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练习题
【书写展示】
一、书写提醒:同学们,把字写工整、美观,保持整洁!
二、专项书写展示。把下列句子抄写在横格上,注意字体大小和字距。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积累运用】
三、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词语。
年幼的袁隆平曾看到过很多人挨饿的bēi cǎn( )情景,于是下定决心,一定要yán jiū( )出高产的粮食作物,让人们都填饱肚子。长大后,他不分寒暑地在zhuāng jia( )地里做kē xué( )实验,经常工作到终于jīng pí lì jié( ),他带领团队培育出了新型杂交shuǐ dào( ),gǎi shàn( )了粮食生产条件,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
四、背诵积累,根据语境填完整。
1.每次我们为了一道题的解法争论,是因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就像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写的“ , 。”
在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们遇到问题时,要积极向别人请教,这样才能有进步。正如《尚书》所说“ , 。”
3.从“可怜九月初三夜, 。”中,我看到了秋夜明月初升的美景;从“ ,碧海青天夜夜心”中,我读懂了李商隐的悲凉孤寂;从“空山不见人, 。”中,我感受到了山的寂静。
4.秋天来了,天气不热了,真是“立了秋, 。” 在下几场秋雨,就要加冬衣了,难怪奶奶说:“一场秋雨一场寒, 。”
5.圣贤有嘉训,海汝常谆谆。韩愈也指出:“ ,孰能无惑 ”因此,为学者须做到“博学之,审问之, , ,笃行之。”
五、梳理辨析,根据要求作选择。
1.下面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联系(xì) 投降(jiàng) B. 花蕊(lěi) 麻雀(què)
C. 氛围(fēn) 潜水(qián) D. 豌豆(wǎn) 传说(chuán)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 坑洼 奋奋不平 B.均匀 功夫 山崩地裂
C.疲劳 汉毛 归根到底 D.犹如 研究 惊慌失错
3.对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靠什么呼风唤雨呢 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反问)
B.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比喻)
C.巴掌大的操场,让人如何踢球呀!(夸张)
D.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拟人)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细细的溪水,留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留着月光。
B.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
C. 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D.那时没有电视、收音机、汽车和飞机。
5.下列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A.《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士要写了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寨,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是怎样往上爬的过程。
B.《蝴蝶的家》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为雨中的蝴蝶担忧,不断寻找蝴蝶的家,最后帮蝴蝶找到家的故事。
C.《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作者是安徒生,他写的童话故事有《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D.《走月亮》一课中反复出现“啊,我和阿妈走月亮”,朗读这句话时要读出“我”和阿妈走月亮时的兴奋、愉悦、幸福。
【短文阅读】
六、课内阅读。
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zī zhī)和躯干(gàn gān)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xuè xiè)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rùn lùn)万物的雨露......
1.用“/”划去加点字不正确的读音。
2.通过多种方法,我理解了“奔流不息”的意思是: 。下面哪个词语中的“息”与“奔流不息”的“息”意思相同 ( )
A.消息 B.气息 C.自强不息
3.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用“ ”画出来。
4.这段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你照样子写一个句子。
5.请用“ ”画出你觉得神奇的地方,并发挥你的想象,盘古的身体部位还会变成什么
6.读了这段话,我知道盘古是一个( )的人。(填序号)
A.默默无闻 B.勇于献身 C.一往无前 D.身先士卒
7.你还读过哪些神话故事?试着写下两个题目吧!
七、课外阅读。
荷花之谜
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 是因为荷花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 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的发现给人意外的( )。它( )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 膝),使墙面像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色彩。
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 工)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一一细胞的“动力机构”。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 翻)。晚间,花瓣关闭,待在温暖的花朵里的昆虫欢悦得很;第二天清晨,花瓣打开,身上沾满了花粉的昆虫立即可以起飞,不必先晒太阳(许多昆虫的起飞需要30℃以上的胸廓温度),从而可以( )成为敌人的猎物。
荷花竞然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古莲子在4天后长出(嫩 懒)绿的新芽。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 )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死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1.给正确的选项打“√”。
2.“出淤泥而不染”中“染”的意思是( )。
A.用染料着色 B.感染,沾染 C.中国画笔墨技法之一
3.请将下列词语填写在文章的括号里。
启发 启示 倘若 避免
4.阅读短文,想想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让我们解开荷花之谜的。
5.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第①自然段是先写荷花的特点,再写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最后写它给人的启示。( )
(2)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表面十分光滑。( )
(3)第②自然段中“细胞的‘动力机构’”是指荷花的花瓣。( )
(4)第③自然段画“”的句子是为了说明莲子有旺盛的生命力。( )
6.阅读时,我会动脑筋思考。
(1)针对短文我还有疑问:
(2)关于“荷花”,我还想了解:
7.第③自然段中“沉睡了近千年的古莲子在4天后长出嫩绿的新芽”中加点的“近”字 (填“能”或“不能”)去掉,因为
。
【习作展示】
八、台。
我们看到过很多神话和童话,有的本领高强,有的机智聪明......如果让你和神话或童话中的某一位过上一天,你会选择谁 你们会一起去哪里 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请以“我想和 过一天”为题写一篇习作!
四年级语文上册期中练习题参考答案
【书写展示 5分】
一、整体书写(2分)。略
二、专项书写(3分)。略
【积累运用 30分】
三、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写词语。(8分,每个字0.5分)
悲惨 研究 庄稼 科学 精疲力竭 水稻 改善
四、背诵积累,根据语境填完整(12分)
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3.露似真珠月似弓 嫦娥应悔偷灵药 但闻人语响
4. 把扇丢 十场秋雨要穿棉
5.人非生而知之者 慎思之 明辨之
五、梳理辨析,根据要求作选择。(10分)
1. C 2.B 3.A 4.B 5. B
【短文阅读 35分】
六、课内阅读。(15分)
1. zī gān xuè lùn
2.水流奔腾而不停止 C
3.盘古倒下以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排比 (造句是排比即可)
5.示例: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照耀大地,他的右眼变成了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他的四肢和躯干变成了大地的四极和五方的名山;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他的手指变成了苍天大树,他的眉毛变成了闪闪的星星,他的头发变成了广袤的草原,他的骨头变成了坚硬的石头。(想象合理即可)
6.B
7.《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合理即可)
七、课外阅读。(20分)
1.漆 功 播 嫩
2.B
3.启示 启发 避免 倘若
4.不受污染 能自身加热 有旺盛的生命力
5.(1)√ (2)× (3)× (4)√
6.示例:(1)荷花会遭遇虫害吗
(2)用莲藕能种出荷花来吗 (答案合理即可)
7.不能。 “近”表示接近,句中的“近千年”是概数。如果去掉,句中的千年就变成确切的数据,与事实不符。这个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习作展示 30分】
八、台。(30分)(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