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5 21:0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包括北京人在内的我国境内直立人遗存的发现,对研究人类起源和古人类演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能反映北京人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A. 人面鱼纹彩陶盆 B. 干栏式建筑
C. 打制石器 D. 骨耜
2.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选项中,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山顶洞人佩戴的装饰品 B. 桥头遗址出土的早期稻谷
C. 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彩陶 D. 良渚古城遗址出土的玉琮
3.5 000多年前,我国多地都出现了文明的曙光。长江下游地区的良渚古城遗址中出土了数十件至上百件精美的玉器,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遗址最具特色的是彩陶文化,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玉猪龙。这些考古发现证实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初步发展的特征是(  )
A. 独立性 B. 悠久性
C. 多元性 D. 统一性
4.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这是孙中山对黄帝的评价。其中,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
A. 阪泉之战 B. 涿鹿之战
C. 郢之战 D. 牧野之战
5.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镇压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代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材料描述的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6. 《周礼》规定,天子五门,诸侯三门。但考古发掘的东周时秦国宫寝、朝廷遗址却有五门。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诸侯争霸 B. 天子独尊
C. 王室衰微 D. 商业发展
7. 商周之际产生的“敬天保民”思想,体现了统治者高度重视民众的力量及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开启了后代重民思想的先河。下列主张体现了重民思想的是(  )
A.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 治国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8. 甲骨文中有诸多气象及水旱虫灾的记录,包括公元前1200年前后的5次月食,是古气候与古天文学研究的重要资料。这说明甲骨文(  )
A.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B. 主要服务于农业生产
C. 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D. 已具备汉字基本结构
9.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 实现大一统,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建立起来
C. 思想文化繁荣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D. 结束了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局面
10.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下列成语最能体现他们的反抗精神的是(  )
A. 指鹿为马 B. 揭竿而起
C. 退避三舍 D. 楚河汉界
11.《汉书》载:“然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完成“凿空之旅”的时间是公元前119年,处于( )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1世纪末
C.公元前1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
12.《宋书》云:“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不包括( )
A.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B.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C.是全国经济重心 D.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13.据《魏书》记载,北魏孝文帝即位后,自称鲜卑拓跋氏是黄帝的后裔,与中原华夏同源共祖。孝文帝此举的目的是( )
A.推动中外交流 B.结束分裂局面 C.加快汉化脚步 D.巩固北魏政权
14.以下是西北的河西走廊地区出土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画像砖,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大一统局面形成 B.北方政权的对立
C.江南地区的开发 D.北方民族的交融
15.历史课上,老师正在讲解一本北朝著作:“它介绍了选种、浸种和给水稻催芽等技术以及轮作和套种的经验。在强调因地、因时制宜的同时……书中提出的绿肥轮作法,欧洲人直到19世纪30年代后才实行。”此著作应是( )
A.《氾胜之书》 B.《兰亭集序》 C.《九章算术》 D.《齐民要术》
16.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对人民采取了什么政策( )
A.严刑峻法 B.重视农业发展
C.优先发展商业 D.休养生息
17.《史记,平准书》记载: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材料反映出( )
A.江南地区已经得到开发 B.当时社会动荡统治腐败
C.汉初休养生息成效显著 D.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
18.画像砖是研究汉代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的重要文物。利用下面两张画像砖拓片,可以研究的主题是( )
A.东汉百姓的劳动生活 B.东汉商业经济的繁荣
C.东汉南方地区的开发 D.东汉盐铁官营的实施
19.《二十四史》列传中能查到5700多位历史名人,按省份和朝代进行统计,河南人东汉时期占比最高,其主要历史背景是( )
籍贯 西汉 东汉 唐 北宋 南宋 明
河南 18.75 37.2 17.1 22.18 6.12 6.94
A.对外开放 B.政治经济中心 C.北方战乱 D.大量人口南迁
20.在历代君主都以严刑重典治天下的中国古代,他独辟蹊径,倡导“柔治天下”,推行释放奴婢,裁减官员,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等政策,最终开创的盛世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二、非选择题
21.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转型时期,社会转型的内涵就是社会经济结构、文化形态、价值观念等发生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商鞅在秦国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国家日益富强,所以秦国无敌于天下。
材料三 百家争鸣本身是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产物,反过来对社会变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何变化?这一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商鞅的哪些变法措施使“秦国无敌于天下”。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对当时社会产生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社会转型的因素。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一百多名随从从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人在途中被匈奴俘获,遭到长达10余年的软禁……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历经4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大宛等国……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置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
材料二 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极大地推动东方文化大力向前发展。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丝绸之路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
——摘编自张高陵《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
(2)材料一中的“汉宣帝神爵二年”是哪一年?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域都护府设置的意义。
(3)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的原因。
23.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春秋争霸形势图

材料二 把汉朝公主嫁给匈奴的冒顿单于,并多多配送嫁妆……刘邦听从了娄敬的建议……后来的惠帝、文帝、景帝继续执行……
——摘自王书熙编著《汉武帝刘彻传》
材料三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夏天,武帝集结十万骑兵……又征调十万步兵转运粮草……此役,漠北匈奴主力丧失怠尽,残兵败将远遁逃命不敢再战。
材料四 如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
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恩格斯
材料五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他们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十六国北方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材料六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习近平2023年的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指出,中原的“诸华”“诸夏”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的往来与斗争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2)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西汉王朝对匈奴的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3)材料四图中反映的事件有什么意义?根据所学指出,与恩格斯的论述最吻合的一次改革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五分析归纳,北方民族大交融体现在哪些方面?(答出两方面即可)
(5)结合所学与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谈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民族观?
24.改革和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秦始皇说:“长期以来,天下战乱不断,老百姓饱受苦难,就是因为有诸侯。凭借祖先的恩赐,如今完成统一。如果天下刚刚安定,又建立诸侯国,就是在制造战乱:再想让国家安定,就太难了。"
-----摘编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
--[美]尔伯特.克需格《哈佛机简中国史》
材料四: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布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年、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五: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粹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内容。
(2)依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认为天下长期战乱不断,是因为实行了什么制度?接受这一教训,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接受“主父偃之计”采取了什么措施?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均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分别是什么措施。
(5)材料五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中的哪一项内容?这一事件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答案
1-5CBCBB 6-10CCCAB 11-15DCCDD 16-20DCABB
21、(1)变化: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并得到进一步推广。影响:促进了农业生产
力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社会变革。(答出一点即可)
(2)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答出两点即可)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我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经济的发展;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的推动;思想解放的推动作用;等等。(答出一点即可)
22、(1)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年份:公元前60年。意义: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3、(1)历史时期:春秋时期。
(2)变化:由和亲演变为武力征伐。原因:匈奴威胁汉朝的统治,影响汉朝的大一统;西汉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3)意义: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4)体现:①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②政治制度上,学习汉族君主专制制度;③文化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④民族心理:民族隔阂和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5)民族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民族观。
24、(1)推行县制,奖励生产
(2)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3)“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4)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5)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说汉语。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