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会认识染色体结构,就能看懂染色体分组图,并分析出男女之间性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进而理解人的XY型性别决定方式。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和书写性别决定图解,就能掌握性别决定这部分重点知识。
学生有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基础,知道了红绿色盲症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控制,就能正确书写基因型和表现型;通过对性别决定图解的书写和分析,就能看懂红绿色盲症的婚配图解,并通过书写6种婚配图解和分析其特点,就能总结出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所以,教学中通过学生介绍,看书,规范书写,分析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循序渐进的进行重点落实。
学生能理解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就能分析其他伴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所以,教学中可以通过质疑,让学生课后先书写,先分析,第二课时再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本节课,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XY性别决定的遗传方式,并能很好的分析伴X隐形遗传的特点和规律,可以结合伴X隐形遗传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探究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及规律。从中也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生育观和科学的优生观。
整个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衔接采用打破定式,发散集中的教学方式,将问题抛给学生,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然和谐地统一在一起,顺理成章,达到教学层次清楚,结构完整,目标与教法相互照应,相得益彰的良好效果。
课堂训练设计的题目简单,以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及时反馈信息。在思考与作业设计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难易适当的两个作业题和一个思考题。即能让较差的学生有饭吃,也能使较好的学生吃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各尽所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达到分层次教学的目的。
为了更加吸引学生,我把整堂课模拟成一期《百姓生活》栏目,我的角色也从教师变成了主持人,并将在座的所有学生分成六个代表队,围绕一对夫妇的家庭矛盾展开讨论与分析,最终帮助解决困扰。而这个案例就体现了我们本节课要讲的两个教学重点——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导入新课
两位同学分别扮演大哥,大嫂上台演情景剧:围绕儿子红绿色盲是因为父亲还是母亲的问题演一个小故事
(设计思想:课堂表演虽然是短短的两、三分钟,但对于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来说可真是获益匪浅。通过锻炼,台上的演员,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人也更自信了。课堂表演既锻炼了胆量,又培养了语言技巧。台下的观众,改变往常沉寂的课堂气氛,多了一些掌声和笑声。我相信学生对关于红绿色盲的这个小故事会记忆终生)
(二)新知探究
性别决定
师:出示幻灯片:高倍显微镜下男,女染色体分组图
生:仔细观察,找出男女染色体的异同。
师:介绍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并指出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
课件直接展示人类的性别决定图解并让学生解释生男生女的问题。
生:女性产生一种类型的卵细胞——X,男性产生两种类型的精子——X,Y,并且比例是1:1,当X的卵细胞和X的精子受精时将发育成女性,当X的卵细胞和Y的精子受精时将发育成男性,后代男女比例为1:1.
师:可我一个邻居生了2个孩子,都是女孩,这是为什么呢?
生:调查数量不够多,误差太大。
课件出示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
师:当调查数量足够多时,男女比例确实接近1:1
2、伴性遗传
师:经科学家研究发现,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是由隐性基因控制,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而没有这种基因。如果用b表示,那么色觉正常就由B来表示,为了和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区分开,在书写时要先把性染色体写出来,然后把基因写在性染色体的右上角。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表现型写出与色觉有关的基因型
师:那男女之间有多少种婚配方式呢?
生:根据男女的基因型推出男女婚配的6种方式。
师:男性正常和女性正常的后代全为正常,男性色盲和女性色盲的后代全为色盲,这两种比较简单,请同学们写出其他4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生:先自己写,写完后各代表队讨论结果,将最好的答案写到白纸上,并贴到黑板相应的位置。师生共同修改,完善遗传图解。
师:如果图解2中的母亲恰好是图解1中的女儿,这样就能画出一张遗传系谱图,根据这张图,仔细观察并分析,试着总结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设计思想: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上不能只看到教师的聪明才智,更要看到学生的聪明才智;课堂教学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如学生的参与度、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合作交流意识的形成、独立思维习惯的养成等)
生:总结遗传特点:1、交叉遗传 2、隔代遗传 3、色盲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师:能从基因型的方面分析一下为什么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吗?
生:男性只要有一个色盲基因就患病,而女性需同时有两个色盲基因才患病。
师:事实的确如此。课件展示我国男女红绿色盲发病率的情况。
师:进一步指出:由此可见,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时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就称为伴性遗传。像红绿色盲这种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又可称为伴X隐性遗传。
师:那再采访一下情景剧中的大哥和大嫂,问他们的矛盾解决了吗?并问有什么收获?回扣开始的问题,并且小结本节课的内容。
(三)学以致用
师:伴性遗传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方面的应用,课件展示遗传方面和农业方面的两个应用,请同学们讨论分析。
生:积极主动讨论并解决问题。
(设计思想:这样的情境学生非常熟悉,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能引导学生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察、分析,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使学生意识到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
课件14张PPT。高中生物不同版本教材的整合研究《遗传与进化》
第二章第3节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授 课 人:
山 东 桓 台 第 二 中 学男性染色体分组图女性染色体分组图精子卵细胞1 : 1 XY型性别决定图解×PF1 1 : 1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 关于红绿色盲:经研究发现,这种病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控制的。Y染色体由于过于短小而没有这种基因。红绿色盲基因是随着X染色体向后代传递的。
XB——带正常基因的X染色体
Xb——带色盲基因的X染色体
Y——男性Y染色体(无等位基因)——XbXY表现型基因型男性女性
色盲基因:b 正常基因:BXBXbXb XbXBXB XbYXBY正常正常
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6种婚配方式1.女性正常 × 男性色盲 (XBXB × XbY)
2.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XBXb × XBY)
3.女性携带者 × 男性色盲 (XBXb × XbY )
4.女性色盲 × 男性正常 (XbXb × XBY)
5.女性正常 × 男性正常 (XBXB × XBY)
6.女性色盲 × 男性色盲 (XbXb × XbY)
[合作探究]红绿色盲症遗传过程 要求:
1、请每位同学分析以下遗传图解推导过程
(1)女性正常 × 男性色盲
(2)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3)女性携带者× 男性色盲
(4)女性色盲 × 男性正常
2、以代表队单位讨论分析结果,最后形成结论。
XB XBXbYXBYXB XbXBYXB XBXBYXbYXB XbⅠⅡⅢ12123321正常男性正常女性色盲男性色盲女性红绿色盲遗传家族系谱图 [合作探究] 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
1、从表现型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
2、从基因传递的角度看有什么特点?
4男性色盲女性色盲0.49%正常 1、进行遗传咨询
如果你是一位遗传病咨询师,现有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第一胎生了一个儿子,患有红绿色盲病,在符合计划生育的前提下,他们还想生第二胎,你建议他生男孩好还是生女孩好?请结合遗传图解说明你的理由学
以
致
用 2、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某种雌雄异株的高等植物,有宽叶、窄叶两种类型,控制叶形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宽叶(B)对窄叶(b)为显性,其中雌株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想一想选择什么样的亲本杂交就可以根据叶形来判断子代的雌雄?并写出相应的遗传图解。学
以
致
用1、伴X显性遗传有什么特点?
2、伴Y遗传又有什么特点呢?
3、ZW型性别决定过程图解是怎样的?
感谢生物组老师们给我宝贵的指导!感谢学生们的积极配合!谢谢大家!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遗传的物质基础以及遗传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巩固遗传学的两大基本定律,使学生加深对遗传物质基础概念的深层理解,又能为学习生物的变以及人类遗传病与优生做好铺垫。因此,本节内容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高中生物遗传部分的重点,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性别决定方面,以人为例讲述了XY类型的性别决定方式。在伴性遗传方面,以人的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关于分离规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杨文静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导入很精彩,通过2个学生生动的下品表演引出本节课的核心问题,先发制人,先入为主的捉住了学生和观众的注意力,在讲课过程中,又呼应了导入中所涉及的问题,彰显教学效果和课程达成情况,效果很好。
周玉霞老师 (中学高级教师) 课堂衔接紧凑,过渡自然,环节设计有针对性。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处理每环节时,都是以学生齐声回答、单独回答、分组回答的形式,让学生呈现自己的答案。
张蕾老师 (中学一级教师)教态自然,语言清晰。教案学案设计环节难易适中,有梯度性。
测评练习
1、女性色盲,则她的下列亲属中一定是色盲的是( )
A.父亲和母亲 B.母亲和女儿
C.儿子和女儿 D.父亲和儿子
2、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相比,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的特点是( )
A.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C.只有男性发病 D.男女发病率相同
3、下图中4、6、7为色盲,7号色盲基因来源于( )
A.1号 B.2号 C.4号 D.3号
4、色盲基因携带者产生的配子是( )
A.XB和Y B.Xb和Xb
C.Xb和Y D.XB 和Xb
5、决定猫的毛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bb、BB和Bb的猫分别为黄、黑和虎斑色。现有虎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交配,生下三只虎斑色小猫和一只黄色小猫,它们的性别是( )
A.全为雌猫或三雌一雄
B.全为雄猫或三雄一雌
C.全为雌猫或全为雄猫
D.雌雄各半
课后反思
1.运用合作学习的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并通过遗传系谱图发现规律,总结红绿色盲遗传特点。
2.学生通过讨论甚至争论来交流信息和获得信息,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团队精神。教师通过及时提示和鼓励,最后进行评价和反馈。
3.通过学生对多种活动的主动参与和学习,调动了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4.本节课体现了探究性学习过程,学生主体活动较多,课堂展示较多,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理念。并不是一提探究,就一定要动手做实验。应该贯穿再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创设情景的纯思维探究,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更加普遍。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景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景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创设的情境有:借助教师的多媒体,网络环境,运用故事,图片资料及问题情境等。每一种情境,都包含有“矛盾冲突事件”,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