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课件+教案 +音频(2)

文档属性

名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课件+教案 +音频(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6 10:03:04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
1、了解写作背景,疏通词义;
2、品味语言,体会词中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其旷达的胸襟;
3、背诵这首词。
2学情分析
农村初中生对优秀的古诗词阅读欠缺,对诗词的主题及意蕴难以准确把握。所以,要多诵读,善于引导。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欣赏咏月诗词。
2、理解该词的主题。
教学难点:
1、《水调歌头》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
2、《水调歌头》有表现力的语言。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新设计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
欣赏《水调歌头》的音乐,媒体演示
这首歌的歌词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他在一个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圆、婵娟的明月,词人情不自禁,思绪纷飞,写下了这首曼妙无比,脍炙人口的《水调歌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词,感受这首词独特的魅力,和词人别样的情怀。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2.写作背景:
1076年(丙辰)中秋节,41岁的苏轼被贬至密州任太守,政治上不得意,而且与弟弟子由已经六七年未曾见面,心情抑郁不欢,作词抒怀。
三.朗读:
1.语言流畅
2.体会作者的心情
3.读出音律美、意境美
四.检查预习
1.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 ) 琼楼( ) 绮户( )
婵娟( )不胜寒( )丙辰( )
2.解释下列词语:
把: 朱阁:
不胜寒: 绮户:
无眠:
何似: 何事:
婵娟:
五.翻译词意
明月什么时候才有呢?我举着酒杯仰问青天。不知天宫中今晚又是哪一年?我真想驾乘着长风回到月宫,又怕那美玉砌成的宫殿,太高太寒冷了,让人禁受不了。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随人摇动,那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好呢?
月亮照过朱红色的楼阁,又低低照进了雕花的窗户,照着失眠的人。月亮对人世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孤独的时候变圆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种事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只希望亲人能健康长寿,虽然远隔千里也能共赏这美好月色。
六.朗读本词,整体把握
1.这首词之前有一段小序,它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交代了时间和写词的缘由
2.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二者是什么关系?
明确:
上片:望月写景,在“天上”“人间”徘徊矛盾。
下片:对月抒怀,抒发对兄弟的思念和祝愿。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3.在上下片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他的思想又有怎样的变化?
上阕:向往—欲归—又恐高寒—眷顾人间
思想:消极出世——积极入世
下阕:无眠—怨月—理性思考—美好祝愿
思想:抑郁惆怅——乐观旷达
4.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从中读出什么?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是原始自然界的规律。
5.词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从这首词中,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这首词中,你又学到了什么呢?
全词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归根结底是在问人生。在想象和探索中,战胜矛盾彷徨,终于得到人生哲理的启迪。整首词无不体现了苏轼那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和豁达的胸襟。
七.主题归纳
这首词通过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
八.播放音乐《水调歌头》,感受词的旋律美。
九.作业
1.背诵《水调歌头》
2.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台上,望着明亮的月亮……”
课件14张PPT。水 调 歌 头
苏 轼学习目标1、了解写作背景,疏通词义;
2、品味语言,体会词中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及
其旷达的胸襟;
3、背诵这首词。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1076年(丙辰)中秋节,41岁的苏轼被贬至密州任太守,政治上不得意,而且与弟弟子由已经六七年未曾见面,心情抑郁不欢,作词抒怀。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检查课前预习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宫阙( ) 琼楼( ) 绮户( )
婵娟( )不胜寒( )丙辰( ) quèqióngqǐchán juānshēng bǐng chén 二、解释下列词语:把: 朱阁:
不胜寒: 绮户:
无眠:
何似: 何事:
婵娟:持;端着。 朱红的楼阁。禁不住。雕花的窗户。难以入眠的人,这里指作者。哪里比得上。形容月色明媚,这里指明月。为什么。朗 诵 要求:
语言流畅
   体会作者心情
读出音律美、意境美
朗读本词,整体把握
1、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二者是什么 关系?
2、在上下片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他的思 想又有怎样的变化?
3、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从中读出什么?
4、词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
5、结合本词及所学诗句,你觉得苏轼是一个怎样的人?上片:望月写景,在“天上”“人间”徘徊矛盾。
下片:对月抒怀,抒发对兄弟的思念和祝愿。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这首词的上片和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二者是什么关系?2、在上下片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他的思想又有怎样的变化?上阕:向往—欲归—又恐高寒—眷顾人间
下阕:无眠—怨月—哲理思考—美好祝愿思想: 消极出世——积极入世思想: 抑郁惆怅——乐观旷达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哲理: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这正是与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是原始自然界的规律。 4、词中哪句话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3、哪些语句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你从中读出什么?
全词上片问天,下片问月,归根结底是在问人生。在想象和探索中,战胜矛盾彷徨,终于得到人生哲理的启迪。整首词无不体现了苏轼那种乐观积极的心态和豁达的胸襟。5、从这首词中,你看出作者是个什么样的人?从这首词中,你又学到了什么呢?主 题 归 纳 这首词通过写作者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旷达的胸襟。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 苏 轼
作 业 2.小作文:根据下文的开头,发
挥联想和想象,续写文章。? ???? “中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我坐在阳
台上,望着皎洁的月亮……”1.背诵《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