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三阶复习法
第一阶: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及逐篇三轮能力过关
知识梳理 重点知识储备
统编版教材常考文言文知识梳理
知识点1文言文常考实词
实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安 安定,安逸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疑问代词,怎么,哪里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安身 衣食所安(《曹刿论战》)
报 报答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备 完备,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本 本来 本在冀州之南(《愚公移山》)
本源 请循其本(《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毕 完毕,结束 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
尽,全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蔽 遮住,遮蔽 隐天蔽日(《三峡》)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兵 兵士 可汗大点兵(《木兰诗》)
兵器,武器 兵甲已足(《出师表》)
(续表)
实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薄 迫近 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轻视,看不起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策 记录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用马鞭驱赶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常 经常,常常 常有高猿长啸(《三峡》)
平常,普通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畅 畅通,无阻碍 辞甚畅达(《送东阳马生序》)
通晓 晓畅军事(《出师表》)
朝 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公共场合 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见 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称 著称 不以千里称也(《马说》)
称赞,赞许 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诚 诚心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实在,确实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如果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陈涉世家》)
乘 骑,驾驭 虽乘奔御风(《三峡》)
乘坐 公与之乘(《曹刿论战》)
量词,一车四马叫“乘” 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续表)
实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出 从……生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出去,与“入”相对 不复出焉(《桃花源记》)
拿出 皆出酒食(《桃花源记》)
出现,显露 水落而石出者(《醉翁亭记》)
指在国外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传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传递,传送 朔气传金柝(《木兰诗》)
传来 空谷传响(《三峡》)
辞 告别,辞别 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推托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言语,言辞 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从 跟随,跟从 一狼仍从(《狼》)
顺从 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十二章》)
跟,随 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
介词,向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达 到达 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得志,显贵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当 对着,面对,向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将要 今当远离(《出师表》)
掌管,担当 卿今当涂掌事(《孙权劝学》)
在……时候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道 规则,行为准则 妾妇之道也(《富贵不能淫》)
政治制度,治国准则 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
正确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路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途径,方法, 措施 以咨诹善道(《出师表》)
(续表)
实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得 得到,获得 一狼得骨止(《狼》)
实现 得志,与民由之(《富贵不能淫》)
找到 既出,得其船(《桃花源记》)
施行 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与“无”连用,表推测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领会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表示情况允许,能够,可以 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等 相同,一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表示人的多数或列举未尽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出师表》)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狼》)
敌人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匹敌、相当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独 只,仅 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老而无子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
独自 独往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
发 从……出发 有时朝发白帝(《三峡》)
兴起,指被任用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显露、流露 发于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开放 野芳发而幽香(《醉翁亭记》)
头发 黄发垂髫(《桃花源记》)
伐 砍伐 伐竹取道(《小石潭记》)
讨伐,攻打 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方 地方,区域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十二章》)
刚刚,正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狼》)
古代称面积的用语 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
(续表)
实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分 半,一半 自非亭午夜分(《三峡》)
长度单位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分给,分配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分开,分成 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本分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奉 恭敬地接受 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供给,供养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
侍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鱼我所欲也》)
扶 沿着,顺着 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拂 违背 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同“弼”,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负 凭借 负势竞上(《与朱元思书》)
背,用背驮东西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复 再,又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恢复 兴复汉室(《出师表》)
回答,答复, 这里指辩解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盖 表示推测,大概,原来是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句首发语词,表示肯定语气 盖大苏泛赤壁云(《核舟记》)
表推测,大概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
更 另,另外 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
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 是日更定矣(《湖心亭看雪》)
还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续表)
实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固 固执,顽固 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本来 子固非鱼也(《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故 学过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原来的,从前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原因,缘故 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所以,因此 故不为苟得也(《鱼我所欲也》)
顾 回头看 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
看,视 顾野有麦场(《狼》)
探望,拜访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观 观赏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看,阅读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观察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归 女子出嫁 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
返回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醉翁亭记》)
聚拢 云归而岩穴暝(《醉翁亭记》)
过 超过 过中不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经过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犯错误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过分,过于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过错,过失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患 担忧,忧虑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祸患,灾难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或 有时 或王命急宣(《三峡》)
也许,或许,表示委婉的语气 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
及 到,等到 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和,以及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赶得上,比得上 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续表)
实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极 非常,很 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尽头,极点 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至,到达 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急 迫切,紧急 或王命急宣(《三峡》)
快,急速 急湍甚箭(《与朱元思书》)
加 虚夸,夸大 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戴上 既加冠(《送东阳马生序》)
施与 大王加惠(《唐雎不辱使命》)
好处,益处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假 假装 乃悟前狼假寐(《狼》)
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间 夹缝,间隙,空隙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三峡》)
间隔,隔绝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参与 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私密地,悄悄地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
间或,偶然 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
见 知晓,知道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了解 见往事耳(《孙权劝学》)
看见 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接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
将 将要 公将战(《曹刿论战》)
带兵的人,将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统率,率领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戒 告诫 戒之曰(《富贵不能淫》)
谨慎 必敬必戒(《富贵不能淫》)
景 日光 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景象,景色 四时之景不同(《醉翁亭记》)
居 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居无何(《周亚夫军细柳》)
居所,住宅 居天下之广居(《富贵不能淫》)
处于,位于 佛印居右(《核舟记》)
留,停留 不可久居(《小石潭记》)
居住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续表)
实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举 选拔,任用 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推荐,推举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出师表》)
具 具有,具备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
详细地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绝 断,断绝 沿溯阻绝(《三峡》)
停止,消失 哀转久绝(《三峡》)
绝妙的,独一无二的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与朱元思书》)
极,非常 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
与外界隔绝的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军 驻扎 军霸上(《周亚夫军细柳》)
军营 军中不得驱驰(《周亚夫军细柳》)
开 天气放晴 连月不开(《岳阳楼记》)
云雾等消散、散开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醉翁亭记》)
可 值得 可爱者甚蕃(《爱莲说》)
可以,能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马说》)
大约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可以 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空 空阔,广大 空谷传响(《三峡》)
贫穷,这里指使……贫困 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天空,空中 浊浪排空(《岳阳楼记》)
消散,什么都没有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
苦 愁苦,这里指担心 何苦而不平(《愚公移山》)
使……痛苦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劳 慰劳 上自劳军(《周亚夫军细柳》)
使……劳累 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续表)
实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良 甚,很 良多趣味(《三峡》)
肥沃的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忠良 此皆良实(《出师表》)
临 面对 执策而临之(《马说》)
居高面下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到 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临近,将要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乱 使……受到 扰乱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战乱,祸乱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
混乱 吾视其辙乱(《曹刿论战》)
无秩序,不太平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论 判定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出师表》)
谈论 每与臣论此事(《出师表》)
略 谋略 卿今者才略(《孙权劝学》)
一点儿,与否定词连用,表示完全没有 略无阙处(《三峡》)
期 约定 君与家君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行》)
满 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纳谏》)
奇 奇妙的,罕见的,不寻常的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核舟记》)
零数、余数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强 有余 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勉励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虽有嘉肴》)
勉强,尽力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湖心亭看雪》)
情 感情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诚,诚实,这里指诚心 必以情(《曹刿论战》)
穷 尽,完 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续表)
实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穷 穷尽 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极 穷冬烈风(《送东阳马生序》)
贫穷,穷困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求 要求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探求,探索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奢求,追求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请求 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任 听凭,任凭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与朱元思书》)
责任,职责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 好像,如同 如鸣珮环(《小石潭记》)
假如,如果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鱼我所欲也》)
及,比得上 自以为不如(《邹忌讽齐王纳谏》)
色 颜色 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脸色,表情 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舍 停息,止息 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舍弃 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房舍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甚 超过 急湍甚箭(《与朱元思书》)
很,非常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厉害,严重 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 美好 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胜利,与“负”相对 射者中,弈者胜(《醉翁亭记》)
尽 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
师 老师 可以为师矣(《<论语>十二章》)
军队 齐师伐我(《曹刿论战》)
使 使,让 使内外异法也(《出师表》)
命令,派遣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唐雎不辱使命》)
出使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续表)
实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使 假使,假若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士 读书人 士别三日(《孙权劝学》)
狱官 管夷吾举于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将领 介胄之士不拜(《周亚夫军细柳》)
有胆识、有才能的人 非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受 接受 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授予,给予 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书 名册 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书籍 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
文书,奏折 上书谏寡人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属 连接 属引凄异(《三峡》)
类似 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同“嘱”,嘱托 属予作文以寄之(《岳阳楼记》)
说 古代的一种文体 马说(《马说》)
陈述,解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
私 偏爱 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通 总共 通计一舟(《核舟记》)
通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相通,没有阻碍 阡陌交通(《桃花源记》)
通行,通过 初极狭,才通人(《桃花源记》)
畅达,顺利 政通人和(《岳阳楼记》)
望 对着 雕栏相望焉(《核舟记》)
向远处看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名望,声望 先达德隆望尊(《送东阳马生序》)
微 稍微 鲁直现左足,各微侧(《核舟记》)
如果没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续表)
实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谓 认为,以为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
叫作,称为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告诉,对……说 谓其妻曰(《邹忌讽齐王纳谏》)
闻 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桃花源记》)
听见 渐闻水声潺潺(《醉翁亭记》)
扬名,闻名 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遗 给予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遗留下来的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行 行走 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品行 性行淑均(《出师表》)
古代军队编制,二十五人为一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出师表》)
做,执行,实行 然后施行(《出师表》)
鲜 少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
新鲜 芳草鲜美(《桃花源记》)
信 讲信用 则是无信(《陈太丘与友期行》)
信任 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实情 必以信(《曹刿论战》)
兴 兴起,产生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核舟记》)
兴旺,兴盛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修 培养 讲信修睦(《大道之行也》)
长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修建 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长,这里指身高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秀 美好,秀丽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
繁茂,茂盛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许 赞许,赞同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表示约数 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答应,允许 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续表)
实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寻 寻找 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随即,不久 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
言 说 不知所言(《出师表》)
言语,言论 进尽忠言(《出师表》)
已 已经 骨已尽矣(《狼》)
停止,完毕 是亦不可以已乎(《鱼我所欲也》)
益 好处,益处 有所广益(《出师表》)
更,更加 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意 神情 意暇甚(《狼》)
意图,企图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意思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意趣,情趣 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因 趁、乘 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
顺着、就着 罔不因势象形(《核舟记》)
于是,就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阴 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达于汉阴(《愚公移山》)
阴暗 朝晖夕阴(《岳阳楼记》)
阴冷,寒冷 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阴影,树荫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引 拉,牵拉 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延长 属引凄异(《三峡》)
称引 引喻失义(《出师表》)
用 担任,做 木兰不用尚书郎(《木兰诗》)
使用,采用 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鱼我所欲也》)
游 游动 游鱼细石(《与朱元思书》)
游玩,游览 滁人游也(《醉翁亭记》)
交际,交往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欲 将要 夕日欲颓(《答谢中书书》)
愿望 从民欲也(《陈涉世家》)
想要得到,需要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续表)
实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寓 寄托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寄居,居住 寓逆旅(《送东阳马生序》)
缘 沿着,顺着 缘溪行(《桃花源记》)
再 第二次 一鼓作气,再而衰(《曹刿论战》)
两次 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直 笔直,与“曲”相对 中通外直(《爱莲说》)
径直,直接 直视无碍(《与朱元思书》)
仅,只是 岂直五百里哉(《唐雎不辱使命》)
至 到,到达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周到 色愈恭,礼愈至(《送东阳马生序》)
志 志向 博学而笃志(《<论语>十二章》)
记载 《齐谐》者,志怪者也(《北冥有鱼》)
标志,标记 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质 资质,禀赋 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
询问 援疑质理(《送东阳马生序》)
治 研究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孙权劝学》)
惩治,治罪 不效,则治臣之罪(《出师表》)
忠 竭尽自己的心力 为人谋而不忠乎(《<论语>十二章》)
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忠诚 志虑忠纯(《出师表》)
指 同“旨”,意图 卜者知其指意(《陈涉世家》)
直 指通豫南(《愚公移山》)
足 足够,充足 兵甲已足(《出师表》)
值得,够得上 以中有足乐者(《送东阳马生序》)
脚 足肤皲裂而不知(《送东阳马生序》)
作 奋起,有所作为 而后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兴起 盗窃乱贼而不作(《大道之行也》)
劳作,劳动 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创作,写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建造 作亭者谁(《醉翁亭记》)
鼓起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知识点2文言文常考虚词
虚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而 连词,表转折,却、可是、但是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
连词,表顺承,便、就 挺剑而起(《唐雎不辱使命》)
连词,表修饰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连词,表并列,可不译 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连词,表递进,可译为“而且”或不译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连词,表因果,因而 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
乎 语气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语气词,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相当于“吗”“呢”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介词,相当于“于” 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亭记》)
乃 副词,表示动作在时间上的承接,才、就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副词,于是 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
其 副词,居然、竟然 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代词,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十二章》)
代词,这、这些,那、那些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指示代词,其中的 其一犬坐于前(《狼》)
语气词,表揣测,大概、估计、恐怕 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表示祈使语气 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且 将近 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况且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续表)
虚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然 指示代词,如此、这样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屋舍俨然(《桃花源记》)
助词,用于形容词词尾,表示“……地” 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连词,表转折,但是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出师表》)
若 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 若屈伸呼吸(《杞人忧天》)
动词,及、比得上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
副词,好像、似乎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源记》)
连词,表假设,假如、如果 若无兴德之言(《出师表》)
虽 连词,表转折,虽然 故余虽愚(《送东阳马生序》)
连词,表假设,即使 虽千里不敢易也(《唐雎不辱使命》)
为 介词,表被动,被 天子为动(《周亚夫军细柳》)
担任,做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动词,是 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介词,对、向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
动词,作为、当作 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动词,做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
介词,为了 为宫室之美(《鱼我所欲也》)
焉 疑问代词,哪能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语气词,用于句尾,表疑问或反问或直陈的语气,相当于“呢”“了”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兼词,相当于“于此”,在其中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十二章》)
(续表)
虚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也 语气词,表陈述,加强陈述或描写的语气 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句末语气词,表判断或肯定 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
语气词,表祈使语气,包括请求、命令、劝阻等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以 介词,用 蒙辞以军中多务(《孙权劝学》)
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条件,凭借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
介词,表示原因,因为、由于 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介词,把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
连词,表示结果,以致 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连词,表示目的,以便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连词,表示时间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动词,认为、以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连词,相当于“而” 手自笔录,计日以还(《送东阳马生序》)
于 介词,从 舜发于畎亩之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处……之中 生于忧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介词,表示比较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对于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介词,引出动作发生的处所,在 其一犬坐于前(《狼》)
介词,在……中 苟全性命于乱世(《出师表》)
(续表)
虚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与 动词,参与、参加。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副词,与“相”连用,指共同、一起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
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感叹 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
动词,给予、授予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连词,表并列关系,和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则 副词,表示肯定,相当于“乃”“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连词,相当于“就”“便 ”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送东阳马生序》)
连词,表转折,相当于“却”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送东阳马生序》)
连词,用在对比句中,可不译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者 代词,……的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十二章》)
语气助词,用于判断句 北山愚公者(《愚公移山》)
之 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语气助词,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
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陋室铭》)
动词,往、到 已而之细柳军(《周亚夫军细柳》)
音节助词,起补足音节的作用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知识点3文言文常考通假字
通假字 本字 释义 例句及出处
拂 弼 辅佐 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辟 避 躲避 故患有所不辟也(《鱼我所欲也》)
辩 辨 辨别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
错 措 与“意”连用,表示在意 故不错意也(《唐雎不辱使命》)
材 才 才能,才干 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仓 苍 青黑色、深蓝色 仓鹰击于殿上(《唐雎不辱使命》)
得 德 感恩、感激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尔 耳 罢了 但手熟尔(《卖油翁》)
反 返 返回 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不 否 否定句句 末语气词, 表询问 尊君在不(《陈太丘与友期行》)
矜 鳏 老而无妻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道之行也》)
衡 横 成横状横着 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惠 慧 聪明 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具 俱 全,都 百废具兴(《岳阳楼记》)
简 拣 选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
冥 溟 海 北冥有鱼(《北冥有鱼》)
被 披 穿着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诎 屈 弯曲 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阙 缺 空隙,缺口 略无阙处(《三峡》)
女 汝 你 往之女家(《富贵不能淫》)
食 饲 喂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
舍 释 解除,消除 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续表)
通假字 本字 释义 例句及出处
杓 勺 舀洒水或饮酒的工具 徐以杓酌油沥之(《卖油翁》)
式 轼 车前横木, 这里作动 词,扶轼 改容式车(《周亚夫军细柳》)
孰 熟 仔细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帖 贴 粘贴 对镜帖花黄(《木兰诗》)
亡 无 没有 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见 现 表现 才美不外见(《马说》)
乡 向 先前、从前 乡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学 敩 教导 学学半(《虽有嘉肴》)
要 邀 邀请 便要还家(《桃花源记》)
有 又 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十二章》)
与 欤 语气词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举 推荐,推举 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
说 悦 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
曾 增 增加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支 肢 人或动物的四肢 四支僵劲不能动(《送东阳马生序》)
止 只 仅,只 止有剩骨(《狼》)
转 啭 鸟鸣,这里指蝉鸣 蝉则千转不穷(《与朱元思书》)
属 嘱 嘱托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知识点4文言文常考词类活用
活用 类型 活用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名词用作动词 步 散步 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 夜游》)
策 登记,记下 策勋十二转(《木兰诗》)
用马鞭驱赶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续表)
活用 类型 活用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名词用作动词 谗 说坏话 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狼》)
饭 吃 饭疏食,饮水(《<论语>十二章》)
洞 挖洞 一狼洞其中(《狼》)
前 上前 狼不敢前(《狼》)
服 穿戴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福 赐福,保佑 神弗福也(《曹刿论战》)
歌 唱歌 至于负者歌于途(《醉翁亭记》)
鼓 击鼓 一鼓作气(《曹刿论战》)
击鼓(进军) 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光 发扬光大 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过 犯错误 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号 取别号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辉 辉映 五色交辉(《答谢中书书》)
客 客居 是金陵人,客此(《湖心亭看雪》)
蔓 横生藤蔓 不蔓不枝(《爱莲说》)
枝 旁生枝茎 不蔓不枝(《爱莲说》)
面 面向,面对着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名 出名,有名 有仙则名(《陋室铭》)
命名,取名 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上 蔓延 苔痕上阶绿(《陋室铭》)
市 买 愿为市鞍马(《木兰诗》)
式 同“轼”,扶轼 改容式车(《周亚夫军细柳》)
守 做……的太守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宴 举办宴会 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志 做记号 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腰 在腰上佩戴 腰白玉之环(《送东阳马生序》)
(续表)
活用 类型 活用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名词用作状语 北 向北 然则北通巫峡(《岳阳楼记》)
东 向东 东临碣石(《观沧海》)
斗 像北斗星 那样 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南 向南 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空 在空中 皆若空游无所依(《小石潭记》)
空谷 在空荡的山谷里 空谷传响(《三峡》)
前 在前面 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
日 每天 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十二章》)
山 沿着山路 山行六七里(《醉翁亭记》)
上 在上面 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
蛇 像蛇那样 斗折蛇行(《小石潭记》)
时 按时 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隧 从通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狼》)
西 向西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犬 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狼》)
犬牙 像狗的牙齿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小石 潭记》)
下 向下 下视其辙(《曹刿论战》)
名词的 意动 用法 亲 以……为亲 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
子 以……为子 不独子其子(《大道之行也》)
动词 奔 飞奔的马 虽乘奔御风(《三峡》)
传 老师传授的 知识 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提携 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伛偻提携(《醉翁亭记》)
托付 托付的事情 恐托付不效(《出师表》)
(续表)
活用 类型 活用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 使……震撼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饿 使……受饿 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空乏 使……贫困 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劳 使……劳累 劳其筋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乱 使……受到 扰乱 行拂乱其所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屈 使……屈服 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
忍 使……坚忍 所以动心忍性(《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移 使……改变、 动摇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
淫 使……惑乱、 迷惑 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
亡 使……灭亡 且秦灭韩亡魏(《唐雎不辱使命》)
闻 使……听到 闻寡人之耳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动词 用作 状语 入、出 在国内、在国外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面 当面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形容词用作动词 菲薄 轻视,看不起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广 增广、扩充 请广于君(《唐雎不辱使命》)
恢弘 发扬,扩展 恢弘志士之气(《出师表》)
净 消净,散净 风烟俱净(《与朱元思书》)
乐 嬉戏,逗乐 似与游者相乐(《小石潭记》)
(续表)
活用 类型 活用词 释义 例句及出处
形容词用作动词 邈 向远处伸展 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轩 向高处伸展 互相轩邈(《与朱元思书》)
亲 亲近 亲贤臣(《出师表》)
远 远播 香远益清(《爱莲说》)
疏远 远小人(《出师表》)
形容词用作名词 故 学过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奸凶 奸臣恶人 攘除奸凶(《出师表》)
良实 忠良诚实的人 此皆良实(《出师表》)
清 清波 回清倒影(《三峡》)
险 险峻的大山 吾与汝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新 新的理解与体会 温故而知新(《<论语>十二章》)
忠善 忠诚善举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出师表》)
形容 词的 使动 用法 寒 使……寒冷 凄神寒骨(《小石潭记》)
苦 使……痛苦 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乱 使……受到 扰乱 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凄 使……悲伤 凄神寒骨(《小石潭记》)
形容 词的 意动 用法 乐 以……为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美 认为……美 吾妻之美我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异 对……感到 惊异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统编版教材重要文言文篇目五大主题关联整合
主题一:修身治学(涉及篇目:《送东阳马生序》《<论语>十二章》)
篇目 主要内容 写作手法 道理/启示
《送东阳马生序》 作者首先从成年以前借书读和成年以后外出游学两个层次叙述自己的“嗜学”;其次,写求学的艰苦;最后,将太学生学习生活条件的优越与自己当年求学的艰苦进行对比,点明了“求学”的主旨。 反比、正比,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使语言情感真挚。 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与否,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论语>十二章》 以语录体的形式阐明道理,除了学习方法还有学习态度,同时还要进德修业,明白“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等。 每章语录虽然寥寥数语,但多次运用反问、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频繁使用“乎”“矣”“也”等语气词,使表情达意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告诫人们要谦虚好学、诚实守信、重视友情、坚守情操、珍惜时间等。
主题二:托物言志(涉及篇目:《马说》《陋室铭》《爱莲说》)
篇目 特点/喻指 言志/寓意 写作手法
《马说》 伯乐喻指知人善任的贤君,千里马喻指人才。 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行为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表达了作者希望统治者能够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人才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愿望。 托马表达希望统治者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愿望。
《陋室铭》 “陋室”不陋,并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类比陋室。 表达出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志趣。 托陋室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以及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
《爱莲说》 通过牡丹和菊的衬托,写出了莲的风度、气节。 表达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正直品德。 托莲的高洁表达了作者鄙弃追名逐利的心理和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
主题三:治国兴邦(涉及篇目:《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出师表》)
篇目 主要内容 治国之道 写作手法/语言特点
《曹刿论战》 作者紧扣“论战”,论述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民事上把握有利时机是取胜的先决条件的观点。 民心所向决定战争的胜负、国家的盛衰。 春秋笔法,叙而不议。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 广开言路,修明政治。 对称美。
《出师表》 诸葛亮从先帝对自己的恩情说起,用“表”直接向君主提建议。 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情辞恳切,率真质朴。
主题四:写景抒情(涉及篇目:《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
相同点 都通过描写山水景色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不同点 ①《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有被贬谪的悲凉,但更多的是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的政治抱负。(《岳阳楼记》表现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境界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襟;《醉翁亭记》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②《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除了对美景的喜爱,还有遭贬谪的苦闷。(《小石潭记》由“隔篁竹”听到“如鸣珮环”的水声引起内心之“乐”;当看到潭中游鱼,作者从自然界中得到充分的慰藉;但最终由环境的“悄怆幽邃”感受到“凄神寒骨”,含蓄地流露出被贬谪的苦闷。《记承天寺夜游》通过描写清幽宁静的夜色,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但通过后文“闲人”的自嘲也隐隐流露出被贬谪的苦闷) ③《三峡》《答谢中书书》都通过写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三峡》借写三峡两岸的山势连绵高峻和四季江水的不同特点,抒发了作者对美丽山河的喜爱与赞美之情;《答谢中书书》以清俊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长伴林泉的志趣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
主题五:论证说理(涉及篇目:《鱼我所欲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富贵不能淫》《北冥有鱼》《虽有嘉肴》)
篇目 论证特色
《鱼我所欲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富贵不能淫》 ①《鱼我所欲也》以“鱼”和“熊掌”为喻,阐述了“生”与“义”的关系,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都应该保有“本心”。 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首先一连列举了六位历史上著名人物的事迹,说明这些人虽出身贫贱,但他们在经受了艰苦磨炼之后,终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据此事实,作者归纳总结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这一段结论,让人不能不信服。在此基础上,作者又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论证了经受磨炼的好处,最终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③《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通过举战争实例论证了“人和”的决定性作用,得出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论断,强调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④《富贵不能淫》中,景春提出了“什么是大丈夫”的观点,孟子先用一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的否定态度,接着用“妾妇之道”类比,指出了公孙衍、张仪的本质,最后从正面提出了“大丈夫”的三个标准。 四篇文章均出自《孟子》,以雄辩著称,善用排比、比喻增强说理气势。
《北冥有鱼》 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力,旨在阐发作者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 《庄子》善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虽有嘉肴》 文章开头先运用类比论证,将“嘉肴”与“至道”进行类比,形象地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接着阐述“学”和“教”的关系,由此进一步讨论两者的作用——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教学相长。 《礼记》内容广博,门类杂多,多用短小生动的文章阐明某一道理,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