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短文两篇教案(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短文两篇教案(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6 09:51:29

文档简介

俎店镇中心初级中学语文组
第 十二 周 课 时 教 案
2015 年 11 月23 日 第 1 节 总第 48 课时
课 题 贝壳
备课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让学生既从情感上受到熏陶,又能学到行文布局的技巧,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生命的真谛:虽然生命短暂弱小,但可以通过奋斗使她的意义和价值得以体现。
课标要求 新大纲、新课标对七-九年级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良好的阅读方法,理解主要内容,领悟深层意味,品评艺术特色,探讨有价值的问题。
重点 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借鉴文章的写作手法。
难点 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法 朗读、讨论、交流 教具 学具 无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朗读两首席慕容的抒情短诗导入二、 作者简介:三、 整体感知:四、语言品味五、 学习写作特色  1. 新课导入:展示PPT,朗诵席慕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散文:整个人类的生命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  同学们,对于这段话,你有什么样的理解和感想呢   这段话摘自席慕蓉《生命的滋味》,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我们班同学写了什么的滋味为题的作文,对照席慕蓉的这段话,是不是发现自己的作文缺少深刻的内蕴呢 今天我们要学习席慕蓉的另一篇散文,贝壳(在黑板写题目)。我相信学完课文后,我们这么聪明的同学一定会有所收获。  2. 作者简介:  席慕蓉,笔名萧瑞、漠蓉、穆伦 ( http: / / www.21cnjy.com )席连勃等。祖籍内蒙古,生于重庆?后随父母由香港迁至台湾。她从小酷爱绘画,多次举办画展、出版画册并获奖。她写诗写散文?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  生命、时光、乡愁是她作品的内在主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对人情、爱情、乡情的细腻独特的审美描摹、委婉倾诉则是吸引读者们的奥秘。主要作品有诗集《七里香》《无怨的青春》、散文集《有一首歌》《成长的痕迹》《生命的滋味》《三弦》《同心集》《写给幸福》等。  (请大家把书翻到12页,贝壳。齐读课文,注意文中的词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三、 整体感知:  刚才大家齐读了课文,那么想一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是一个怎么样的贝壳呢 我们可以结合图片来看一下,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也可以用文中的词句。(PPT展示贝壳,写板书)  (坚硬、精致、回旋的花纹、色泽或深或浅、复杂图案、)  那贝壳里的生命又有什么特点呢 (第三段:短暂、细小、脆弱、卑微)  (大家都说的很好。我们很多同学写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啊,就是把一件事记个流水账就好了,没有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没有延伸拓展的空间。要是让同学们写贝壳,是不是写到第二段就结束了呀 )(但是我们的作者席慕蓉却展开了联想,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联想吗 )(很好,那对于一枚小小的贝壳,同学们能联想到什么 )作者席慕容她又想到了什么呢   生命如此短暂卑微的贝壳,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留下了精致美丽的贝壳,那作为有着更长时间和更多空间的我们,能做什么,又该怎么做,才不辜负上苍赋予我们时空呢 (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  那同学们认为怎样的东西可以令人珍惜、令人惊叹呢   作者做到了吗 席慕蓉她做到了。(展示PPT)四、语言品味  看过了作者所做的事情,我们再来回归文本,齐声朗读下最后一段。  作者想让人们看到的只是她的痕迹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是是自己精致、仔细、一丝不苟地做的东西或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自己的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执着的爱美的灵魂。)  在这里,固执和简单是什么意思呢 大家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用替换法,来用其他的词语替换,帮助我们理解。我们知道固执是一个贬义词,作者为什么要说自己的心是“固执”、“简单”的呢 (执着、单纯,自谦的说法)五、 学习写作特色  这篇文章很短,但是却有很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写作特色,有同学发现了吗 (有一个是大家在前段时间的学习中学过的——以小见大,对了,作者通过对贝壳这个小小事物)  联想(想贝壳、想自己、想未来)   最后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学完这篇《贝壳》,你领悟到了什么   希望同学在以后的日子里,用心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重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定能有所成。下课。 听读齐读课文发现自己最喜爱的句子品读1、2两节结合课文描述自己所看过的贝壳的外形美读3、4、5节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出自己的感情来其他学生先后对上述学生的朗读做出评价畅所欲言
板书设计   贝壳   席慕蓉  贝壳——贝的生命——我的生命——留下  坚硬 短暂 时间更长 令人珍惜精致 细小 空间更多 令人惊叹
教学反思  第一,课文要好好地读,在朗读中让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到熏陶感染。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遵循学科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共同解读教材,解读人文,让学生受到熏陶感染,遵循学生的阅读心理规律,把学生的体验感受放在首位。在《贝壳》一课的教学中,我把学生的体验感受读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人生,体会人生的意义,应当说,席慕容的这篇散文给培养学生情感提供了很好的载体,在朗读过程中,随着朗读次数的增多,在老师的点拨和学生的感悟的共同作用下,全体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愈加深刻,在朗读中,我明显地感觉到学生们的感情变化,在赏读一些段落和句子时,许多学生都动了真情,有的学生眼眶都湿润了。俎店镇中心初级中学语文组
第 十一 周 课 时 教 案
2015 年 11 月 18 第 3 节 总第 47 课时
课 题 蝉
备课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积累:零落 断续 收敛 宽恕 短暂。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3、培养学习的阅读能力。 4、结合本文学习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生命的真谛:虽然生命短暂弱小,但可以通过奋斗使她的意义和价值得以体现。
课标要求
重点 通过蝉的一生体会生命的意义。
难点 欲扬先抑,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法 朗读法,启发式 教具 学具 无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二、赏析虞世南●蝉三、朗读:四、分析文章:五、鉴赏: 一、导入:生命是多彩的朝霞,映照着广阔的大地;生命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智慧的火花,点缀着灿烂的星空;生命是美丽的鲜花,装扮着绚丽的人生……生命真是一个奇迹。一枝从淤泥里长出的夏荷,竟开出雪一样洁白纯净的花儿;一粒细细黑黑的萤火虫,竟能在茫茫黑夜里发出星星般闪亮的光;一株微不足道的小草竟开出像海洋一样湛蓝的花;一只毫不起眼的鸟儿,在树头唱出远胜小提琴的夜曲;一条柔软无骨的蚯蚓,居然能在坚实的土地里如鱼在水中似得自由遨游。在夏天里不断聒噪着的蝉,海边一枚小小的贝壳,都会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其实我们不必感叹为什么奇迹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个奇迹,能活了这么长时间,长了这么大,更是一种奇迹。活着是一种幸福,只要活下来,那就是一种无比的幸福。所以要珍惜现在,把握好每一分每一秒。 虞世南●蝉  垂緌(ruí)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jiè)秋风。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大家看黑板。(赏析)赏析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身份(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份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二、作者简介:小思简介小思,1939年生,香港作家,本名卢玮 ( http: / / www.21cnjy.com )銮,另有笔名明川、卢颿等,祖籍广东番禺。课文选自其作品散文集《承教小记》,除此,她的出版作品还有《路上谈》《不迁》《彤云笺》《香港文纵》《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提问学生。《蝉》选自(   ),作者(   ),本名(   ),(   )作家。三、朗读:1 示范朗读1、学生朗读2、再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展示生字(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蝉( )收敛( )颤动( )聒( )宽恕( )  (2)字义 : 卑微: 一丝不苟:四、分析文章:1、问:这篇文章可以分哪几个部分? 答:三部分。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7)。 2、问:第二部分先讲对蝉声的厌烦,再讲对蝉的理解,这样可分哪几部分? 答:二部分,第二段为一部分,后面为一个部分。 3、问:这样课文可以分四个部分,各是什么意思? (方式:先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再做讨论总结) 答:第一部分(1):蝉鸣; 第二部分(2):厌烦。 第三部分(3-6):生命。 第四部分(7):宽恕。 思考并理解:1 找出全文的文眼,并说说自己的理解。2 《蝉》一文的写作上有什么特点?先抑后扬3 作者写蝉,先先抑后扬。抑在哪里 扬在何处?抑:写蝉的聒噪声使人们心烦,这是一抑。其次写看到一只病蝉,写它的微小和病弱,又是一抑。扬:蝉的生活历程显示了生命的意义。 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好好地活着4 《蝉》中揭示出蝉生命意义的一句话是什么?“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着。”5 说出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心烦——宽恕——震撼6 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1、“斜阳里,想起秋风颜色,就宽恕了那烦人的聒聒”中,“秋风颜色”怎么理解?“秋风颜色”,巧妙地在听觉感受之外 ( http: / / www.21cnjy.com ),增加了独特的视觉感受,很有新意。它赋予秋风一种“颜色”,把属于秋天的一些视觉形象加了进来,比如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暗绿的松柏、晴朗的天空,都融进了秋风中,言少而意丰。 五、鉴赏:1 先抑后扬先抑后扬,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先抑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扬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2、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3 、托物言志:蝉——生命感悟 六、主题: 本文赞扬了生命脆弱而短暂的蝉对生命意义的不懈追求,启发人们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创造生命。七、 小结作者从夏天聒噪的蝉这些细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物中,感悟出深刻的道理,引起我们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思索:生命究竟是为什么而存在?生命是短暂、脆弱的,该怎样做,才能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通过学习这两篇短文,我们会高声回答: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地活着。八、练习: 1 《蝉》蕴含着怎样的人生哲理?《蝉》告诉我们:无论生命多么短暂,都要爱惜,并且自我尊重,这样的生命才有意义。 猜谜语:唱歌不用嘴,声音真清脆,嘴尖像根锥,专吸树枝水说鸟不是鸟,躲在树上叫。自吹啥都懂,其实全不晓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蝉)学生回答《蝉》选自(   ),作者(   ),本名(   ),(   )作家。朗读自由朗读一遍课文(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蝉( )收敛( )颤动( )聒( )宽恕( )  (2)字义 : 卑微: 一丝不苟:
板书设计 蝉 知知不休 惹人厌烦 抑微弱细小 微不足道17年只活一个夏天 惊讶好好地活 宽恕 扬
教学反思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式得到了落实。不论是资料的搜集,还是整理,以及整个汇报展示的过程,全都是由学生自己动手,选择自己完成,还是合作完成,也让学生自己选择,虽然探究的层次还很低,但学生已经懂得怎么做,从哪个方向去做,这也正是教学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