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雨》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金秋时节”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和《听听,秋的声音》4篇课文组成。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时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秋天的雨》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想象奇特的散文,名为写秋雨,实则借秋雨之形,串联秋天之境。课文将秋天众多的景物通过秋雨巧妙地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前四个自然段均以“秋天的雨……”总起,其中2、3、4自然段分别从颜色、气味、声音分述秋的特点,第五自然段概括总结。第一自然段将秋雨比作钥匙,形象地写出了秋雨开启了秋天的大门;第二自然段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秋天五彩缤纷的美丽景象;第三自然段将秋雨带来的香味写得细致入微;第四自然段的“吹起金色小喇叭”,犹如一位通讯员在告知动植物快准备过冬。全文在表达上语言优美,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生动细腻地描绘了多姿多彩的秋。
【要素分析】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选择合适的方法,并逐步做到迁移运用。《秋天的雨》以“五彩缤纷”为示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也出现了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基于此,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学习通过联系上下文、关联生活实际、借助图画、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难懂的词语就是一个教学重点。这篇课文篇章结构清晰——总分总,而且每段的第一句话就概括了本段的主要内容。教学时,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特点,指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学习“借助每段的第一句话把握课文要点”的方法。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对于这篇语言优美的文章,学生乐于学习。
【教学目标】
1.认读“钥匙、邮票”等词语,重点指导书写“盒”。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重点】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教学难点】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法】朗读感悟法
【学法】圈点勾画法、想象画面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秋在杜牧的眼里是“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在苏轼的眼中是“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秋天在你的眼中是什么样子呢?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边读边圈画出描写秋天雨的句子。
2.检查生字词认读。
3.梳理总起句。
(1)有人把这篇课文改写成了一首诗,我们来读一读。
(2)现在还少三句话,如果让你从课文中选三句写到这首诗中,你会选哪三句?
师结:你们选的这三句话都是总起句。也就是说,这三段话分别是围绕这三句话来写的。下面,我们把这三句话填进去,读一读这首诗。
请学生连起来说一说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秋天的雨?
三、品读第二自然段,理解五彩缤纷。
1.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秋天的雨给大自然带来了哪些颜色,圈画出来。
2.课文写了这么多的颜色,第二自然段的哪一个词可以把这些颜色概括起来。
3.理解“五彩缤纷”这个词语。
(1)请学生说一说如何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并结合图片,引导学生从数量和色彩上理解词语“五彩缤纷”。
(2)想象画面,朗读句子,进一步理解“五彩缤纷”的意思
4.合作朗读,熟读成诵。
四、结合生活,展开想象,仿写句子
1.引导交流: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分给谁呢?请大家结合生活中看到的景象说一说。
2.学生根据课后题第三题仿写句子。
3.引导学生展示仿写的句子,相互评价修改,重点关注想象是否合理。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找、想、读的方法,欣赏了秋雨颜色之美。同学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品味秋雨的气息、味道。
2.作业布置。
(1)积累秋天的好词好句。
(2)阅读关于秋天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