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第一课 走进思维世界
2024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逻辑与思维》
2025/01/06
巍峨高山,携手共攀
第一课教材分析
备考建议
本课主要考查选择题。通常是设置情景考查思维的特征、思维的形态等核心知识的理解。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思维的三个特征的区别以及思维两种基本形态的区别和联系。
课程要求
1.描述常见的思维活动,体会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了解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征;
2.懂得正确思维的基本条件;
3.区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第一课框架
走进思维世界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思维形态及其特征
思维的
基本形态
分类
从思维的方向看: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
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辩证思维和形而上学~
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思维的基本形态的特征
抽象思维
基本形式
主要特征:概念性、推导性、严谨性
思维
的特征
思维风格的差异性(个体差异性)
共同特征: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思维作用:思维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
各种思维方式
思维的含义
广义:与意识同义
狭义:与理性认识同义
含义
基本形式
主要特征: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
形象思维
一、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一)思维的含义
1.思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思维与意识同义,狭义的思维与理性认识同义。
2.“逻辑与思维”中所说的“思维”主要是从狭义角度来讲的,指认识的高级阶段,是对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反映。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1)区别:感性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2)联系: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发展为理性认识,二者均以实践为基础,又反作用于实践。
(二)思维的特征
阐释 举例
间接性 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知事物的认识 气象工作者根据已有的气象资料能够预知未来天气的大致变化
概括性 思维能够从多种事物及其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①人们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称为“枣树”。②人们把枣树、苹果树、梨树等依据其根、茎、叶、果等共性统称为“果树”
能动性 思维能够提炼加工感性材料,形成有别于客观实际的认识 举一反三、知己知彼、杯弓蛇影
区分思维的间接性、概括性和能动性
间接性强调的是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侧重借助一定的中介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概括性强调的是从个性中把握共性,侧重综合运用这种思维方法;
能动性强调的是对实践的反作用,侧重思维活动的结果。
(三)思维形态的分类:
标准 分类 特征
从思维的方向看 发散思维 向不同方向扩散
聚合思维 向同一方向收敛
从思维对认识对 象的思考角度看 综合思维 整体地认识对象
分析思维 分别地认识对象
从思维反映认识对象的方式看 辩证思维 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形而上学思维 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根据思维运行的 基本单元的不同 抽象思维 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形象思维 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
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
区别 含义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了事物的共同属性,通过语词巩固下来,形成了概念,并以概念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抽象思维 如果人的思维抽象和概括的是事物的形象特征,并以感性形象作为思维的基本单元,就属于形象思维
思维形式 概念、判断和推理等 联想、想象和幻想等
作用 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触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主要特征 基本单元的概念性、运行方式的推导性、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基本单元的形象性、运行方式的想象性、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联系 ①都是根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而区分的。②都是思维的基本形态。③都在实践中产生,在实践中发展,又反作用于实践。④在实际思维活动中,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相辅相成的 (四)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即时演练
2024央视龙年春晚吉祥物形象“龙辰辰”的设计灵感分别源于绿松石龙形器、何尊、云纹铜禁、鎏金走龙和九龙壁,配色选取大燃、艴炽、玉頩、春辰等中国传统色,充盈着历史美感和时代气息,呈现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美好寓意。“龙辰辰”的设计( )
①把握了基本单元的概念性并注重思维表达的严谨性
②把握了基本单元的形象性并注重思维表达的情感性
③整合不同认识对象的特征,使其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和文化符号④通过想象建立富有创造性的新形象,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C
即时演练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柳树被古人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飘逸、优美的姿态出现在众多艺术作品中。柳树根系发达,古人在道旁植柳以固堤护路,并营造了“细柳夹道生”(刘桢《赠徐干诗》)的景色。20世纪末以来,研究人员利用柳树能吸收并转化土壤中污染物的特性将其用于生态修复。由此可知( )
①柳树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是思维对感性材料的能动反映
②柳树根系发达的特性是人们利用其固堤护路的前提条件
③古诗中所描绘的柳树形象源自于作者头脑中的主观理念
④形象思维的运用使研究人员发现了柳树的生态修复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