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2、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3、了解本文叙事层次分明的特点,体会人物的鲜明个性。4、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一系列数字的含义的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看图说成语(见大屏幕)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滥竽充数 进而引出新成语讳疾忌医 -------这个成语出自课文 《扁鹊见蔡桓公》
二、活动一:“我会说”1.各小组同学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扁鹊,《韩非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注明资料来源。2.小组长指定一名成员宣读整理结果,其他成员可进行相关补充。(此设计意在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既锻炼了口头表达,又便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三、活动二:“我能读”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标注“腠、桓、还、汤熨、齐、遂”等字音。2.学生听教师范读,进一步纠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3.各小组自由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读完后展开自评与互评。(“古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领悟。)
四、活动三:“我会译”1.明确目标。各组从文中挑出2—3个较难理解的句子,写在白纸上。
2.邻近两组交换“目标”,利用工具书,理解句子含义。
3.各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订正及补充。(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关键实词如“间、居、益、索”等的含义。)
(1 )立有间 1.古义:一会儿。今义:之间。
(2 )居十日 2.古义:停留。今义:居住、住所。(3) 将益深 3.古义:更加。今义:好处。
(4 )索扁鹊 4.古义:寻找。今义:索取。
(5) 望桓侯而还走 5.古义:跑。今义:走。
4.开展集体评议,总结。(初中生学习文言文仍应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积累文言词语为重点。但假如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效果未必佳。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的整体提高
、活动二:“我能读”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标注“腠、桓、还、汤熨、齐、遂”等字音。2.学生听教师范读,进一步纠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3.各小组自由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读完后展开自评与互评。(“古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领悟。)
四、活动三:“我会译”1.明确目标。各组从文中挑出2—3个较难理解的句子,写在白纸上。
2.邻近两组交换“目标”,利用工具书,理解句子含义。
3.各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订正及补充。(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关键实词如“间、居、益、索”等的含义。)
(1 )立有间 1.古义:一会儿。今义:之间。
(2 )居十日 2.古义:停留。今义:居住、住所。(3) 将益深 3.古义:更加。今义:好处。
(4 )索扁鹊 4.古义:寻找。今义:索取。
(5) 望桓侯而还走 5.古义:跑。今义:走。
4.开展集体评议,总结。(初中生学习文言文仍应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积累文言词语为重点。但假如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效果未必佳。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的整体提高
五、活动四:“我会析”(大屏出示论题,小组讨论,各小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集体评议总结)
1、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注意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2、文中几次写扁鹊见蔡桓公?前三次扁鹊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及时治疗?对扁鹊的忠告,桓公的反应如何?这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性格?
3、第四次扁鹊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还走”?桓公的反应如何?
4、扁鹊前面四次见蔡桓公,都是“居十日”,为什么这里却用“居五日”,日期的骤然缩短意味着什么?
5、当桓侯体痛急索扁鹊就医的时候,双方在“有病当医”的认识上统一了,扁鹊却为什么逃跑呢?
6、故事以桓侯病死戛然而止,给我们留下了思考的余地,从桓候讳疾忌医的可悲,可鄙中。你收到了怎样的启示?
六、活动五:“我的收获”
1、有病要早治,无病要早防
2、不能对人有偏见,不能凭经验办事,具体问题应具体分析。
3、拒绝忠告会导致不良后果。
4、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处理,要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
5、不要拒绝批评和帮助,要敢于正视自己的
缺点和错误。
七、总结寓意
本文劝告大家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要注意防微杜渐。
八、数字探究------谁解读神秘的数字
“35,5,4,3,2,1”这几个数字在文中分别表示什么?
35——蔡桓公由病到死经历35天(故事持续的天数)
5——故事发生的5个场景
4——蔡桓公病情加重的4个过程
3——扁鹊提出的3种治疗方法
2——故事中有2个主要人物
1——意料之中的1种结局
九、随堂练习
1.课文中扁鹊说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这几句话,表明了蔡桓公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2.从课文中蔡桓公说的_________________ 一句话可以说明他的病得不到根本治疗的原因。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后来演化为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
课件18张PPT。扁 鹊 见 蔡 桓 公《韩非子·喻老》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及寓意
2、提高学生借助工具书及注释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帮助学生认识讳疾忌医的严重危害,理解防微杜渐的重要意义 韩非, 末期思想家,先秦 家学说集大成者。
其散文长于推论事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善用寓言说明问题。
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战国法字词注音 扁鹊 蔡桓公 立有间 腠理 还 走 汤 熨 火齐 不应 骨髓 遂死què huán jiān còu xuán tàng yùn j ìyìng su? su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
疾在腠理 ,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
无疾。”扁鹊出,桓公曰: “医之好治不病
以(之)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
“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进见、拜见一会儿小病要严重、厉害我没病的人把……作为过、停留又重病更加答应、理睬皮肤纹理喜欢文言现象梳理(一)通假字⒈ 汤熨之所及也汤:通(烫),用热水焐⒊ 火齐之所及也⒉ 望桓候而还走还:通(旋),旋转、掉转。齐:通(剂),药剂古: 今:(二)古今异义⒊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⒈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古: 今:跑。行走。⒉ 臣是以无请也古: 今:过问 礼貌地求 古: 今:把……作为 认为 ⒋ 立有间一会儿中间5、 扁鹊复见古: 今:再一次,又重复6、不治将益深古: 今:更加有好处7、 使人索扁鹊古: 今:绳索寻找8、将恐深9、居十日古:过、停留; 今:居住古:厉害; 今:与“浅”相对(三)同义有别⒉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望:
扁鹊见蔡桓公 见:⒈君有疾在腠理 疾:
君之病在肌肤 病:小病大病远远地看进见、拜见读课文完成表格无奈何针石不应又不悦遂死在腠理在肠胃在腠理桓侯体痛在肠胃汤熨针石火齐在骨髓无法医治 逃矣在肌肤讳疾忌医桓侯遂死扁鹊见蔡桓公又不应又不悦扁
鹊
见
蔡
桓
公第四次会见和扁鹊答使者问写蔡桓公因疾病恶性发作致死扁鹊和蔡桓公的前三次会见无 疾评 价望、还走第二次:第三次:第一次:不应、又不悦又不应、又不悦讳
疾
忌
医内 容 理 解腠 理肠 胃骨 髓第四次:肌 肤讳疾忌医“讳”: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是嫉妒,猜忌。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病讳疾忌医——日益恶化最终身亡{缺点错误不听劝告——要防微杜渐,及时医治。 越陷越深要正视问题,改正错误。↓ {{铸成大错{要接受批评帮助和忠告。寓意: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不要拒绝别人的批评教育。扁鹊:医术高明,为人机警。桓侯:固执、傲慢、自以为是。人物形象分析目标检测①本文选自 ,作者 , 学说的集大成者。
②本文通过扁鹊的善意规劝和桓侯 ,进行鲜明的 ,告诫人们要 ,不要
③拓展:阅读杂文《〈扁鹊见蔡桓〉新篇》
思考:你从中读到了什么?
积累拓展 《北人啖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自由朗读《北人啖菱》。
2.复述《北人啖菱》的故事。
3.《北人啖菱》有什么寓意?(可作为作业课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