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单元测试)
1.奇平卡姆登镇是今天带有英伦风情的十大小镇之一,它 最早可追溯于公元前七世纪,中世纪前后成为英国重要的羊毛贸易地,是英国早期城镇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世纪英国的贸易小镇兴起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理位置优越,便于货物交换 B.政府管理有效,社会秩序稳定
C.地理位置重要,便于军事防御 D.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19世纪后期,70%到90%的欧洲城市里的人都感染过肺结核,又因为饮用水的污染,使霍乱、伤寒、天花盛行。尽管187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河流污染防治条例》,1906年又颁布了《制碱等工厂管理法》,但在1952年12月,一场史无前例的毒雾还是夺走了超过12000人的生命。这一描述在客观上反映了
A.欧洲国家的医疗水平已经下降 B.工业文明下粗放型的生产经营方式
C.欧洲城市化过程中的法制仍需完善 D.工业革命与城市化导致环境被破坏
3.下表呈现了中国近代后期城市化发展的状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中国
统计时间 城市化率 文献依据
民国初年 21% 卜凯《中国土地利用》1941年
20世纪30年代 28% 孙本文《现代中国社会问题》1946年
1949年 17.4% 罗时凡《中国国情大事典》1993年
A.城市化未引起社会关注 B.缺乏城市化的物质基础
C.民国时期研究结论失实 D.城市化受阻于政治环境
4.如图为唐代长安城商业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市”以外的商业区域。与“安史之乱”前相比,“安史之乱”后的长安城内
A.市以外经营行业的种类大大增加 B.商业活动日趋突破坊市功能的界限
C.官府对交易场所的限制更加严格 D.官府设市数量增加,坊的数量减少
5.19世纪中期,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受教育群体范围的增大,英国将一直受古典主义字体风格影响的繁杂字体字形简化,并加大笔画粗细对比,书写更加自由,字体的应用性得到增强。据此可知( )
A.古典主义对人们影响深远 B.工业革命利于社会文化发展
C.自由主义使文化趋于活跃 D.城市化带来教育观念的转变
6.明朝中后期,苏州府下辖的钱门塘市,是一处重要的棉布集散地,有许多徽商在此租房而居,收买棉布,也就有了“钱鸣塘市”之称;同为苏州府管辖的平江镇,其经济支柱是米业,商人由湖广、江西运入大米,再由米行转卖到邻近各城镇。这表明当时
A.徽商是最具影响力的商人群体 B.外来农作物改变民众生活习惯
C.商业发展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 D.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不断提高
7.宋代城市出现很多新兴文化行业.尤以“卖酸文”最具特点。所售文章内容通常由消费者指定,要求作者应情应景,即兴创作,并且用词要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能来点幽默调侃则为更佳。材料中的这种现象
A.保障了消费者的经济利益 B.根源于城市经济的发展
C.导致社会风气日趋败落 D.说明当时文人怀才不遇
8.古建筑专家梁思成曾指出,北京建筑的整个系统是有传统、有活力、最特殊、最珍贵的艺术杰作。遗憾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城市改扩建,整座城市的面貌大变,已不符合世界遗产所要求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因此,只能拆整为零,将一些保存完好的地方申报世界遗产。北京境内有一处文化遗产,它始建于15世纪上半叶,以设计巧妙、布局严谨、结构奇特、装饰华丽为特征,四周古松环抱,古柏参天,是文化与环境协调一致的经典范例。该文化遗产是
A.天坛 B.颐和园 C.故宫 D.清东陵
9.19世纪中叶起,英国通过了一系列的法案,对环境卫生问题进行管理;1909颁布了《住宅与规划法》;1936年,伦敦郡通过了“绿带开发限制法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减少对乡村环境和利益的损害。这一系列政策从侧面反映了
A.城市经济建设倒退推动法制建设 B.民主政治体制建设的发展和完善
C.工业革命后城市化建设问题突出 D.政府从自由放任调整到国家干预
10.中国古代城市类型多样,按功能可分为∶政治中心工商业市镇、沿海港口、防卫城堡等。下图为某一时期的城市分布图,下列选项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政治中心 B.②③工商业市镇
C.③④—沿海港口 D.①④—防卫城堡
11.殷商和西周时期的城市,往往看不到整齐规划的城市布局,更像一个有围墙的农村。而到春秋战国时期,筑城之风盛行,随着商业的发展往往成了交换的中心城市。这反映了
A.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 B.城市不再具备政治、军事职能
C.分封制崩溃的必然结果 D.建筑技术的进步
12.19世纪早期,随着伦敦人口的增加,出现伦敦东区(工业区,以工人阶级和小商小贩为主)和伦敦西区(英国上流社会聚居区、各种高档购物商店、剧院所在地)的城市分化。这主要是由于( )
A.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B.英国日不落帝国地位的形成
C.英国议会选举分区投票制度 D.工业革命提高人们精神追求
13.宋朝集镇普遍发展。据学者统计,两宋时期见于史载的集镇多达3 600个以上,其中一部分集镇,不论是人口数量,还是经济水平,都超过了一般州县。宋朝集镇也不用配备一套完整的国家行政系统,政府一般会在镇派驻官方机构,但主要负责收税和消防,镇的日常治理还是有赖于民间自发形成的自治秩序。这反映了宋朝集镇( )
A.政治、军事功能为主 B.经济功能增强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保护了民间财富
14.明代松江地区农家收支情况如下表所示,对下表中的现象解读最合理的是
明前期 明中后期
东部 西部 东部 西部
收入 7.5两 62.5两 35两 80两
支出 21.88两 68.65两 31.25两 74.6两
收支相抵 —14.38两 —6.5两 +3.75两 +5.4两
A.松江地区实现了均衡发展
B.引进作物新品种提高了粮食产量
C.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质变
D.市镇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15.汴京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条线之类”。材料反映了北宋
A.已有定时一聚的庙会集市 B.商业活动脱离了官吏监管
C.“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 D.商人地位远比一般平民优越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国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d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厂、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摘自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城市的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支配,城市的功能结构偏重于工业,呈现出工业型城市化。政府是城市化的主导,能通过各种措施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自由转移,同时可使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方式从农业中积累城市化、工业化初始阶段的建设资全。尤其是往前30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由9.05%上升到13.68%,平均年增长率为0.15%,而同期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由22%上升到40%,年增长率达0.4%。
——摘编自《新中国城市化建设初探》
(1)据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是什么。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后30年内中国城市化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因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博览会举办情况介绍(部分)
时间(年) 主办国 名称 主题或特点
1851 英国 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 展馆水晶宫
1867 法国 第二届巴黎世界博览会 首次增加文化内容
1876 美国 费城美国独立百年博览会 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
1925 法国 巴黎国际装饰美术博览会 宣传文艺新风尚
1958 比利时 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 主题“科学、文明和人性”
1962 美国 西雅图二十一世纪博览会 主题“太空时代的人类”
1974 美国 斯波坎环境世界博览会 主题“无污染的进步”
1985 日本 筑波万国科技博览会 主题“居住与环境——人类家居科技”
1986 加拿大 温哥华国际交通与通讯博览会 主题“交通与通讯——人类发展和未来
1990 日本 大阪万国花卉博览会 主题“花与绿——人类与自然”
1999 中国 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 主题“人与自然—迈向21世纪”
2010 中国 上海世博会 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2 韩国 丽水世博会 主题“生机勃勃的海洋及海岸:资源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环境问题和发展问题的日趋严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运而生。2010年上海世博会首次以城市为主题,提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精髓是和谐城市。“和谐”的理念蕴藏在中国古老文化之中,中国的先秦诸子在各自的著述中设想了和谐的社会。“和谐”也见诸西方先贤的理想,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系统地提出了和谐包含着对立和统一,赫拉克利特进一步提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到的和谐更美好”“和谐城市”的理念对城市管理和城市规划提出更新的挑战,并将之引入更高的境界,这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摘编自《壮丽七十年奋斗新时代》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博会的特点,并根据表中所列的主题或特点指出发展趋势。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海世博会以“和谐城市”为主题精髓的原因和成功举办的影响。
参考答案:
1.A2.D3.D4.B5.B6.C7.B8.A9.C10.B11.A12.A13.B14.D15.A
16.(1)趋势: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南方城市数量在唐代以后明显增加,最终超过北方;先秦城市职能以政治职能为主,唐代以后经济职能越来越明显,至清代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2)原因:通商口岸开放;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推动;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
(3)特点:政府主导;工业型城市;农业资金推动城市化;发展速度慢。影响因素: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17.(1)特点:历史悠久;西方国家为主;受经济科技发展影响;主办国的数量和地域不断增多;特点和主题逐渐多样化;综合性主题和专业化主题相结合。
趋势:与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密切结合;日益关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与人类生活结合日益密切;日益关注全球性的现实问题如环保、交通、海洋、能源;专业化主题日益明确突出等。
(2)原因:受东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城市化给世界各国带来共同的环境和发展的问题;现代科技的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增多。
影响:推动中国(上海)经济的和谐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上海的知名度和区域辐射效应;提高各国政府和民众对“城市发展”的关注意识,促进健康城市的发展;有利于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寻求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模式;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增强发展中国家申办世博会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