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0讲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新兴国家的发展 讲义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形势的主要态势是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冷战;同时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民族解放运动纵深发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和平与发展逐渐成为历史的潮流,全球化、多极化、多样化、信息化的趋势不断增强。
具体表现:
1.政治:
世界殖民体系走向瓦解:美苏两国为争夺世界霸权进行了长时间的冷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两极格局崩溃;霸权主义、恐怖主义等仍然威胁着人类的和平与安全
2.经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面临一系列挑战。
3.思想文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获得新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口流动,多元文化交融与冲突;文物保护取得更多共识。
4.民族解放运动: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各国民族民主意识增强;1961年,不结盟运动;20世纪9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崩溃
课标要求:
1.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的变化;
2.认识第三世界国家在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
近几年的全国和地方高考题:
年份 试卷 考点
2024 湖南卷 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
海南卷 发展中国家应对挑战
江苏卷 二战后的反殖民文化作用
辽宁卷 民族解放与殖民统治瓦解
2023 山东卷 非洲联合
海南卷 二战时期至1956年(世界)
2022 辽宁卷 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
命题分析:
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二战后独立的发展中国家发展状况的原因。突出核心素养,客观题为主。
备考建议:
1.新教材在这一部分做了重大调整,增加了一些内容,了解掌握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原因、过程及意义;
2.掌握发展中国家取得的成绩,理解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时空定位及主要线索:
主要内容:
考点1: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地点2: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考点3: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
教学过程: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 (15世纪——19世纪末20世纪初)
1.世界殖民体系概念:
即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是指欧美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奴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变其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庸国所形成的体系。
2.建立的过程:
考点1: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一)背景:
材料一 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严重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的消耗,原来作为资本主义中心区域的西欧创伤累累,实力大为削弱,在原有基础上不可能继续主导世界体系,也无力继续维持庞大的海外殖民帝国。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民族主义者追求独立和自由的热情。以自决和民主的名义、通常以殖民地国家为盟友进行的战争,要想不在被统治人民中激起自由的思想,是很难的。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1870年起)》
材料三 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并采取其他适当办法,以增强普遍和平。
——1945年6月通过的《联合国宪章》
材料四 二战后,英帝国很快解体,法国也不得不承认印度支那、阿尔及利亚等法属殖民地独立。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隆重举行。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现代史编下》
材料五 二战后形成了两大阵营对峙的世界格局……为了把民族解放运动纳入世界革命运动,组成世界范围的反帝统一战线,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巩固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殖民地的民族独立斗争给予了积极支持和大力援助。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归纳为:
1.二战极大地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宗主国(殖民国家)国力衰落;
2.二战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民主意识的广泛传播;
3.联合国的非殖民化活动,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4.两极格局的形成,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壮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斗争;
5.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
6.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的鼓舞支持。
(二)概况:
1.亚洲民族解放运动新高潮:
(1)印度和巴基斯坦:
知识拓展: 蒙巴顿方案
即“印巴分治”方案,亦称印度独立法案。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协议还包括了印度政府部门的资产、包括印度公务员、印度陆军、皇家印度海军、印度铁路和中央财政,以及其他行政服务。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
问题探究: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英国让印度分而自治的原因及影响。
材料 英国在印度的最后一位总督蒙巴顿的助手伊斯梅这样描述印度独立前的形势:
1947年3月的印度是一艘舱中满载弹药而在大洋中着火的船。当时的问题是在大火延烧到弹药之前把火扑灭。事实上,除了像我们所做的那样去做之外,在我们面前并无选择的余地。
——[英]帕姆·杜德著,苏仲彦等译《英国和英帝国危机》
提示:
(1)原因:
①从英国殖民当局来看,二战后英国遭到严重削弱,已无法维系对殖民地的统治,故而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②从印度内部情况来看,严重的教派矛盾、民族冲突和地区冲突已经不可调和,难以建立一个统一的印度。
(2)影响:
①标志着英国对印度殖民统治的终结,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②分治过程中,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的迁徙和仇杀,造成大批难民;
③两国在土邦归属问题上冲突激烈,特别是遗留的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问题,为印巴冲突埋下了隐患,成为南亚次大陆局势不安定的主要原因。
(2)亚洲其他国家:
印度独立前后,印度尼西亚、老挝、菲律宾、缅甸、锡兰、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也纷纷独立。
2.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1)过程: 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2)标志: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3)特点:
①起步晚,发展迅速;
②从推进区域看,由北向南推进;
③从推进时间看,集中于二战后;
④没有出现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独立运动;
⑤非洲国家取得独立的斗争方式多种多样。
(4)意义:
①非洲人民获得解放,改变了非洲的面貌;
②实现了非洲的独立与自由,为非洲国家的振兴奠定了基础;
③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④新兴的非洲独立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3.拉丁美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1)古巴:
①摆脱美国控制:
1959年,以卡斯特罗为首的古巴革命力量进行武装斗争,推翻了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
②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2)巴拿马:
①1501年,沦为西班牙殖民地;
②1821年,独立并加入大哥伦比亚共和国;
③1903年,在美国支持下“第二次独立”;
④1989年,美国对巴拿马军事入侵并扶植新的亲美政府;
⑤1999年12月31日,巴拿马正式收回运河区主权和经营管理权。
历史人物: 菲德尔·卡斯特罗
古巴第一任最高领导人,被誉为“古巴国父”。1959年2月16日出任政府总理(后改为部长会议主席)和武装部队总司令;1961年4月成立古巴共产党,担任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1976年取消总统制后任古巴国务委员会主席(国家元首)兼部长会议主席(政府首脑);2011年4月正式隐退。2016年11月25日,卡斯特罗逝世。
(三)特点:
1.时间长:延续半个世纪。
2.范围广、规模大:遍及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
3.成果大:彻底打碎了延续近五个世纪的殖民体系,建立了近百个新独立的国家。
4.大多数国家通过和平斗争方式取得了独立。
5.建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类社会制度,其中大多数是资本主义制度。
6.多数国家独立后,仍然与原宗主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联系。
7.多数国家民族解放斗争互相支持、互相援助。
8.影响显著: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第三世界崛起,推动了多极化趋势,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核心素养: 据材料并结合,概括世界殖民体系崩溃的影响。 (唯物史观)
材料 联合国由最初的55个创始会员国发展到1980年的154个会员国,其中78%是第三世界国家他们要求联合国摆脱一两个超级大国的控制,反映第三世界的愿望和呼声。1960年12月,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43个亚非国家倡议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1965年通过《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广大亚非拉国家取得政治独立以后,深刻地认识到,没有真正的经济独立,政治独立是不能巩固的。从20世纪70年代起,他们为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
——摘编自黄若迟《第三世界的崛起及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
提示:
(1)对亚非拉国家:
实现了亚非拉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改变了过去落后的面貌;
(2)对世界:
①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冲击了两极格局;
②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③有利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④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考点2:发展中国家的成就
(一)含义与特征:
1.含义:
又称“第三世界”,是指原来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取得独立后建立的拥有完整主权的新兴民族国家。这些国家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掀起了现代化建设浪潮。
2.特征:
(二)亚洲国家的成就与挑战:
1.成就:
(1)东亚与东南亚: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抓住机会,利用本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吸引外国资本,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
问题思考:亚洲四小龙崛起的原因及启示?
(1)原因:
① 地理位置优越;
② 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③ 有利的外部环境;
④ 外向型的发展战略和配套措施;
⑤ 儒家思想及西方价值观念的影响。
(2)启示:
①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地理位置优势;
②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
③依据国情,制定正确的经济发展战略;
④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⑤独立是发展的前提;
⑥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扬长避短;
⑦顺应全球化趋势,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对外开放。
(2)西亚石油输出国发展模式:
沙特阿拉伯、科威特等海湾产油国出现了“石油繁荣”和经济起飞。
2.挑战和对策:
(1)问题:过分依赖国际资本和国际市场,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
(2)对策:调整经济结构,健全政府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知识拓展: 亚洲金融风暴
1997年,“金融强盗”索罗斯等国际炒家利用亚洲国家金融市场漏洞,做空泰铢,引起泰国挤兑风潮,挤垮银行56家,泰铢贬值60%,股市狂泻70%。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和韩国等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也随之一路狂跌,终结了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非洲国家的成就与挑战:
1.成就:
(1)1960—1975年独立后经济一度发展较快;
(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发展陷入困境;
(3)20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调整,经济又开始增长。
(4)殖民地时期形成的畸形经济成为独立后非洲国家发展民族经济的一大障碍。
2.问题及对策:
(1)问题:非洲是发展最不平衡的地区,到21世纪初,近一半的非洲人口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2)对策:非洲国家成立了各种经济合作组织,共同谋求发展。
(四)拉丁美洲国家的成就与挑战:
1.成就:
(1)拉丁美洲各国大力发展民族工业,积极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
(2)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等基本实现工业化;
(3)大多数拉美国家属于中等收入国家。
2.问题及对策:
(1)问题:
拉丁美洲各国过于依赖出口贸易和外资,欠下巨额外债,影响了发展。
(2)对策:
经过改革,20世纪90年代的拉美经济出现繁荣势头。
综合归纳: 发展中国家的成绩与面临的挑战
问题探究: 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之路艰辛曲折,任重道远。应如何应对面临的挑战?
材料 面对世界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尊严,要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的公平正义。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发展成果,每个国家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其他各国共同发展。我们主张各国和各国人民应该共同享受安全保障,各国要同心协力,妥善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共同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机为生机。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世界的命运必须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各国主权范围内的事情,只能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着来办,这是处理国际事务的民主原则,国际社会应该共同遵守。
——摘自《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重要演讲》
提示:
(1)对内:
①依据国情,选择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
②加快改革与发展, 提升本国的综合实力;
③正确处理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合理解决地区与民族冲突。
(2)对外:
①加强合作与交流,反对霸权主义,努力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②采取谨慎态度,逐步开放金融市场,规避金融危机的冲击;
③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知识链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选择性必修3: 第13课)
(一)特点:
形成了当地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二)表现:
1.印度:
(1)接受了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基本价值取向。
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宗教与政治分离,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
(2)注重发扬印度传统文化。
①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②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仍然是印度的主要宗教;
③种姓制度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新加坡、韩国:
既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又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3.埃及
(1)特点: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和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3.埃及
(2)表现:
①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②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
③古埃及留下的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对现代埃及的建筑和艺术等也有很大影响。
(三)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材料一 50年过后,亚洲这些新独立的国家并不是完全走西方走过的路,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走的是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些成就感增强了他们的信心,物质的成功带来了对文化的伸张。一些比较成功的国家领导人,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宣称自己的发展得益于一种精神上的力量,即“亚洲价值观”。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演讲
提示:
①文化复兴一定是在国家独立之后,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状态的国家无法实现真正的文化复兴;
②受到历史因素的影响,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往往呈现出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特征;
③新兴民族国家主动发展自己的文化,使之复兴,这是国家主权的表现。
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特点:
①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②重视民族文化复兴。
③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创新发展。
核心素养:据材料结合所学,分析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特点。(历史解释)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曾沦为殖民地的国家发起了去西方化的运动,目的是根除旧殖民帝国的影响并消灭它们的权力象征。尽管如此,后殖民时代的民族认同并非总能强大到能根除殖民地的影响或取缔欧洲人的习俗。圣雄甘地呼吁印度人恢复当地习俗,拒绝所有从西方进口的东西,找到印度人的灵魂。尼赫鲁则倾向于工业化和世俗化,跟上现代化的趋势,在印度实现西方世界那样的繁荣和进步。
——摘编自[西]胡里奥·克雷斯波·麦克伦南《欧洲文明如何塑造现代世界》
提示:
(1)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①印度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
②新加坡、韩国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
③埃及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2)重视民族文化复兴。
①印度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②埃及汲取古埃及优秀文化遗产,复兴民族文化。
(3)在传统与现代碰撞中创新发展。
①印度在吸收借鉴基础上走上独特的发展道路;
②新加坡、韩国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③埃及发展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
高考真题演练:
1.(2024·湖南卷)20世纪50年代,英国在镇压肯尼亚“茅茅运动”时,每屠杀一名起义者,得花一万英镑。法国为镇压印度支那人民独立斗争所支出的战费高达三万亿旧法郎,差不多等于马歇尔计划拨款的两倍。这两则史实( )
A.揭示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背景
B.有助于解释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
C.有助于衡量英法两国当时的经济实力
D.揭示了亚非拉反殖反帝斗争的正义性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英国、法国在镇压殖民地民族独立运动的过程中花费大量财富,这削弱了其经济势力,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其殖民统治崩溃的原因,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殖民国家二战后势力一定程度的衰落,与民族解放运动的背景无关,排除A项;材料的主旨信息并非英法两国当时的经济实力对比,排除C项;材料并未讨论亚非拉反殖反帝斗争的正义性,而是殖民国家势力的下降,排除D项。故选B项。
2.(2024·江苏卷)近代非洲文学以使用欧洲语言创作为主流。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政府鼓励作家使用阿姆哈拉语写作。1908年出版的《心血凝成的历史》成为阿姆哈拉语文学的标志性成果。到20世纪60年代,埃塞俄比亚人以使用阿姆哈拉语为荣。据此可知,阿姆哈拉语的推广( )
A.传承了西非的本土文明
B.发挥了反殖民文化的作用
C.促进了非洲大陆的统一
D.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解析】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近代,非洲受到欧洲殖民统治,文学创作以使用欧洲语言为主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殖民文化的影响。而埃塞俄比亚政府鼓励使用阿姆哈拉语写作,并在之后使阿姆哈拉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认可,这有助于增强埃塞俄比亚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抵制欧洲殖民文化的侵蚀。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从而在文化领域发挥反殖民的作用,B项正确;埃塞俄比亚位于东非,并非西非,排除A项;非洲大陆至今仍未统一,阿姆哈拉语的推广与非洲大陆的统一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阿姆哈拉语的推广主要是在文化领域对埃塞俄比亚自身产生影响,对于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的作用有限,排除D项。故选B项。
3.(2024·辽宁卷)如图是某书封面使用的漫画。据此推断,该书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民族解放与殖民帝国瓦解
B.种族歧视与民权运动
C.霸权主义与非洲地区冲突
D.南北差距与泛非主义
【解析】 根据漫画内容可知,这是非洲人民把根植于非洲的欧美殖民者的“巢穴”给吹翻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非洲人民积极争取民族独立推翻欧美殖民统治的的民族解放运动,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非洲人民争取民族解放,推翻殖民帝国,没有体现民权运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非洲人民推翻了欧美殖民统治,不是强调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其在非洲的冲突问题,排除C项;泛非主义是指全世界黑种人反对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一个声势浩大的民族主义思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非洲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
(2023·山东高考)1961年,加纳领导人克瓦米·恩克鲁玛在其著作中指出,非洲许多地区在文化、语言和思想上确实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我们都是非洲人,这是基本的事实。……语言、文化和政治体制不同所带来的困难并不是不能战胜的。”他力图
A.实现非洲各国的独立
B.建立非洲国家的联合
C.保持非洲地区文化的多元性
D.解决非洲内部发展的不平衡
【解析】 据题干所述,加纳领导人克瓦米·恩克鲁玛认为虽然非洲许多地区存在文化、语言、思想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但是这些困难是可以被克服的,再结合题干所述时间——20世纪60年代可知,其论述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非洲国家的联合,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1960年为非洲独立年,许多非洲国家获得了独立,但是并没有实现全部独立,排除A项;题干的着重点在于论述非洲国家的诸多巨大差异是可以被克服的,而不是要保持其文化的“多元性”,排除C项;据题干可知,克瓦米·恩克鲁玛认为非洲国家的巨大差异可以被克服,进而走向联合,该内容与“非洲内部发展不平衡”无关,排除D项。
5.(2023·海南高考)将下列内容按历史发展逻辑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①尼赫鲁认为:“我们正在在努力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 一种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正统实践之间的中间道路”,“社会主义是达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②丘吉尔表示,他不愿充当“为英帝国敲丧钟的首相”。 ③二战时期,在英国驱使下,坦噶尼喀农作物种植单一,导致该地区中部土壤退化。④在夕阳残照下,最后.批英军降下了英国国旗,撤离了占领长达74年之久的苏伊士运河区。
A.③②④①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
【解析】 据材料“坦噶尼喀农作物种植单一”可知英国的殖民统治使坦噶尼喀成为英国的原料产地,加剧了当地经济发展的落后;“为英帝国敲丧钟的首相”说明二战后英国的国力下降,使英国对殖民地的控制减弱;“最后一批英军降下了英国国旗”说明随着宗主国实力的下降,越来越多的殖民地获得独立;“我们正在努力建立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说明独立后的印度正在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所以选项主要围绕着殖民统治、宗主国实力下降、民族独立运动、探索民族国家发展道路的顺序排列;故按历史发展逻辑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④①,选择A项符合题意。
6.(2022·辽宁高考)表21980~2000年部分非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出口占各自总出口比重表
据表可知,这一时期非洲经济
A.对区域组织外的贸易依赖明显
B.一体化水中持续提高
C.始终处于世界经济的边缘地位
D.区域发展极度不平衡
【解析】 从数据表格的各项数据来看,非洲经济一体化发展20年间,各一体化组织内部出口贸易占各自总出口比重虽略有增长但都非常低,这意味着各一体化组织内部的经贸联系极其微弱;由于非洲国家多为欧洲列强的殖民地,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各国与其宗主国的贸易联系仍是主体,所以答案选A项。B项错在持续提高上,如东南非洲共同体市场2000年相对1990年就下降了;就表格信息只能反映非洲内部经济联系情况,而没有与世界整体经济对比信息,所以排除C项;材料数据是内部出口比重,无法反映非洲各国经济发展实力等状况,所以排除D项。
思维导图: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50讲 讲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