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时空坐标
课程标准
1914 1918 1920 1921 1922 1939 1945 1947 1953 1960 1991
自由、民主、民
族独立与民族自
决原则传播
埃及
独立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印度
独立
印度文化
多样性
新加坡、韩国:儒家+西方文化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第一次
世界大战
第二次
世界大战
中国
共产党成立
埃及复兴
民族文化
1、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
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民族民主运动: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运动。
“民族革命”是指反抗异族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其主要革命对象是外国的侵略势力。
“民主革命”是指反抗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制度的运动,其主要革命对象是本国的封建势力。
知识回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殖民体系开始瓦解(动摇)
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背景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
材料:1807年土耳其苏丹与起义军签订和约,土耳其被迫答应给予塞尔维亚自治权...1815年...土耳其无力镇压俄国支持下的起义军,被迫第二次承认了塞尔维亚人的自治权;1832年英、法、俄三国决定邀请巴伐利亚的奥托王子出任希腊国王。1833年希腊正式独立。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扩张
他们国小力弱,内部纷争,又被大国所利用,无法主宰自己民族的命运。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材料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
材料2: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东欧和东南欧被压迫民族,已经有不断高涨的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
(一)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背景
2、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背景
3、一战改变了欧洲、西亚、北非的政治版图:
四大帝国纷纷解体(德意志、奥匈、俄罗斯、奥斯曼帝国),在这些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背景
4、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殖民地在帮助宗主国作战并取得胜利的过程中,民族自决的原则在殖民地传播开来,成为指导民族独立斗争的武器。
材料2:(一战后印度反英运动的)一个原因在于战争本身的影响——有关民族自决的种种口号的影响和海外服役对成千上万名带着新思想和新
观念返回家园的士兵所起的扰乱性影响。
民族自决原则: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
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材料1: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一)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背景
6、一战期间,亚非拉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材料2: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厮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他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1: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加速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觉醒。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史研究》
5、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鼓舞;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二)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五四运动、国民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成立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尼赫鲁)
越南民族解放斗争
共产党胡志明
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改革
1922年埃及独立(华夫脱党抗英运动)
第一次泛非会议,提出了“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三)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影响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将19世纪在西欧传播的自由主义、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持续传向东欧、东南欧、亚洲、非洲等地传播,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推动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形成。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①民族自决原则成为各国斗争的普遍所求,人们对欧洲文化失去信心;
②这些斗争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②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所代表的殖民主义势力不断遭到冲击,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合作探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特点
①地区的普遍性
②领导阶级、斗争方式多样性
③参与阶层的广泛性
④时间的持续性
⑤发展的不平衡性
⑥目标更明确(反帝反封)
⑦影响更深远(动摇殖民体系)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一)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1、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与宣言等,从政治理论上确立民族自决原则和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材料2: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致命打击。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材料1:1945年6月《联合国宪章》: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促成国际合作……增进并奖励对于全体人类之人权及基本自由之尊重。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1、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与宣言等,从政治理论上确立民族自决原则和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一)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2、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
材料: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已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一)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1、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与宣言等,从政治理论上确立民族自决原则和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2、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
3、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
材料:西方国家为了满足其战争的需要和追求高额利润,扩大了在亚非拉一些国家的投资,发展了采矿业和加工工业,从而导致了这些地区的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队伍的扩大。西方国家全球殖民的过程中唤醒了亚非拉被掠夺和被剥削地区人民的主权和民族国家意识。二战作为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性反法西斯战争,增强了这种意识。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一)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
1、二战期间,反法西斯联盟通过一系列声明与宣言等,从政治理论上确立民族自决原则和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
2、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实力,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
3、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
材料: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
4、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民族独立的鼓舞。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表现
1945年至1991年,全世界有90多个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以惊人的速度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二)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表现
1、日本战败,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复台湾;
2、二战结束后,丘吉尔极力维护英帝国,但英帝国还是很快解体;
◎日本投降仪式
3、法国总统戴高乐不得不签署《埃维昂协议》,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英联邦
◎阿尔及利亚解放斗争
敲响英帝国的丧钟的首相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的影响
1、对亚非拉
①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②诞生了一大批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第三世界不断崛起。
2、对世界
①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对比,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
②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④反对霸权主义和帝国主义,促进世界和平发展。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一)背景
①二战后出现一系列新兴民族国家;
②现代化的推进;
③受西方殖民主义历史因素影响;
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材料:50年过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特征:本土文化+西方文化
◎印度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图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二)表现
1、印度
西方文化
本土文化
①统治精英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②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宗教与政治分离,英语有官方语言。
①注重发扬印度传统文化,官方语言有印地语;②崇尚甘地思想;③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④种姓因素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
呈现出多样化特征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二)表现
2、新加坡和韩国
本土文化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西方文化
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特征: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二)表现
3、埃及
本土文化
西方文化
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
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思考1: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有何特点?
①国家独立是文化复兴的前提,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无法真正实现文化复兴。
②重视继承发扬民族文化,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往往呈现出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征。
③复兴的民族文化,是推动国家发展振兴的重要动力。
思考2:怎样理解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①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②重视继承发扬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③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流中创新发展。
课程总结
当堂检测
1、(2021·全国甲卷)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纷陈独秀,在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C
当堂检测
2、(2021·湖北卷)1960 年,尼日利亚作家阿契贝发表小说《动荡》。小说主人公奥比在伦敦街头遇到可以用本部族语言交流的尼日利亚人时感到高兴,为与不同部族的尼日利亚人只能用宗主国语言英语交流而感到羞耻。作者通过该情节表达了对于( )
A.民族文化认同的忧虑 B.殖民经济霸权的批判
C.国家日渐开放的欣慰 D.大国政治对抗的不满
A
3、一位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理由是( )
A,参战的非洲士兵熟悉了先进的军事装备
B.非洲士兵在战场上发生哗变
C.非洲士兵是被迫为宗主国作战
D.参战期间非洲士兵的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D
当堂检测
4、1960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年”。到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的独立国家已达41个,约占非洲总面积的84%,占总人口的88%。非洲国家的纷纷独立说明( )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美苏争霸进入紧张阶段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 D.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
D
5、据记载,维新变法期间,梁启超最先提出了“中国民族”;1902年,他又改称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族”这一称谓成为最流行的时代语。据此可知,“中华民族”一词( )
A.反映了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B.开启了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的征程
C.反映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严重的现实 D.消除了国内各民族之间的隔阂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