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七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中考真题练
一、(2024·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近年来,有声阅读快速成为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下的全民阅读新形态。有声阅读的“有声”,主要是指有声语言,也包括音乐、音响等。有声是最显著的特点,也是最明显的优势。有声阅读区别于纸质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
相关调查显示,有声阅读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模式。2024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为76.72%,达到较高水平。59.18%的有声阅读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为半小时以下。43.03%的使用者听书日均时长介于11至30分钟之间。46.36%的有声阅读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交通工具成为有声阅读的重要空间,有声阅读使用者习惯在开车或乘坐地铁、公交时,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了碎片化时间。
(摘编自《2024年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
材料二:近年来,有声阅读的兴起和繁荣,有效地推动了社会阅读文明的构建。有声阅读有可听的、与文本相应的音频,许多经典名著如《西游记》《红楼梦》等已纷纷上线,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有声阅读将明确的、认真的、专注的学习型阅读与浏览型、消遣型的阅读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了全民阅读品质的提升。“听”和“看”作为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在阅读的体验上呈现不同的特征。有声语言表达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表达者在创作过程中融进了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并且运用一定的技巧把它表达出来。大量高水平、高质量有声阅读产品的出现,逐渐满足社会的阅读需求,不仅使有声阅读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发展,而且在推动社会阅读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高国庆、马玉坤《有声阅读价值论刍议》)
材料三:截至2024年12月31日,微信公众平台有声阅读发文量达230万篇,相关文章的阅读量已达21.9亿次,有声阅读的热点话题热度也不断变化(如下图所示)。有声阅读氛围越来越浓,阅读率越来越高。作为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内容和形式,促进了社会阅读文明的发展。
【注】热度指数:指舆论在公开社交场景中对有声阅读相关话题的讨论和传播,由各平台公开渠道信息传播量综合加权计算并归一化处理后获得,满分100分。
(摘编自《“有声”打开全民阅读新格局——2021有声阅读产业调查报告》)
材料四:作为有声阅读的方式之一,听书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因为我们容易在听书时走神,再加上还有言语知觉的制约、情绪感知、反复加工等因素,听书的信息接收效率不如看书高。
所谓言语知觉的制约,是指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比如声音在20~30分贝时,言语的可懂度为50%;增至50~60分贝,可懂度达到90%~95%;到了140分贝,人就会感到头痛。此外,一些噪声如地铁、飞机的轰鸣等,对言语感知的干扰也会很大。
情绪感知则是指听真人朗读时,朗读者的语气会影响我们自主理解书中字面的意思,不像看文字时可以自己主导情节、节奏等,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如果是听语音合成的朗读,技术上暂时还没有办法灵活地控制分词、韵律、情感等,听的过程中,我们又需要克服这些因素对理解连贯性的干扰。
大家可能没有留意到,在看书的时候,10%~15%的眼球运动是有“回溯”的。也就是说,我们的眼睛经常会倒退重看。这个过程很快,我们有时候并没察觉,但这显然能加深我们对书的理解,当然,这也会降低我们的阅读速度,听书却通常不会倒回去重听,所以自然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
(摘编自唐义诚、池文《听书太被动,看书才有用 》)
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有声阅读用声音、用语音来表达一切,“有声”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
B.2021年,上海市民有声阅读覆盖率较高,且近半数使用者选择在移动中听书。
C.作为全民阅读的新形态,有声阅读丰富了阅读的形式,推动了阅读文明的构建。
D.看书时眼睛常会倒退重看,这虽能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却导致阅读速度比听书慢。
2.材料二提到有声阅读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请你用材料三的相关信息对这一提法加以说明。
3.即将升入七年级的小文准备在暑假用一周时间读完《西游记》。他想采用听书的方式阅读,你是否赞成 请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二、(2023·广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曾经,博物馆是有围墙的,展览以实物形式进行。”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说,“得益于先进的技术,‘云端’观展成为常态,展览借助科技走到不同城市,数字化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博物馆真正实现了无处不在。”
材料二:走进改造升级后的三星堆博物馆综合馆,生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表达了三星堆文化内涵。序厅里,多媒体“三星堆之眼”展现三星堆发现发掘关键节点;正厅里,L型视频墙用逼真的三维动画呈现了三星堆古城形成过程,吸引不少观众驻足观看。
三五好友相聚,赏花品茗,抚琴对弈……打开湖南省博物馆网上展厅,进入《闲来弄风雅——宋朝人慢生活镜像》专题,伴着古琴乐曲,宋朝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徐徐展开。该展览运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等技术,制作了360°全景线上虚拟展厅,全方位立体式呈现了80余件文物。
去年9月,在首都博物馆举办的“互联网+中华文明”数字体验展,处处给人惊喜:拨动加入交互密码的“古琴”,一曲《广陵散》在指间流淌;和着观众的动作,一袭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衣”翩翩起舞……一名带着孩子来观展的退休教师说:“科技与文化结合使展览寓教于乐,增强了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材料三:近年来,许多博物馆都展开了三维数字化采集工作。数据采集过程乍看并不复杂: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文物数据,再利用这些数据建起文物的三维模型。然而要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还需要高精度的数据。以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为例,因体型庞大,技术人员将几十块残件分段扫描再拼接,单扫描就用时一个多月,数据处理就用了半年。在虛拟复原时,高精度的数据往往能做到高度复原文物的每一块残件乃至细节,作为文物修复的重要参考。
再以湖南省博物馆的古琴“飞泉”为例,古琴的形制和漆色断纹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修复需要最小干预和有效保护。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然后进行虚拟修复,再修复实物,以此提高修复的精准度。
材料四:如今,文物展品与数字技术的关系,早在考古发掘现场就已经形成了。走进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的现代化大棚,只见围绕6个恒温恒湿的玻璃方舱,排开多个考古实验室。旁边的会议室里,占据整面墙的大屏幕实时显示考古大棚内的情况。每个发掘坑都设有24小时不间断拍摄系统,记录的数据是后期考古研究的珍贵资料。
目前正在进行的三星堆遗址发掘,无论是发掘技术还是多学科研究,都站在了世界考古的前沿。在实验室里,一件青铜器形状的白色硅胶套摆在桌上,这是为新发现的青铜尊量身定制的3D打印“防护服”。青铜尊器型大,釆取传统的石膏固定提取,容易破碎。因此,先用3D扫描仪采集数据,再在3D打印出的模型上制作好硅胶保护套,给文物穿上后再提取。3D打印技术用在考古发掘上还是第一次。
此次考古还首次应用了高光谱数据采集与分析的技术,来识别文物的物质构成。对发掘坑表面进行光谱扫描,就可以预判文物的材质。比如青铜、象牙和丝织物的光谱表现就不一样,在肉眼看来只是黑色“土块”的物质,在高光谱成像仪的扫描下能一目了然。
(上述材料均选自2023年5月18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使用生动形象的文学性语言介绍网上展厅和数字体验展,增强了可读性。
B.采集数据、建立三维模型、还原文物的历史容貌并不复杂,如青铜神树的修复。
C.修复师运用扫描的三维数据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有助于古琴的修复。
D.三星堆遗址的发掘技术已站在世界考古的前沿,如使用3D打印、高光谱数据采集等。
2.数字化给博物馆的展览带来了哪些改变 请结合材料一、材料二简要概括。
3.某地发现了一个宋窑遗址,其中部分珍稀瓷器已经破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回答。
仿真模拟练
一、【大国重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电磁推进技术的原理早在19世纪初就已有人提出,后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与研究,人们相继研制出了各种电磁感应原理的直线发射装置或模型,但由于受相关研究领域技术的影响,上述模型的性能距工程实用尚存在着较大的差距。70年代以后,超大功率脉冲技术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电磁发射技术有了重大突破:1978年澳大利亚的马歇尔等人用550MJ的单极发电机作为电源,采用等离子体电枢在5m长的导轨炮上把3g重的聚碳酸酯弹丸加速到了5.9km/s的初速度。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成果证明了用电磁力把较重的弹丸推进到高速的可能性,由此也将电磁发射技术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1988年美国海军与卡曼航空航天公司联合研制航母舰载电磁弹射器模型,2013年10月11日,全球第一艘装备电磁弹射器的美军“福特号”航母下水。
(选自《聚焦!新航母福建舰中的“大亮点”原来是这个新兴光电技术》,有删改)
材料二: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飞机,都是螺旋桨飞机,机身轻,起飞速度要求不高,因此早期的航母只要有一段甲板滑行就能满足起飞需要。但是五十年代后,喷气式飞机成为战机主流,速度越来越快,装载的武器越来越多,起飞的重量越来越大,而航母跑道不可能越做越长,于是出现了蒸汽弹射和滑跃起飞等助力起飞方式。
美国率先开发了成熟的蒸汽弹射装置,最早装配在“小鹰”级航母上。蒸汽弹射技术很复杂,现在除了美国有十几艘航母采用这种装置,世界上只有法国“戴高乐号”航母采用了,其他国家受限于技术的复杂性都没有采用,而是采用滑跃起飞方式,这些国家包括俄罗斯、英国、意大利、印度以及早前只拥有辽宁舰和山东舰的中国。
所谓滑跃起飞方式,就是将舰首做成上翘的样子,利用舰载机本身的滑跑速度,沿着舰首上翘的斜坡冲出甲板,形成一个抛物运动,在战机被抛离舰首的瞬间,距离海平面更高,从而赢得短暂继续提速时间,以达到起飞速度。
电磁弹射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直线推进技术,电磁弹射器与蒸汽弹射器相比,不是用蒸汽而是用电来驱动活塞,在军事、民用和工业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选自《大国重器福建舰的最大亮点在电磁弹射,这项技术为啥世界领先 》,有删改)
材料三:纵观中国航母的发展,每一艘航母的入列都实现了一个巨大的跨越。2012年辽宁舰入列,实现了中国人民海军航母“从无到有”的突破;2019年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入列,标志着中国具备了自主研制大型航空母舰的能力。2022年6月17日,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在江南造船厂顺利下水,其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就排水量而言,福建舰仅次于美国的“福特”级和“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领先于俄罗斯的“库兹涅佐夫号”常规动力航母和法国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等,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头号常规动力航母。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福建舰在国内首次应用了电磁弹射技术,相较于传统的滑跃式起飞方式,电磁弹射可以让战斗机满载燃料和弹药起飞,还可以满足大到运输机、预警机,小到无人机等各类机型在航母上的起飞条件。由于电磁弹射的研发难度高,此前只有美国掌握了这项技术,因此,福建舰的下水无疑掀开了中国海军航母发展和远洋作战的新篇章,是中国航母驶向远海大洋的第一步。
(选自高霈宁《福建舰下水掀开中国海军航母发展新篇章》,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马歇尔等人的研究成果证明电磁推进技术达到工程实用的可能性,推动了电磁发射技术研究进入新阶段。
B.成为战机主流的喷气式飞机因速度快、装载武器多等特点促进了舰载机助力技术的进步。
C.中国航母的发展在短短10年间已经从无到有,进而发展到完全自主设计建造,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D.舰载机的滑跃起飞需要航母舰首上翘来形成抛物运动,从而能够赢得长时间继续提速时间,以达到起飞速度。
2.山东舰和福建舰有哪些显著差异 请依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完成下表。
比较点 山东舰 福建舰
下水时间 2019年 2022年6月17日
舰载起 飞方式 ① ②
排水量 较小,不足8万吨 8万余吨
标志意义 ③ 中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掀开了中国海军航母发展和远洋作战的新篇章,中国航母驶向远海大洋的第一步
3.即将升入高中的你准备利用暑假参加一个关于我国航母建造的宣讲小组,假如现在你已经成为其中的一位宣讲员,请你利用自己已知的知识并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提供的信息,拟写一则宣讲提纲。
二、【现代农业】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智慧农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日本、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多个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和组织相继推出了智慧农业发展计划。据国际咨询机构研究与市场预测,到2025年,全球智慧农业市值将达到300.1亿美元,发展最快的是亚太地区(中国和印度),2017~2025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11.5%,主要内容包括大田精准农业、智慧畜牧业、智慧渔业、智能温室,主要技术包括遥感与传感器技术、农业大数据与云计算服务技术、智能化农业装备(如无人机、机器人)等。
(选自“中国教育网”《中国智慧农业发展现状及战略目标研究》,有删改)
材料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提高农业产业韧性,要将现代化科技更多、更好地应用到农业产业链全过程,用科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要强化农业科技政策顶层设计,研究建立前瞻性更高、覆盖面更广、支持力度更大、稳定性更强的政策体系,并抓好任务落实。二要尊重农业科研特点与产业规律,不断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农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大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产业急需为导向,聚焦底盘技术、核心种源、先进农机、绿色生产、智慧农业等领域,努力抢占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四要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五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选育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人才、优化农技推广体系、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等,加速实现科技兴农。
(选自“光明网”《提升农业产业韧性 助力农业强国建设》,有删改)
材料三: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起步较晚,在推进路径和促进共同富裕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建设理念存在落入“数字化陷阱”的倾向。过度关注硬件设备,套用现成智能化方案,忽略实际用途和性能。二是农业数字化技术创新不足。例如,丘陵地区农田宜机化改造,存在改造后地块机械化和数字化技术供给不足,导致村民常面临无机可用的困境。三是青年人口参与不足和老年人口参与动力不足并存。在“空心村”和“老龄化”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缺乏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但老年人在数字乡村建设中整体参与水平不高、参与渠道不足,影响数字乡村释放“红利”。
(选自“光明网”《数字乡村建设是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解》,有删改)
材料四: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免耕播种机、智慧农业物联网……随着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各式各样的新农具成为农业生产的“新式武器”。操作这些新农具的生力军正是新一代年轻大学生。农业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由大学生变身的“新农人”,年轻有活力,文化水平高,学习能力强,接受新技术快,正让农业生产从“靠人力”向“靠算力”转变,从“体力活”向“技术活”转变,新型职业农民正成为建设农业强国的新生力量。
(选自“中国经济网”《大学生“新农人”显身手》,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内容和说法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据国际咨询机构研究与市场预测,到2025年全球智慧农业市值将达到三百多亿美元,发展最快的是亚太地区,尤其是中国和印度。
B.提高农业产业韧性,要将现代化科技更多、更好地应用到农业产业链全过程,用科技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足见科技最重要。
C.新一代年轻大学生正成为操作植保无人机、北斗导航、免耕播种机、智慧农业物联网等各式各样新农具的生力军。
D.建设理念存在落入“数字化陷阱”的倾向主要表现有过度关注硬件设备,套用现成智能化方案,忽略实际用途和性能等。
2.“在‘空心村’和‘老龄化’背景下,数字乡村建设缺乏易于接受新事物的年轻人。”请结合材料以及生活实际,说说政府如何做有利于这个问题的解决。
3.据报道,一些乡村仿造城市景区修建智慧公厕,通过屏幕展示空位余量、温度湿度信息。请你结合材料简要分析这种做法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合理化建议。
三、【网络文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以二十四节气歌谣为灵感,“00后”网络作家慈莲笙创作出小说《海晏河清四时天》。
在这部作品中,二十四节气被设定为不同人物,随主人公一同经历四季流转,游览大好河山。
节气之外,刺绣、曲艺、茶艺、中医、制瓷、园林园艺、服饰饮食等传统文化元素竞相成为网络文学“座上宾”,在网络作家笔下,以各种方式重构组合、活化创新,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研究》显示,诗书剑酒茶、琴棋书画、江湖人生等文人传统意趣,同样借网络文学焕发新活力。
(选自“人民网”《网络文学“恋上”传统文化》,有删改)
材料二:网络文学致力于凸显劳动者的创造性,并诞生了一批塑造时代新人的优秀作品,其中既涉及警察、医生、消防员等维系日常生活的普通劳动者,也着力书写了一批行业领军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有清晰的主体性、能动的创造性和一些传奇色彩,能通过锐意进取、艰苦奋斗改变环境,他们劳动的过程也是自我觉醒的过程。例如,《大江东去》塑造了三个典型人物,分别代表着改革开放时期的国有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的劳动者形象。《重卡雄风》里锐意创新的年轻改革者和兢兢业业的前辈工人以大公无私的精神和对技术的执着追求,将重型卡车的中国制造变为中国智造。网络文学中亦不乏女性劳动者的身影,她们在边疆成立女子采油队,开荒办厂,以坚硬强悍的面貌打破人们对女性的刻板印象。还有以“一带一路”、援非建设为背景的网络文学,展现了在国际上奋斗的中国劳动者的形象。被大英图书馆收录的《大国重工》《大医凌然》也向国际展现了中国劳动者昂扬的精神风貌。对于劳动者的塑造和对不同行业、职业发展状况的呈现,使网络文学摆脱过去娱乐化、猎奇化的倾向,不断探索现实主义创作的广阔道路。
(选自“光明网”《让劳动者形象成为新时代文学的主角》,有删改)
材料三: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文学的创新更多体现在多题材创作、广渠道传播、全链路开发。从网络小说连载到电影、电视、戏剧、动漫、游戏、有声剧等多种形式的改编,网络文学的价值持续放大,营收纪录不断刷新。与此同时,线上消费和线下经营的结合使得网络文学作品得到更广泛传播。游戏、影视、实体店、主题公园等,都能看到大量网络文学IP的衍生品。新时代十年,热播影视剧中有六成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上线动漫约50%由网络文学作品改编。可见,网络文学正逐步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体系,并与经济、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作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新兴力量,网络文学成为文化出海的亮丽名片。新时代十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输出网络文学作品1.6万余部,海外用户超1.5亿人,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从文本出海、IP出海到模式出海、文化出海,网络文学将中国故事传播到世界各地,日益成为世界级文化现象。接下来,要着重解决好网络文学出海的“翻译、版权和质量”三大难题,建立中国网络文学系统化国际传播机制,让网络文学进一步讲好中国故事,更好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选自“光明网”《网络文学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与上述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刺绣、曲艺、茶艺、中医、制瓷等传统文化元素在网络作家笔下以各种方式重构组合、活化创新。
B.诗书剑酒茶、琴棋书画、江湖人生等文人传统意趣,借网络文学焕发新活力,足以证明网络文学“恋上”传统文化。
C.网络文学致力于凸显劳动者的创造性,塑造的时代新人既有警察、医生、消防员等维系日常生活的普通劳动者,也有行业领军人物等。
D.网络塑造的时代新人的共同特点是拥有清晰的主体性、能动的创造性和一些传奇色彩,能通过锐意进取、艰苦奋斗改变环境。
2.下列网络文学作品不符合材料二所说的网络文学创作理念的一项是( )
A.网络小说《奔涌》通过工程师夏常的奋斗故事,展现了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建设的筚路蓝缕。
B.《关键路径》聚焦国之重器,通过杜浦、叶梓闻等人参与研发国产大飞机的经历,展现了我国新一代航空人的拼搏精神。
C.《家园》讲述了隋炀帝年间河北上谷地方的一个少年李旭逃避兵役而进入大草原学得箭技和兵书的故事。
D.《女排》是获2020年扬子江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一等奖作品,以感人肺腑的往事、扣人心弦的赛事,生动讲述了中国女排辉煌战绩背后的辛苦付出和不断取得突破的励志故事。
3.网络小说能讲好中国故事吗 请结合材料有关信息谈谈你的看法。
四、【诗词流芳】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古诗词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其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 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是如此,现代人也是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的教育作用。且以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着强大的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选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有删改)
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认为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不同时代的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
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来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其次,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也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做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唯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选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有删改)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宋诗词应成为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首选阅读对象,做出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作品的阅读价值。
B.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从读者提升自我人格境界的角度而言,更值得我们与之展开对话。
C.唐宋词人创作出的作品贮存着丰厚的人生意蕴,其将人生体验“抓住”并融入诗歌创作中进而传递给读者。
D.材料一侧重谈现代人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材料二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2.材料一举李、杜、苏、辛四例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二作者认为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不同时代的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请以辛弃疾《生查子·独游雨岩》为例,说说读者应如何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从而达到与词人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
生查子·独游雨岩①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②余,空谷清音起。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注释】①这首词写于词人因筹措北伐遭主和派排挤而罢官之后的闲居时期。②和(hè):和谐地跟着唱,应和。
五、【生活百科】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我们常提的抵抗力,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免疫力,那么什么是免疫力呢 免疫力是人体免疫系统进行自我保护的一种能力。免疫系统是一个由许多环节共同发挥作用的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不同环节起到不同的作用。人的免疫力有一部分是与生俱来的,另外一部分则需要经过后天不断完善、成熟。
免疫力有哪些作用
免疫防御——保护机体不受损害,帮助机体防止外来的细菌、病毒入侵,和(或)消灭已入侵的病原体及有害物质。
免疫自稳——不断清除衰老死亡的细胞,保持体内的净化更新。
免疫监视——主要识别体内不断发生突变或畸变的恶性细胞,防止肿瘤等的发生,并通过免疫应答对其进行清除。
免疫功能通过其所发挥的各种生物学效应,在生理条件下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起到保护性的作用。但是,当免疫功能异常时,免疫系统也会诱导机体发生不同的病理变化而致病。
材料二:通过改善膳食营养,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体的免疫能力。
膳食营养的关键不在于吃得好,而在于吃得科学、平衡。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是健康膳食的一部分,但不能一味强调。如果摄入过多,会引发超重肥胖和一系列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患癌症的风险也增高,结果得不偿失。
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运动对于提高免疫力是有效的。长时间的中等强度运动,可使免疫细胞分布更加广泛,功能也能持续提高;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可能会导致免疫力在运动后明显下降,恢复缓慢。
所以,规律地坚持运动锻炼会使基础的免疫力水平逐步升高,这才是我们需要的持久的免疫力。但运动对免疫力的提升具有不可储存性,即长时间不运动,这种健康收益会逐步消失。
最佳的提高身体免疫力的运动锻炼是每次30分钟~4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每周5次左右,并坚持四周以上。
什么是中等强度的运动 运动者主观感觉呼吸、心跳明显加快,可以说话但是不能唱歌,微微出汗。这时的运动强度基本上达到中等强度了。也可以通过心率判断是否达到中等强度,简单算法:心率在(170-年龄)±(10~20)次内,就算达到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了。
只有达到中等强度运动,呼吸和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增加,才能够调动身体各方面的机能,促进细胞、组织、器官和身体各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力。如果运动强度达不到或者运动时间达不到,再或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无法获得好的健康收益。
材料三:
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免疫系统具有多个环节,不同环节能够发挥不同的作用。
B.免疫力能够识别体内外不断发生变化的恶性细胞并进行清除。
C.科学、平衡地摄入优质蛋白是健康膳食的一部分,不能一味强调,导致摄入过多。
D.运动锻炼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时间才能够更好地提高身体免疫力。
2.免疫功能越强越好吗 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作答。
3.庆庆一到换季就容易感冒、打喷嚏,妈妈说她是免疫力太差的缘故,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帮助庆庆提升免疫力。
六、【民族之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其中就包含着对美育的重视。今天,我们用“中国梦”来激励人心,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全民族的“兴于诗”;加强制度建设、强调制度自信,一定意义上说也就是新时代的“立于礼”;“成于乐”的“乐”不仅是音乐之“乐”,快乐之“乐”,而且是在道德的普遍高尚、活力的竞相迸发、精神的昂扬向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中不断实现的“天下尽欢颜”之“乐”。从古至今,先贤们对于美育的思考从未止步,这些思想结晶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来自民间、来自大变革的时代,我们正在大踏步迈向现代化,尤其需要加强美育。
(选自叶小文《美育,为民族向上奠基》,有删改)
材料二: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灿烂文明。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不妨从教育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开始。年轻人通过认识和理解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可以形成开阔的视野和包容的心态,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有助于赓续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引导年轻人对美的追求,有助于以美为媒介,沟通世界。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欢迎并接纳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我们相信,更懂得欣赏自己国家、民族之美的年轻一代,也是在国际交流中传播美的使者。培养年轻人懂得欣赏中国之美,让他们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连接中外,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一定能让世界更多更好地听到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从心底欣赏中国之美。
(选自杨帆《用美育涵养“美丽心灵”》,有删改)
材料三:郎佳子彧,1995年出生,国家级非遗“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他用老手艺尝试做新题材,同时探索利用新媒介展示传统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面塑。
记者:北京冬奥会期间,你去人民大会堂做过展示,能讲讲那次经历吗
郎佳子彧:当时,我被邀请到人民大会堂给外国友人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展示。我在和摩纳哥亲王互动的时候,教他做了一个“冰墩墩”。他挺“害羞”地说,他家里有两个孩子,如果只带回去一个,麻烦就大了。我于是又做了一个“冰墩墩”送给他,让他带回去一双吉祥物。
记者:你面前的作品叫什么 为什么想到做这样一个作品
郎佳子彧:这个作品叫《巾帼》,是在三八妇女节制作的。很多女性医护工作者做出了很多的奉献,我觉得理应做一个作品,向她们致敬。面塑当中有一个非常古老的题材就是传统戏剧,传统戏剧中有一个巾帼英雄的形象——穆桂英。我觉得在这个时代,可以把她们类比起来。一方面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题材融合,另一方面从造型艺术的角度,我们的传统戏剧也是非常绚烂的。所以我就把传统和现代拼合在一起,去表达对女性的敬意。
(选自孟繁哲《把面人捏进了人民大会堂》,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提出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在今天看来,就是全民族、新时代的美育教育。
B.从古至今,先贤们的各种美育思想结晶,对于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具有现实意义。
C.通过认识、理解和欣赏中华大地上的优秀艺术作品,年轻人可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D.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艺术,并把这种精神和气质传递到全世界,郎佳子彧做了很好的示范。
2.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可以引导年轻人怎么做 请根据材料二概括。
3.请结合三则材料,探究郎佳子彧作为“北京面人郎”第三代传承人成功的原因。
七、【思辨明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①理直气壮看上去好像没什么不好,我有理呀,怎么就不能气势足一点呢 别忘了,我们老祖宗还有一句话呢——有理不在声高,得理还须饶人。如果是对待敌人,对待那些居心叵测的小人,我们当然要“理直气壮”。但现实中,这样深仇大恨的对立毕竟很少。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指出:“人之短处,要曲为弥缝,如暴而扬之,是以短攻短;人有顽固,要善为化诲,如忿而疾之,是以顽济顽。”因此,发现了别人的不足,理直气壮地直接指出,不如理直气和地巧妙指出。后者既容易被人接受,也能够体现出批评者的涵养和气度。
②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当年任育才学校的校长时,亲眼看到一个男生要打另一名同学,遂将其制止,并责令他到校长室接受批评。陶先生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到了。”接着又摸出一块糖给他:“这也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说明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陶先生遂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陶行知先生不愧为人民教育家,在批评这件事上,没有理直气壮、盛气凌人,技术含量相当高。
③理直不必气壮,这需要有一颗宽容之心。得饶人处且饶人,需要有一种自律和自我控制的修养。义正需辞婉,理直也语柔,这不但是一种宽容与谦让,更显示了一种风度与涵养,能够让你有一个更为和谐友好的人际氛围。
(选自张勇《理直何必气壮》,有删改)
材料二:①人占了理,讲起话来自然底气充盈,往往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殊不知以这样的态度讲话,常常损人颜面;以这样的态度为人,往往失了君子风范。所以理直也不必气壮,不妨豁达一些,心平气和地说话、待人。如此一来,既不伤人心又不失人情,亦可使人心服口服,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你,岂不更好
②据说,周作人家里以前有个雇工,负责采购之类的杂活儿,有爱贪小便宜的毛病。当时用钱,要把银圆换成铜币,时价是一块银圆换460铜币。很少理财的周作人一次与同事聊天时偶然谈及此事,坚持认为一块银圆能换300多铜币,并说自家雇工一向就是这样对他讲的,同事笑他受了骗。后来,他回去经过一番调查,发现事情果真如此。于是,一天晚饭后,周作人把那个雇工唤来,委婉和气地说:“因为家道不济没有许多事做,你还是另谋高就吧。”对方做了亏心事,自然心虚,当即苦苦求饶。周先生见了,心一软,说:“唉,刚才的话就当没说,不要在意,要是想留下就留下吧,以后改掉便是了。”后来,那个雇工彻底改掉了毛病,与周作人一家相处甚洽。
③得理时,讲话的最终目的是明是非,辨善恶,是要让对方心服口服,进而改正错误,而非以理压人、以理制人。倘若不依不饶,恶语相待,即使你再占理,也会令理亏之人觉得你是在以理压人。所以,周先生理直气不壮,和和气气,点到为止,处处为对方着想,并且给了雇工一次重新做人的机会,最终使其改邪归正。胸襟博大,厚德载物,这般君子气度,如何能不令人敬重、信服
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第①段提出论题,并引用洪应明的话告诉我们,发现别人的短处,不要以短攻短,以顽济顽,而要理直气和,方能够体现自身的涵养和气度。
B.材料一第②段举陶行知批评教育学生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陶行知不愧为人民教育家”的观点。
C.材料二第②段段首加点的词语“据说”,意思是据别人说,表明文中所举的周作人的事例的真实性并不确定,这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D.“理直气壮”是一个常见的成语,符合人们的认知,然而文中两则材料却说“理直不必气壮”,这能够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吸引读者继续阅读。
2.议论性文章在论述过程中有时会使用某些词语,如关联词,用来推进论证或转换话题。试从材料二第①段中找出一个这类的词语,并具体分析其作用。
3.请结合两则材料的内容,从正反两方面说说为什么“理直不必气壮”。
八、【体育之美】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在某市中招体育中长跑测试中,考生张蓬超的回身奔跑被很多人评价为“最赞转身”:当张蓬超注意到同场参考的徐丙涛不慎摔倒,一时无法站起时,已冲出几米远的他立即转身,将摔倒在地的同学扶起,继续一同奔跑。事后,徐丙涛回忆说:“多亏张蓬超及时回来扶起我,否则就悬了。”张蓬超说,当时并未多想,就想着赶紧扶起同学,“毕竟中长跑只有一次测试机会,对我们都很重要”。幸而,两位同学的最终成绩都很理想。对于学生,体育学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可能影响自己分数的情况下,依然选择帮助遇到困难的同伴,这是乐于助人的可贵品质在体育竞赛中闪光的表现。张蓬超的转身“获赞”,正是因为他让更多人看到,体育运动健全人格、拓展格局的教育内涵。剥离应试思维,褪去功利色彩,体育的育人价值才会在校园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材料二:竞技赛场,竞争激烈,但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可供追求的不只是胜负。就像身边一名酷爱乒乓球的朋友所说:“我打球,不求胜、不怕输,一天打出一两个赏心悦目的好球,就会感到特别的满足。”这种感触就表明:体育赛事包含着一种超越输赢的竞技之美。
之前的一场自行车赛给出了别样的角度:赛道穿梭于绿意盎然的茶园,骑手行进在雾气缭绕的山间……珍珠山山地自行车越野挑战赛让骑手体验挑战自我的美好感受,也尽赏江西婺源的美丽风景,不少人说,如果用一个字形容这次比赛,那就是“美”。
如果说花样滑冰选手变幻的舞姿展现的是优雅之美,那么,举重健儿挺起的身姿则诠释了力量之美,体操健儿娴熟的动作则体现着技巧之美,赛跑选手冲刺的脚步则展现着速度之美。
竞技之美,难以言尽。赛场上必然有输赢,但即便没有胜利赋予的高光,人们也能从运动员的拼搏姿态中获得审美的体验。观赏赛事活动,本质上也是在欣赏美,参与体育锻炼,又何尝不是实现美的过程呢
材料三:①长期以来,很多人只是将体育作为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实际上,体育的育人功能才是最本质的功能,正如教育家蔡元培所说,“夫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体育强身健体的作用,更要发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
②体育的育人功能内涵丰富,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③首先是坚韧不拔的意志。体育是一项艰苦而愉悦的活动,在体育运动中,学生要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圈”,走向运动场,向自己的惰性、体力、运动技能发起一次次挑战,体育没有捷径,唯有奋发向上、积极进取、艰苦训练、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④其次是团结协作的精神。团体体育项目要求每个成员齐心协力,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和潜能,才能凝聚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学生们的文化课学习考验的是个人学习能力,而体育运动则可弥补学科教育的不足,打破以自我为中心、孤军奋战的格局,让学生拥有开放的心态和主动合作意识。
⑤此外还有遵守规则的意识。体育运动有明确的竞技规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每个参与者都必须遵守规则,服从裁判。因此,体育是学生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
⑥总之,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体育中获得的这些品质和精神将使学生受用终身。
(均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上述材料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张蓬超转身扶起徐丙涛并双双取得理想成绩,张蓬超的表现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体育的育人价值。
B.材料二中酷爱乒乓球的朋友的话,表明了他更在意对乒乓球技术之美的享受。
C.材料三第①段引用教育家蔡元培的话,意在引出观点,同时充当道理论据。
D.赛场上必然有输赢,所以无论是参与者还是观看者,都不必追求胜负,要更多地感受那些赏心悦目的瞬间。
2.阅读材料三,简要写出材料第②~⑥段的论证思路。
首先,提出观点:要发掘和弘扬体育的育人功能,关键是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
接着, 。
最后, 。
3.综合材料一与材料二的内容,简要概括体育有哪些育人功能,并就其中一点谈谈某项体育运动对你的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
中考真题练
一、
1.D
2.根据材料三的图表,在众多热点话题中,“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话题的热度指数在2020年、2021年都排名前三,2021年“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热度指数还明显高于2020年。
3.示例一:赞成。①有声阅读可以打开个人的“听觉空间”,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的有声阅读可以使读书变得更加生动鲜活、切实可感。②有声阅读是现在流行的阅读方式之一。
示例二:不赞成。①听书时容易走神,信息接受效率反而不如看书高。②在有噪声的地方,如地铁上,噪音对言语感知的干扰很大。③真人朗读的语气会对理解的连贯性造成干扰。④可能会损失对一部分内容的理解,留下的印象可能不如看书深。
二、
1.B
2.①“云端”观展成为常态,数字化让展览无处不在,让博物馆的边界变得模糊了。②生动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更全面、更深入地表达内涵。③运用AR、VR等技术,实现360°全景线上虚拟展厅,立体展示文物。④数字化让博物馆的展出形式多样化,真正做到“寓教于乐”,增加孩子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3.首先,采用3D扫描仪、高清相机等设备收集瓷器碎片的高精度数据;接着,运用电脑处理这些数据,建起该瓷器的三维模型;然后,对缺失部分的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并在电脑上进行虚拟修复;最后,结合虚拟修复的相关数据,再进行瓷器实物的修复。这样,就可以利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了。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运用。根据题干“部分珍稀瓷器已经破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让这些瓷器完整地呈现在大众面前”的提示可知,这些文物已经发掘,现在需要利用数字技术高精度修复这些瓷器。那么,我们就需要先在材料中找到有关“利用数字技术修复文物”的相关资料,然后设计出该瓷器修复的过程即可。阅读材料可知,“利用数字技术修复文物”的相关资料是材料三。结合材料三中“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和“湖南省博物馆的古琴‘飞泉’”的修复实例,阐述瓷器的修复过程即可。基本流程是“采集高精度信息—建立三维模型—虚拟重建残缺部分—虚拟修复—实物修复”。
仿真模拟练
一、
1.D 【解析】根据材料二“从而赢得短暂继续提速时间,以达到起飞速度”,D项“从而能够赢得长时间继续提速时间”表述有误。
2.①滑跃起飞 ②电磁弹射技术起飞 ③中国具备了自主研制大型航空母舰的能力
3.示例:①介绍我国航母的发展历史。②科普世界航母发展态势及我国航母所拥有的世界级的先进技术水准。③指出我国航母目前发展存在的不足及努力的目标。④勉励国人尤其是青少年,使命在肩,要努力奋发,勇于担当。
二、
1.B 【解析】由材料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可知,“科技”“人才”“创新”三者都很重要,B项“足见科技最重要”表述有误。
2.示例:政府应持续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用好的政策让其留得下、能创业。
3.问题:这种公厕对于人口流量小的乡村作用实在有限,存在建设理念落入“数字化陷阱”的倾向,过度关注硬件设备,套用现成的智能化方案,忽略了实际用途和性能。
建议:因地制宜,可以在人口较为密集、流动比较大的集市适当建设这种智慧公厕,而那些人口相对较少、流动性不大的地方可多建设一些能兼顾方便、卫生、环保等的公厕。
三、
1.D 【解析】D项“网络塑造的时代新人的共同特点是拥有清晰的主体性、能动的创造性和一些传奇色彩”表述有误,是“网络文学”不是“网络”,犯了范围扩大或者张冠李戴的逻辑错误。
2.C 【解析】材料二所说的网络文学的创作理念是凸显劳动者创造性,探索现实主义创作道路,而C项属于有传奇色彩的历史题材小说,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娱乐化、猎奇化的倾向。
3.示例:我认为它能够讲好中国故事。①它积极吸取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中国大地,展现中华文化魅力。②它抓住科技变革机遇,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和思想内涵,摆脱过去娱乐化、猎奇化的倾向,不断探索现实主义创作的广阔道路,创作了许多文质兼美的作品。③网络文学正逐步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体系,并与经济、科技等领域深度融合。④网络文学海外传播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文化出海的亮丽名片。因此,接下来如果着重解决好网络文学出海的“翻译、版权和质量”三大难题,建立中国网络文学系统化国际传播机制,那么中国网络文学必将以蓬勃昂扬之势记录伟大时代、传递主流价值、讲好中国故事。
四、
1.D
2.为了更有力更充分地论证唐诗宋词中的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与价值判断对现代人而言具有重大意义的观点。
3.示例:①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词人笔下的景色很美,但细细思忖,发现其所描绘的美景笼罩着一种悲凉孤寂的气氛,进而感悟到这种悲凉源于词人理想不为人理解的辛酸孤独。②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也会寄情山水,托物言志,正如该词中词人巧妙地有意把辛酸的感触藏在迷人的画面背后,委婉地表达出不苟随世俗的决心和孤傲清高的品格。
五、
1.B
2.示例:不是。当免疫功能异常时,免疫系统也会诱导机体发生不同病理变化而致病。免疫系统本身是把双刃剑,它能保护你的身体,也可能会伤害你的身体。如果打破平衡,会导致免疫失调,有可能诱发其他疾病。比如免疫过度会引发过敏性鼻炎、气喘、荨麻疹、红斑性狼疮等。
3.示例:①妈妈要注意庆庆的膳食营养,让她吃得科学、平衡,适量地吃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②庆庆需要有规律地进行运动锻炼,并需要长期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六、
1.A
2.①引导年轻人热爱艺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引导年轻人接近、欣赏中国文艺作品之美,赓续优秀文化传统;③引导年轻人追求美,懂得欣赏中国之美。
3.①个人对于美育的思考从未止步,继承传统文化,有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②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用老手艺尝试做新题材,把传统文化和现代题材融合,利用新媒介展示传统技艺;③以美为媒,沟通世界,在国际交流中传播民族之美。
七、
1.B
2.示例一:“殊不知”,意为“竟不知道”。作者在此处用“殊不知”进行转折,由前面人们理直之后自然气壮,说话不留余地和情面的内容,自然转入后面对这样的做法既损人颜面,又有失风范的阐述。
示例二:“所以”,表示结果。作者在前文阐述了理直气壮时说话不留情面的坏处——既损人颜面,又有失风范,此处用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所以”来转入后文,自然地引出“理直不必气壮”的论点。
3.从正面来讲,在理直时讲话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对方明白是非善恶,进而改正错误,理直气和地巧妙指出对方的错误,更容易被人接受。这既是宽容和谦让的体现,也能彰显自身的风度与涵养,能够帮助人拥有更为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
从反面来讲,如果理直气壮地直接指出对方的错误,不给对方留一点余地和情面,甚至不依不饶,恶语相待,不仅有失君子风范,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八、
1.D
2.示例:从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遵守规则的意识三个方面论证观点 示例:总结强调培养体育精神的意义
3.第一问:健全人格、拓展格局、获得审美的体验。
第二问:示例:运动能调节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当我沮丧和消沉时,我常常通过跑步和打球来调整、消除不良情绪。
运动可以使我获得审美体验,如游泳时我享受像鱼一样畅游的乐趣。
原来我总是斤斤计较,打篮球时难免磕磕碰碰,但大家都不在意。篮球让我变得大度了,可见运动让我拓展了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