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其作品;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及文言句式;
3、在诵读学习中体会河伯这个形象的特点。
4、让学生明白个人的知识见解是很有限的,不能骄傲自满。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两年的古文学习的基础上,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文知识。这篇《秋水》节选文章短小,寓意深刻,文字知识不深,但毕竟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以现在的生活阅历和接受能力,对文章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理解上还需要一些引导,基于这种情况,本课的教学以朗读、讨论为主,教师适当地引导点拨,让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能真正受益。
新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由学过的成语“望洋兴叹”导入,让学生找和庄子相关的成语。庄子有一项惊人的创造,他的文章中创造了200多个成语,成语博大精深、成语意蕴深刻,创造成语的人可谓是一位智者,今天我们学习《秋水》,感受智者带来的启迪。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二、走进庄子
(板书:秋水 庄子)
问: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庄子及《庄子》一书的了解。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或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 别,在认识上走向相对主义。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 治。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鲁迅先生在《汉文学史纲要》中曾经这样评价他的文章:“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庄子》一书:《庄子》又称《南华经》,系庄周及其后学所撰。善用寓言是庄子散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庄子》的主旨虽然是在阐明哲学道理,却绝不只用抽象的概念来表述,而是编造寓言故事,生动地形象地说明问题。 善于比喻和描写也是庄子散文一个主要特点。有的浅显,有的神奇,有的夸张,极大地增加了文章的艺术情趣。
三、自由朗读,正音以后,范读,齐读。
径(jìng) 涘(sì) 殆(dài)
四、翻译,掌握重点词句,齐读课文,读准句读。
1、通假字
不辩牛马。 同“辨”,分辨 通假字
2、一词多义
闻道百:听说 始吾弗信:开始
闻 始
少仲尼之闻:学识 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东面而视:面向,朝向
面
始旋其面目:脸
3、词类活用
⑴、少仲尼之闻:认为……少(形容词意动)
⑵轻伯夷之义者:认为……轻(形容词意动)
⑶顺流而东行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
⑷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
4、古今异义
大方:古:大道
今:慷慨
5、成语: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
6、特殊句式。
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应该是“莫若己”。属于宾语前置中的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型。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于,见,被。
③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省略句:省略了主语
五、课文分析,体会文章情感
问题一:概括文章内容
答:秋天黄河涨水,河伯看见黄河壮阔非常骄傲,认为天下盛美的东行都在自己身上,当他到了北海,发现北海更加壮阔后自愧不如。
问题二: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答:个人见识是有限的大小是相对的,所以人不应该骄傲自满。
问题三:河伯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
答:欣然自喜——望洋兴叹。
问题四:河伯为什么会欣然自喜?
答: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问题五:既然欣然自喜,为什么会望洋兴叹?
答: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问题六:采用什么手法,二者有何区别。
对比。黄河河岸广阔,以至于岸边看不见沙洲上是牛还是马,北海,不见水端,足见其无边无涯。
问题七:河伯叹什么?在河伯的感叹中体会河伯这一个形象。
答: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问题八:对河伯塑造运用什么方法?
答:神态、心理、语言描写
问题九:河伯身上有什么特点?
答:骄傲自满、知错就改、自我反省
朗读指导:这则语言在朗读时需要将河伯最初的骄傲自满、之后的自我批评自我反省朗读出来。
活动3【练习】课外迁移
《薛谭学讴》
薛谭学讴(ōu)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què),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薛谭有什么特点?
骄傲自满但也知错就改
秦青有什么特点?
琴技高超、有教育方法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学无止境,不能骄傲自满。
活动4【练习】课堂练习
一、文学常识
本文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名________,________家,________家代表人物,与________并称“老庄”。《庄子》又叫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著。.
二、词句练习
1、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轻伯夷之义(轻视) B.少仲尼之闻(名声)
C.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D.我之谓也(说的就是我)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的“穷”,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B.穷寇莫追
C.觉宇宙之无穷 D.不忍穷竟其事
3、.选出停顿错误的一项( )
A.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B.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C.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川灌河(众多的)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指海神若)
B.秋水时至(指按时令、季节) 两涘崖渚(水边、岸)
C.旋其面目(掉转)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危险)
D.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缺少)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没有)
三、课文理解
1.河伯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的?河伯为什么又“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呢?
2.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呢?
3.秋水时至,河伯是一种怎样的态度?见到大海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4、这篇寓言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你从文中受到什么启发?
活动5【作业】课后作业及总结
一、课后作业
用现代汉语改写这则寓言,要求将河伯和海神的形象描写细腻。
二、结束语
《秋水》、《薛谭学讴》向我们展现的都是人应该谦虚、不该骄傲自满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