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愚公移山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21.*愚公移山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5 20:5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文言词汇,理解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实词:许、惩、险、箕畚……虚词:其、焉……
(2)过程与方法
体会文中运用对比突出人物形象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这则寓言的寓意,启发学生认识愚公精神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十几篇文言文,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要学习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古代语言,又要像阅读现代文那样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对于初三学生来说,虽然难度不是很大,但也需要教师给予方法、技巧上的点拨、指导才能成功,如“汉阴”和“河阳”中“阴”与“阳”的理解,学生易搞混淆,针对这种情况,举衡阳和江阴为例,利用地图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掌握“阴”与“阳”的含义及区别。
3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分析寓言中的愚公形象,准确把握寓意。
(2)教学难点:
寓言中愚公和智叟形象的对比对表现寓意的作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支歌曲,请大家欣赏。
(出示课件一 歌曲《愚公移山》)(课前反复播放)
刚才大家欣赏的这首歌是针对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写的,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则寓言故事,了解这则故事中所包含的道理。
活动2【讲授】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
1、听录音,注意文中的生字的读音。(出示课件二 朗读)
[学生活动]边听录音边给文中的生字注音。
2、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节奏。
[学生活动]读课文
3、指导学生积累文言生词、句子。
[学生活动]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了解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不解之处可提出疑问,共同商议解决。(出示课件三)
4、刚才大家通过自读疏通了文意,了解了文言词语的意思,现在我们来检验一下大家的学习情况。(出示课件四、五)
[学生活动]完成课件出示的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
[点拨]指导学生按重点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来分类积累文言词语。
<1>重点实词
①惩山北之塞(苦于)    ②杂然相许(赞同)
③始龀(换牙) ④汝心之固(顽固)
<2>通假字
①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  聪明)    ②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  没有)
③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  放置) ④始一反焉(反通返  往返)
<3>古今异义
①河阳之北(古:山的南面,水的北面  今:日光、太阳)
如:衡阳(衡山的南面)  (链接衡阳的地图讲解“阳”)
②达于汉阴(古: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今:日光照不到的地方)
如:江阴(长江的南面)  (链接“江阴”的地图讲解“阴”)
<4>一词多义

其妻献疑日 (他的)        
其如土石何 (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且焉置土石(哪里)
始一反焉(语气词)
<5>词类活用
①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形作名)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名作状)
<6>翻译下列句子
①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帝感其诚。
活动3【活动】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中愚公的妻子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
[学生活动]在文中找出描写智叟和愚公的妻子的语句,读一读,读出两人的语气。讨论两人对待愚公移山的态度有何不同?(出示课件六、七)
[点拨]智叟:加以阻挠、讥笑、嘲讽。
愚公妻子:提出疑问 关心、担心
2、面对智叟的讥笑和嘲讽,愚公是怎样回答的?如果你是愚公,你会以怎样的口气来说?请三位同学来表演愚公和智叟及愚公的妻子之间的对话。(出示课件八)
[学生活动]在文中找出描写愚公和智叟语言的句子,小组内讨论朗读后推荐同学表演朗读,其他同学评议。
[点拨]愚公:闻智叟之言“长息”说明成竹在胸,批驳智叟的话运用顶真手法,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最后用“无穷匮也”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很有说服力,接着又用“而”字一转,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加增”。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出示课件九)
3、刚才同学们谈了自己的意见,现在我们来看看动画片的编剧是怎样处理的(出示课件十 动画片片断)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片,体会人物语言。
4、通过刚才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愚公是怎样的一个人?(出示课件十一)
[学生活动]讨论愚公形象
[点拨]愚公:不愚 大智: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目光远大。
大勇:敢于与困难作斗争
5、智叟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刻画智叟这一人物形象的目的是什么?(出示课件十一)
[学生活动]找出描写智叟神态和语言的句子,讨论智叟形象。思考刻画智叟的作用。
[点拨]智叟:不智,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目光短浅。
通过对比衬托愚公形象,大智若愚,目光远大。
(作者取名愚公智叟就是为了说明愚公不愚,智叟不智,愚公是大智慧,智叟是小聪明,这一颠倒,加重了对比色调,更突出了愚公形象,而且具有讽刺效果。)
6、愚公移走了两座大山吗,故事的神话结尾有什么用意?
[学生活动]阅读故事结尾,思考神话结尾的作用。
[点拨]神话结尾反映的是古代劳动人民人定胜天的美好愿望,体现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决心。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7、愚公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愚公移山》的歌词中这样写道:(出示课件十二)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凭着是一身肝胆。
想起来不是奇闻,谈起来不是笑谈,望望头上天外天,走走脚下一马平川,面对着满堂儿孙喔,了却了心中祈愿,无路难啊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
愚公移山这件事是笑谈吗?那么愚公移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本寓言的寓意。
[点拨]寓意:告诉我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活动4【活动】探究拓展 总结反思
1、有人说“愚公真的很愚,大山挡了路,自己去挖山本来就傻,为什么还叫子子孙孙去吃苦头?绕开山路或者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对此,你怎么看?(出示课件十三)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点拨]观点虽然不同,但愚公克服困难,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2、那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还需不需要愚公精神呢?
活动5【讲授】板书设计
愚公移山
对比 愚公 智叟
不愚:目光远大(发展) 不智:目光短浅(静止)
大智大勇害怕困难
寓意:告诉我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活动6【作业】作业设计
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写成300字左右的一段话。
①智叟也智         ②愚公真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