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回忆》分层作业
一、基础积累站
(一)字音字形语境辨
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字音字形挑战。
在那艰苦的抗战岁月,我因行军路过一片山地,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一位泼辣、直爽的农村姑娘。当时我急需一双袜子,她( )着嘴,虽有些不情愿,可还是帮我缝了。她手脚麻利,不一会儿,一双厚实的袜子就在她手中成型。她一边缝,一边和我唠着家常,那带着乡音的话语,至今仍在我耳边回响。后来,我们在河边打水,她因我弄脏了水,佯装生气地( )怪我,眼眸中却满是笑意。再回首,那段山地的回忆,满是温暖与感动。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①佯
②眸
(2)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入正确汉字。
①( )着嘴 A. 抿 B. 泯
②( )责 A. 嗔 B. 瞋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嘱咐 布署 凫水 藕断丝连
B. 窑洞 包裹 破绽 铜墙铁壁
C. 打涝 穿梭 吆喝 张皇失措
D. 宽慰 高粱 清淅 世外桃源
(二)句子排序理思路
下面几个句子描述了 “我” 与山地姑娘交往的过程,顺序已乱,请重新排列。
( )分别时,姑娘把自己精心做的袜子送给 “我”,“我” 深受感动。
( )初遇时,“我” 因急需袜子,向山地姑娘求助,姑娘虽有情绪但答应帮忙。
( )再次相遇,姑娘热情邀请 “我” 到她家,“我” 看到她生活的变化,感慨颇多。
( )相处中,“我” 与姑娘因打水发生小摩擦,不过很快化解。
(三)病句诊所找问题
找出下列句子的语病并修改。
1.通过阅读《山地回忆》这篇文章,使我对战争年代的军民情谊有了更深的理解。
病因: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山地姑娘的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她的性格爽朗、勤劳能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病因: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
病因: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能力提升阁
(一)课内精读品情感
阅读《山地回忆》选段,回答问题。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咂开,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熟悉!我立刻就听出是那个小姑娘。我看见她了,她把菜篮浸进水里,用手在水中搓洗着,冻得通红的小手,像红萝卜一样。
“我刚从下边上来,怎么能再下去?” 我反问她。
“你刚从下边上来?” 她把菜篮往岸上一扔,站起身来,“你看你,一身的泥,还往上走,把水弄脏了,下边的人怎么洗菜?”
1.选段中描写小姑娘的语句有哪些?这些描写表现了小姑娘怎样的性格特点?
2.“我” 与小姑娘的对话反映出两人怎样的关系?
3.文中环境描写 “河里结了冰…… 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 有什么作用?
(二)课外拓展阔视野
水乡记忆
在江南水乡的那段日子,是我记忆中一抹温润的亮色。我初到水乡,人生地不熟,迷失在纵横交错的河道间。正焦急时,一位撑船的阿婆向我招手。
阿婆年逾花甲,面容慈祥,头戴一顶旧草帽,身着深蓝色的布衫,腰间系着一个陈旧的围裙。她摇着船桨,慢悠悠地靠近我,操着软糯的方言问我:“伢子,迷路啦?” 我忙点头。阿婆爽朗地笑了,“上船,阿婆送你一程。”
上船后,阿婆一边摇桨,一边给我讲水乡的故事。她说,这片水乡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每一条河道都有它的传说。船行至一处,阿婆指着岸边的一座老房子说:“那是我家,祖祖辈辈都住在这儿。” 我望去,青瓦白墙,在绿水映衬下,别有一番韵味。
到了目的地,我要给阿婆船钱,阿婆却执意不收,“出门在外,谁没个难处,帮点小忙,要啥钱。” 我心里满是感激。
后来,我常去阿婆那儿玩,帮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一回,阿婆生病了,我急忙跑去请医生,又在床边照顾她。阿婆拉着我的手说:“伢子,你真是个好人。”
再后来,我要离开水乡了,阿婆来送我。她把亲手做的水乡糕点塞给我,眼眶湿润,“在外头照顾好自己,有空回来看看。” 我接过糕点,泪水忍不住流了下来。
多年后,我仍常常想起水乡,想起阿婆。那悠悠的摇桨声,软糯的方言,还有阿婆的善良与热情,如同涓涓细流,一直流淌在我的心间,滋润着我的灵魂。
1.文章围绕水乡阿婆写了哪些事?
2.文中的水乡阿婆与《山地回忆》中的山地姑娘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不同?
3.从水乡阿婆的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思维创新台
以 “记忆中的温暖” 为题,写一篇 400 字左右的短文,写一写你记忆中像山地姑娘、水乡阿婆这样给你带来温暖的人,注意运用细节描写突出人物特点。
《山地回忆》分层作业答案
一、基础积累站
(一)字音字形语境辨
1.(1)①yánɡ ②móu
(2)① A。结合前文语境,“抿着嘴” 能生动表现姑娘的情绪反应,“泯” 有消灭、丧失之意,不符合语境。② A。“嗔责” 为固定搭配,“瞋” 本义也是发怒时睁大眼睛,虽意思相近,但 “嗔” 在此语境更常用、贴切。
2. B。A 项 “布署” 应为 “部署”,指安排、布置;C 项 “打涝” 应为 “打捞”,意为把沉在水里的东西取上来;D 项 “清淅” 应为 “清晰”,指清楚明晰。
(二)句子排序理思路
(2)初遇时,“我” 因急需袜子,向山地姑娘求助,姑娘虽有情绪但答应帮忙。
(4)相处中,“我” 与姑娘因打水发生小摩擦,不过很快化解。
(1)分别时,姑娘把自己精心做的袜子送给 “我”,“我” 深受感动。
(3)再次相遇,姑娘热情邀请 “我” 到她家,“我” 看到她生活的变化,感慨颇多。
排序为:(2)(4)(1)(3)
(三)病句诊所找问题
1.病因:“通过” 和 “使” 并用,造成句子缺少主语。此类句式,介词 “通过”“在”“由于” 等与 “使”“让” 等词同时出现,易使句子主语缺失。
修改:删去 “通过” 或 “使”,可改为 “阅读《山地回忆》这篇文章,使我对战争年代的军民情谊有了更深的理解” 或 “通过阅读《山地回忆》这篇文章,我对战争年代的军民情谊有了更深的理解”。
2.病因:句子结构不完整,前半句主语是 “形象”,后半句描述 “性格”,前后主语不一致且承接不连贯,导致表意不明。
修改:这位山地姑娘性格爽朗、勤劳能干,形象刻画得十分鲜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3.病因:“避免” 和 “不再” 表意重复,“避免” 已有否定之意,再加 “不再”,造成语义冗余。
修改:删去 “不再”,即 “为了避免今后发生类似的错误,我们一定要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
二、能力提升阁
(一)课内精读品情感
1.性格特点:通过语言描写,如大声呼喊让 “我” 到下边洗脸,可看出她性格直爽、泼辣,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从 “冻得通红的小手” 还坚持洗菜的动作描写,展现出她勤劳能干、吃苦耐劳;而与 “我” 的直接对峙,又体现出她的率真质朴。
2.关系:对话反映出两人相识初期的那种略带摩擦又亲近熟悉的邻里关系。姑娘虽对 “我” 弄脏水不满而指责,但语气中并无真正的恶意,“我” 也毫不示弱地反问,像熟悉的朋友间拌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为后文情谊升温做铺垫。
3.作用:①环境描写渲染了寒冷、萧瑟的氛围,河里结冰、冷风呼啸,突出了抗战时期山地生活的艰苦;②“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在冷峻中添一抹亮色,暗示即便环境艰苦,仍有温暖、希望,与下文姑娘给予 “我” 的帮助和彼此间产生的温暖情谊相呼应,奠定情感基调。
(二)课外拓展阔视野
1.文章围绕水乡阿婆写了:①初到水乡迷路,阿婆撑船送 “我” 并热情讲述水乡故事;②到达目的地后,阿婆拒收船钱;③后来 “我” 常帮阿婆做事,阿婆生病时 “我” 照顾她;④“我” 离开水乡,阿婆送亲手做的糕点,彼此依依惜别。
2.相似之处:①性格上,都善良、热情、质朴。山地姑娘帮 “我” 缝袜子、送袜子,水乡阿婆免费送 “我” 一程、送糕点,都不计回报地对陌生人伸出援手;②行为上,都用实际行动表达关怀。山地姑娘为战士解决生活难题,水乡阿婆关心 “我” 的行程、生活,她们都以自身行动传递温暖。不同之处:①年龄与身份,山地姑娘是年轻的农村女子,水乡阿婆为年长者,身份是水乡船家;②相处场景不同,与山地姑娘在山地的河边、家中交流互动,和水乡阿婆多在船上、水乡人家,地域特色带来不同的生活画面与交流情境。
3.启示:①人与人之间应多些善意与互助,在他人困难时主动伸出援手,不求回报,如阿婆送 “我” 一程、不收船钱,点滴善举能温暖人心;②接受帮助后要懂得感恩回馈,像 “我” 照顾生病的阿婆,让情谊在互助中升温,彼此的关怀能让生活更美好,让温暖得以传递。
三、思维创新台
记忆中的温暖
在我的记忆深处,始终有位修车大爷熠熠生辉。记得那是个暴雨天,我骑着自行车匆匆赶路,车胎突然爆了。正当我焦急无助时,街边修车摊的大爷向我招手,“孩子,过来!” 大爷已过花甲之年,头发花白,脸上布满岁月的痕迹,双手满是黑色的油污,却十分灵巧。
他迅速地将车放倒,熟练地卸下轮胎,边修补边念叨:“下雨天路滑,可得小心点儿。” 不一会儿,车胎就补好了。我掏钱给他,大爷却摆摆手,“几块钱的事儿,快回家,别淋感冒了。” 那一刻,他沙哑的声音、憨厚的笑容,如同一束光,驱散了我心头的阴霾。此后,每次路过修车摊,大爷都会笑着和我打招呼,那温暖的情谊,在岁月里从未褪色,一直温暖着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