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民族交融交流与对外交往
微点1 九州贯通——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各民族走向交融
春秋时期,华夏和戎、夷、蛮、狄等少数民族随着铁农具的普遍使用,金属货币的广泛流通,交通的发达,经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出现了“四海之内若一家”“天下定于一”的共同心理素质。这是完成民族交融,形成中华民族的先声。
2.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
秦汉时期,各种有利于统一的措施以及政府所宣扬的统一思想,为中华民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政治条件。由分散到统一是中华民族形成的重要步骤,汉武帝时期的一系列战争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大规模开发,使各民族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局面得到巩固。
3.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杂居与民族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民族的大量内迁,中原地区民族杂居的情况大大发展。在南方,由于西晋末年以来的人口流动,民族杂居的情况也有所发展。这一时期由民族杂居而进入封建化进程的代表有匈奴、羯、氐、羌、鲜卑,民族交融趋势不断加强。
4.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隋唐时期中央政府北制突厥,西连回纥,开丝绸之路;南和吐蕃,实行和亲。唐初西夷宾服,对各民族的包容性体现出“华夷一体”思想。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朝代更迭频仍,少数民族政权勃兴,契丹强大,吐蕃崛起,南诏建国,出现分立局面。经过长时间的交融,“胡”“汉”拥有同一地域的共同文化。
5.五代辽宋夏金:各民族进一步交融
公元10到13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继魏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民族活动高峰时期,先后诞生了四个强大的北方民族政权:契丹人建立的辽、党项人建立的西夏、女真人建立的金和蒙古人建立的元。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在开拓边疆,推动民族交融和民族文化发展,活跃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汉族王朝难以替代的积极作用,对中华文明的整体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6.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继续发展
元朝统一南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蒙古族和回族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元朝确立行省制度,对边疆的控制较之前代更为强化。对漠北、东北、云南、吐蕃等边远地区,都因地制宜实行了有效的行政管理。
7.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明朝对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治理,仍实行“以夷制夷”的羁縻政策,对西藏地区多封众建以分其势,对西南地区则推行土司制度。清朝是继元朝之后又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帝国,奠定了中国近代领土国家的版图。经过清朝的统治,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凝聚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微点2 华夏认同——古代民族交融的途径
民族迁徙 魏晋以来,一些少数民族大批内迁,他们和北方汉族人民杂居相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人民南迁江南地区
联合斗争 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反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使民族联系更加密切
友好交往 特别是在我国古代统一的局面下,在和平的环境中友好相处,融合加速
少数民族统治者 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大大加速了民族交融
“和亲”“册封” 唐太宗时期,文成公主入吐蕃同松赞干布结婚,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回纥的首领骨力裴罗接受唐朝授予的“怀仁可汗”封号
民族间的战争 秦汉出击匈奴;宋辽、宋夏、宋金战争;清代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在边疆设机构 管辖 中原中央政权对祖国边疆的东北、蒙古、新疆、西藏、西南地区、台湾等地进行管辖。设立的行政机构有都护府、都督府、巡检司、宣政院辖区、三司、土司、将军辖区、办事大臣辖区、理藩院等
微点3 开放包容——古代中国的交流与对外交往
1.古代中国交流与交往
(1)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古代中国广泛交流与交往的新纪元。
①中华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向中亚、欧洲,促进了西方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②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更善于学习和吸收西方先进的人类文明成果,不断丰富和促进中华文明。
(2)唐宋元时期,古代中国广泛交流与交往进入发展的高峰与持续繁荣阶段。
①在维持陆上丝绸之路的同时,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繁盛,对外贸易进一步繁荣;②繁盛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非常巨大,“中华文化圈”就在这一时期形成,四大发明也在这一时期广为传播,这些都增进了中国对域外的了解、联系和友谊,促进了双方共同的发展与进步。
(3)明清时期尤其是明末清初,是古代中国广泛交流与交往的一个特殊时期。
①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的活动相对自由,欧洲的科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使中外文化交流出现了又一次高潮;②中国则由于专制主义制度空前强化,统治者逐渐走向封闭与保守,这就使中华文明的优势丧失并逐渐落后于西方,为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埋下了祸根。
2.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
朝代 基本状况
先秦时期 以中原为核心的华夏文明与域外有广泛的交流交往
秦汉时期 (1)陆路:经河西走廊、西域向中亚、西亚延伸。东汉和帝永元九年(97年),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罗马帝国),但仅抵达波斯湾一带 (2)海路:从合浦郡徐闻县(今广东徐闻)出发,最远可以航行到印度南部
隋唐 (1)陆路(与西域、中亚商路畅通):隋炀帝命裴矩驻张掖,掌管通商事务,管理与西域商人的往来;唐朝与大食接触,造纸术因此西传 (2)海路(交流活跃):608年,常骏从南海郡(今广东广州)出航到达赤土国(今马来半岛南部),国王亦遣其子随常骏来到中国;日本向唐朝派遣唐使,每次都有留学生、学问僧随船而来,将唐朝文化带到日本
宋朝 因北方陆路交通阻隔,海路转趋发达 (1)恢复了由广州出发经越南到阿拉伯的旧路 (2)开辟了由明州(今浙江宁波)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 (3)泉州成为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开辟泉州到南海的航路
元朝 陆海通道都很畅通,马可·波罗来华
明朝 (1)致力于维护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体系 (2)民间贸易和走私贸易屡禁不止
清朝 (1)康熙时期,中俄就双方边界订立《尼布楚条约》 (2)清朝皇帝坚持认为天朝地大物博,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界贸易,实行“闭关锁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