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减数分裂(课件9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标准实验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二章: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减数分裂(课件9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04-15 21:44:31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1、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比如空间想象、思维逻辑、动机、兴趣、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并且思想活跃、理解能力强,多数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已知材料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并进行总结归纳。
2、学生在必修一已经学习了有有丝分裂的知识,认识了染色体、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的形态、数目变化情况,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知识储备。
3、通过指导学生对微课中减数分裂过程染色体变化行为的观察,促成学生知识的迁移,使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落实教学目标的目的。
4、学生在学习有丝分裂时,用橡皮泥制作染色体模拟有丝分裂的过程经验,为接下来模拟减数分裂的过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教学不仅仅是简单的教,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学会“吸收”,学会“挖掘发现”,同时还涉及到德育方面。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牢记这一点。在教授学生知识的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的人格也得到培育。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生本教学的理念,把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总结知识,并在整个过程中,学会与同学交流合作,实现共赢。
导入中的例子是学生都了解的,但都没有深入的分析过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和体细胞的染色体是不一样的,没有思考过精子和卵细胞怎么形成的?从常识深入引出疑问,引导学生与本节课的知识联系起来,学生更好的融入到本节课的知识学习中。
本案例中,把减数分裂知识归类划分为三个环节,重点、难点各个击破。学习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很多新的概念,容易混淆,在设计时,先突破概念,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奠基。而本节课的重点在于精子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阅读课本、微课、减数分裂流程图等不同环节的设计,学生反复的学习减数分裂的过程,真正做到把知识变为自己的。而难点是染色体行为和数目的变化及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的随机性,通过模型粘贴,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一部分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学习就显得极为简单,通过与精子形成的比较的方式来学习,提高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锻炼了逻辑思维。
本节课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与时俱进,尊重认知规律,突出了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效果,在学习中,不仅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学会了求知的能力,不再一味的接受,而是懂得了主动求知。
新的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导入:
PPT展示精卵细胞经受精作用形成婴儿的过程图。
设疑:体细胞和配子中染色体数目有什么差异?
进一步设疑: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配子染色体数目仅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半,配子的形成是通过有丝分裂么?为什么?
学生活动:思考、讨论得到答案。
引出减数分裂的课题。
环节设计:
导学案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1、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精细胞或卵细胞)时所进行的_染色体数目减半_的细胞分裂。
2、减数分裂的特点是: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 2次。
3、减数分裂的结果是: 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
该结果发生在哪一次分裂? 减数第一次分裂 。
4、精子、卵细胞形成的场所分别是:__睾丸、卵巢_。
5、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哪一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复制后染色体的数目__不变_,DNA 的数目 加倍 。
6、交叉互换是谁与谁之间的交换?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
发生在什么时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7、用文字箭头将精子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按顺序表示出来。
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精子
8、用文字箭头将卵细胞形成过程中各阶段细胞名称按顺序表示出来。
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和极体→卵细胞和极体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同学交流与讨论,校正知识,并提出疑问。
合作探究一:概念辨析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每个小组利用手中两种不同颜色的橡皮泥模拟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四分体等,并完成以下问题:
1、哪两条是同源染色体?哪两条是非同源染色体?
2、哪两条是姐妹染色单体?
哪两条是非姐妹染色单体?
3、为什么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同源染色体?
4、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状有什么特点?
5、联会发生在谁与谁之间?
6、同源染色体联会后为什么叫四分体?
7、交叉互换发生在谁与谁之间?
学生活动:利用橡皮泥模拟活动,加深自我对知识的认知,小组内交流,相互解决自我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学生代表表述小组的学习成果。(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随堂练习:用图中字母表示下列问题:
①图中有几条染色体? .
几条染色单体? .
几对同源染色体? .
②同源染色体是 ,
非同源染色体(举一例) ,
姐妹染色单体(举一例) 。
③四分体有几个? ,
分别是 .
④1个四分体数=____条染色体= ____条染色单体
= ____对同源染色体
合作探究二:精子的形成过程(2N=4)
播放减数分裂微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思考每个时期的特点,染色体的行为化,进一步完善学案相关知识点。
染色体的主要行为: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变形
我们共同总结减数分裂每个时期的特点。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发生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两极
末期:形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
前期:无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散乱分布
中期: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移向两极
末期:形成四个精细胞。
精细胞经变形成为精子。
学生活动:回顾减数分裂过程,分析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并完成曲线图。学生代表在黑板上展示小组学习结果。
归纳:将精子形成过程中各时期染色体、DNA的数目在下面坐标中表示出来:
【合作探究三】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的比较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9,自主学习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比较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完成表格。
比较
精子形成过程
卵细胞形成过程
生殖细胞的个数
4
1
细胞质分裂方式(是否均等)
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
生殖细胞是否变形


相同点
都是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2N=4)
减数第一次分裂:
间期 前期 中期
后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 卵细胞
前期 中期 后期 极体
这节课的内容我们已经学完了,接下来诊断自己掌握的程度,完成下列题目:
诊断练习: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行为是( )
A、复制→分离→联会→分裂 B、联会→复制→分离→分裂
C、联会→复制→分裂→分离 D、复制→联会→分离→分裂
2、下图是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示意图,不属于精子形成过程的是( )
3、右图是某雄性动物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一个细胞模式图,据图回答:
(l)该细胞的名称叫 。
(2)该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为 。
(3)该细胞内有染色体 条,同源染色体 对。
(4)该动物的体细胞内有染色体 条。
课件9张PPT。用才智和学识取得今天的收获,
以明智和果敢接受明天的挑战。
永葆一往无前精神临淄中学高二生物组精子卵细胞受精卵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 减数分裂合作探究一:概念辨析1、哪两条是同源染色体?哪两条是非同源染色体?
2、哪两条是姐妹染色单体?
哪两条是非姐妹染色单体?
3、为什么用两种不同的颜色表示同源染色体?
4、同源染色体的大小、形状有什么特点?
5、联会发生在谁与谁之间?
6、同源染色体联会后为什么叫四分体?
7、交叉互换发生在谁与谁之间? 用图中字母表示下列问题:
①图中有几条染色体? .
几条染色单体? .
几对同源染色体? .
②同源染色体是 ,
非同源染色体(举一例) ,
姐妹染色单体(举一例) 。
③四分体有几个? ,
分别是 .
④1个四分体数=____条染色体= ____条染色单体
= ____对同源染色体42482A和B C和DA和C A和D B和C B和Da与a’ b与b’ c与c’ d与d’21aa’bb’ cc’dd’合作探究二:精子的形成过程(2N=4)末期后期中期前期后期中期前期间期变形变形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合作探究三:精子与卵细胞形成过程比较41变形1次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不变形2次减半课堂总结:1个精(卵)原细胞1个初级精(卵)母细胞2个次级精母细胞4个精细胞间期:染色体复制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成为子染色体4个精子变形 减数第
一次分裂 减数第
二次分裂(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一个极体)(1个卵细胞和3个极体)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谢谢!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遗传与进化》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以精子形成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总结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染色体和DNA的数目变化曲线,行为特点等知识点,是细胞增殖知识的延续;又是三大遗传定律的细胞学基础,与基因重组、染色体组、多倍体、单倍体等内容有密切联系,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各类考试中,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过程比较和图形辨析是重要考点之一;同时,理解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是学好遗传和变异的关键。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减数第一次分裂与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数目变化;
2、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四分体等概念辨析;
3、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的随机性;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阐明减数分裂的基本感念、过程和特点;
描绘同源染色体的特征
区分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变化
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曲线图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获取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培养学生分析思维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减数分裂产生遗传内容不同的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评价指标




1
有教案,备课充分

2
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3
阐述问题深入浅出,有启发性

4
教学重点突出,表述简练准确,有条理

5
板书工整,设计合理

6
对课堂讲授内容娴熟,运用自如

7
教学内容能反应或联系学科发展的新成果

8
教学富有启发性,能给与学生启迪

9
课堂控制和应变能力强

10
课堂气氛活跃

11
教师教态大方,精神饱满

12
学生衣着得体,仪态自然

13
课堂纪律良好

14
教学媒体使用得当

15
总体评价

意见和建议:
检测题
1、下列关于四分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四分体含四个染色单体 B、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C、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可交叉互换 D、复制后的同源染色体都能形成四分体
2、下列一定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 )
A、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两个染色体 B、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个染色体
C、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个染色体 D、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个染色体
3、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但不含同源染色体的时期是( )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C、减数分裂的间期 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4、某生物的体细胞含有42条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细胞内含有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和DNA分子数依次是( )
A、42、84、84 B、84、42、84 C、84、42、42 D、42、42、84
5、由次级卵母细胞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 )
A、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减半 B、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减半
C、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和DNA含量不变 D、着丝点分裂,DNA减半,染色体数目不变
下图甲、乙、丙、丁四图分别表示某种生物(假定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四个正在进行分裂
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1)甲图表示 分裂 期,判断的依据是 。
(2)乙图表示 分裂 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细胞。
(3)丙图表示 分裂 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
个DNA分子。
丁图表示 分裂 期,该细胞中有 对同源染色体, 条染色
体, 条染色单体, 个DNA分子。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特色之处在于采用了学案导学、微课教学、学生活动等教学方法,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课前精心设计学案,其中包括课上涉及的模拟道具、橡皮泥等,节约时间并提高课堂的容纳量。
以婴儿的出生为例导入本节内容,通过观察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对配子的形成方式设疑,使学生推导出配子形成不能通过有丝分裂,引入新课。
环节设计,对本节知识如相关概念、配子形成过程都是采用先学后教,充分挖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学生用橡皮泥模拟染色体,辨析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四分体等新概念,训练学会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加深对知识的认知深度。通过微课学习减数分裂过程,学生通过模型贴图,完成每个时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突破难点。同时,让学生分析染色体、DNA数目变化,完成曲线图,提高学习分析能力。
精选随堂练习,及时考察学生对概念辨析是否掌握,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变化及图像的分析和掌握。
整个教学设计,学生活动具体明确,设计意图直击教学目标。经实际教学发现,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理解需要不断强化,加深印象,对同源染色体等概念理解不深刻。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一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课程标准:
本部分内容包括减数分裂、配子生成和受精作用等单元知识点,具体内容标准是:
1、以人或高等动植物为例,说明减数分裂的发生部位、时间、过程和结果,形成减数分裂的概念;
2、结合图解阐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
3、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或者制作模拟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变化的图片;
4、图示动物精子生成过程的分期,说明各个时期细胞结构的动态变化;
5、比较说明卵细胞生成与精子的异同;简述配子的作用;
6、以人为例说明受精部位、时间、过程和意义;收集有关婴儿的资料探讨伦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