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鸡西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5 16:25: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五年级期末测试
语文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题目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读书是一种学习方法,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人生境界。今天让我们围绕“读书”这个话题来一段阅读之旅,检测本学期语文课读书成果。
一、积累与梳理(共40分)
1.读书要学会积累,请根据意思写诗句(5分)
杜甫有句名诗,意思是读书若能达到万卷之量,则写作之时便能如有神助。你知道这句诗吗 请将它写在下面的空格中,注意标点正确,字迹美观。
2.读书要学会梳理,请根据拼音写词语(5分)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本本shū jí( )承载着无数zhì huì( )结晶。阅读时,我们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那些优美的词句,仿佛在与高尚的灵魂duì huà( ),汲取知识的yuán quán( ),沉浸书海,方能不断zēng zhǎng( )见闻。
3.读书使我们增智,请结合读书知识做选择题(16分)
(1)下列有关读书的名言与作者或出处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读书有二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B.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曾国藩
C.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莎士比亚
D.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挨近(āi) 间隔(jiàn) 便利(biàn) 万卷书(juàn)
B.美差(chāi) 强迫(qiáng) 积累(lěi) 水浒传(zhuàn)
C.锥子(tuī) 煞白(shà) 缝隙(fèng ) 将相和(jiàng)
D.中间(jiān) 三更(gēng) 皇冠(guàn) 挣钱(zhèng)
(3)“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下列名言谚语意思与之不符的一项是( )
A.有志者事竟成 B.功夫不负有心人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不到黄河心不死,不撞南墙不回头
(4)“这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插入下列语段中的( )前语意最连贯。
A.苏轼年少时曾写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B.其父苏洵看见后,却担心他小小年纪狂妄自大,自满不前。
C.于是,苏洵把对联改了一下: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D.苏轼见了,改变了自己的态度,更加发愤读书,终于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5)下列诗句中与“国泰民安”相关的诗句是( )
A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B.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6)下面对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敏而好学”中“好”的读音是“hào”,意思为喜好。
B.“三到之中,心到最急”中“急”是着急的意思。
C.“不耻下问”中“耻”的意思是“以……为耻”。
D.“默而识之”中“识”的读音是“zhì”,意为记住。
(7)关于《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梁启超先生于1900年发表在《清议报》上的一篇文章。
B.文中以龙比喻少年中国的句子是“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C.“干将”指的是大将军。
D.文章运用了排比、象征等修辞手法,说明“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结在一起。
(8)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中,五个“知”字读音与字义都相同。
B.“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句话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一诗。
C.《示儿》的作者是唐代的陆游,这首诗是他临终前写给儿子的遗书。
D.“随意春芳歇”中“歇”是休息的意思。
4.读书使我们明理,请结合阅读理解完成下列填空。(14分)
(1)我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发奋读书,因为“盛年不重来,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 ,俭以养德”,做到“不饱食以终日,___ __ ____。”
(2)《长相思》的作者是 ,其中“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这句诗
表达了诗人的______之情。类似的诗句还有 。
(3)读完《落花生》我明白了做人要做 的人,读完《慈母情深》感受到了 伟大。读完《将相和》明白了 的道理。
(4)《猎人海力布》是一篇民间故事,具有 和 的特点,我还知道的四大民间故事有 。
(5)《太阳》是一篇______文,主要运用了______、作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太阳。
二、阅读与鉴赏(共30分)
(一)课内阅读(12分)
阅读《忆读书》节选,完成练习。
①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醉神移,不能自已!
②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③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第①段中有一句话可以帮我们把握本段的内容要点,请用“_____”画出来。(1分)
2.根据第①段的内容梳理信息,可以看出,“我”挑选书的标准是 和 和语言风格三个因素有关。(2分)
3.作者在第②段中用俗语“ ”简单、明晰地写出了读书时“________”的重要性。(2分)
4.第④段是冰心对儿童读书寄予的期望,包含了三层意思,选一选填序号。(3分)
①读书好( ) ②多读书( ) ③读好书( )
A.博览群书 B.择善而读 C.开卷有益
5.要实现冰心对儿童的期望“多读书”,提高阅读速度是一个好办法。请你写出两个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4分)
(二)课外阅读(18分)
读书以养心
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译理可以养心。没有书的日子会人心灵蒙尘,渐渐消失的读书热情会使心灵的肌肤起皱。太忙碌于现实,太驰骛(wù)于外,总有疲倦的时候,此时书便是心灵最好的(栖息 休息)之所。
苏轼曰:“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书籍是人类漫长生活的积淀,它能给予我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多,精神的享受,还在于感情的升华和情操的陶冶。书籍又是一个磁场,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心灵的罗盘都会在这里发生强烈的(感觉 感应)。我们从《论语》中学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感受历史的严肃,从鲁迅那里学得醒世哲理,从毛泽东、邓小平老一辈革命家那里学得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阅读中,我们会发现,文字也是有个性的。譬如周作人的清淡平和,许地山的睿智直然,丰子恺的细腻亲切,冰心的清雅飘逸……我们还会发现作品所塑造的人物也是有个性的。譬如闰土的辛苦麻木,鲁达的慷慨侠义,哈尔威的沉着冷静,菲利普夫妇的冷酷自私……一个人物就是一个时代的见证,他带领我们感悟生活,并教给我们对待生活的方法。
读书不仅要择书而读,更要择人而读。作品中的思想,映射着创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思想方式、创作意图。真正会读书的人,会着力挖掘作者深层次的创作意图,以求获得深层次的美感。
1.仔细阅读短文,并将括号中不合适的词语用“\”划掉。(2分)
2.“骛”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部,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①纵横奔驰 ②追求谋求,本文中“驰骛”应取第___种解释。“好高骛远”应该取____种解释。(3分)
3.请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及上下文的意思,说说第1段中两个加点词语的含义。(2分)
蒙尘:
起皱:
4.“读书能养心”主要体现在 、 、 情操的陶冶这四个方面。(3分)
5.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它是 ,这句话起到_____作用。(2分)
6.苏轼曰:“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结合短文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7.读到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想到了哪篇文章 选择一位作家举例说明。(4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习作(30分)
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请以《推荐一本好书》为题写一篇文章,注意要写清书名、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还要把推荐理由写具体,不少于35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