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以太平洋为中心世界地图 —— 各国拆分
中国
以大西洋为中心世界地图 —— 各国拆分
远东
拨开云雾见日出
——由外到内 读懂诗歌
一挖
题目信息
二挖
注释信息
三挖
题干的暗示
先攘外
挖暗示信息
诗歌中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信息,如标题、注释和题干等,这些信息也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一挖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读出哪些信息:
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
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③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
④揭示作品的线索;
⑤表明诗歌的题材:塞下、故园、咏、怀古、闺怨、酬和、思、送别等;
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⑦表明诗歌体裁:歌、行、引、曲、吟、谣等。
阅读下面这首诗
咏山泉
阅读下面这首词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太守
阅读下面这首曲子
[南吕]一枝花·春日送别
注意最开始题目的表达
近试上张籍水部 易水送别
朱庆馀 骆宾王
洞房昨夜停红烛, 此地别燕丹,
待晓堂前拜舅姑。 壮士发冲冠。
妆罢低声问夫婿, 昔时人已没,
画眉深浅入时无。 今日水犹寒。
不可不读题,不读题读不懂
不可只读题,
只读题会读错
1.阅读下面诗歌标题,指出从诗歌标题中读出的重要信息。
(1)《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2)《阮郎归 西湖春暮》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2)①点明了地点(西湖);②点明了时令(暮春)。
(3)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参考答案:(1)①点明了时间(休暇日);②点明了事件(访王侍御);③点明了事件的结果(不遇)。
(4)①交代了时间(中夜);②地点(西园);③人物动作(起、望)。
二挖注释信息
注释 作用
介绍疑难词语、地名 帮助读懂诗句
介绍写作背景 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
介绍相关诗句 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介绍作者 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 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深层原因有关
贼平①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注) ①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②时清:指时局已安定 ③ 残垒:战争留下来的军事壁垒。
度浮桥至南台①
陆游
(注)①浮桥:用船或筏作为桥墩、上铺木板的桥。此处浮桥横跨南台江,后建成万寿桥。这首诗是陆游担任福州决曹时所作。②九轨:浮桥上多辆车子。九,表示多数,形容浮桥之宽。轨,车子两轮之间的距离,此处指代车。
2.阅读左边两首词的注释,指出从词下面的注释中读出的重要信息。
参考答案:(1)①交代了写作背景;②解释了重点的词语 。③暗示了诗歌的思想感情。
(2)介绍地名、写作背景和疑难词语。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这也叫借题解文法。题干往往有以下三大要素,各有暗示和要求。
三挖题干信息
惜黄花慢·孤雁
[清]贺双卿
(1).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请结合本词核心意象“孤雁”谈谈你对刘熙载这句话的理解。
西江月
(宋)贺铸
(2).词的下阕诗人围绕“不堪回想”层层渲染,具体说明了回忆为什么“不堪”。结合下阕,分析“不堪”的具体内涵。
。
3.阅读左边两首词的考题,指出从词下面的考题中读出的重要信息。
参考答案:(1)题材:咏物诗;手法:托物言志;内容:表面写雁,实则写自己。
(2)内容:下阕回忆往事;情感:伤感。
4、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①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注)①陈与义,两宋重臣,生于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历靖康之难。绍兴五年(1135年),作者因病辞官,寓居湖州青墩镇寿圣院僧舍。
问题:此词情感复杂,试结合整首词加以分析。
实战训练
①对美好往事的深切怀念。上片忆洛中旧游,追忆中的往事是美好的,有长沟流月仙境般的明净和幽寂环境,有“吹笛到天明”的闲情雅兴。②对二十年风雨颠沛、知交零落的个人身世的孤寂和伤感。“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坐中多是豪英” ,但是如今“豪英”已不在,作者抚今追昔,信感伤感。③对人事、历史之沧桑的感慨,“古今多少事, 渔唱起三更”,国家兴亡和人生的感慨都托之于渔唱。进一步表达作者内心寂寞悲凉及功业未成的惆怅。④看透盛衰兴亡的世事以后闲适旷达之情。作者最后“闲登小阁看新睛”,听“渔唱”,表达了一种看破红尘的旷达之情。
一明诗歌形象
二知情感情态
三通诗家语言
后安内
抓关键信息
贼平①后送人北归
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②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③,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①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②时清:指时局已安定 ③ 残垒:战争留下来的军事壁垒。
考题1、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考题2、请赏析最后两联的表达技巧。
5.阅读左边这首诗,指出这首诗中的诗歌形象。
参考答案:①留在他乡生白发的诗人;②独自回去的朋友 。③朋友一路所见残破冷清的景色。
一明诗歌形象
6、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二知情感情态
表达了诗人身处异乡的孤独、凄凉
表达了生活在边塞艰苦环境中的凄苦
表达了人生不如意的郁闷、无奈
二知情感情态
①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②映阶碧草自 春色,隔叶黄鹂空 好音。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三通诗家语言
含
作
活用
悦”和“空”字,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美丽的山中风光,使鸟的心情大为愉悦,小潭中水的倒影,使人的心感到一片空灵。
省略
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
倒装 省略
三通诗家语言之活用
(1)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答案]“锦帽貂裘”,都是名词,但在这里却被活用为动词,意思是“戴着锦帽,穿着貂裘”。
(2)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7、找出下列诗句中有活用现象的词语。
[答案]“老”和“肥”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让莺雏变老(也就是长大的意思),让梅子长肥(也就是形容梅子果肉饱满)。
三通诗家语言之省略
(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答案]省略了“像”,应补充为“山河破碎像风飘絮,身世浮沉像雨打萍”。
(2)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8、补充下列诗句中被省略的内容。
[答案] 昨夜雨疏风骤,(女主人)浓睡不消残酒。(早晨女主人)试问卷帘人(今天景色如何),(侍女)却道海棠依旧。(女主人纠正道)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三通诗家语言之倒装
(1)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答案]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9、将下列诗句按照正确的词序表述出来。
[答案]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
(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答案]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4)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
[答案]帐里生香雾,枕边积书山。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吴松[注]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 吴松:“吴淞”,江名。
②、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综合训练
标题、注释、题干信息:点明了作者的行程和地点:行船在吴淞江上。
诗家语言,把握大致意思
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形象:凄清的视听景,路上的诗人
①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中的“叶正飘”“天寒”“雁声急”“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深秋。
B. 首联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细雨潇潇、落叶飘飞的景色,营造了感伤的离别氛围。
C. 颔联写诗人天寒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一年将尽,归家路程却还遥远。
D. “鸟避征帆却”写水鸟们“啾啾”鸣叫着跟在船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
[答案] ①B ②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离别
坑一:胡乱攀扯作者。
坑二:随意解读非标题的词牌曲牌。
坑三:不能内外相连,只看其一不看其二。
坑四:借助客观题错误选项。
坑五:不顾形象类型、特点。
坑六:不管情感变化,不分析情感具体化因素。
坑七:误解诗句意思。
总结,避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