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题材 课件(共7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题材 课件(共7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1.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7 10:1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6张PPT)
古典诗歌鉴赏
诗歌题材
1. 咏史怀古诗 2.酬答唱和诗 3.送别怀人诗
4.羁旅思乡诗 5.山水田园诗 6.咏物言志诗
7.即事(景)抒怀诗 8.边塞征战诗 9. 爱情闺怨诗
10.干谒投赠诗 11.哲理思辨诗 12.劳动民生诗
古代诗歌的题材
古诗词的情感
忧国忧民之感慨
国破家亡之痛楚
游子迁客之凄凉
征夫思妇之幽怨
怀才不遇之寂寞
报国无门之激愤
建功立业之豪迈
昔盛今衰之感伤
自由悠闲之恬淡
秀美山河之热爱
亲密友情之真挚
蔑视权贵之高洁
时光易逝之感慨
归耕隐居之乐
黑暗官场之苦
离别思念之情
贬官谪居之恨
愤世嫉俗之绪
咏史怀古诗
历览古今通得失,观景知人论兴衰
咏史怀古诗的题材特征
一、内涵
登临古地、凭吊古迹、追念往事,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
迹有所感的诗歌。
二、标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三、内容
借怀古叹今,叹国家、个人命运的坎坷。
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如:李清照《夏日
绝句》、杜牧《题乌江亭》。
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之情;类比古人,寄托伤感或哀思。如:
杜甫《蜀相》、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今,忧国忧民;怀古伤今,昔盛今衰,物是
人非的感慨。如: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杜牧《泊秦怀》、
刘禹锡《乌衣巷》、杜牧《江南春》
四、常见情感
杜牧《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
李清照《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刘禹锡《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杜牧《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五、常见技法
①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②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
明的对比。
③化用典故,借典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④衬托,作者往往临古迹而抒怀,以悲景衬悲情。
⑤类比,借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命运来劝诫世人。
①弄清史实,要体会意图;
②分析写法,领悟感情。
鉴赏要点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
阅读上面两首诗,说说两诗在内容和表达技法上的异同。

补充: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意思是都说隋朝亡国是因为这条河,但是到现在它还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畅通无阻。
答:两首诗都是咏史诗。《汴河曲》借咏史来抒发昔盛今衰之情,通过古今对比的景物描写,曾经“无限春”,而今“已成尘”,满堤的杨柳让回顾昔日繁盛的行人满腹愁绪。
《汴河怀古》借咏史直抒胸臆地表达自己对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与众不同的见解。诗歌以议论起笔,从通常所说“隋亡为此河”说开,认为如果排除隋炀帝南巡的奢华行为,单就开通大运河而言,他的功劳不次于治水的大禹。
荆门道怀古①
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
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
徒使词臣庾开府②,咸阳终日苦思归。
[注]①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赴连州(今属广州)刺史之任时。
②庾开府:即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方,历任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
1.抓标志:荆门道(地点)、怀古。
2.读注释:①诗作于被贬赴连州刺史之任时,交代写作背景
②中唐诗人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介绍作者情况
③介绍“庾开府”,暗示此处运用典故。
3.读诗句,明手法:①(关键词句)咸阳终日苦思归,手法:用典,双关。
②[景、事](写景) 手法: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哀景写哀情。
(叙事)在赴任路上看到江山易主的南国山川,古都破败的景象,感
慨昔盛今衰。
4.定情感:表达诗人对南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更表达
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的忧虑。
酬答唱和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酬答唱和诗的题材特征
一、内涵
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的诗歌或者赠给亲友同人的作品。
二、标志
标题中往往有“酬”、“赠”、“次韵”、“答”、“寄”“示”等
字词。
三、内容
①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的题、赠,表示对晚辈或下级的关怀、奖
励、勉励的题诗、赠诗。
②同窗好友、亲人之间互赠互题,以共勉共励或寄托友情、亲情。
四、常见情感
①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讨论。如:林希逸
《答友人论学》、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次韵》
②寄托劝勉鼓励之情。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杨巨
源《寄江州白司马》
③朋友间情趣的表达。李白《戏赠杜甫》、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
林希逸《答友人论学》
逐字笺来学转难,逢人个个说曾颜。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
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次韵》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杨巨源《寄江州白司马》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
湓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
李白《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五、常见技法
直抒胸臆、比喻、想象等。
苏轼《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节选)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舟至合江度周卿以诗相迓次韵
魏了翁①
雨满长空水拍畴,荔香松色倚江流。
半窗灯火千年梦,万里风波一叶舟。
谩道班卿②若仙去,谁知谢傅③正同忧。
西归待我期相告,横被风师三日留。
[注]①魏了翁,南宋诗人。宝庆元年,他遭到诬陷,被黜至靖州居住。绍定五年,起复为潼川路安抚使,知泸州。此诗即作于此时。②班卿,指东汉班超。他平定西域,被封为“定远侯”。③谢傅,东晋谢安。在淝水之战中,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使晋朝得以存续。死后被追赠太傅,后人称其为“谢傅”。

答:①对合江度美景的喜爱之情;
②对仕途坎坷,羁旅飘零的无奈之情;③关心国事,不忘理想;
④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酬郭给事①
王维
洞门②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
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
晨摇玉佩趋金殿,夕奉天书拜琐闱③。
强欲从君无那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
注:①此诗系王维晚年酬赠给事中郭承嘏而作。给事,唐代门下省要职,掌宣达诏令,常侍皇帝左右。②洞门,深宫中重重相对相通的门。③琐闱:宫门,因宫门上刻着连琐图案并以青色饰之,故得名。④无那:无奈。
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或赠给亲友的诗歌,其中寄寓的感情因对象和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同为酬赠诗,本诗尾联“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酬赠诗是古代文人用来交往应酬或赠给亲友的诗歌,其中寄寓的感情因对象和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同为酬赠诗,本诗尾联“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的感情是否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感情不同。①王诗尾联写诗人虽然想要追随郭给事,无奈年老多病只好解职致仕,表达了辞官归去的隐逸之情。②孟诗尾联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钓的人,空自产生羡慕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希望能得到张丞相引荐和赏识之意。
送别怀人诗
多情自古伤离别,一种分别多样情
送别怀人诗的题材特征
一、内涵
以抒发离愁别绪、思意念情为主的诗歌。
二、标志
(1)标题中往往有“送”、“别”、“赠”、“酬”、“忆”等字词。
(2)常见意象:“柳”“酒”“月”“水”四大意象。(“长亭”"短
亭”“阳关”“舟”“灞桥”等意象也在送别怀人诗中
出现)
三、内容
古人常常因事不得不与家人、情人或亲朋好友离别,送别之际,人们往
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吟诗赠别,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涉及君臣官场
赠别、市井朋友相别、亲人情人送别等。
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如:柳永《雨霖铃》、李白《送别》
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如:杜甫《春日忆李白》、王维《九月九日
忆山东兄弟》
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如:高适《别董大》、王勃《送杜少府之任
蜀州》
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如: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四、常见情感
杜甫《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李白《送别》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高适《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要注意,每首诗表达的情感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情感交杂在一起的集合体,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五、常见技法
①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
②烘托:不直接写人的离情别绪,而是通过写眼中物来烘托人的伤离之
深。
③以景衬情。以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反衬)。
④想象(也叫虚写)。送别诗常借助想象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留恋和关切。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注: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多借指今湖南地区。
问题:这首诗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情感是什么?请结合具体诗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答: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离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风笛”、“离亭” 。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缘,童稚望柴扉。
远壑杜鹃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
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①
[注] ①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抓标志:送、归蜀,意象有社燕、下马、征衣、水,表明这是一首送别诗。
2.读注释: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恬淡闲适。暗示回到家中。
3.读诗句,明手法:①(关键词句)望、远壑;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
知已息机。②[景、事] (写景)春风吹过,蜀地的枯树骤然变绿,孩
子在自家柴扉外急切地盼望父亲归来;忽然听到远处的山壑中传来杜
鹃的叫声,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父亲翻过前山回来了;何遁山人
刚刚返乡,燕子也随即归来了。(叙事)作者想象所送之人何遁山人回
家时的情景。
手法:虚实结合
4.定情感:①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②也暗含着诗
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羁旅思乡诗
他乡村树似吾乡,愁煞天涯断肠人
羁旅思乡诗的题材特征
一、内涵
主要抒写因各种原因滞留他乡、漂泊异地而有所感的诗歌。
二、标志
(1)标题中多含有“客舍”“登高”“望月”“忆”“寄”
“行”“思”等词语,以及元宵、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名。
(2)常见意象:月亮、秋风、秋霜、杜鹃、猿啼、沙鸥、孤雁、飞蓬、
浮云、梧桐叶落、西楼、高楼、危楼、危栏、砧声、
油灯、客船、车铎、孤帆、驿道等。
三、内容
主要借助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叹表达漂泊、凄苦、孤
寂的心境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①天涯漂泊羁旅之愁,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抒发漂泊无定的孤苦之情。
如:张继《枫桥夜泊》、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②望尽天涯怀人之愁,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如:王湾《次北固山下》、崔颢《黄鹤楼》
③独居他乡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潦倒失意之情。如:杜甫《登高》、
杜牧《晚秋江上遣怀》
④人生短暂、年华易逝的苦闷。如:杜牧《早秋客舍》、陈子昂《登幽州
台歌》
⑤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忧愤。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陆游《剑
门道中遇微雨》
四、常见情感
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杜牧《晚秋江上遣怀》
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杜牧《早秋客舍》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独夜他乡泪,年年为客愁。
别离何处尽,摇落几时休。
不及磻溪叟,身闲长自由。
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五、常见技法
①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②乐景衬哀情(乐景写哀情)。
③对面落笔(对写),诗人在表现怀远、思归之情时,不是直接抒发
思念之情,而是从对方着笔,想象对方思念自己之深,借以烘托诗
人的苦恨离情。
④因梦寄情,虚实结合。
分析人们情感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鉴赏要点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注:旅次: 旅途中暂住的地方。 
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答: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同意。①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②“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触景生情。前两句中江水漫流
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
思乡之情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诗
眼。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①韦庄(约836- 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1.抓标志:含山店(地点)、梦觉作(事由)、客。意象有灯、山月,暗示羁旅思乡。
2.读注释:介绍作者,交代其为长安人;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暗示思乡的主题。
3.读诗句,明手法:①(关键词句)流离、别家、客天涯、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②[景、事](写景)写眼前灯火迷离,起床后看到山月西斜的景象,
令人无限惆怅。
手法:以景结情。
(叙事)诗人因“流离”“别家”成为一种习惯,漂泊天涯已成为
生活常态,梦醒望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4.定情感:①诗人将离家的苦闷转入梦境,以此寄寓自己现实中的困惑、矛盾和失意之
情;②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惆怅之情。
山水田园诗
山光水色养灵性,登山观海总溢情
山水田园诗的题材特征
一、内涵
以描写美丽清新的自然景色、歌咏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二、标志
(1)标题中往往有 “山”“野”“田”“居” 等字。
(2)常见意象:溪水、山石、松林、野老、柴门、桑麻、南亩、五柳、
明月、渔歌等。
三、内容
山水诗: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
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田园风光以及农民、牧人、
渔父等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对象。
四、常见情感
①寄情山水,赞美山河、热爱自然之情。如:李白《望庐山瀑布》
②以恬淡之心抒写山水清幽,表达闲适淡泊、悠然自得之情。
如:王维《竹里馆》、黄庭坚《登快阁》
③憎恶黑暗、寄托恬淡静雅的隐逸之乐。如:陶渊明《饮酒(其五)》
④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及厌倦官场生活的超脱之情。如:陶渊明《归园田
居(其一)、王维《山居秋暝》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如: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⑥对生活、人生哲理的感悟,禅意的寄托。如:苏轼《题西林壁》
五、常见技法
(1)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
(2)写景的表现手法:
①白描与工笔;
②观察角度高、低、俯、仰的变化与远、近、高、低的顺序;
③光、影、色彩的渲染,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感觉的运用;
④虚实结合(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
⑤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化动为静与化静为动);
⑥正侧面描写;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衬哀情(反衬)
明确手法,探究志趣。
山水田园诗歌情感多是表达对现实的不满,或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或自己从容闲适的生活态度,以及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向往归隐的情怀。
鉴赏要点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和“稀”在颔联中的表达效果。
(2)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1)“遍”字表现松树多,鹤多,“稀”字表现
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对比)写出山居环境
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清新
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
然闲适的心情。

咏物言志诗
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咏物言志诗的题材特征
一、内涵
借助吟咏自然景物或生活事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诗歌。
二、标志
(1)标题: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
物吟”等为题目。
(2)常见意象:所咏对象一般是单纯的某个事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
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
蕴、精神进行吟咏。
三、内容
咏物抒情、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四、常见情感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如:杜甫
《望岳》
②或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
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如:于谦《石灰吟》、陆游《卜算
子·咏梅》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或针砭时弊。
如: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
五、常见技法
①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形绘色)与侧面
烘托。
②从表现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
③从抒情方法看,主要是托物言志。
  1 、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和内在品性。
2 、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揣摩诗
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
  3、体会诗人手法的高妙。
鉴赏方法
小孤山①
[宋]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
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
②谢枋得:宋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问诗中小孤山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念。
汉宫春·梅
晁冲之①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②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 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 伤心故人④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①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
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②东君:司春之神。 ③玉堂:指华贵的官殿。 ④故人:此指林逋。
1.抓标志:梅,横两三枝雪压风欺、(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空自倚、清香未减(梅的特点)
2.读注释:①介绍作者,北宋词人,交代生存环境:“遭贬,暗示内心郁郁不平,“隐居”表达了对官场的
厌倦以及时隐居生活的向往,交代写作背景;②"东君"“玉堂”“故人”帮助理解诗歌。
3.读诗句,明手法:①(关键词句)“问玉堂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对孤芳、分
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②[景、事] (写景)写江梅潇洒,用修竹作陪衬,遭受雪压风欺,却凌寒而开,蕊寒香
冷,不仅与蜂蝶无缘,连候燕也“轻失花期”,最后写梅花虽遭冷落,却不与世俗同
流,清香不减。(叙事)作者观看梅花,以梅花品格的高洁、孤傲寓自己的品性。
手法:象征、托物言志。
4.定情感:①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②表达了对林逋的仰慕和追怀;③表达了对无人
赏识自己的忧愤;④表达了坚守自己高洁品格的情怀。
即事(景)抒怀诗
一枝一叶一世界,亦喜亦悲亦啸吟
即事(景)抒怀诗的题材特征
一、内涵
诗人因一事或因眼中所见之景引发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写当时之
事或景物来抒发自己感慨的诗歌。
二、标志
(1)标题中往往有“即事”“即景”“抒怀”“有感”“观”等词。
(2)描写对象:随意出现在身边之事、身边可见之景。
三、内容
思亲、送友、怀乡、赠人、表达人生感悟、抒写闲情逸趣等。
四、常见情感
①寄情山水,表达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如:黄庭坚《登快阁》
②表现作者向往悠闲舒适的隐居生活的情趣。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③抒写政治上的失意和对世事的感慨。如:陆游《临安春雨初霁》、白
居易《琵琶行》
④表达对现实的愤慨、不满和壮志难酬及怀才不遇的惆怅之情。如:陆
游《书愤》、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五、常见技法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
(2)表现手法:①虚实结合;
②衬托(以动衬静、以乐衬哀等);
③侧面描写;
④白描与细节描写;
⑤对比(穷与富、悲与喜);
(3)抒情方法:①直抒胸臆;
②展开想象,寄托情感;
③借景抒情,委婉抒情;
喜外弟卢纶见宿①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
[注] ①见宿:留下住宿。
蔡家亲:表亲 。
(1)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2)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之处。(4分)

(1)此诗表达了诗人悲喜交加(或悲中有喜,喜中带悲)的感情。
(2)运用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这两句借“雨”“黄叶树”“孤灯”“白头人”等意象,烘托凄凉氛围,寄寓了独居荒野,孤苦无依,穷困潦倒的悲凉情怀,实为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佳句。
边塞征战诗
金戈铁马征战事,大漠秋风慷慨情
边塞征战诗的题材特征
一、内涵
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歌。
二、标志
(1)标题中往往有往有“行”“军”“征”“塞”“戍"等与军旅有关的字。
(2)常见意象: ①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雨雪、风沙等;
②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关、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
③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战马、琵琶、羌笛等;
④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
等;
⑤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三、内容
多以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边塞风光、塞上风情为内容;多
抒报国壮志、发反战呼声、记现实战事。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如:李贺《雁门太守行》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如: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③赞美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如:王维《使至塞上》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如:高适《燕歌行》
⑤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与向往。如:王昌
龄《出塞》
⑥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战争
的伤害、环境的凄苦等等)。如:曹松《己亥岁二首》
四、常见情感
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曹松《己亥岁二首(其一)》
泽国江山入战图,
生民何计乐樵苏。
凭君莫话封侯事,
一将功成万骨枯。
曹松《己亥岁二首(其二)》
传闻一战百神愁,
两岸强兵过未休。
谁道沧江总无事,
近来长共血争流。
五、常见技法
①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②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描写、肖像描写、细节描
写等手法。
③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1)“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
答:①将关内桃花烂漫与关外白雪茫茫两个场景聚集到征马
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
②“桃花”与“雪”分别代指家乡的温馨与塞外的清冷
生活,在诗中具有象征意义,蕴含了思乡的情感。
出关①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 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

塞下曲(其六)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形容马跑得
很快的样子。
②卢龙塞:古地名。
1.抓标志:塞下,意象有北风、白草、胡马、戍楼、铁衣、战马、烟尘,表明这是一首
边塞征战诗。
2.读注释:“骎骎”的解释表明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卢龙塞"为边塞特有的地名。
暗示所写内容与边塞战争有关。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铁衣霜露
重”、“烟尘飞至今”。②[景、事] 写月夜戍楼中的老将,在恶劣的边塞环
境中戍守边关国土,思念家乡,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
4.定情感:①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②表现了对从古至今连接不
断的战争的厌倦;③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爱情闺怨诗
空闺寂寞盼郎归,深宫冷清望君怜
爱情闺怨诗的题材特征
一、内涵
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者抒发离别相思之苦的诗歌。
二、标志
(1)标题中多含有“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
“闺怨”“幽恨”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
(2)常见意象:“画眉”“翠楼”“鸳鸯”“比目”“牵牛(牛郎织女)”
“比翼鸟”“连理枝”“红豆”“金风玉露”“结发”
“落花”“春风杨柳”“泪如雨”“雨燕双飞”“临笺泪
长”“红妆对镜”“碧纱”“白发”“秋风”“寒月”
“寒衣”“残梦”“雁声月明”“喜鹊报枝”等。
爱情闺怨诗的题材特征
三、内容
可分为爱情诗、宫怨诗和闺怨诗。
其中宫怨诗主要描写帝王后宫中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精神痛苦。
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或独居闺中的孤独等情感,闺怨
诗有两类:一类是妇女对丈夫的怨恨,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一类是对易
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以爱情(包括悼亡)为题材的诗,也称“情歌”“闺怨诗”。
①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如: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如:杜牧
《秋夕》、白居易《后宫词》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如: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王昌龄《闺怨》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和怅惘之情。如: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如: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四、常见情感
杜牧《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白居易《后宫词》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
王昌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注意:在怨女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
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
①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君王重
用;
②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等。
五、常见技法
①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
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②衬托。具体分为正衬和反衬。寒月孤灯、冷裘泪枕、月落星稀、凄风
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正面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
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
悲伤与幽怨。
③先扬后抑。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瑶瑟 怨 温庭筠
冰簟①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②去,十二楼④中月自明。
注: ①冰簟:凉席之美称。②潇湘:两个水名,在今湖南省。 用玉装饰的琴瑟。④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批注说:“通篇布景,只‘梦不成’三字露怨意。”请你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通过写景来表现思想内容的。

此诗描绘的是抒情主人公寂寞难眠而鼓瑟听瑟的各种感受,以表达别离之怨。全诗像是几种衔接紧密的写景镜头,表现了女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和思想感情。
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雁声、潇湘和月光笼罩下的玉楼,组成了一组离人幽怨的秋夜图,渲染了一种和主人公离怨情绪统一和谐的情调和氛围。虽没有正面描写女主人公清夜独自弹瑟传达怨情,而幽怨之情表现得很充分。作品含蓄温婉,诗意浓郁,耐人寻味。
答:全诗用冰簟、银床、碧空、明月、轻云、南雁、潇湘,以至于月光笼罩下的玉楼这些景物组成一组凄凉的秋夜图来表现女子的悲怨之情。
干谒投赠诗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干谒投赠诗的题材特征
一、内涵
干谒诗: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投赠诗:作者写给具体的人的诗歌,或者专门赋诗送给某个人。
二、标志
(1)标题:奉呈/奉赠/投赠/献/上+显贵的官名(姓)等。
(2)常见意象:诗风不同,意象不定。如朱庆馀的温婉含蓄,多生活类
意象;孟浩然的恳切朴素,多阔大类意象……
“龙门”“折桂”“阡陌”“飞鸟”“良马”“凤凰”
“蚂蚁”“飘萍”等意象来表情达意。
干谒投赠诗的题材特征
三、内容
按照干谒的目的不同, 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①求取科举登第:或为取得进士出身,或由于制举要求,无论荐举还是
自举,均须由现任官员相保,所以应试举子不得不对权贵干谒;
②围绕铨选、调迁:前进士为求早日出仕,前资官为求顺利通过铨选,
均要干谒;
③请求入幕:历来幕主往往非贵即显,需要事先或文或诗以显才华来打
动幕主;
④代人干谒。
①对自己才华的昂扬自信。如:李白《上李邕》
②积极入仕的急切心情。如: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孟浩然《望洞
庭湖赠张丞相》
③对推荐者的赞美之情。如:杜甫《赠田九判官》、柳永《望海潮》
④潇洒豁达,蔑视权贵的态度。如: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
⑤贫贱骄人,悲愤难鸣的心情。如: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⑥命运多舛、出身寒微、无所依托的苦闷。如: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
侍郎》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
四、常见情感
李白《上李邕》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朱庆馀《近试上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
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杜甫《赠田九判官》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
宛马总肥春苜蓿,将军只数汉嫖姚。
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入,独能无意向渔樵。
杜荀鹤《投长沙裴侍郎》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五、常见技法
①比喻。登龙门、折桂喻登第;落羽比喻落第;飞鸟、良马比喻自己。
②对比。孤鸿燕雀相比,衬托高洁之志;凤凰与蚂蚁相比,显示双方
地位悬殊。
③双关。表层意蕴:常取自比喻性的意象或描述性的意象;里层意蕴:
取自象征性的意象。
④借景抒情。借四海升平之景表达对显贵的赞美。
⑤用典。“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诗人自比大鹏,字
里行间豪气激荡。
投长沙裴侍郎
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2019·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D
(2)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
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哲理思辨诗
好向深层谋道义,多从高处做文章
哲理思辨诗的题材特征
一、内涵
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歌。
二、标志
(1)标题中往往有“读”“论”“说”“有感”“观”等词。
(2)常见意象:多以议论为主,意象选用较少。
三、内容
两种情况:(1)诗人在创作时,便赋予了哲理的内涵。如:朱熹《观
书有感》
(2)其哲理内涵是读者赋予的,是人们在欣赏诗歌过程中
领悟到的。如:杨万里的《小池》
四、表达形式
①借景说理。如:朱熹《观书有感》
②托物说理。如:郑板桥《题竹石画》
③即事说理。如: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常见技法
比喻、象征、类比、对比、用典、双关等
题刘朝英进斋
杨万里
灯火三更雨,诗书一古琴。
惟愁脚力软,未必圣门深。
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
不应将一第,用破半生心。
杨万里的诗注重以事显理,本诗颈联饱含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①颈联“莫笑云端树,初如涧底针”意为“那些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刚开始时都是娇嫩的幼苗,就像深涧里的针一样渺小,不可轻视嘲笑”。
②诗人用“涧底针”变成“云端树”做比,寓意着学习的过程是积少成多的,应逐步积累而有所成。
③鼓励刘朝英要踏实求学,持之以恒,才能由“涧底针”成为“云端树”,最终取得卓越的成就。
劳动民生诗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劳动民生诗的题材特征
一、内涵
以底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为题材的诗歌。
二、标志
(1)标题中往往有“妇”“农”“民”“田夫”“田”“村”等字眼。
(2)常见意象:田间劳作、林间采桑、水上采莲、江上捕鱼、机上织女、
工人劳动等
三、内容
不仅描绘了劳动的艰辛,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民生问题;不仅是对劳动
的赞美,也是对民生问题的深刻反思。
① 揭露黑暗政治,批评朝政得失,劝谏统治者。如:白居易《卖炭翁》
② 表现农民劳动的艰辛,反映民生疾苦,表达同情人民的情感。如:李
绅《悯农(其一)》、白居易《观刈麦》
③ 表达对不公平社会现实的怨愤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如: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 赞美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表现农民收获的欢乐和对劳动成果的珍视。
如:《芣苢》、杨万里《插秧歌》
⑤ 劳作虽艰辛,但清新幽静的田园生活却让人向往。如:陶渊明《归园
田居(其三)》
四、常见情感
白居易《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五、常见技法
① 叙议结合,卒章显志。以叙事为主,穿插议论,表明作者立场。
② 以“赋”为主,描写生动。运用简练的外貌、动作和心理描写,塑造
各种人物形象。
③ 常用比喻、象征等手法,突出主题,暗含批评。
④ 白描。通过描写劳动场面,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⑤ 对比。通过劳动者与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的对比,表达对劳动者的同情
和对统治者的遭责。
⑥ 借景抒情。通过场景描写,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
欧阳修
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新阳晴暖动膏脉,
野水泛滟生光辉。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田家此乐知者谁,
吾独知之胡不归。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 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
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赏析诗句妙处)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6分)
D
(2)①选取了典型的景物(意象)“碧山”“丹杏”“青草”“黄犊”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写出了田园景物的优美。
②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远景近景、高处景低处景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③另外,“聒聒”“翩翩”叠词的使用,形象地写出了鸠鸟、布谷的情态。音律和谐,对仗工整。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
作者通过对农民辛劳生活的感叹,抒发了怜悯农民的思想感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