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及书下注释自读课文,提升学生自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通过采用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写法;
3、揣摩蒋氏复杂的心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本班级共有学生46人,其中男生20人,女生26人。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还是比较好,但大多数学生依赖资料,自己缺乏动脑,还有极少数学生,对文言文缺乏兴趣,所以在教学中尽量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兴趣。
3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通过采用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写法;
2、难点:揣摩蒋氏复杂的心理,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的重点实词和虚词的意思和一些用法;
2、反复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时重点
借助工具书和文中注释,积累文言词汇;
学时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来疏通文意,揣摩蒋氏心理。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故事导入
用《礼记。檀弓下》中孔子过泰山的故事导入。
活动2【讲授】简介作者和“说”
1、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2、“说”是古代文体的一种,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杂文。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活动3【活动】自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读音不确定的词,作上记号。
2、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自译课文。(可由一学生翻译,其他学生纠正,有争论的地方作上记号)
活动4【活动】合作交流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本文重点生字词的读音和重点实词虚词的注释。学生通过对比找出自己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活动5【作业】熟读课文
1、反复熟读课文,并能将课文内容复述给同桌。
2、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二题。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
2、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学时重点
了解当时社会的赋税之毒,正确认识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时难点
通过文中蒋氏的遭遇,理解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述导入
指名复述课文
活动2【讲授】研读课文
1、本文作者借什么事来表述他对什么现象或问题的看法?
通过蒋氏的自诉悲惨遭遇,写出赋敛之毒,揭露苛捐重赋给农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提问:根据蒋氏的自诉,你如何让理解他所说的“利”? 明确:蒋氏祖孙三代因捕蛇这差事儿独享好处,令人羡慕。可捕蛇人说出三代人的遭遇,两句话中连出三个“死”字,却又令人感到捕蛇之可悲。三个“死”字揭示了事情的本质:原来所谓的“利”是用祖父、父亲的生命和自己的九死一生换了来的。3、提问:说这些话时捕蛇人的神态如何?为什么会这样?明确:“甚戚”是些捕蛇人的答话时的神态。刚一提到这个话题,用他就显得“甚戚”,可见触及了他的痛处,内心极度悲伤而流露在外貌上。
4、.蒋氏哭诉的总纲是哪一句?下文从哪几个方面展开具体比较的?有什么效果?参考:总纲: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具体:(1)自家三代和同住一地的相邻对比。(2)以悍吏来乡逼索赋税闹得相邻担心害怕,“鸡犬不宁”,与蒋氏因捕得蛇“弛然而卧”和献蛇后“熙熙而乐”对比。(3)以相邻阴赋税而先死,蒋氏靠捕蛇而后死作对比。这样通过对比反衬出赋敛之毒有甚是蛇,从而较为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5、提问:本文为了表情明意,写作上有什么特点?
讲解:本文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①衬托。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②对比。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活动3【活动】拓展深化
作者写作本文的意图是什么?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课文最后一句话交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将希望寄托在“观人风者”身上,幻想最高统治者能体察民情,改革弊端,这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这是他思想局限性的表现,我们如能用历史的眼光看,就能够理解他的这种局限性,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同情是真实的、深切的。
活动4【作业】布置作业
完成《捕蛇者说练习题》
捕蛇者说练习题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2)君将哀而生之乎()
(3)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
(4)以啮人()
(5)无御之者()
(6)君将哀而生之乎()
2.判断下列语句在古汉语里是何种句式。
(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2)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3.根据要求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____,字________,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________、________。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和诗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是其被贬到________时写的。他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形象生动,充满诗情画意,最著名的山水游记是________;他的寓言讽刺小品,故事生动,寓意深刻,其中以________最有名。
(2)“说”是古代的一种________,跟现在的________大体近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在形式上则表现为________结合,以________(叙述、议论)为主。《捕蛇者说》就是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述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看法。
课件30张PPT。捕 蛇 者 说——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
柳宗元和韩愈同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人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名,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其内容大多是一事一议;也就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事情或某个问题的见解,常具有以小见大的特点;在形式上叙议结合正音:
啮( ) 腊( )饵( ) 挛( )
踠( )瘘( ) 疠( )?当( )其租入?
嗣( ) ?几( )死者数?( )矣
莅( )? ?蹙( )? ? 殚( )徙( )
踣( )?? 死者相藉( ) 曩( )?
隳( )? ?恂( )?? ?缶( ) 弛然( )?
谨食( )之?? 熙( )? 以俟( )夫( ) 非死/则徙尔 nièxīluánwǎn1òulìdàngsìjīshuòlìcùdānbójiènǎnghuīxúnf?usìxīfúsìěrxǐchí尔——耳(罢了)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
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
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
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
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
走焉。
野外奇异表并列用····的人但以之为用它做可以用来除去用征收每年,名作状招募于之代捕蛇这个差事省略句底子花纹抵忙着做某件事捉到治愈读第一节.思考:
1、第一小节主要叙述什么内容 本节主要叙述异蛇之异,还交代永州人争相捕蛇的原因。
2、文中提到的毒蛇主要异在何处1.色彩异:黑质而百章
2.毒性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
3.用途异:可以----------是极珍贵的药材当其租入(暗示租税之害有甚于蛇)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在代捕蛇这件事…的情况很我同情并且
你报告你的如何,怎么样
独占,独享干就代继承怨恨更换向忧伤几乎,差点儿捕蛇而不纳税赋税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
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
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
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
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
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非常使动用法,使……活下去代词,代我表轻微转折,可是假使厉害,严重困苦不堪自从这到可是一天天地,名作状出产的东西表顺接冒着表修饰眼泪这主谓,取独用完收入的东西(劳累得)跌到在地冒处处,到处压辗转迁移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
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
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
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
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没有一家不到两三家不到四五家不是‥就是‥可是凭,靠助词,无义吵嚷表修饰即使从前语气词,了于,在“东西、南北”互文解释为“到处”“东西、南北”互文解释为“到处”骚扰他们的家语气词,呢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地那表顺接表修饰表顺接有滋味地田里的产品来‥的危险天天于,在这件事晚,在……后,名作动怎么怨恨即使哪里提心吊胆地瓦缸放心的样子小心地喂养代蛇到(规定献蛇的)时候)指年龄代蛇(献蛇)回来句首,表估计语气自己低声读2——4节.边读边思:
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先说蒋氏“专其利三世矣”,看来令人
羡慕,请问“利”指的是什么?你是怎样看
这个“利”字的?
“利”指的是以捕蛇抵挡赋税 这个“利”是用死换来的,利的背后隐藏着无限的痛苦和悲伤,这个利是用生命换来的.说明捕蛇给三代人带来痛苦简述蒋家三代捕蛇的悲惨遭遇 蒋氏面对作者提出的“更役”“复赋的建议为何还会“汪然出涕曰”?
因为他对赋敛极为地恐惧三.四两节的内容:写作者的建议和蒋氏述说 从蒋氏的自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什么问题? 苛捐杂税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深重
的灾难及十室九空的惨状。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
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我表顺接更加比介宾短语后置对,对于这句话从这句话谁比这作这件事写了这篇文章用来…的人省略介词苛酷的统治等待那,那些代这篇文章 第五节主要是作者的议论,作者为何要引用孔子的话?本节中哪两句能点明文章的主旨.写作意图?这表明作者有一种什么思想感情?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反映当时苛政害民的现实,
更使人产生“千古如是”的感慨。点明主旨的话:点明写作意图的话: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疾苦的同情熟知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者乎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结构一(1) 简要叙述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的医疗功效,并交代了永州之人争相捕蛇的缘由。二(2-4)通过蒋氏自述,揭露苛捐杂税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及农村十室九空的惨状 。三(5)引用孔子的话结束全文,点明题旨——赋敛之毒有甚于蛇,并简明交代写作意图——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通 过(2)概写蒋氏三世捕蛇的遭遇。(3.4)写作者的建议和蒋氏的诉说。字贯串全文毒 主旨:课文通过对蒋氏三代宁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暴敛之害的描写,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残酷,反映了作者对劳动者疾苦的同情。 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你能对照课文谈谈吗?1.蛇毒捕蛇者说永之人争奔走毒性猛烈药用价值高蒋氏乡邻一、生存情况二、生活状况三、面临危险次数四、死亡先后通过对比反衬“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对比对比对比2.赋敛之毒生存情况蒋氏乡邻号呼转徙饥渴顿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以捕蛇独存生活状况蒋氏乡邻殚其地之出
竭其庐之入虽鸡狗不得宁弛然而卧甘食其土之有熙熙而乐面临危险次数蒋氏乡邻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旦旦有是死亡先后蒋氏乡邻后先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训练营——理解性填空
本文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蛇毒”与“苛政”对比,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蒋氏与乡邻对比的有关课文的原句。
1.生存的对比:乡邻们_________________ 而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的对比:乡邻们__________________而蒋氏却能__________________.
3.冒死亡威胁的情况:乡邻们------------------而蒋氏____________________.
非死则徙尔吾以捕蛇独存虽鸡狗不得宁焉驰然而卧旦旦有是哉一岁之犯死者二三焉请你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反面的对比还有乡邻的“先死”与蒋氏“后死”的对比 本文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①衬托。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②对比。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 苛政猛于虎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 )而听之,使( )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 )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 )死于虎,吾夫又死焉,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 )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 )之,苛政猛于虎也!” 同“轼” 派实在公公记住离开学海拾贝1、下列红色的字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苛政猛于虎 昔者吾舅死于是
B.吾夫又死焉 今吾子又死焉
C.何为不去也 苛政猛于虎也
2、把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2)小子识之
B有个妇人在墓旁悲哀的哭着 你要记住这个道理之①的。“永州之野产异蛇”。②主谓,取独。“悍吏之来吾乡”。
代人:问之,则曰代事:今吾嗣为之十二年 代物:得而腊之代话:言之,貌若甚戚者 ③代词。以①用。“以啮人”。②用来。“可以以大风……”。
③凭借,靠着。“而吾以捕蛇独存”。④从。“今以蒋氏观之”。 焉①兼词,兼有代词和语气词的用法。“争奔走焉”。②代词,之。“时而献焉” ③语气助词,了。“今其室十无一焉”。乎①语气词。“有甚是蛇者乎”。②介词。于 “吾尝疑乎是”。
于①在。“吾祖死于是”。②向。“余将告于莅事者” ③到。“积于今六十岁矣”。④比。“苛政猛于虎也”。 主旨“毒”蛇赋敛毒毒非死则徙尔
吾以捕蛇独存鸡狗不得宁焉
吾则弛然而卧
则熙熙而乐乡邻旦旦有是
一岁犯死者二赋敛之毒甚于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