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资源
★描图填图 ·在图中填注耕地、林地、可利用草地。
1.土地利用类型: 、 和 属于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工矿用地等。
2.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特点:我国土地类型 ,但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 不足。
3.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土地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耕地 东部 、 的平原、丘陵地区
林地 主要分布在
草地 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难以利用 的土地
4.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 、草场退化、 、土地污染等。其中, 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5.我国土地基本国策:“ ”。
6.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1)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在 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3)在牧区,建设 ,保护 。
(4)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 ,治理沙化、盐碱化。
二、水资源
1.时空分布不均:
(1)水资源:通常把地球上的 资源称为水资源。 水和淡水 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易错易混】 水资源、水能资源和水利资源
水资源 水能资源 水利资源
广义上指地球水量总体; 狭义上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 通常指河流或潮汐运动产生的能量。 它是从能否发电这个角度来讲的 可供开发利用的天然水源,包括江、河、湖、海中的水流、地下潜流及沿海港湾和潮汐等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解决措施。
项目 特点 解决措施 工程实例
空间分布 东多西少,
时间分配 多, 少,年际变化 三峡水利枢纽
【易错易混】南水北调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从总体上对一类工程的概括;南水北调是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的一个典型工程,另外还有引黄济青、引滦入津等。
2.保护水资源:
(1)现状:水资源 相当紧张,缺水状况日益加重;水资源 ,浪费惊人;严重的 降低了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
(2)解决措施: ,保护水资源。
考点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1.土地资源:
2.水资源:
【典题示范】
(2024·安徽学业考)晋、陕、内蒙古三省区能源资源充足,而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我国将晋、陕、内蒙古能源南运的同时,充分利用铁路返程空载运力,并通过研发的“火车集装箱装卸水系统”,将南方地区优质水资源输送至北方铁路沿线城市,实现“双向运输,两地共福”。据此完成1、2题。
1.从晋、陕、内蒙古运往南方地区的能源资源可能是( )
A.铁矿石 B.煤炭
C.金矿石 D.木材
2.利用铁路运输实现能源和水资源南北双向运输的主要意义有( )
①减轻南方地区铁路沿线洪涝灾害
②缓解南方地区的能源不足
③提高北方铁路沿线居民生活质量
④改善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邵阳学业考)读我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图,回答3、4题。
3.如图直接反映出我国( )
A.耕地资源总量少
B.草地资源约占世界一半
C.林地资源丰富
D.人均农业用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与利用的现状是( )
①土地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大
②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③农耕区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④牧区扩大载畜量,增加牧民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题指南】
1.会判断。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从晋、陕、内蒙古运往南方地区的能源资源可能是煤炭。
2.会归纳。利用铁路运输实现能源和水资源南北双向运输的主要意义:可以缓解南方地区的能源不足,促进其经济发展,改善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提高北方铁路沿线居民生活质量。
3.会读图。图中直接反映出我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会分析。我国土地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我国破坏耕地现象严重,农耕区应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牧区扩大载畜量,增加牧民收入会引起土地荒漠化。
(2023·贵阳学业考)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矿业领域绿色发展,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读我国已探明的主要能源矿产储量地区分布图(截至2021年底),完成1~3题。
1.石油储量占比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重庆 B.甘肃 C.四川 D.新疆
2.贵州省较为丰富的能源矿产是( )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气 D.页岩气
3.在节约能源方面,我们倡导( )
①低碳出行
②垃圾分类投放
③使用一次性餐具
④合理设定空调温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河北学业考)2024年5月,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万亩沙漠温室内,科研人员在水稻试验区采用垂直立体无土栽培方式,试种快速繁育水稻获得成功。据此完成4~6题。
4.建设沙漠温室利用的土地属于( )
A.居住用地 B.工矿用地
C.牧草地 D.难利用土地
5.发展沙漠温室农业,塔里木盆地的突出自然优势有( )
①光热充足 ②降水丰沛
③土壤肥沃 ④土地面积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在沙漠温室,试种快速繁育水稻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 )
A.资金 B.交通 C.技术 D.市场
(2023·怀化学业考节选)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统计表,完成7、8题。
项目 耕地 水资源
北方地区 62% 17%
秦岭—淮河
南方地区 38% 83%
7.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水土资源的基本情况是( )
A.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B.水资源南多北少
C.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多
D.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少
8.目前,我国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 )
A.提高水价 B.跨流域调水
C.海水淡化 D.兴修水库
(2024·菏泽学业考)风能、太阳能和水能是重要的清洁能源。2023年2月16日,我国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从金沙江上游出发,最终接入华中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建成后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4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下图示意该工程输电线路。据此完成9、10题。
9.该工程输电线路( )
A.地跨我国地势两级阶梯
B.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C.跨越南岭山脉和横断山脉
D.跨越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
10.该工程的建设,说明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 )
A.煤炭资源丰富 B.风能资源丰富
C.石油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2024·内蒙古学业考)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以地为源,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受多种因素影响,世界耕地分布不均匀,如图为世界部分区域耕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如图所示区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 )
A.热带和北温带 B.北温带和北寒带
C.热带和南温带 D.北温带和南温带
12.影响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耕地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植被
13.为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得保障耕地资源,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制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18亿亩耕地红线。我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是基于( )
①人口基数大 ②耕地分布不均
③耕地比重小 ④土地类型多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广安学业考)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对比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 )
A.水资源总量、耕地、人口、土地面积
B.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
C.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
D.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
15.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 )
A.大量开垦耕地 B.缺水问题突出
C.人口急剧增加 D.水资源浪费严重
16.(2023·河南中考)西藏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助推“西藏好水”走向国内外市场。2022年用水出口额增长近50%。如图为西藏水资源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守一方净土,掬一捧天上之水。西藏是世界上罕有的无污染之地,也是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里的水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1)西藏水资源主要包括 、 、淡水湖泊水等。
(2)描述西藏水资源的特点。 受自然条件制约,生产难和物流成本高曾是西藏天然饮用水产业面临的困难。随着国家持续的建设投入,西藏交通、物流等快速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显著增强。
(3)简述西藏天然饮用水生产难的自然原因。 (4)列举两条我国在降低西藏物流成本方面采取的措施。第十一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土地资源
★描图填图 ·在图中填注耕地、林地、可利用草地。
1.土地利用类型:耕地、林地和草地属于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包括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和工矿用地等。
2.土地利用类型构成特点:我国土地类型齐全,但耕地少,难以利用的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3.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
土地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耕地 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丘陵地区
林地 主要分布在山区
草地 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难以利用 的土地 西部内陆
4.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如乱占耕地、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地污染等。其中,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等问题尤为突出。
5.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6.土地资源保护措施:
(1)制定法律、法规,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2)在农耕地区,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和基本农田保护。
(3)在牧区,建设人工草场,保护天然草场。
(4)在易遭受风沙侵袭、水土流失严重地区,营造防护林,治理沙化、盐碱化。
二、水资源
1.时空分布不均:
(1)水资源:通常把地球上的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易错易混】 水资源、水能资源和水利资源
水资源 水能资源 水利资源
广义上指地球水量总体; 狭义上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 通常指河流或潮汐运动产生的能量。 它是从能否发电这个角度来讲的 可供开发利用的天然水源,包括江、河、湖、海中的水流、地下潜流及沿海港湾和潮汐等
(2)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解决措施。
项目 特点 解决措施 工程实例
空间分布 东多西少,南丰北缺 跨流域调水 南水北调
时间分配 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 兴建水库 三峡水利枢纽
【易错易混】南水北调工程≠跨流域调水工程
跨流域调水工程是从总体上对一类工程的概括;南水北调是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的一个典型工程,另外还有引黄济青、引滦入津等。
2.保护水资源:
(1)现状:水资源供应相当紧张,缺水状况日益加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惊人;严重的水污染降低了水资源的可利用价值。
(2)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考点 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1.土地资源:
2.水资源:
【典题示范】
(2024·安徽学业考)晋、陕、内蒙古三省区能源资源充足,而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我国将晋、陕、内蒙古能源南运的同时,充分利用铁路返程空载运力,并通过研发的“火车集装箱装卸水系统”,将南方地区优质水资源输送至北方铁路沿线城市,实现“双向运输,两地共福”。据此完成1、2题。
1.从晋、陕、内蒙古运往南方地区的能源资源可能是(B)
A.铁矿石 B.煤炭
C.金矿石 D.木材
2.利用铁路运输实现能源和水资源南北双向运输的主要意义有(D)
①减轻南方地区铁路沿线洪涝灾害
②缓解南方地区的能源不足
③提高北方铁路沿线居民生活质量
④改善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3·邵阳学业考)读我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与世界的比较图,回答3、4题。
3.如图直接反映出我国(D)
A.耕地资源总量少
B.草地资源约占世界一半
C.林地资源丰富
D.人均农业用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我国土地资源的概况与利用的现状是(B)
①土地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大
②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
③农耕区加强基本农田保护
④牧区扩大载畜量,增加牧民收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题指南】
1.会判断。晋、陕、内蒙古三个省级行政区接壤的地区蕴藏着大量的煤炭资源。从晋、陕、内蒙古运往南方地区的能源资源可能是煤炭。
2.会归纳。利用铁路运输实现能源和水资源南北双向运输的主要意义:可以缓解南方地区的能源不足,促进其经济发展,改善北方水资源短缺状况,提高北方铁路沿线居民生活质量。
3.会读图。图中直接反映出我国人均农业用地面积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4.会分析。我国土地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我国破坏耕地现象严重,农耕区应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牧区扩大载畜量,增加牧民收入会引起土地荒漠化。
(2023·贵阳学业考)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矿业领域绿色发展,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取得重要进展。读我国已探明的主要能源矿产储量地区分布图(截至2021年底),完成1~3题。
1.石油储量占比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是(D)
A.重庆 B.甘肃 C.四川 D.新疆
2.贵州省较为丰富的能源矿产是(B)
A.石油 B.煤炭
C.天然气 D.页岩气
3.在节约能源方面,我们倡导(B)
①低碳出行
②垃圾分类投放
③使用一次性餐具
④合理设定空调温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4·河北学业考)2024年5月,在新疆塔里木盆地万亩沙漠温室内,科研人员在水稻试验区采用垂直立体无土栽培方式,试种快速繁育水稻获得成功。据此完成4~6题。
4.建设沙漠温室利用的土地属于(D)
A.居住用地 B.工矿用地
C.牧草地 D.难利用土地
5.发展沙漠温室农业,塔里木盆地的突出自然优势有(B)
①光热充足 ②降水丰沛
③土壤肥沃 ④土地面积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在沙漠温室,试种快速繁育水稻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是(C)
A.资金 B.交通 C.技术 D.市场
(2023·怀化学业考节选)读我国南、北方地区耕地、水资源统计表,完成7、8题。
项目 耕地 水资源
北方地区 62% 17%
秦岭—淮河
南方地区 38% 83%
7.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我国水土资源的基本情况是(B)
A.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B.水资源南多北少
C.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多
D.总量不足,人均占有量少
8.目前,我国缓解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措施是(B)
A.提高水价 B.跨流域调水
C.海水淡化 D.兴修水库
(2024·菏泽学业考)风能、太阳能和水能是重要的清洁能源。2023年2月16日,我国首个进入川藏高原腹地的特高压工程开工建设。该工程从金沙江上游出发,最终接入华中特高压交流骨干网架。建成后每年可向华中地区输送40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下图示意该工程输电线路。据此完成9、10题。
9.该工程输电线路(B)
A.地跨我国地势两级阶梯
B.地跨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C.跨越南岭山脉和横断山脉
D.跨越四川盆地和黄土高原
10.该工程的建设,说明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D)
A.煤炭资源丰富 B.风能资源丰富
C.石油资源丰富 D.水能资源丰富
(2024·内蒙古学业考)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以地为源,耕地资源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受多种因素影响,世界耕地分布不均匀,如图为世界部分区域耕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如图所示区域的耕地主要分布在(A)
A.热带和北温带 B.北温带和北寒带
C.热带和南温带 D.北温带和南温带
12.影响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耕地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C)
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植被
13.为保障粮食安全必须得保障耕地资源,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制定了具有法律效力的18亿亩耕地红线。我国高度重视耕地保护是基于(B)
①人口基数大 ②耕地分布不均
③耕地比重小 ④土地类型多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24·广安学业考)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土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人口及耕地等指标对比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图中字母a、b、c、d代表的指标分别是(A)
A.水资源总量、耕地、人口、土地面积
B.土地面积、人口、耕地、水资源总量
C.耕地、土地面积、人口、水资源总量
D.人口、水资源总量、耕地、土地面积
15.北方地区资源的配置现状会导致(B)
A.大量开垦耕地 B.缺水问题突出
C.人口急剧增加 D.水资源浪费严重
16.(2023·河南中考)西藏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助推“西藏好水”走向国内外市场。2022年用水出口额增长近50%。如图为西藏水资源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守一方净土,掬一捧天上之水。西藏是世界上罕有的无污染之地,也是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里的水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具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1)西藏水资源主要包括冰川水、河流水、淡水湖泊水等。
(2)描述西藏水资源的特点。
答:总量大、种类多、分布广、无污染、水质优。
受自然条件制约,生产难和物流成本高曾是西藏天然饮用水产业面临的困难。随着国家持续的建设投入,西藏交通、物流等快速发展,天然饮用水产业显著增强。
(3)简述西藏天然饮用水生产难的自然原因。
答:海拔高,气温低;空气稀薄,容易缺氧;山地众多,地表起伏大;冻土广布等。
(4)列举两条我国在降低西藏物流成本方面采取的措施。
答:加强铁路、公路、航空、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