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及其作品,背诵全诗;理解诗句含义,体悟全诗主旨。
2.分析主人公形象,感悟诗人内心情感。
3.体会诗人情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操。
2学情分析
学好古诗词不仅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作为长期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通过这十多年的教学,深感古诗词教学中还存在着若干不如人意的问题。不重视诵读教学,以讲代读;死记硬背,不注重理解;对作者的介绍仅局限于简单的生平,而忽略了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风格。www.21-cn-jy.com
3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含义,体悟全诗主旨。
2.分析主人公形象,感悟诗人内心情感。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题目说明了诗歌写作的起因。逃亡到梓州过着漂泊生活的诗人杜甫听到官军收复“蓟北”这个消息,欣喜若狂,并以此为题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21·cn·jy·com
活动2【讲授】
一、整体感知:请在你搜集的资料信息中圈点勾画出重要信息。
1、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少陵集》。
2、背景资料: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天,唐王朝军队先后收了河南、河北等地,“安史之乱”基本平定。这时,由于成都曾发生兵乱,杜甫正寄居樟州(今四川三台县)。当他突然听到大乱平定的胜利消息,又惊又喜,便写下了这首震烁千古的七言律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教师范读全诗。
二、细读品味:请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你认为最能表现诗人心情的诗句,并加以赏析。
1、“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首联写听到消息时惊喜的情形。“忽传”表现捷报来得太突然,“涕泪满衣裳”则形象传神,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酸甜共涌的逼真表现。这里的“泪”既有面对胜利的喜悦,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2、“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颔联写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表现了全家人的喜悦。“愁何在”写出了愁云一扫而去;“喜欲狂”写出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生动地表现了一家人在突然到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21教育网
3、“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颈联写诗人更是一释多年积郁,豪放地饮酒歌唱,想象着在春天里与妻子儿女为伴还乡的日子。21cnjy.com
4、“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尾联写诗人想象还乡路线。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情。
活动3【活动】
【合作探究】如何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喜悦之情,圈画出诗句?
杜甫于此诗下自注:“余田园在东京。”诗的主题是书写忽闻叛乱已评的捷报,急于奔回老家的喜悦。“剑外忽传收蓟北”,起势迅猛,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剑外”乃诗人所在之地,“蓟北”乃“安史”叛军的老巢,在今河北东北部一带。诗人多年漂泊“剑外”,艰苦备尝,想回故乡又不可能,就因为“蓟北”未收,安史之乱未平。如今“忽传收蓟北”,真如春雷乍响、山洪突发,惊喜的洪流一下子冲开了郁积已久的情感闸门,喷薄而出,涛翻浪涌。
活动4【练习】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活动5【作业】
背诵默写;收集杜甫的诗歌进行欣赏。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