳倒对方论点。
比较阅读本课中的两篇文章。
明确:示例:语言风格不同。《谈读书》语言风格平易流畅,灵活地穿插比喻论证、归纳论证、对比论证,充分随意的特点比较突出。《不求甚解》用语简约,生动形象。
【课堂小结】
“不求甚解”的前提千万不可忽略:“好读书”,不可断章取义。我们应该要全面地分析问题,理解问题。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相关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