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

文档属性

名称 阿长与山海经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7-09-24 15: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作者作品段落层次疑点解析字词过关课堂练习问题探究文章研读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号预才,浙江绍兴人。七岁开始读书,13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那年家里发生了一场重大变故,经济状况转入困顿,接着父亲一病不起,使他饱偿了冷眼和被人侮辱的滋味,“看见世人的真面目”。1898年离开家 乡考进南京水师学堂;1902年初毕业后被选派赴日留学,先是学医,后为改变国民精神,弃医从文。1908年回国。1918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文学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正式开始了辉煌的写作生涯。相继发表了小说集《呐喊》、《彷徨》等,还发表了散文集《朝花夕拾》。毛泽东对鲁迅作了高度的评价:鲁迅是文化新军的最伟大的和最勇敢的旗手,最热忱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的方向。照片1904年4月,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的毕业照 1912年,辛亥革命后所摄 1927年1月2日,鲁迅坐在厦门的坟中间留影,摄于厦门南普陀 1925年5月28日,为英译本《阿Q正传》所摄照片,摄于北京。 本文节选自《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鲁迅散文集。在莽原上发表时题做《旧事重提》,编集出版时改用现名。共收入1926年创作的回忆性散文10篇。这本散文集以一个侧面表现了鲁迅所处时代的社会风貌。
《朝花夕》拾各篇以记人为主的有三,即《阿长与〈山海经〉》、 《藤野先生》、 《范爱农》 , 《藤野先生》记师恩, 《范爱农》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则记作者儿时的保姆。作者作品字词过关掳( ? ? )去 震悚( ? ? ) ?惶( ? ? )急 ?疮( ? )疤( ? ?) 诘( ? ? )问 惧惮( ? ) 粗拙( ? ? ) 疏( ? ?)懒 ?骇( ? ?) 一、注音l ǔsǒnghuángchuāngbājiédànzhuōshūhài字词过关二、解释骇惊吓,震惊掳把人抢走悚害怕诘问盘问,反问疏懒懒散而不惯拘束惧惮害怕粗拙粗糙,低劣烦琐繁杂琐碎(多形容说话和写文章)疑点解析1、谋死我那隐鼠是怎么回事? 在《猫·狗·鼠》一文中,说到隐鼠:“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门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有一回,隐鼠“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踢死了”。幼时的鲁迅以为阿长故意谋死隐鼠。疑点解析2、橘子为什么称福橘? 福建产的橘子,故称福橘,为取吉祥,江浙民间有在大年初一早晨吃福橘的习俗。3、伟大的神力是什么意思? 神力,神气之力。课文两处说“伟大的神力”,都是儿时的感觉,鲁迅现在这样写,前一处有调侃的意味,后一处则有称颂的意味。疑点解析4、“仁厚黑暗的地母”是什么? 地母就是地神。中国有“天神至尊,地神多福”的说法。地母是黑暗而又仁厚的,阿长埋在地下,鲁迅祈祷地神赐福与她,让她的灵魂得以永安。5、“郝懿行疏”是什么意思? 郝懿行是清代的经学家。“疏”是分条说明的文字。段落层次全文共31段,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18段)第二部分(第19——29段第三部分(第30——31段) 写童年记忆中阿长与“我”有关的几件趣事,表现长妈妈粗憨、愚钝,不无缺点,但纯朴善良的性格。 是本文的重点部分。在长妈妈的帮助下,“我”终于得到我渴慕已久的“心爱的宝书”——绘图的《山海经》,这使我对她发生新的敬意。 “我”对长妈妈平凡、不幸、默默无闻的一生给予了深情的缅怀和悼念。巩固练习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十分害怕起来。 B、遇到一个霹雳是比喻的说法,表明了我的震惊。 C、遇到了很大很响的雷,全部的人都感到震惊。 D、我似乎遇到霹雳,其实我并没有遇到,表明我很胆小。 B2、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 A. 保姆  大抵  面如土色     B. 福橘  烦琐  莫明其妙 C. 渴慕  投掷  毫不相干     D. 哀悼  和蔼  深不可测 B一、选择题。巩固练习3、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 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4、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一个“大”字,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得那么热。 A. 张开  摆开  压  烤       B. 伸开  摊成  压  烘 C. 张开  摊成  挤  烘       D. 伸开  摆成  挤  烤CD巩固练习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 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 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 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 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6、下列句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 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 B. 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 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 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BA巩固练习1、给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 憎恶(   )   惧惮(    )  粗拙(   )
哀悼(   )  震悚(     )2、本文选自散文集《     》,作者鲁迅,原名是 ,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 二、填空。chuāng(  )疤  孤shuāng(  )  jié(   )问
pī(  ) 雳  渴mù(  )wùdànzhuōdàosǒng疮孀诘霹慕朝花夕拾周树人狂人日记文章研读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4、写了她一肚子烦琐的道理2、写了她喜欢“切切察察”的毛病,写了她的睡相3、写了元旦的古怪仪式5、写了他给我讲长毛的故事6、写了她谋死“我”的隐鼠1、写了对她名字的由来 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很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地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7、重点是写她给“我”买来了《山海经》问题探究 1、课文前半部分,作者大写他如何“憎恶”“讨厌”阿长,但在这些充满贬义的文字后面,你能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和怀念吗?“憎恶”“讨厌”是儿时的心理,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透露着同情与怀念。鲁迅透露阿长的身世,就是表明她的粗俗是情有可原的。她的管教很不适合儿童心理,但心是好的。她青年守寡,非常不幸,出来做女工,没有别的奢望,但求“顺顺流流”,鲁迅在具体的描写中饱含同情。 2、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什么心理?问题探究 “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3、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问题探究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
起来”,“这又使我发生了新的敬意了,别人
不肯做,或者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
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
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