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看云识天气 教案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看云识天气 教案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6 09:56:38

文档简介

俎店镇中心初级中学语文组
第 十三 周 课 时 教 案
2015 年 12月 2日 第 3节 总第 55 课时
课 题 看云识天气
备课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云的变化与天气的关系。2.初步了解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品味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标要求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重点 目标1、2
难点 品味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学具 无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情导入自主学习激情互动课堂拓展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的非常细致。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有它的规律和特征。现在我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知道它和天气有怎样的关系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天气》。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这个词语。峰峦(luán):山峰和山峦。预兆(zhào):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轻盈(yíng):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均匀(yún):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崩(bēng)塌:崩裂而倒塌。弥(mí)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一霎(shà)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千姿万态:形容有各种各样的姿势。变化无常:没有规律地出现新的状况。2.作者简介朱泳燚(yì),1940年生于上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当代科普作家、教师,先后在教师进修学院、中等师范学校等多所学校任教,现为特级教师,发表了语文教学和语言研究方面的论文、文章200篇;专著《叶圣陶的语言修改艺术》于1988年获得全国首届优秀教育图书评比一等奖。3.文体知识(1)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们知识:或说明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等特征,或阐述事理。(2)说明文按类型分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3)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4)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一)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交流点拨】说明对象是云和天气的关系。划分文章结构,并概括大意。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这样划分体现了怎样的说明顺序? 【交流点拨】逻辑顺序(由现象到本质)(二)深层探究1.文中一共写了哪几种云和云上的光彩现象? 【交流点拨】8种云: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4种光彩现象:晕、华、虹、霞。2.看云识天气的基本经验是什么?(从文中找到概括性的句子) 【交流点拨】天空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3.请仔细认真阅读文章,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下列表格。表1(第三段) 晴天云简表4.综合上述表格思考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 为什么?【交流点拨】(1)本文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是介绍科学知识的,为事理说明文。1.课文讲的是“看云识天气”,其实在现实生活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我们不仅仅是通过“看云”才能识别“天气”,我们可以看“动物”“植物”“某种现象”或“一些感觉”等都可以帮我们识别天气,你能说出一两条来吗?仿照课文写法,以“看 识天气”为题,写一段文字。 【交流】看蜜蜂识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蜜蜂最适宜于天气晴朗,气压较高的情况下飞行。另外,天气愈好,植物花蕊分泌的甜汁愈多,诱惑蜜蜂的能力也愈大。早晨蜜蜂都出窝采蜜,天气晴,傍晚迟迟不回窝,明天则继续晴朗;反之,则预示阴雨将来临。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语言优美的字、词、句、段,与同桌交流。学生听讲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交流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看 (1)云和天气的关系(总写)云 云的形态 识 (2—6)云和天气的关系(分写) 逻辑顺序天 云的光彩 气 (7)看云识天气的意义、方法和局限性(总写)
教学反思 学生从从文章人生体验中,获得了自己的人生启示。俎店镇中心初级中学语文组
第 十三 周 课 时 教 案
2015年12 月 3日 第 4 节 总第 56 课时
课 题 看云识天气
备课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注重观察事物的条理性(条分缕析)2、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形象)3、强调留心观察的重要性(时时处处)
过程与方法 品味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课标要求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重点 在快速阅读中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难点 理解掌握云的名称
教法 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 学具 无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㈠导入新课(二)整体感知(三)研读文章第一段(四)具体研讨第3~6段(五)总结(六)布置作业 ㈠导入新课1、请一同学判断当天的天气,根据什么?2、从天气引伸到云彩,那么,如何根据云彩来判断天气呢?3、出示有关云彩的课件,看云识天气 (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诵读,梳理课文主要内容。(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切合文题揭示云和天气关系的语词是什么?它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标出说明角度变化的语句。 第6段的中心句“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标示说明角度的变化。 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彩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3)文中第2段看云识天气的经验一句是揭示云的形态和天气关系,作者用“往往”“常常”作限制词,说明了什么?后面的三个语段与它有什么关系? 这两个词用在句中具有限制作用,表明一般情形是这样,排除了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第2段是后面三段的“纲”。第3段对应第2 ( http: / / www.21cnjy.com )段中的“薄云”“晴朗”,薄云分为“卷云”“卷积云”“积云”“高积云”;第4、5段对应第2段中的“厚密”“阴雨风雪”,云层分为“卷层云”“高层云”“雨层云”“积雨云”。(4)相对课文主体部分对云和天气关系的具体细致的介绍,第1段的概述在语言运用上的显著特点是形象生动的比喻的运用,试具体分析其作用。 第1段用一连串的比喻把云的万千姿态描绘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非常生动形象,充分激发了读者的想像,作者首先说明云的“姿态万千”:有的“像羽毛”,说明它轻飘,有的“像鱼鳞”,说明它排列整齐;有的“像羊群”,状其形态,有的“像一张大棉絮”,状其质感;“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状其势。这一系列恰当的比喻,鲜明而具体,形象而生动,给人深刻的印象。最后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招牌”一词比喻贴切,耐人寻味。总之,比喻的运用不仅使要说明的事物更加生动形象,而且使整篇文章富有文采,能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5)以简表的形式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学生回答,教师明确:3.品读全文,体会课文层次清晰的特点。 (三)研读文章第一段1、天上的云是怎样的呢?姿态万千(形态) 变化无穷(特征)2、描绘云彩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天上挂什么样的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招牌”、“标志”3、讨论:此段的结构形式怎样?中心句是哪一句?总——分——总 最后一句4、本段说明的语言非常生动形象,表现在哪些地方?不仅形象具体,而且有动态特点用词非常准确5、学生仿说天上的月亮像……像……像……6、“招牌”昭示的是什么?或者“标志”了什么? (四)具体研讨第3~6段1.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2.投影显示薄云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思考:(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2)第3段采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那么现象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 ( http: / / www.21cnjy.com )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点。(2)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3)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生动说明: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7、具体讨论各种云同天气的关系 讨论:8、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八种云的? 一是云的形状,二是云的位置9、看这八种云,识别的天气是怎样的呢?从中得出一个什么规律? 位置越高的云预示天气越晴朗,位置越低的云预示天气越将下雨10、这部分的说明语言生动形象又表现在那些方面? A、 贴切的比喻 B 、拟人的手法 C 、描写的语句11、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情况讨论:12、这一部分的语言生动形象又表现在哪些地方? 主要引用了谚语,简短、通俗、鲜明、生动13、朗读最后一段,概括主要意思 目的、方法、注意事项14、全文的结构是如何的? 总——分——总15、小结 课文采用了生动形象的语言,借助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描写等方式说明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16、作业 收集民间有关天气的谚语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与同桌交流。学生听讲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交流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板书设计 一、看云可以识天气 云就是天气的“招牌” 总 卷云 卷积云 积云 高积云——轻 高 薄(晴)看 1、 形态 : 卷层云高层云 云 二、 怎样看云识天气 雨层云积雨云——低 厚 密(雨 雪) 识天 2、 光彩: 晕 华 虹 霞气 三、 目的方法局限性
教学反思 一是调动学生的范围还是不够大。学生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积极性还是有待提高。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有序的加以引导,加深对文本的解读。二是教师的精讲部分灌输知识的嫌疑太大,没有很好的办法把所谓的说明文知识合理高效的传授给学生。讲授法机械,生硬,不是最好的选择。总之在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即读懂,与相机讲授相关的文体知识上缺乏浓厚的语文味道,我所追求的情境性不能很好的落实,在调动学生的兴趣上做的仍旧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