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6 10:1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激发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3、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情分析
131班共有37人,通过两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掌握了学习诗词的方法,在课前能预习好课文,在课堂上老师只要解决一些疑难问题即可。21·cn·jy·com
3教学重难点
1、激发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2、体会作者的惜春之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
2、激发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3、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时重点
1、激发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培养鉴赏诗词的能力。
2、体会作者的惜春之情。
学时难点
联系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讲授过程
1、朗读这首词,说说这首词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场景、对白?
人物:主仆两人
场景:春雨后的屋中
对白:“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结合杜甫《三绝句》:“不如醉里风吹尽,可忍醒时雨打稀”,联系下文,说说李清照昨夜纵酒的缘由可能是什么?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不忍见花被吹落
3、李清照醒后第一件事是什么?
了解经历风雨后,庭院之中的海棠情况如何
4、既然如此关切,念念不忘,李清照为什么不自己去看海棠究竟如何了?“试”体现出她怎样的心理?
很关切,又不敢于、忍心面对
5、从“却道”的“却”字,你能品读出诗人怎样的心绪?
她心中早已知晓海棠花的境况
对侍女粗心的不悦
6、“知否,知否?”怎样朗读才符合诗人当时真实的情感?
对侍女的粗心的嗔怪
自己的心境无人理解的无奈
7、“绿肥红瘦”写出了什么?诗人的用字有什么高妙之处?
写出海棠花经历一夜风雨后可能的景象。仅仅四字就形象可感。
用拟人的手法,更凸显诗人的爱花惜春之情
8、作为一名女子,诗人的惜春其实还有怎样的一层含义?
惜青春时光的短暂易逝
三、朗读与总结
1、理解女诗人惜春之后更为细腻的心绪后,带着这一份理解,再回过头来看前文,你对李清照之前的回避、躲闪、不忍有了怎样的认识?21教育网
2、在跟深切的理解诗人内心曲折深藏的情感后,再一次朗读诗歌,在朗读过程中重读并重点感受以下字词:“试”“却道”“知否,知否?”“应是”。读出诗人内心复杂幽微的情感波澜。
3、归;纳语言风格——言浅意深,含蓄曲折
活动2【活动】听音乐
听一首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入意境。
活动3【练习】课堂练习
1、对下面这首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 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的一种伤感情绪。
2、女主人公如此关心海棠花,为什么不自己去看却问卷帘人?“试问”的“试”字反映了怎样的心理?
3、遭受了一夜风雨的袭击,海棠花自然会凋落,可是侍女为什么说“海棠依旧”?一个“却”字隐含着词人怎样的心理?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