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2.积累实词:时、泾流、望洋、少、轻、殆、穷
3.积累虚词:之、以、则、见、于
4.掌握文言句式:被动句与宾语前置句
5.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特点
2学情分析
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点不怎么系统,尤其是《庄子》的作品,理解起来有点费劲,因此要借助《庄子》的有关知识来理解本文。
3重点难点
重点: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河伯对海神的感叹中引用两则材料的作用。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秋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明确:庄子《秋水》(板书课题)
二、朗诵《秋水》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作朗读常规指导。
2.放课文朗诵。(放录音的同时出示投影“秋水归至大海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学生再度课文。
三、简介庄子并解题
学生介绍后,教师点拨补充:(多媒体投影)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四、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多媒体投影)
1、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2、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并理解。
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5、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小结:(多媒体投影)
古今异义:
古今
至于北海到了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百川灌河特指黄河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脸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深明大义的人,或①不吝啬
专通某种学问的人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2)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作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3)特殊句式:
闻道百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4)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5)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6)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五、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耻近于勇
谦受益,满招损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自大由于无知有比较才有鉴别
六、课堂小结
庄子和《庄子》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耐力甚至穷其一生才能欣赏一二。刚才有同学说,庄子的思想有些消极。这要看你怎么去理解庄子的思想。高三的时候我们将读到一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可给大家一个解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高三同学借阅“先睹为快”。学哲学的目的是什么,周国平说:“没有哲学,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哲学是对人生与社会的理性诠释,哲学是人精神家园的支撑。现在有一个很流行也很沉重的词语“精神守望”,学了哲学,对人生对社会可能看得更清楚更透彻,就能够把好心灵的航船,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我的话对你们来说也许太深奥了些,如果将来有一天你突然想起了我的话,突然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一定要和我共享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2.积累实词:时、泾流、望洋、少、轻、殆、穷
3.积累虚词:之、以、则、见、于
4.掌握文言句式:被动句与宾语前置句
5.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特点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训练结合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的能力。
2.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
3.训练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学时重点
熟读成诵,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理解课文内容。
学时难点
河伯对海神的感叹中引用两则材料的作用。
新设计
学生文言文基础薄弱,分析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上课之前让同学们多了解了解《庄子》的作品,这样有助于文章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组识学生进行三次诵读: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领会主旨;第三次,背诵,领会庄子的风格。
组织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组织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叹的内容,深入把握主旨。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庄子《秋水》
学生活动设计
组识学生进行三次诵读: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领会主旨;第三次,背诵,领会庄子的风格。
组织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组织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叹的内容,深入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明确:庄子《秋水》(板书课题)
二、朗诵《秋水》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作朗读常规指导。
2.放课文朗诵。(放录音的同时出示投影“秋水归至大海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学生再度课文。
三、简介庄子并解题
学生介绍后,教师点拨补充:(多媒体投影)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四、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多媒体投影)
1、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2、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并理解。
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5、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小结:(多媒体投影)
古今异义:
古今
至于北海到了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百川灌河特指黄河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脸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深明大义的人,或①不吝啬
专通某种学问的人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2)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作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3)特殊句式:
闻道百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4)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5)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6)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五、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耻近于勇
谦受益,满招损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自大由于无知有比较才有鉴别
4.3 第三学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作品风格
2.积累实词:时、泾流、望洋、少、轻、殆、穷
3.积累虚词:之、以、则、见、于
4.掌握文言句式:被动句与宾语前置句
5.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特点
二、能力训练目标
1.训练结合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的能力。
2.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
3.训练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庄子《秋水》(板书课题)
学生活动设计
组识学生进行三次诵读:第一次,正音正字,疏通文句;第二次,理清思路,领会主旨;第三次,背诵,领会庄子的风格。
组织学生制作文言知识卡片。
组织学生讨论庄子形象化的比喻,分析河伯慨叹的内容,深入把握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
著名学者南怀瑾这样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
千百年来,道家思想对乱世中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而道家集大成者人物便是庄子,鲁迅先生曾在《汉文学史纲要》中这样评价过他:“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今天我们就来感受其文章魅力。
明确:庄子《秋水》(板书课题)
二、朗诵《秋水》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作朗读常规指导。
2.放课文朗诵。(放录音的同时出示投影“秋水归至大海图”,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3、学生再度课文。
三、简介庄子并解题
学生介绍后,教师点拨补充:(多媒体投影)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一书,汉代著录为五十二篇,现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篇,通常认为是庄子本人所著;《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有庄周门人及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秋水》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神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单看此文,寓意已经有了新的理解。
四、根据课文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多媒体投影)
1、找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2、找出词性活用词语,并理解。
3、找出特殊句式,并分析。
4、找出文中的成语,并理解。
5、理解这则寓言故事包含的道理。
小结:(多媒体投影)
古今异义:
古今
至于北海到了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百川灌河特指黄河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脸脸的形状,相貌。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深明大义的人,或①不吝啬
专通某种学问的人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2)词性活用:
秋水时至名词做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做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名词作动词,面对。
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
(3)特殊句式:
闻道百定语后置
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
我之谓也宾语前置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4)通假字
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辩”通“辨”,分辨,辨别。)
(5)成语
望洋兴叹:望洋,抬头向上看的样子。本义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藐小,今多比喻要做一件事而力量不够,感到无可奈何。
见笑大方(贻笑大方):让内行见笑。
(6)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
五、课堂讨论:这则寓言故事包含哪些道理?
人贵有自知之明知耻近于勇
谦受益,满招损克服主观主义,防止片面性
自大由于无知有比较才有鉴别
六、课堂小结
庄子和《庄子》是一座博大精深的文化宝库,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和耐力甚至穷其一生才能欣赏一二。刚才有同学说,庄子的思想有些消极。这要看你怎么去理解庄子的思想。高三的时候我们将读到一篇文章《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可给大家一个解答,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高三同学借阅“先睹为快”。学哲学的目的是什么,周国平说:“没有哲学,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哲学是对人生与社会的理性诠释,哲学是人精神家园的支撑。现在有一个很流行也很沉重的词语“精神守望”,学了哲学,对人生对社会可能看得更清楚更透彻,就能够把好心灵的航船,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我的话对你们来说也许太深奥了些,如果将来有一天你突然想起了我的话,突然对人生有了深刻的感悟,一定要和我共享。
六、布置作业
1.除了课堂归纳的寓意,对《秋水》篇,你还能有其他的认识与看法吗?阐述你的理由。
2.预习《非攻》,尝试给文本加标点
板书设计
秋水
《庄子》
黄河宽阔不辨牛马北海壮阔不见水端
↓于是焉↓于是焉
河伯自大欣然自喜望洋兴叹
为尽在己——狂妄自大始吾弗信——盲目崇拜
自我反省:恐见笑于大方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