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课件8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4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课件8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4-14 21:11:11

文档简介

《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学情分析
知识基础
学生在前期已经学习了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但是对叶绿体内色素的种类、含量功能等知识还缺乏相应的认识。同时本节课以实验为载体,学生兴趣较高。
能力基础
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生物实验并不陌生,但是对于“提取分离类实验”还较为陌生,整个实验操作非常考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本课中,针对学生要特别注意两点:
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探究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特别是在水浴法提取色素中;
重在锻炼学生实验设计、操作能力,不照本宣科,自助选择材料、用具进行实验,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效果分析
[关注点]
高中生物实验技能的评价是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各教育部门、学校都在积极探索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涌现出了很多优秀的研究成果。在实际教学、学习之中我认识到设计一个良好可行的探究实验的评价方案应主要考虑两个问题:
(一)实验的探究性
没有探究性的实验是无法进行科学合理得评价的。我们需要通过实验唤起学生的思维,即让学生在实验前、中、后三个时期,发现、提出、解决问题。而能否唤起学生的思维取决于实验的探究性。即实验中有没有能引起学生思维的地方。所以,我们要寻找到实验中的“思维点”“问题点”。让实验确实具有探究性,而不是为了探究而去探究。
(二)评价的可操作性
现在我们搜索一下网络上的评价方案,大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全面”。从 “自评”到“互评”、“师评”。从“知识评价”“能力评价”到“表现性评价”。各种评价标准,分数计算令人应接不暇。必须承认“全面”的评价是非常科学的,能从各方面反映学生知识能力方面的提高。但是在实际课堂上评价的可操作性相对较低。我们很难有时间去一一记录。
所以,我们要对没个实验设计出一套简单易行的评价方案。
本试验主要目的是进行色素提取分离,探究滤液中含有色素的种类。课本所列的用具、步骤十分清晰。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所重点关注的是实验的原理,各种药品、器具的作用,试验结果及其分析,当然还有操作能力的培养。
课本并未将此实验定位在“探究实验”层次,而是作为一般操作试验来进行。学生的实验主要是按照现成 实验的步骤,来体验前人已经完成的实验的步骤和结果。而探究实验则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在实际教学之中,我与同学发现了很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不仅运用巩固所学知识,而且还学习到了课本中未涉及的知识。我们完全可以将此实验改造成为“探究实验”,并根据具体内容设定操作步骤。
(一)实验探究问题
学生通过预习以及手头参考书,对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含量、溶解度大小等等问题有了很好的了解与掌握,在实验中只需要验证巩固这些问题即可。
在课堂与学生交流中,我们提出了以下探究性问题
探索绿叶(菠菜、杨树)中的色素与紫叶(紫叶李、紫鸭跖草)中的色素是否相同
绿色深浅不同的叶片,所含色素种类数量有何不同
提取色素方法改良(课堂引导:“水浴法”)
有毒药品的替代
滤纸条的改良(课堂引导:剪去两角多少选择、圆形滤纸)
每个小组,或几个小组合作探究一个探究问题,试验结束后,总结展示。
(二)评价方案
1.知识掌握评价:通过题目检测知识掌握情况。
2.实验评价: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评价表
班级: 姓名: 小组:
基本试验过程
1.色素是否研磨充分
2.滤纸条细线是否细、直、齐
3.细线是否触及层析液
4.色素带是否清晰
5.实验操作是否规范
滤纸条粘贴处
探究实验过程
探究题目:
过程设计
原理
结果
结论
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表现良好,顺利完成试验,并对实验进行多处改进,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提高实验安全性,锻炼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研究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全面发展。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进行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探究绿叶中色素的种类;
能力目标:
掌握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方法;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与创新的能力;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学生体验在探究过程中的喜悦,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乐于思考的精神;
二、实验重点与难点
1、重点: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创新能力;
②色素分离提取和操作;
难点:提取和分离叶绿体色素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方法
师生合作;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新课引入
1.多媒体展示多种多样叶片图片
2.提问:为什么不同的叶片颜色会不同?
3.评价学生回答情况
1.观看图片、思考问题
2.回答问题
关键点:不同叶片中色素的种类、数量不同。
展示预习成果
任务:
检查预习情况,订正相关预习题目做题情况;
巩固实验原理、步骤的记忆;
解决思考题目
多媒体展示预习学案
提问学案问题
(1)实验原理
(2)实验步骤
(3)思考题目
选材标准是什么?
(1)加SiO2、CaCO3目的是什么?
(2)剪去二个角的目的是什么?
(3)为何要细、齐、直,干后重复三次?
(4)为什么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细线?
3.评价学生回答情况
展示预习学案成果
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②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扩散快;反之则慢;
实验步骤
①提取色素;②制备滤纸条;③画滤液细线;④分离色素;
思考题目
①选材:叶片新鲜、颜色深;
②SiO2、CaCO3作用:研磨充分;
③细线题:保证滤液色素在同一起始点上;保证滤液线有足够的色素量
④不触及层析液:防止滤液细线被层析液溶解,导致色素不能分离。
讨论实验改进
任务:从选材、实验步骤等等方面,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改良,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提问:同学们,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的实验也是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来完成我们的实验,请大家思考我们这个实验能否进行改良?
展示课件,给与学生提示:
(1)选材可以更广吗?
(2)操作可以简便吗?
(3)效果可以更好吗?
3.对学生的方案、想法予以评价、总结、鼓励
学生讨论5分钟
小组展示本组实验创新点
(例如:圆形滤纸法、水浴法提取色素等等方法)
①讲原理
②讲方法
③讲优点
强调注意事项
任务:对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重点强调,避免实验中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
同学们我们在做实验前强调一下操作重点:
提取色素:快速、像一个方向研磨
滤纸条:大小合适、保持干燥
绿叶细线:细直齐、重复画多次
分离色素:防挥发
学生认真听讲,准备实验
开始试验
任务:
完成绿叶中色素提取分离实验
小组完成探究实验
锻炼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教师巡视学生试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完成色素提取分离实验
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探究实验
成果展示
任务:
小组展示实验成果
介绍实验成败经验
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
对所有小组成果进行评价
引导学生展示实验成果
评价学生实验成果
鼓励学生
展示实验结果
介绍实验经验、成功不足之处
观看、评价其他小组实验成果
专门小组对所有成果予以评比
总结
任务:
总结实验内容,再次强调实验重点、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使学生更积极思考;
1.本节课内容
①完成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明确了绿叶中的色素种类;
②完成了实验创新;
对实验常见问题再次强调
①色素含量偏低
绿叶需新鲜;研磨充分;酒精量适宜;绿叶细线多画几次;
②色素带不直
绿叶细线细直齐;色素带画均匀
③实验安全
及时盖好盖子,防止挥发;实验后洗手;
3.鼓励学生;
讨论、概括总结本实验的注意事项,写在导学案上

(八)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习题;
2.完成实验报告,写好试验总结;
3.预习下节相关内容;
板书设计
绿叶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
实验原理 二、实验步骤
三、注意事项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