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大战中的插曲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大战中的插曲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7 10:13: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Learning
objectives
通读文章 明确线索
01
理清事情发展的经过
02
鉴赏文章的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
03
概括人物形象 学习夹叙夹议的写作方法
04
了解作者
Learn about the author
聂荣臻
(1899年12月29日~1992年5月14日),男,汉族,字福骈,曾用名聂云臻,四川省江津县(今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乡石院子人。192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到苏联学习。建国后,历任中央军委秘书长兼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委主任、国防科委主任,中国老龄问题全国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发明协会名誉会长。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了解背景
Understand the background
本文选自《聂荣臻回忆录》(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版)。1940年8月,我军打!响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晋察冀军区是作战的主力之一。 1940年8月20日晚,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 荣臻一声令下,中央 纵队三团,在工人的配合下,扑向井经车站,8月21日黎明,矿区的日军全部被消灭。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由于日本战线拉到太长,各种战略物质紧缺,由此日本采取了“以战养战”方略,加紧对沦丧区矿产资源的掠夺。井陉煤矿就是日本掠夺我国煤炭资源的最大阵地,当时的井陉矿是我国三大煤矿之一,而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矿区有铁路直通正太铁路,往东可迅速出击石家庄,往西据守娘子关天险,最重要的是源源不断为日寇提供燃料。1940年8月20日,百团大战正式开战,井陉煤矿成为八路军首要攻占目标。此次破袭战不但打击了日军,解放了3000矿工,还彻底毁灭了井陉煤矿,即使日军运来全部设备重新安装开工,恢复生产至少半年,这对物质本已十分紧张的日军是个极大打击,起到了釜底抽薪作用,被华北日军形容为“挖心之战”。
聂荣臻回忆录
本书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回忆录丛书之一。该书以口述的形式,全面回顾了作者聂荣臻的人生历程,其中内容主要集中于革命这一段。
01
过本书一代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的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让今天的我们重新感受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史。
02
本书是作者作为军队领导、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的回忆录。书本全面回顾了作者自己投身革命的艰辛历程。全书以口述的形式撰写。
03
本书通过一代革命家对人民解放事业的波澜壮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曲折前进的辉煌壮丽往事的回顾,让今天的我们重新感受那段艰难而又辉煌的革命历史。
字音
井陉(xíng) 殒命(yǔn) 辗转(zhǎn)
兵戎相见(róng)   孤苦伶仃(líng dīng)
颠簸(diān bǒ) 襁褓(qiǎng bǎo) 幡然(fān)
词语
刀光剑影:形容激烈的厮杀、搏斗或杀气腾腾的气势。
孤苦伶仃:形容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翻山越岭:翻越不少山头。形容野外工作或旅途的辛苦。
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生活。
兵荒马乱:社会秩序不安定。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的现象。
来龙去脉:指山脉的走势和去向。现比喻一件事的前因后果。
兵戎相见:发生武装冲突。兵戎,指武器、军队。
大 战 中 的 插 曲
“大战”:抗战时期的“百团大战”
“插曲”:“比喻连续进行的事情中插入的特殊片段”,在文中指拯救两个日本小姑娘的故事。
作用:
点明了这一事件深厚的历史背景
说明了它的特殊性——不是战争主要部分,而是“插曲”
显得耐人寻味,强调了事件的美好性。
题目解说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 交代会议的故事,开篇点题(1)
第二部分 聂荣臻在战火中照料日本孤女(2-5)
第三部分 聂荣臻派人送回日本孤女(6-10)
第四部分 孤女谢恩(11-14)
第五部分 “插曲”成佳话(15)
当时,我的想法是,孩子是无罪的,应当很好地安署她们。……
当然,这两个小孩子,根本不同于解除武装的俘虏。小孩子是战争的受害者。我们八路军决不搞日本侵略军那一套。日本法西斯推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不知杀害了我们多少无辜的群众,孩子、婴儿也不能幸免,惨无人道到了极点。我们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对被俘士兵我们决不伤害,对日本人民我们不仅不伤害,还要尽最大力量给予爱护和照顾。
聂帅为什么要救这两个日本小姑娘?文中哪里可以找到答案?如何理解聂帅的行为?
本文回忆了哪几件事?
事件背景和救助原因
回忆和女孩相处情形
把两个女孩交给日军
并给日本军队写信
战后美穗子回访聂帅
无罪
侵略中国的是日军,而孩子并不是侵略行为的发起者与施行者,故她是无罪的。
受害者
孩子的双亲在战争中死去,背井离乡,家庭破碎,成为孤儿。
为什么聂帅认为孩子是无罪的,
并且是战争的受害者?
为了照顾日本小姑娘
聂荣臻元帅做了哪些事情?
01
给受伤的小姑娘包扎好伤口,并嘱咐医生和警卫员好好护理;
找附近哺乳期的妇女给在襁褓中的孩子喂奶;
02
给大一点的小姑娘拿梨子吃;
用小勺喂稍大一点的孩子;
询问孩子姓名
03
大一点的孩子拽聂帅马裤腿
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挑子送小姑娘
担心她们在路上哭,堆了许多梨子
“百团大战”中的这个“小小的插曲”为什么成为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
从中国人民的角度来说,对待战争遗孤的救助,体现出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证明了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的实质就是不正义的战争,也促进了中日人民之间的交往和友好往来。
从日本人民的角度来说,中国人民的义举证明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抗日战争实质上是维护和平和主权的战争,我们的战争只是针对那些入侵者而言的,而不是对日本人民的,是我们最终取得胜利的保证,而以美穗子为代表的日本民众的态度,更加体现了我们中日友好的主题。(3)个人而言,美穗子回访更加证明了中日人民的友情,在战火纷飞的时代,同是战争受害者的中日人民保持了高度的一致,美穗子就是一个事实的例子,美穗子的回访以及日本人民的表现更是体现了中日友情。
仔细阅读聂荣臻元帅写给日本人的信,概括书信的内容
表明严正立场:直斥日军暴行,指出灾难责任完全“由日阀负之”
满贮人道的坚守,人性的光辉,表明抗战是为了中日双方人民谋求和平的正义之战:日本孤儿的遭遇说明日阀侵略给日本人民带来了灾难,而我军对待日本普通民众更与日军暴行形成鲜明对比
宣传教育,通过对日阀与普通日本兵士、民众态度的区别,呼吁两国士兵及人民携手共建真正的“自由与幸福”。
不好
文章全文引述了“我”当时写给日军一封信,占用了较大的篇幅,将这封信的内容册除好不好?为什么
给日本军写信是“大战中得插曲”这一故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删除,就损害的了故事的完整性。
这封信是聂荣臻主张在战争中重视对敌人开展政治工作的体现,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表现聂荣臻的形象以及其政治、军事思想和主张。
信中提到的“国际主义之精神”是对文中所说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的补充与佐证,保留信件原文有利干宣扬和展示八路军奉行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
后文有两个小女孩送交给日军后日军表示“很感谢”的“回信”,这一内容与下文写战后日本人民和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省和悔过形成有机关联。删除信件后,没有前文的这些铺垫,后文的叙述就会显得比较突兀。
仔细阅读聂荣臻元帅写给日本人的信,分析聂帅的写信缘由。
对敌进行政治工作的需要
通过两小孩的事告诉日本军人,八路军有宽待战俘的政策。
日本军队下层人员同军阀、战犯不同的,好多人是强征来的工人、农民,与中国人民有着共同的阶级属性,他们也是受害者,是可以争取的。事实上,这个政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少日本战俘组成反战同盟,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作出了贡献。
军队不是为了个人恩怨打仗,抗日战争不是为了个人仇杀,而是为了民族独立与幸福。这也是八路军战士救助人孤儿甚至还要拾取日本副站长的根本原因。(人民军队的性质、人民战争的性质)
为什么救助日本小姑娘的事会成为中日友好的“佳话”?
八路军救助日本小姑娘,成为佳话不仅仅体现在日本民众对一群善良中国人的感念,而是因为这件事彰显了人民军队的性质、人民战争的正义性,以及这种性质与正义的强大力量。充分反映了八路军的人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这种精神深深感动了爱好和平的日本人。几十年后,美穗子回访中国当面感谢聂荣臻,并积极从事中日友好活动,这和聂帅救助前后呼应,反映了两国爱好和平人士的共同愿景。
回忆录的整体语言风格:浅显平易,通俗易懂,口语与书面语共用,雅俗共赏,自然亲切。
聂荣臻写给日军的信,在当时无疑具有外交属性,因而,语言庄重典雅、言简意明. 符合这封信外交属性的要求。同时,这封信还被赋予给日军做政治工作的功能,因而,不仅借送还日本小女孩的事件动之以情,而且义正词严地阐明中国人民的立场,揭露日本军阀的罪恶,晓之以理,情理并重,促使日本军人认识到日本军阀发动的侵华战争的非正义性和邪恶性,从而产生强大的说服力和感召力,进而有效发挥这封信政治思想工作的功效。
这封信的整体语言风格∶典雅庄重,义正词严,情理并重,言简意明,多文言词汇和成语,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聂荣臻的回忆录,以口述的形式,叙述了基荣臻革命生涯中的种种经历,同忆录的目的是让后人更多地了解那一段风起云涌的 革命历史,因而具有通俗性; 作者在主观叙述的同时,力求做到对历史史实的客观再现,因而适当运用书面语,以求对内容的严谨表达;采用自然亲切的语言风格,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这封信与这篇回忆录整体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这样一种语言风格?
文章写日军接收到两个小女孩后的回信、美惠子的探望、日本人民的电报和书信、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应,从这些内容中,你读出了什么?
总的来说,日军接收两个小女孩后的回信,美穗子的探望、日本人民的电报和书信、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旧军人的反应,都有力地证明了八路军拯救两个日本小女孩这一具有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的事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证明了人性中美与善的力量是强大的和超越时空的。
01
具体来说:日军接收两个小女孩后回信表示感谢,表明日本军人被八路军拯救敌对国家儿童这一行为所折服,日本军人心中尚有感恩之心,也表明了聂荣臻对敌政治工作是有效的。美穗子的探望、日本人民的电报和书信,“北海道的渔民托她带来一盒干贝,表示对中国人民的祝愿”等内容,表明以美穗子为代表的日本人民是淳朴和善良的,日本人民是向善、向美的民族,他们心中有着与中国人民友好的渴望和祝愿。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旧军人知道美穗子被八路军拯救这件事之后的感慨、答谢、致歉与忏悔,表明日本人民是一个有智慧、能自省的民族。他们受日本军阀的蒙蔽,参加侵略战争,同样也是受害者,闪烁着真善美光芒的“插曲”事件,擦去了蒙们眼睛的尘垢,让他们感受到了人性美好的力量。
02
分析第一段的作用。
战时的生活,并不都是炮火轰鸣、刀光剑影的场面,也常常遇到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这些事情留给人的印象是很深刻的,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但一想起来,好象并不遥远。百团大战中,我们部队拯救“日本小姑娘”的故事,就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之中。这是激烈的战火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插曲”。
第一段总写战时的生活也会有一些曲折有趣的事情,道出百团大战中,拯救日本小姑娘的事情给自己留下了深刻印象,具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在记叙的顺序上的特点是什么?
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顺叙、倒叙、插叙。
倒叙:这是一篇回忆录,用的是倒叙的手法
顺叙:中间叙述救起日本小姑娘的事情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
插叙:在第9自然段,插叙了在晋察冀军区俘虏的叫中西的日本兵的故事,他不但自己留在晋察冀根据地,而且影响到其他被俘虏的日本兵留下来,组织成“反战同盟”。
3
2
1
4
聂帅在回忆录里插叙了一个叫中西的日本兵的事情,目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插叙,以一个名叫中西的日本兵被俘虏之后留在根据地并为根据地教中国士兵使用掷弹筒的事迹,来证明日本的侵华战争是极其野蛮和残酷的,是不得人心的,是侵略战争,而我们这是正义的战争,从敌军的角度来放映出日本是不义的战争,正是对主题的最好诠释。
这个日本兵的事情同时也表明中国军队救助日本战俘不是单一事件,体现了回忆录广泛性的特点。
本文有哪些艺术特色。
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方式,以回忆的形式,展开叙述,更有趣味性,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运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更加的真实可感,刻画出人物的形象特征。如:我考虑,或是有我把她们养起来。本文用词精炼,富于变化,更加准确形象。如“我牵着她的手”,“把那个稍大些的孩子拉在怀里”,“常常用小手拽着我的马裤腿”等。夹叙夹议。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有对落难百姓的同情,对小女孩的关爱,还有对日军暴行的披露和对未来发展的看法。内容更加丰富,主旨更加深刻。
以第一人称来讲述,语言浅白,口语化,更真实,情感更充沛。聂帅的回忆录语言浅白,用口语的形式进行叙述,娓娓道来。使读者仿佛在聆听一位长者在叙述往日的故事,阅读起来几乎没有障碍。同时在文中,聂帅充满了感情,表现出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愤慨和谴责,同时又表现对和平的向往。
下节课见!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