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别了,“不列颠尼亚”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别了,“不列颠尼亚”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7 10:1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别了,“不列颠尼亚”
了解文体特征,把握新闻的特点。
体会文中重要的时间、场景的转换,效果。
培养热爱祖国和为祖国奉献的精神
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学习目标
了解作者
PART.01
《别了,不列颠尼亚》的作者周婷、杨兴,为什么不用真名?
因为作者在四人各取一字作为署名可能避免名人效应
别了,“不列颠尼亚”的作者是新华社的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
基本信息:男,汉族,1958年5月生,辽宁沈阳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语言文学、国际新闻专业毕业,大学学历,双学士学位,高级记者。现任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曾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中直机关青年联合会副主席。
职业经历:
1986年至1988年,任新华社《瞭望》周刊社编辑、中国特稿社记者。
1988年至1993年,任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中央政治外事新闻采编室记者、副主任、主任。
1993年至1998年,任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副主任。
1998年至1999年,任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副主任、伦敦分社社长。
1999年至2003年,任新华社参考新闻编辑部主任兼参考消息报社总编辑。
2003年至2007年,任新华社总编辑室副总编辑兼参考新闻编辑部主任、参考消息总编辑。
曾任新华社副总编辑、《参考消息》报社社长。
主要成就:
多年在新闻报道、对外宣传、内参调研和报纸出版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2007年6月获第八届韬奋新闻奖。
被评为新华社优秀共产党员和首届“十佳记者”。
参与组织指挥“香港回归”对外报道,策划编辑的多篇稿件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和新华社优秀新闻。
周树春
基本信息:胥晓婷是新华社的记者,与周树春、杨国强、徐兴堂共同参与了香港回归的报道,但关于其个人的详细介绍较为有限。
胥晓婷
基本信息:
重庆外国语学校初1979届、高1981届校友。先后就读于南京大学英文专业、复旦大学新闻专业、美国杜克大学公共政策学院。
职业经历:
现任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副总编辑。
历任新华社对外部中央外事室主任、中央政文室主任、新华社英语电视台台长、新华社英文客户端总监。
曾作为中国主流媒体核心部门的负责人之一和采访中国最高领导层的专职外事、政文记者。
主要成就:
参与报道了有关中国的几乎所有重大的政治、外交、经济、社会活动。
作品屡获新华社社级好稿、全国人大好新闻、各部委好稿。
作为主笔之一参与报道香港回归的《别了,不列颠尼亚》,该报道获1998年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并被收录为教育部部颁教材之高中语文课本。
杨国强
职业背景:新华社对外部经济新闻编辑室成员。
主要成就:在经济新闻报道领域有一定的贡献,参与过多篇经济相关报道的撰写和编辑工作。但相较于周树春和杨国强,关于徐兴堂在香港回归报道中的具体贡献和详细经历的信息较为有限。
综上所述,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都是新华社的杰出代表,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有着显著的贡献和成就。其中周树春和杨国强在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因此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徐兴堂
了解背景
PART.02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永久割让香港岛。1856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割让九龙半岛。1898年出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土地及附属二百多个岛屿。后称为新界,租期99年。1997年6月30日期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小平表示收复香港的决心。最终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达成协议,英国于1997年7月1日归还香港。
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
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升起,经历了百年沧桑的香港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是中华民族的大事,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1997年7月1日零点
本课关联知识
PART.03
香港特别行政区,简称“港”,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相邻,南临珠海万山群岛,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262个岛屿,陆地面积1113.76平方千米,海域面积1641.21平方千米,总面积2754.97平方千米。 [54]截至2023年末,总人口750.31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人均寿命全球第一,人类发展指数全球第四。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2~1997年曾受英国殖民统治。二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跻身“亚洲四小龙”行列,成为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中央政府对香港拥有全面管治权,香港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以“中国香港”的名义参加不以国家为单位参加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是中国政府的基本国策。
1965年,香港采用紫金花作为市花,当时新成立的市政局就用了其为标志。1990年3月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征集评比揭晓,青年画家肖红获优秀设计者。他的紫荆花和五星创意被采纳,成为香港区旗、区徽的中心图案。1997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继续采纳紫金花花的元素作为区徽、区旗及硬币的设计图案。区旗花的图案花蕊以五颗星表示,与中国国旗上的五星相对应,寓意中国与香港紧密的关系,虽然洋紫荆原为紫红色,区旗只用红白两色,象征香港实践一国两制,故被改成白色。香港会议展览中心2期向维多利亚港一面对开为金紫荆广场,放有象征香港主权移交的金紫金雕像。
新 闻
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是一种及时简单地报道新而重要事实的体裁。
新闻也叫消息
只用叙述手法,有时也适当进行一些描写,以增强具体性和现场感,没有特殊的必要,不应在消息中发表议论和抒情。
采用客观报道形式
真实性 -新闻本身:真实、叙述:客观性
时效性 -内容本身:新鲜、有价值、报道:及时
准确性 -准确地表达和描述新闻事实
简明性 -简洁明确
新闻的基本特点
新闻的基本结构
01
正标题、副标题。
标题
02
就是 消息 的开头。形式上为消息开始的第一句或第一段文字 。一般为简明扼要地概括一下新闻事实或点出消息中的新闻事实,目的和结论,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兴味,诱导读者进一步看下面的具体内容。
导语
03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是导语的具体化。
主体部分围绕所报道的事实展开具体、生动的叙述或说明。
主体
04
背景(根据需要交代) 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及其他方面的联系等。
背景
05
结尾(有时可无)是整个消息的结束语,一般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最后一段文字。
它用于提示事实的意义,指出事件发展的趋向,或对报道内容作概括小结;也可以用激励启发性的语言给人希望,发人深思,催人振作,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除基本要素“人物”“事件”外,其他要素往往不必出现。
结语
解析标题
PART.04
表面意思是告别了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
01
实际意思是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了,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02
这里采取了虚实结合的写法,“实”指“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离开香港。“虚”指英国结束在香港的殖民统治。
03
这些时间十分精确且衔接非常紧密,就像照相机连拍一样,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增强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可信度。
1
体现了激动和急切的心情。
2
体现了这一庄严的历史时刻的来之不易和高度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3
作者客观报道香港回归这一历史事件的同时,也对香港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有所记述。作者选取了哪几件?
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许多港督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任港督的离去,它将成为历史的陈迹。
156年前,爱德华·贝尔彻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
文中三次写到降旗,把它找出来,并说明为什么写了这么多次国旗?
通过对比,暗含对英国殖民者的讽刺,更能体现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军队象征一个国家的主权。156年前,在这里丧失了主权,而现在米字旗在当年升起旗帜的地方降下,象征着主权终于回收。
清楚的记录第一次升旗事件,从那一刻起,中国人就时时刻刻记录这这笔屈辱的历史,盼望这香港的回归,永远不会忘记。
末任港督离府
第一场景:6月30日下午4点30分至40分,末任港督彭定康告别港督府,降下港督旗帜。(第三自然段)
添马舰广场军营告别仪式
第二场景: 6月30日下午6时15分至7点45分,在添马舰军营东面广场举行象征英国统治结束的告别仪式,降下英国国旗。(第五、六、七自然段)
中英香港交接仪式
第三场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米字旗香港最后一次降落,五星红旗升起。(第八自然段)
“不列颠尼亚”离港
第四场景:7月1日零点40分,在中国南海,查尔斯王子和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 (第十自然段)
四 个
场 景
三次降旗
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
标志-今后的香港再也不会由港督来统治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港岛上的每天一度的降旗 ,平时,这一次降旗是很平常的,但这一次降旗,意义非常大 。
标志-被英国统治了156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
标志-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的结束;从此中国将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第一次降旗
第二次降旗
第三次降旗
文章标题有何特点?有什么含义?
巧用双关
字面意思是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乘坐“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深层含义是象征着英国管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被洗刷。
03
主谓倒装
突出了“别了”这一内容,能更好地表达情感,突出文章主题。
01
运用借代
“不列颠尼亚”指代英国,妥帖生动。
02
文本的艺术特色
1、不落俗套,新颖独到
作者没有着重写现场多么庄严、人群多么激动,更没有对这一事件进行政治的分析,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这样一个角度,比较新颖。
2、细节典型,意义深刻
着重描述了3次降旗与1次升旗,布局精巧,多处使用了对比手法。
3、情景交融,叙事真挚
记者将昂扬的民族情怀和个人情感融入客观的事件之中。
4、历史与现实相交融
记者将大量的历史背景材料和新闻现场穿插在一起,使短短一篇新闻报道有了难得的历史纵深感。
1
教师总结
本则消息选取独特的视角,通过英方撤离、末任港督离港等方面来突显香港回归的这一历史性时刻,突显其伟大历史意义,以及感受心潮澎湃、振奋激动、民族自豪的心情。语言平实精当、客观含蓄,但内涵丰富感情深沉,能直达读者。



下节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