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表格式,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第五单元送东阳马生序教案(表格式,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5 15:48:21

文档简介

俎店镇中心初级中学语文组
第5周 课 时 教 案
2016年3月 23日 第 3节 总第21 课时
课 题 送东阳马生序
备课人 课型 复习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熟练地朗读课文。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过程与方法 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4、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中心的写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5、引导学生从前人的刻苦好学和虚心求师的精神中受益。
课标要求 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重点 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难点 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教法 和谐教学法 教具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激情互动:魅力精讲拓展应用:  1、导入新课:  常言道:“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 ( http: / / www.21cnjy.com )男。”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2、展示学习目标 1)、熟练地朗读课文。2)、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3)、掌握并积累一些文言实词,培养古文自读能力。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检查预习情况。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阅读课文.整体感知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导学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1.指名学生翻译部分重点句子。 2.思考: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请简要概括。 3.思考: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 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 。4.思考: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5.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以下作者求学时候的情景。 四、精讲点拔,释疑解难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2、学生讨论后明确:这一段是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3、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简朴 ( http: / / www.21cnjy.com ),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4)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4、从本段最后几句话可以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 5、明确:要求学生描绘,一是检查学生对 ( http: / / www.21cnjy.com )课文文句的理解掌握程度。要想准确描述出来,必须理解文句的准确意思,在此基础上,再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出来。二是要学生体会作者求学艰难,从而感受到自己求学的幸福。 1、检查学习情况。2、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3、说一说学到了什么从本文中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小组讨论“复习提纲”中的问题,然后回答。  复习提纲:(1)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2)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3)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在 (4)领会文章写作上的基本特点 结合学生自学和讨论结果,稍作点拔: 1、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2、这些内容与前一段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从四个方面与前面作者求学的情况形成对比: 衣食:廪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组袍敝衣 住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山巨谷 从师:未有问而不告——未尝稍降辞色、叱咄 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经过四层对此显而易见昔日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够业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 4、本文在写作上,注意了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素与艰苦。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在讲述了今之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所揭示出的道理。 听一听回顾以前知识根据课文内容,自行解决问题学生相互讨论问题思考并集中展示问题课下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俎店镇中心初级中学语文组
第5周 课 时 教 案
2016年3月 22日 第 2节 总第 20课时
课 题 送东阳马生序
备课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及文体。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过程与方法 熟练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课标要求 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重点 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难点 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教法 和谐教学法 教具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激情互动: 说一些励志名言:提示:1、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2、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3、 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司马光。4、 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格言。5、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一、预习检测:课代表组织进行。1. 写出下列词中加粗字的读音嗜学( ) 砚冰( ) 逾约( ) 既加冠( )廩稍( ) 硕师( ) 叱咄( ) 俟其欣悦( )负箧曳徙( )( ) 四肢僵劲( )煜然( )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重点。二、自主学习阶段: 1、朗读课文,初步领会文章内容。2、结合注释通译全文,标出疑难之处。3、分类整理重点词语含义。 a.重点词语 b.通假字 c.词类活用 d.古今异义词 e.一词多义三、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讨论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疑难四、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意见,解答疑难问题,老师筛选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1、重点词语:[嗜学]:喜爱学习。[无从]:没有办法[致]:买到 [每]:常常 [以]:而,便,[走]:跑 [逾]:超过 [以是]:因此 [以]:把 [因]:于是 [既]:已经[患]:担心 [先达]:前辈 [叩问]:请教[辞色]:言辞脸色 [援]:提出[质]:询问 [叱咄]:训斥 [至]:周到[俟]:等待 [卒]:终于 [屣]:鞋子[箧]:书箱 [媵人]:仆人 [汤]:热水[沃灌]:浇洗 [衾]:被子[被]:穿着 [腰]:名作动,腰挂[容臭]:香袋 [烨然]:光彩照耀[袍] 穿着 [敝衣]:破旧的衣服 [以]:因为 [足乐者]:指读书2、活用词:笔录:用笔抄写。(名词做状语)3、多义词: 无从致书以观 (来) 以 计日以还(相当于连词“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前:因此。后:把) 弗之怠(指代抄书)之 藏书之家(的)走送之(代所借之书)4、通假字: 支---肢 “肢体”被---披 “穿” 听一听回顾以前知识根据课文内容,自行解决问题学生相互讨论问题思考并集中展示问题课下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1、活用词:笔录:用笔抄写。(名词做状语)2、多义词: 无从致书以观 (来) 以 计日以还(相当于连词“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前:因此。后:把)弗之怠(指代抄书)之 藏书之家(的) 走送之(代所借之书)3、通假字: 支---肢 “肢体” 被---披 “穿”
教学反思 采用朗读和探究的方式,学生感悟到作者艰辛的求学经历和良苦用心,从而正确地看待师生关系,养成勤奋学习,不怕吃苦的优良品质。俎店镇中心初级中学语文组
第5周 课 时 教 案
2016年3月 21日 第 1节 总第19 课时
课 题 送东阳马生序
备课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作者及文体。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过程与方法 熟练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课标要求 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重点 积累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难点 培养古文自读能力。
教法 和谐教学法 教具 学具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激情互动: 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 http: / / www.21cnjy.com )。”孟子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课代表组织进行。1. 写出下列词中加粗字的读音嗜学( ) 砚冰( ) 逾约( ) 既加冠( )廩稍( ) 硕师( ) 叱咄( ) 俟其欣悦( )负箧曳徙( )( ) 四肢僵劲( )煜然( )2.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是( ),字( ),( )时期的 )家他与( )、( )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本文选自( )教师巡回指导,并强调重点。二、自主学习阶段: 1、简介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2、放录音朗读课文,注意节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生初步领会文章内容,试着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4、结合注释通译全文,标出疑难之处。三、在科代表的带领下,小组内相互交流自己的认识讨论自学中未解决的问题和新发现的疑难四、各组科代表为代表交换各组意见,解答疑难问题,老师筛选问题并通过提示启发的方式帮助同学解决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是当时的“开国文臣之首”。本文出自《宋学士文集》。关于“序”古代“序”有两种:一是介绍、评论文章的序;一是临别赠言的赠序。本文属于赠序。《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给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这是赠序,有别于介绍评价的序。2、重点语句朗读节奏:如:以是∕人 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 遍观群书 从 乡之先达∕执经扣问以∕中有足乐者 盖∕余之勤与艰∕若此 3、重点词语:(1)重点实虚词:以书下为主, 每:经常。 于:向。 因得:因此能够。(2)活用词:笔录:用笔抄写。(名词做状语)(3)多义词: 无从致书以观 (来) 以 计日以还(相当于连词“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前:因此。后:把) 弗之怠(指代抄书)之 藏书之家(的)走送之(代所借之书)(4)通假字: 支---肢 “肢体” 被---披 “穿” 听一听回顾以前知识根据课文内容,自行解决问题学生相互讨论问题思考并集中展示问题课下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 送东阳马生序 重点语句朗读节奏:如:以是∕人 多以书假余 余∕因得 遍观群书 从乡之先达∕执经扣问 以∕中有足乐者 盖∕余之勤与艰∕若此
教学反思 采用朗读和探究的方式,学生感悟到作者艰辛的求学经历和良苦用心,从而正确地看待师生关系,养成勤奋学习,不怕吃苦的优良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