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黄山奇石》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9《黄山奇石》教学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5 21:38: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黄山奇石》教学实录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9课
【教材解析】
《黄山奇石》是统编教材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第二篇课文。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两首古诗和三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的学习重在丰富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尤其是低段教学要求,要让学生喜欢阅读,能感受到阅读的乐趣,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还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1.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2.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从单元选文和其他板块内容来看,本单元的课程内容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这个学习任务群在第一学段提出的“学习内容”要求包括“诵读表现自然之美的短小诗文,感受大自然的美景与变化”,同时,“教学提示”中提出:“可以根据学段学习要求,围绕多样的学习主题创设阅读情境”。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精神成长。本课讲的是在闻名中外的黄山景区,奇峰罗列,怪石嶙峋,景色神奇,十分有趣。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2—5自然段生动具体地介绍了4块有趣的奇石,最后一个自然段概括地介绍了其它怪石,突出了奇石的多、奇和趣。让孩子们感受到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激发学生从小热爱祖国大好河山,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中外闻名”“陡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情境中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黄山“仙桃石”和“猴子观海”的“奇” 抓住“飞、落、蹲 、望”等动词,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3. 能用积累的词语说一处景物,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像说说图片中的石头,并写一写。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中外闻名”“陡峭”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情境中借助关键词想象画面,体会黄山“仙桃石”和“猴子观海”的“奇” 抓住“飞、落、蹲 、望”等动词,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过程】
学习攻略一 :明确位置 出发黄山
1. 谈话导入:师:小朋友们,在这个单元,我们一起开启了美丽中国行,我们跟着课文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我们去过山西省的——鹳雀楼,我们还去过江西省的——庐山瀑布。今天我们的第三站就要到达安徽省的黄山,去看那里的奇石。师:瞧,我们坐着飞机向黄山出发。
2. 播放视频
师:黄山有四绝,分别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今天我们主要是领略黄山奇石。
板书课题“奇”就是生:很奇怪。师:也就是说那里的石头奇形怪状。在到达黄山之前,请小朋友先来做好攻略看一看我们的目的地黄山在哪儿?课本46页,黄山就在安徽省的——南部。
师:真聪明,会抓重点,它在,读——
生:安徽省南部。
师:安徽省南部有中外文明的黄山风景区,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来,请你读。
生:中外文明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师: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刚才有小朋友就说了,你看课题叫《黄山奇石》,现在称它们是——怪石,它们究竟是怎样的奇形怪状呢?今天我们就要一睹他们的真面目。请小朋友自己来读一读我们的课文,注意老师的要求,不着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在这份攻略里,都向我们重点推荐了哪些奇石?找到它的名字,将它画下来,好开始自己读。
设计意图:入境则生情。新课伊始,激发学生对黄山的探究欲望,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然后播放黄山的风光视频,优美的音乐,动人的解说,再加上神奇迷人的黄山风光,将学生带入了课文营造的情境中,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习攻略二:自读课文 初遇奇石
大声地读一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奇石,请把它们的名称圈出来。我们来交流一下,你圈出了哪些奇石的名字?
预设
①课文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板贴名称。)
②还有“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这些奇石。课件分类出示奇石名称。
孩子们,自己读一读这些怪石名称,你发现黄山石的名字取得有什么特点?
预设①这些石头的名字很有趣。
预设②许多名字跟动物有关。
预设③很多名字都跟“仙”有关呢!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神仙都住在仙界,游览黄山就如去仙界一样。
4.教师引导朗读:是啊,黄山“奇石”的名字取得多有趣、多神奇!“仙桃”“仙人”“仙女”都来了,“猴子”“狮子”“金鸡”也在黄山聚集了,我们一起读一读奇石的名字。
学习攻略三:欣赏怪石 感知神奇
过渡:黄山奇石的名字有趣,神奇,作者写的也妙趣横生,那就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一块奇石仙桃石吧。
重点学习了仙桃石,“仙桃石”花的时间稍微多一些,读课文,找神奇有趣之处。学生分享的时候说到了三点。
第一点,形状像大桃子,图文对照一下,那块石头,只要描个边,就是桃子的形状。
第二点,来源比较特别,“从天上飞下来的”,那就是从神仙居住的地方飞下来的。
第三点,动作奇,那么大一块石头,竟然能轻轻巧巧地飞下来,落在石盘山,就跟鸟儿一样,一“飞”一“落”,这石头都仿佛活了,太有趣了。学生交流一点,就朗读一次,用朗读的方式突出自己看到的石头的神奇之处。接着指导学生观察这段先介绍奇石的名字,再说它的形状来介绍。
最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编故事,积累语段。
分组学习完成学习单并汇报。
预设(1)
生: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师:觉得它好玩吗?好玩,说说看,它奇怪,好玩在哪?
生:我觉得因为他双手指着前方,像给迷路的游客指引路在哪里。
师:然后你真会想象,原来这位仙人,你看,变成了导游在帮游客指路,可真好玩。还有谁你也喜欢这块奇石?你也读一读,为我们介绍介绍。来请你。生: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师:是呀,你看,就像小朋友们说的这样,这奇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而且它可是一块巨石。
师:让我们来想象一下,这一块巨石还在高高的山峰上,是不是像一位仙人?所以你看,我们的课文中用了这样一个词,叫做——“真像”。谁再来为我们读一读这块先人指路。
生: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远远望去,那就是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师:这仙人是从哪来的?大胆的猜,你说。
生:是从天上来的。
生:可能是那个土地中来的。
师:可能是从土地中来的,可能是从天上来的,所以我们觉得他是一位——仙人,因为只有仙人才能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你看,当我们看奇石的时候,加上我们的想象,这一块奇石就更加的有趣、好玩、有故事了。小朋友,还有谁带我们接着看奇石。嗯,来,你来说。
预设(2)
生:我喜欢金鸡叫天都。
师:好,请你来为我们读一读。
生:每当太阳升起,有一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块奇石啊?
生:因为我觉得很像一个鸡在打鸣。
师:很像一只大公鸡在打鸣。小朋友,让我们来仔细的瞧瞧这只鸡,它可不是普通的大公鸡,它是几块巨石,刚才仙人指路是一块,现在金鸡是几块。原来看奇石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把几块巨石连在一起看,让我们仔细地看看它,它——读。
生: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师:瞧,那就是天都峰,天都峰可是黄山的第三主峰,高1810米,直冲云霄。它是黄山三大峰中最险峻的,因为四周有云雾环绕,所以被称为仙都,也称为天都。那这就是天都峰。那我们来再看一看,这几块奇石对着天都峰就像是一只雄鸡在——啼叫。诶,它真的在叫吗?那是什么?你说。生:变成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师:太阳一出来,奇石变得——金光闪闪,多神奇,太阳升起了几块巨石金光闪闪,好玩吗?所以人们给这几块巨石起名叫做金鸡叫天都。你看,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块奇石的样子,想象它的奇形怪状。每当太阳升起,预备读。生:每当太阳升起,有一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它伸着脖子,对着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说,这就是著名的“金鸡叫天都”了。
师:是呀,你看,奇石让我们展开了想象,让我们觉得它非常的神奇好玩。还有谁带着我们接着去看奇石。来,我请最后那个男孩子。
预设(3)
生:我喜欢猴子观海。
师:嗯,那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这一只石猴,你来读。
生: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师:说说看,你觉得这一块奇石猴儿在哪?
生:陡峭的山峰上,师:陡峭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你觉得他看海的样子很有趣,这是你看到这块石头的想象,我觉得可以。也有人说他的动作是那样的,谁再来为我们读一读?来,你来说。抓动作(抱,蹲,望)
生: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师:是,你看这一块石头,它的形状像一只——猴子。它的动作也让我们展开了想象。让我们带着动作一起再来读一读。他两只胳膊——预备读。
生: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师:瞧瞧,奇石配上云海,多么的壮观。这就是有名的猴子观海。猴子观海的这只猴子太让人喜爱了。让我们再来读一读,在一座——预备读。
生: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设计意图:逐步引导学生由读通到读懂课文,再图文结合,有感情地朗读,落实读的训练目标,重视读的实践过程,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石的奇妙与有趣,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方法,为表达能力的提升做好铺垫。
学习攻略四:初现身手 描绘奇石
你能给这些图片里的石头取一个合适的名字吗?出示课后图片。
1.给奇石取名。
鼓励学生抓住奇石特点进行大胆想象,从不同的角度给石头取名。
2.说说奇石样。
取了一个好名字还不够,还得向大家介绍介绍它为什么叫这个名字。试着用上“好像”“真像”把句子说生动,说得有趣。注意石头的名称可在一开始说,也可放在最后说,顺序可多样。
小结:据说黄山有名可数的石头就达120多块,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有了想象,不能动不会说的石头就有了跳脱的生命,带给我们独特的感受。
学习攻略五: 拓展延伸 制作明信片
表达:学生选几个词语说一说某处景物。
我是小导游(模仿框架,运用下面的几个好词说说某处的景物)
风景 景色 风景如画 秀丽 秀美 一枝独秀
著名 名字 名不虚传 闻名 新闻 百闻不如一见
大家好,我是小导游 _ ,欢迎大家来到 __ 的, _ 这里有 _ , _ ,
_ , _ , _ ,真让人喜爱啊!
设计意图:积累语言,运用语言,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此环节的设计在于为学生的学提供了一个空间,将课文内容延伸,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让学生用课内外积累的规范语言,自由地表达出内心独特的情感体验,感受学习语文带来的快乐。
(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