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四单元: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拓展
在新航路开辟以前,有陆上贸易路线和近海贸易路线,其中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伴随着丝绸之路及其他古代商路的开通,中国和西方之间的物质、技术和精神文化交流更加便利。
新航路开辟以后,全球贸易网逐渐形成,商品开始了世界性流动,这大大地提升了文化交流的广度与深度。
时空坐标
课程标准
汉武帝时期
张骞通西域
“汗血马”、苜蓿、葡萄、佛教传入;丝茶等传出
丝绸之路
商贸繁盛时期
海上丝绸
之路发达
四大发明经丝绸之路传到西方
郑和下西洋达到“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中亚、西亚饮食服饰影响隋唐社会
汉朝 唐朝 宋朝 明朝 明中期后
丝绸之路
走向衰落
1、了解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和其他商路的开辟;
2、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指从上古开始陆续形成的、遍及欧亚大陆的长途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路线的总称。
一般指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将它命名为“丝绸之路”。
一、丝绸之路
(一)定义
2、广义: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最早提出“丝绸之路”概念。
1、狭义:
①陆上丝绸之路
②海上丝绸之路
③草原丝绸之路
④西南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
(二)地位:
包括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等。
特指“陆上丝绸之路”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历经西域各国,了解到了大量有关西域情况,他向汉朝传递了西域的具体情况及西域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意愿。
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丝绸很早就被辗转贩运到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成为广受欢迎的珍贵商品。
一、丝绸之路
(三)概况
——陆上丝绸之路
1、起源:
◎甲骨文:蚕、桑、丝
2、开通
(1)标志:
张骞通西域。
(2)目的:
(3)过程:
◎张骞
(4)结果:
“凿空”西域。
——汉朝
路线:长安-新疆-中亚、西亚、南亚
一、丝绸之路
(三)概况
——陆上丝绸之路
2、开通——汉朝
探究1:张骞通西域为何被称为“凿空西域”?
①张骞之前已有丝绸之路,但无固定路线、断断续续、少为人知,此举实为“创举”。
②张骞通西域前后,丝绸之路的交通、贸易,在规模、稳定性和影响力上不可同日而语。
材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把张骞之交通西域誉称为“凿空”,因为古代称对未知领域探险为凿空,空,同孔,凿空,即凿孔,这是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说张骞出使西域,使双方都互有了解,打开了双方交流之路,丝绸之路也从此成为了国家的正规的中西通途。
一、丝绸之路
(三)概况
——陆上丝绸之路
2、开通——汉朝
探究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
材料:张骞的两次西行,引入了大批西方物品,如石榴、葡萄、胡桃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初由于骑兵力量不足,汉朝对匈奴的频繁入侵显得有些无能为力。而张骞从中亚引进了优良的马饲料苜蓿和优良马种大宛马,这对加强中国骑兵的作战能力无疑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此外,从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所带的牛羊以万计和金帛数千万可见,他们也有经济上往来的目的。由此开始,中西方开始了长期的经济贸易往来,而汉朝每年都要“组团”出使西域,少则几人,多则数十人,由此形成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高峰。——荣新江《敦煌民族与中西交通 》
一、丝绸之路
(三)概况
——陆上丝绸之路
2、开通——汉朝
①政治:加强汉朝与西域的联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
②经济:促进物种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
③外交:促进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中外经贸和文化交流;
④文化: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象征。
探究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
一、丝绸之路
(三)概况
——陆上丝绸之路
2、开通——汉朝
探究2:两汉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走向兴盛的原因?
材料:公元前2世纪末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其政治拓展当然也会增加贸易规模,并进一步密切贸易、战争和外交联系起来的关系。
——谢和耐《中国社会史》
①政治:国家统一,政局稳定;
②个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加强了联系;
③政策:积极的对外政策经济,设专门机构管理,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
④经济:经济发展、丝织业发达,贸易利润巨大;
⑤外部:丝路沿线的国家参与。
①割据、战乱等因素的影响;②陆上丝绸之路运量小,运输成本高昂,盗贼横行;③经济重心南移,海路联系的日益活跃。
一、丝绸之路
(三)概况
——陆上丝绸之路
3、发展:
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路线复杂。
4、繁荣
——隋唐
◎唐三彩
思考:隋唐时期“丝绸之路 ”达到鼎盛的原因?
①政治: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疆域广阔;
②经济: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交通发达;
③文化:文化繁荣,兼收并蓄;
④ 外交:政策开放、开明。
唐朝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
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5、衰落
——唐朝中期以后
(1)原因:
一、丝绸之路
(三)概况
——陆上丝绸之路
5、复兴
发展受阻
兴盛时期
材料:13世纪蒙古兴起之后,由于蒙古的西征和对中亚、西亚广大地区的直接统治,东西驿路畅通无阻,使丝路一度有所复兴。
——周伟洲、丁景泰《丝绸之路大辞典》
——元朝
①元朝完成统一,疆域空前辽阔;
②蒙古西征,畅通了东西驿路;
③元代驿道网络打通了元朝首都与亚欧各地的联系。
思考:元代陆上丝绸之路为何会重新复兴?
◎成吉思汗
一、丝绸之路
(三)概况
——草原丝绸之路
漠北草原
咸海里海
南西伯利亚
小亚细亚
欧洲
1、路线:
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咸海、里海以北→欧洲或小亚细亚。
2、影响:
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沿此西迁
(皮毛路、民族迁徙路)
草原丝绸之路文化传播的面是全方位的,所经过的地区是人类生活的聚集区,文化的冲击力与波及面较大,而游牧民族四时迁徙的特点使得文化的传播速度较快,持续性长久。草原丝绸之路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出现不同民族间的和亲、朝贡、战争等复杂的文化现象。
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丝绸之路
(三)概况
——西南丝绸之路
(茶马古道)
1、路线:
关中平原→蜀(成都平原)→横断山麓南下→澜沧江、怒江→缅甸、印度→中亚、西亚。
(1)汉武帝据张骞通西域获得的信息,派人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探索。
2、形成发展:
(2)唐宋时期,中原与青藏高原形成茶马互市。
3、影响:
一、丝绸之路
(三)概况
——海上丝绸之路
1、路线:
东南沿海→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
(陶瓷之路)
2、形成发展:
已开辟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朝鲜、日本;从广州出发,经马来半岛、印度,可以到达波斯湾。
造船航海技术进步,出海频繁,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泉州、明州是重要交易枢纽。
郑和下西洋达到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交通的巅峰。
西汉
唐朝
宋元
明朝
一、丝绸之路
(三)概况
——海上丝绸之路
(陶瓷之路)
3、地位: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材料1:唐宋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变得日趋重要。两宋时期军力孱弱,难以突破西北游牧民族的屏障,加之经济重心 南移,自海路向西方出口丝绸的道路开始繁荣。
材料2:精美的华瓷外销,陆上交通,晓行夜宿,辗转搬运极易破损;而靠海路运输,则不虞路途之遥。而且,海路 运输比之陆上运输,不仅安全、安稳,载量也大得多。
一、丝绸之路
(三)概况
——海上丝绸之路
(陶瓷之路)
3、地位:
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探究:结合材料和所学,分析宋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
①经济:商业的繁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②政治:少数民族政权使陆上丝绸之路受阻;
③政策:政府对海外贸易的依赖和对贸易港口有效的管理(市舶司管理)
④技术: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应用使远洋航行能力增强
⑤优势: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
①中国:走向保守和封闭,逐渐落后于世界。
②欧洲:掌握海上贸易主导权,开展殖民扩张与掠夺,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遭到破坏。
③世界:物质与文化传播的规模、内容、速度、影响远超此前。
影响:
一、丝绸之路
探究: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的原因和影响
(三)概况
——海上丝绸之路
(陶瓷之路)
4、衰落:
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由盛转衰。
①政治: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与中国国力的衰退;
②经济: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抵制;
③思想:天朝上国观念和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影响;
④外部:新航路的开辟与西方的殖民扩张。
原因:
一、丝绸之路
(三)概况
——海上丝绸之路
(陶瓷之路)
5、作用:
①在东西方交流中发挥作用越来越重要;
②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建立广泛联系;
③广州、泉州、明州等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④带动私人海上贸易发展;
⑤影响新航路开辟。
一、丝绸之路
(三)概况
——汉志商道
(香料之路)
“汉志商道”:汉志指沙特阿拉伯西部沿海地区,这里在古代也有一条著名的商道,亦称“香料之路”。自东方从海路远道而来的商品先运抵也门,然后用“沙漠之舟”骆驼沿汉志商道转运到巴勒斯坦和叙利亚,再进入欧洲。商人定期组织大规模的商队,结伴而行。在鼎盛时期,商道沿途还出现了一些集市。后来,汉志商道逐渐淡出历史。
作用:沟通了印度洋地区与地中海地区的商品贸易
丝绸之路等古代商路,为中国与西方之间的物质、 技术交流提供了便利。
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一)物质和技术的交流
中国→西方
西方→中国
铁器
瓷器
漆器
丝绸
养蚕缫丝
四大发明
汗血马 葡萄
香料 胡瓜
玻璃 胡豆
宝石 苜蓿
金银器 棉花
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二)思想和文化的交流
1、宗教:
佛教、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
2、艺术:
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广受欢迎。
3、医药:
中医药知识也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佛教
祆教(拜火教)
摩尼教
犹太教
伊斯兰教
基督教
特点:交流内容丰富,交流双方具有双向性、竞争性、互惠性。
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三)丝绸之路对东西文明交流的影响
材料: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
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丝绸之路是复数形式:奴隶之路、霸权之路、白银之路、西欧之路、帝国之路、战争之路、技术之路,……丝绸之路上所流通的远不止丝绸。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
(三)丝绸之路对东西文明交流的影响
1、对中国:
①经济:农牧品种传入丰富了人民的物质生活;
②文化:佛教基督教及艺术等丰富了中华文化;
③生活:影响饮食结构,扩大食物来源。
2、对世界:
①生活:丰富了各国物质和文化生活;
②经济:促进了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外交:加强各国友好往来,丰富世界文明。
名称 路线 兴盛时期 衰落时间 主要特点
陆上丝路 长安-新疆-中亚、西亚、南亚 汉-唐 明清 丝绸贸易
草原丝路 东北-漠北-欧洲、小亚细亚 宋元 明清 民族迁徙
西南丝路 成都-横断山-澜沧江、怒江-缅甸、印度 汉-唐 宋明之后 茶马贸易
海上丝路 中国沿海-东南亚-印度-非洲、红海 宋元、明清(闭关前) 鸦片战争之后 瓷器贸易
课堂总结
总结:请归纳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发展的特点,并说说你得出的认识
总结:请归纳古代中国丝绸之路发展的特点,并说说你得出的认识
特点:①起源早,历史悠久;②线路多,覆盖面广;③由以陆路贸易为主到以海路贸易为主;④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⑤重平等贸易、和平相处、睦邻友好;⑥中国在开辟丝绸之路和促进经贸交流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课堂总结
认识: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条件。②包容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③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强中外物质技术和精神文化的交流,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课堂总结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以开放包容为导向,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和广泛支持。如今,“一带一路”建设已从倡议变行动,从愿景变现实,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其中。如今,基础设施联通网络已初步成型,沿线产业合作已形成势头,各国政策协调不断加强,民众正在从合作中得到更多实惠。
中国的变——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
中国的不变——开放包容的胸怀、融合互信的理念
课堂总结
当堂检测
1、(2022 .广东高考)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 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 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
A. 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 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
C. 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 D.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2、(2022 .全国甲卷)宋朝在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的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A
D
当堂检测
3、(2022·浙江6月选考)中华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路绵延,联通中外。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认知中,不正确的是( )
A.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B.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商品远销东欧、北非
C.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明清时期,禁止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D
4、相关研究表明,葡萄与葡萄酒在唐宋诗词中最常作为指代西域或丝路珍品的泛指意象,而在元诗中通常作为日常生活背景下有着鲜活生动面貌的具体形象。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元朝时期( )
A.新航路开辟带来物种交流 B.程朱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
C.陆上丝路交流的不断扩大 D.科举取士以诗词歌赋为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