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
教材分析:课文讲述了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王戎幼时善于思考、冷静推断的故事。课文简短,描写生动。“竞走取之”写出了孩子们争先恐后摘李子的场面;“唯戎不动”写出了王荣的冷静,与“诸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必苦李”写出了王戎的自信,告诉我们遇到事情要多想,多思考,不能盲目的跟从的道理。
学情分析:统编教材一二年级以三字经的形式出现,到中年级开始出现短小的文言文,三年级有《司马光》和《守株待兔》。四年级上册已经学过了《精卫填海》,有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这节课将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以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指导学生借助注释读懂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主,
教学目标:
1、认识“戎”等7个生字,会写“戎”等8个字,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能解释“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原因。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文言文的朗读方法,培养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3、学习用借助注释、查字典、组词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够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王戎细心观察、善于思考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单元页)
1、指名读,说说什么意思。齐读。
小结:时间像一条河,大浪会淘洗掉沙子,剩下的就是金子。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都是出众的人才。
(设计意图:单元页的学习是一个单元的开始,既揭示了本单元的人文主题,又通过理解这两句诗,开启今天文言文借助注释理解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是一个方法的渗透环节。)
2、故事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用文言文讲述《王戎不取道旁李》,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3、指导书写“戎”认识戎,了解字义。
戎是会意字,从十从戈。“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一般指兵器,武器,军队,军事。(课件出示带有“戎”的诗句)很多带有“戎”的诗句都与军事和战争有关。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二、借助注释,读懂课文。
1、学生自主读课文。(课件出示: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逐句出示,引导学生读通句子。
(出示断好句的课文)指导读课文。
(理解文言文的前提是读通句子,通过断句先初步感受句子的意思。)
3、理解句子的意思。
课件出示第一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小朋友一起游玩。)
说说戎,尝,诸小儿,游各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说说用了什么方法来读懂的?(板书:组词,借助注释)
指导朗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课件出示第二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按照刚才的方法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课件出示多子折枝图片)
折,在这里不是折断,而是压弯。指导朗读,读出多子折枝的画面感。
师:理解文言文词语的意思,有时候可以借助插图。
(板书:借助插图)
竞,竞争,竞赛。有比,争的意思。走,古代汉语里是跑的意思。竞走,争相跑过去。(指导朗读诸儿竞走取之,读出争先恐后的画面感。)
第三句: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旁边的人问他为什么不去,他说,李子树在路边,还有这么多李子,这李子一定是苦的。)
这句话什么意思?“必”,一定。
王荣为什么这么肯定?怎么读才能读出肯定的语气。
指导朗读。
一个七岁的小孩,说李子苦的就是苦的吗?你信不信,你还摘不摘?
第四句:取之,信然。(大家摘下来一尝,果真是苦的,相信了王戎的判断。)
指导朗读,读出大家特别佩服 的语气。
(设计意图:正确、流利地朗读是理解文言文的一个好办法,尤其是这样的小短文,充分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朗读,既读通了课文,又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4、比较三个之(课件出示)
诸儿竞走取之
人问之,
取之信然
三个“之”的意思一样吗?怎么样来区分的?
出示每一句前后的句子,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之”的意思。
这是利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词语意思?
(板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5、王戎为什么说“此必苦李”呢?
(学生交流)
真棒,就是这么个道理。告诉我们遇事要多观察,思考之后再做决定。
6、朗读全文
7、通过借助注释,组词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等方法,我们理解了课文内容,下面谁来讲讲这个故事。
同桌先说一说,全班交流。
尝试用文言文讲故事。
师示范,学生试讲。
(设计意图: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文言文的学习既要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要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通过组词、看注释、借助插图、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从而积累到学习理解古代汉语的方法。)
三、指导背诵
1、(课件出示)按课文填空
2、(出示四幅图)观察,然后分别用说出每幅画对应的句子。
(设计意图:课文虽然短小,但指导背诵要有梯度,从按课文内容填空,到脱离课文,借助图画背诵,慢慢的达到不借助提示背诵的目的。)
四、课堂总结:说说学习文言文的感受。
五、课后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2、搜集世说新语里的小故事,尝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