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7 10:2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高考二轮复习易错点剖析与强化训练——
题型三
文言文阅读
高考二轮复习
新教材新高考
一、解题思路:修辞+虚词+实词+句式。
高考对于翻译始终强调“直译”这一基本原则,因此译文与原文之间应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据此,我们在文言文翻译时应从以下四点出发,准确捕捉到“赋分点”,做到不多不少,不偏不倚。
1.修辞——留心一个问题。
“意译”多针对文言文中特殊的表达而言,常见的修辞手法就是比喻、借代、互文、委婉等。
①对于借代、比喻,大多数时候可以直接将喻体转变为本体。如:
臣本布衣。(《出师表》)“布衣”是借代手法,可以直接翻译为“老百姓”。
②少数时候,对于比喻还可以抓住喻体用形象描绘的方式意译,如:
易错点一:文言文翻译题
翻译题和很多主观题一样,都是按得分点赋分的。命题人选取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对象,或考查其中的某些实词、虚词及文化常识,或考查其中的某个句式。文言文翻译直接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涉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文言文翻译的赋分点主要体现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上,找准这三点,也就抓住了翻译题的命题点和基本的得分点。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陈情表》)
“日薄西山”比喻祖母的寿命即将终了,可以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述为:(祖母的生命)就像太阳落到了西山。
③对于文言文中古人常用的委婉的修辞手法,既要直接翻译出来,又要翻译出委婉的语气来,如: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句中的“见背”不能直接翻译为“(父亲)转过身不看我”, “舅夺母志”更不能翻译成“舅舅改变了母亲的志向”,可以将原句翻译为“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行改变了母亲想守节的志向”。
④对于文言文中常常出现的互文手法,则要采用“二合一”的方法,如: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并序》)
对于这“主人下马客在船”,如果翻译为“主人下了马,客人在船上”就误解了诗人的意思,应该理解为“主人与客人下了马,来到船上”。
2.虚词——关注两个类型。
虚词在文言中一般指代词、副词、助词、语气词等,但“虚词不虚”,有些虚词是理解文意的关键。
易错点一:文言文翻译题
(1)必须译出的虚词——换
①有实词义项的则需译出实义,如“之”“其”等。
②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可以进行替换的,如“之”“而”“以”等;即便是语气词也可用相对应的词替换,如“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中的“于”要译为“在”,“之”要译为“的”。
(2)不必译出的虚词——删
①起语法作用的。如“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又如作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标志的“之”“者”,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中的“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
②表停顿作用的。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中的“也”表示句中停顿,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不译。
③起衬字作用的。如“顷之,烟炎张天”中的“之”起补充音节的作用,不译。
④发语词。如“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中的“夫”为发语词,不译。 虚词翻译时,能译出的要尽量译出,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不然会画蛇添足,弄巧成拙。
3.实词——抓住三种情况。
易错点一:文言文翻译题
实词对于句中的关键实词,一定要准确译出其意思,不含糊,不意译。例如通假字,翻译时一定要写出其本字, 不能照抄句中原字。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翻译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实词的落实,但不是说每一个实词都是“赋分”重点。
(1)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一定要拆开翻译。如“妻子”,翻译时一定要拆成“妻子、儿女”两个词。 (2)活用词。它们在翻译时大都有一定的规律和固有的格式。
①用作状语的名词大都要在前面加上适当的介词。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中的“兄”译为“像对待兄 长一样”。
②活用为名词的动词、形容词,要用动词、形容词作定语并补出中心语。如“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中的“坚”“锐”本是形容词,有“坚硬”“锐利”的意思,这里用作名词,指“坚固的盔甲”“锐利的武器”。
③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大都要带上该名词再加一个动词。如“填然鼓之”中的“鼓”应译为“擂鼓”。
④意动用法要用“认为(以为)……”或“以(把)……为(看作、作为)……”的格式翻译。
如“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侣鱼虾”译为“以鱼虾为伙伴”,“友麋鹿”译为“以麋鹿为朋友”。
易错点一:文言文翻译题
⑤使动用法要用“使(让)……”的格式翻译。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中的“归”,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译为“使之归”。
(3)疑难或陌生的词,要借助语境和实词的推断方法,并联系自己平时的积累去合理地翻译它,而不是硬译 或干脆不译。
4.句式——熟知五类句式。
文言句式在翻译题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后, 考生要灵活运用学过的文言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格式,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 式等。 要掌握各种句式的翻译格式。
①判断句:必须加上“是”“就是”等词语。②被动句:必须加上“被”字。
③倒装句:必须用“调”的方法将译句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过来。如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状语调到动词 前;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定语和宾语恢复原位。
④省略句:必须用“补”的方法补出省略的成 分,确保句意通顺。
⑤固定句式(结构):千万不要生硬地翻译,固定句式有固定的译法,须在平时掌握好。
易错点一:文言文翻译题
二、答题步骤——留+替+补+删+调。
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必译或不能译的词语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如人名、官名、地名、物名、国号、年号,等等。
替,就是替换,替换一个意思相同的现代汉语,翻译时一般要一一对应,将已由单音节发展为双音节的词语对译出来。
补,就是补充,一是将句子中省略的词语补上;二是将省略的句子补上,使句子更连贯顺畅。省略成分补出时,用括号括起。
删,就是删除,删除那些无实际意义的表语气、停顿和凑足音节的虚词以及偏义复词、同义复词的一半等。
调,就是调换,把某些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换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需要调换顺序的文言句式有主谓倒置(主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等。
上述“留、替、删”是针对词汇的翻译而言的, “补、调”是针对句子的翻译而言的,至于具体采用哪种方法要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
易错点一:文言文翻译题
1.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材料一:
绍谋臣许攸贪财,绍不能足,奔归操,因说操曰:“今袁绍有辎重万余乘,而乏严备,今以轻兵袭之,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矣。”左右疑之,荀攸、贾诩劝操。操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负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操抄掠后军,遣军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也,即放火,营中惊乱,大败之。绍弃甲而遁。
(节选自《百战奇略·粮战》)
材料二: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娥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残贼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公私之积犹可哀痛。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帖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节选自《汉书·食货志》)
易错点一:文言文翻译题——例题
(1)翻译:行进途中遇到询查的人,回答说:“袁公担心曹操抄掠我军后方,(特)派我们前往加强守备。”
(2)翻译:过度奢侈的风气一天天地滋长,这也是国家的大祸害。
(1)解析:“历道”,行进途中;“语”,回答;“益”,加强。
(2)解析:“俗”,风气;“贼”,祸害;“是天下之大贼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材料一:
上复从其言,诏曰:“道民之路,在于务本。朕亲率天下农,十年于今,而野不加辟,岁一不登,民有饥色;是从事焉尚寡,而吏未加务。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诏不勤而劝民不明也。且吾农民甚苦而吏莫之省,将何以劝焉?其赐农民今年租税之半。”
(节选自《资治通鉴·汉纪七》)
材料二:
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故曰: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征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则民不得无田,无田不得不易其食。
(节选自《商君书·外内》)
(1)解析:“农”,耕种;“辟”,开垦;“不登”,收成不好。
(2)解析:“苟”,如果;“繁”,多;“不可得也”,判断句。
(1)答案:我亲自率领天下百姓耕种,到如今已有十年,然而还有很多荒地没有开垦,一年收成不好,百姓就面有饥色。
(2)答案:如果能使商人和手工业者不那么多,那么国家想要不富,也是不可能的。
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宣州虽称清凉高爽,然皆大江之南,风土不并以北。将息之道,当先理其心,心闲无事,然后外患不入。风气所宜,可以审备,小小者亦当自不至矣。足下之贤,虽在穷约,犹能不改其乐,况亲爱尽在左右者邪!
仆自少至今,从事于往还朋友间,一十七年矣。所与交往相识者千百人,非不多,其相与如骨肉兄弟者,亦且不少。凡诸浅者固不足道,深者止如此!至于心所仰服,考之言行,而无瑕尤,明白淳粹,辉光日新者,惟吾崔君一人。比亦有人说,足下诚尽善尽美,抑犹有可疑者。仆谓之曰:“何疑?”疑者曰:“君子当有所好恶,好恶不可不明,如清河者,人无贤愚,无不说其善,服其为人!以是而疑之耳。”仆应之曰:“凤凰芝草,贤愚皆以为美瑞;青天白日,奴隶亦知其清明。”疑者乃解。
自古贤者少,不肖者多。自省事已来,又见贤者恒不遇,不贤者比肩青紫。贤者恒无以自存,不贤者志满气得;贤者虽得卑位,则旋而死,不贤者或至眉寿。不知造物者意竟如何,无乃所好恶与人异心哉?又不知无乃都不省记,任其死生寿天邪?
(节选自韩愈《与崔群书》)
(1)解析:“虽”,即使;“穷约”,贫穷困苦;“亲爱”,亲人。
(2)解析:“省事”,懂事;“已”,通“以”;“比肩”,一个接一个地。
(1)答案:您是位贤德的人,即使处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还能够不改变自己乐观的态度,况且亲人都在身边啊!
(2)答案:从我懂事以来,看到贤德的人常常得不到赏识任用,不贤的人却一个接一个地做官。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西门豹治邺,廪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官无计会,人数言其过于文侯。文侯身行其县,果若人言。文侯曰:“翟璜任子治邺而大乱。子能道,则可;不能,将加诛于子。”西门豹曰:“臣闻王主富民,霸主富武,亡国富库。今君欲为霸王者也,臣故蓄积于民。君以为不然,臣请升城鼓之,一鼓,甲兵粟米可立具也。”于是乃升城而鼓之。一鼓,民被甲括矢,操兵弩而出;再鼓,负辇粟而至。文侯曰:“罢之。”西门豹曰:“与民约信,非一日之积也。一举而欺之,后不可复用也。燕尝侵魏八城,臣请北击之,以复侵地。”遂举兵击燕,复地而后反。此有罪而可赏者也。
解扁为东封,上计而入三倍,有司请赏之。文侯曰:“吾土地非益广也,人民非益众也,入何以三倍?”对曰:“以冬伐木而积之,于春浮之河而鬻之。”文侯曰:“民春以力耕,暑以强耘,秋以收敛,冬间无事,以伐林而积之,负轭而浮之河,是用民不得休息也。民以敝矣,虽有三倍之入,将焉用之!”此有功可罪者。
(1)解析:“被”,通“披”,披挂;操,手持、拿着;负,背着;辇,用车装。
(1)答案:第一次击鼓,百姓们披挂铠甲捆束箭杆,手持兵器弓弩(从家里)出来;第二次击鼓,(又有许多百姓)背着或用车装着粮食到来。
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靖郭君将城薛,宾客多止之,弗听。靖郭君谓谒者曰:“无为宾通言。”齐人有请见者,曰:“臣请道三言而已,过三言,请烹。”靖郭君闻而见之。宾趋而进,再拜而兴,因称曰:“海大鱼。”则反走。靖郭君止之曰:“愿闻其说。”宾曰:“臣不敢以死为戏。”靖郭君曰:“先生不远道而至此,为寡人称之。”宾曰:“海大鱼,网弗能止也,钓弗能牵也;荡而失水,则蝼蚁皆得志焉。今夫齐,君之渊也。君失齐,则薛能自存乎?”靖郭君曰:“善!”乃止不城薛。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2)解析:“趋”,小步快走;“再拜”,拜了两次;“兴”,起身;“反走”,转身离开。
(2)答案:那齐国人快步走到(靖郭君)跟前,拜了两次,然后起身说:“海大鱼。”说完就转身离开。
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也。为郡吏,从车骑将军杨奉讨贼有功,拜骑都尉。太祖讨奉于梁,晃遂归太祖。太祖既围邺,破邯郸,易阳令韩范伪以城降而拒守,太祖遣晃攻之。晃至,飞矢城中,为陈成败。范悔,晃辄降之。既而言于太祖曰:“二袁未破,诸城未下者倾耳而听。今日灭易阳,明日皆以死守,恐河北无定时也。愿公降易阳以示诸城,则莫不望风。”太祖善之。性俭约畏慎,将军常远斥候,先为不可胜,然后战,追奔争利,士不暇食。常叹曰:“古人患不遭明君,今幸遇之,当以功自效,何用私誉为 ”终不广交援。太和元年薨,谥曰壮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志·徐晃传》)
(1)解析:“公”,敬称,您;“降”,招降;“望风”,屈于形势。
(1)答案:希望您招降易阳,向各城示意,那么就没有不屈于形势而归顺投降的了。
(2)解析:“患”,担心;“幸”,幸运;“功”,立功;“何用……为”,表反问。
(2)答案:古代的人担心不能遇上贤明的君主,现在我幸运地遇上了,应当立功效劳,要我个人的名誉干什么呢
6.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太尉赵憙慕其志,举恭直言①,待诏公车,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讼人许伯等争田,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 ”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鲁恭传》)
【注】①直言:汉晋时期察举科目名,意为直言敢谏。
(1)解析:“讼”,打官司;“累”,多位;“辍”,停止;“让”,谦让。
(1)答案:许伯等人为争田产打官司,多位太守和县令都不能决断,鲁恭替他们分析是非曲直,许伯等人都回家自我检讨,停止耕种相互谦让。
(2)解析:“谦退”,谦恭礼让;“依”,依据;“潜”,表程度深。
(2)答案:鲁恭性情谦恭礼让,奏议依据经书,对治理国家大有益处,但他始终不显耀自己,所以不因刚直著称。
易错点二:简答题
文言文阅读设置简答题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从阅读考查的角度来看,这类题“因文设题”,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区分度较好,意在要求学生不是通过取巧,而是通过自身的文言素养读懂文言文。同时,对于扭转中学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言轻文”倾向,也是一个很好的导向。主要有下面几种题型:
题型一:比较异同题
这类题型属于创新题,它不仅仅集中在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把握上,更侧重于考查考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在试题命制的过程中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开拓性、探究性、创新性的要求。
解题技法:解答比较异同题,首先要明确题目的指向性,即比较的内容;其次带着问题快速阅读文本,注意勾画与题目相关的词句;最后筛选提取要点,分点分条组织答案。
题型二一:归因分析题
这类题型在近几年高考题中所占比重比较大。任何事物只要存在,就有它存在的原因。原因是造成某种结果或引起另一事情发生的条件。这类题重点考查考生读懂文本,深入了解事实真相和来龙去脉以及了
文言文简答题题型归纳
解事情的前因后果和它所包含的深层意义的能力。
解题技法:解答时要据果索因,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准确理解题干中表示结果的词语的含义,有些“果”是直接从原文中摘出的,本身就是一个文言词语。
②表示原因的词句有时集中在一段中,这时只要提取即可;有时分散在全文中,需要认真、全面、仔细地筛选。
③据果索因,其“因”肯定不止一个,有主观、客观原因,有主要、次要原因等,注意多方面、多角度思考,筛选排查,找足、找全原因。
④在转述概括文中带“原因”的词句时,一定要忠实于原文,尤其是对于表示原因的相对委婉、间接的词句,应注意转换说法,以求既符合原意,又符合题干要求。
题型三: 内容概括题
内容概括类题目内容的设置上,一般以考查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或精神品质或事件的主要内容为主。
解题技法:解答时,需要仔细审题,在明确要求的基础之上,确定问题所涉及信息的区间,具体应注意如下方面。
易错点二:简答题
1.概括人物的形象特点或精神品质
①从文中直接找出词语来概括;②从文中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③从其他人物或作者的评价中概括。
2.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细读文本,勾画与事件相关的关键词语(时间、地点、官职和人物等);其次根据题干要求,筛选提取有效信息;最后按照“人物+事件”或“事件+怎么样”的思路组织答案。
题型四:观点评价题
观点评价题是文言文阅读考查的最高层次。在一般的记叙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往往不会明确说出来,我们要通过对人物的描写、人物的主次关系、对事件的叙述、详略的安排等看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爱还是憎,作品的倾向是肯定还是否定,写作意图是歌颂赞扬还是鞭挞讽刺,文章的主旨是要读者吸取什么教训还是获得什么启示。在议论文中,也要通过对论点、论据、论证的分析,联系作者的身世和所处时代,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观点态度。
解题技法:这类题难度较大,它要求在分析概括文意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人、事作出评价,阐明理由。答好它,要把握两个关键点。
易错点二:简答题
一是准确把握原文意思,尤其是题干涉及的关键文字。弄清楚事件的始末、人物的言行等。
二是基于文本作中肯的分析、评价。分析、评价不要脱离原文,发表看法要实事求是,不要武断,也不要拔高或无中生有。
就答案构成来讲,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看法、观点,要求鲜明、准确、简洁;另一部分是阐明理由,要求结合文字,理由充分。
易错点二:简答题
文言文简答题答题步骤
(1)审题干,看要求,找到对应区域。
文言文阅读主观题,题目会就文中的某一个情节内容,或某一个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进行分析概括。明确题目要求后,要迅速在原文中找到对应答题区域,细读文本内容,然后进行概括。
(2)扣文本,细思量,读懂原文是王道。
文言文阅读主观题,只要读懂文章,回答起来不算难。但问题就在于,很多考生读不懂文章,在形成答案时一脸茫然。因此“读懂”才是王道。也许这也正是这道题目设置的初衷,重点考查考生是否“读懂”。简单的文言段落还好理解,遇到难一点的文章时,要注意勾连前后文的情节内容加以推断分析。
从逻辑上推理,从情节上推断,从事理上分析,从侧面人物的表现上揣测,从选择题对文意的理解等多方面来找到正确的理解。不能只盯一点,不顾全篇。
(3)细梳理,抓关键,注意条分缕析。
文言文阅读主观题分值为3分,得分点多为两至三个。作答时要有踩准得分点的意识,用序号①②③标明。然后依据文段内容,对照题目要求,仔细阅读,条分缕析,概括出两到三点内容。
(4)依原文,得观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文言文阅读主观题与文言文阅读翻译题虽都是考查考生对文意的理解,但不同的是,文言文阅读翻译题要忠于原文,贴近原文,逐字逐句译出;文言文阅读主观题在翻译原文的基础上,既要忠于原文但又不能照搬原文,也不能只是简单地翻译原句,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同是考查对文意的理解,文言文阅读主观题考查层次高于文言文阅读翻译题,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文意的梳理与概括。
易错点二:简答题
例题:从文段中的“上谕”来看,世人“优李而劣田”的原因是什么 请加以分析。
世宗(雍正)皇帝时,才臣任封疆者,田(田文镜)、李(李卫)并称。然世之人往往优李而劣田,意颇疑之。后读朱批上谕:田文镜奏禁铜法,请民间有抛掷制钱者拟军;又奴婢首主人藏铜器者,许脱籍,治其主人之罪。公(李卫)奏禁铜法,请官增价购,有售者即与值,不问所由来,亦不治藏者之罪。是二疏者在,世宗俱未允行,而两人之见解心术,判若天渊,已可见矣。
(节选自袁枚《小仓山房文集》)
易错点二:简答题——例题
审题:答题范围限定在“上谕”后面内容,即从冒号之后到“亦不治藏者之罪”;考生需要根据具体事例分析世人“优李而劣田”的原因,即针对“禁铜”一事,两人有不同的做法,根据原文可知,田文镜建议采用“拟军”“治其主人之罪”的方式,李卫建议采用“增价购”“不治藏者之罪”的方式;由此可概括出他们二人的为人特点:一个严厉苛刻,一个宽厚仁义。
参考答案:同样针对“禁铜”一事:①田文镜建议采用“拟军”“治其主人之罪”等方法,可见其严厉苛刻;②而李卫则建议采用“增价购”“不治藏者之罪”等方法,可见其宽厚仁义。因此,世人“优李而劣田”。
解题思路:针对分析原因类考题,考生需要先从题干中找出“果”,然后由果溯因,找出文中与“果”相关的事件进行分析。在分析概括原因的时候,考生还要注意挖掘表层原因和深层原因,避免遗漏答题要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文言文阅读习题训练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1.下面句子中必须断开的三处是( )
及A滑B郑商人C弦高D将市E于周F遇之以乘韦先G牛十二H犒师
文言文阅读习题训练
BFG
文言文阅读习题训练
解析:句意(经过滑国的时候,郑国商人弦高将要到周都城去做买卖,在这里遇到秦军。先送上四张熟牛皮,再送十二头牛慰劳秦军。)“及滑”,作状语,可单独成句,故在B处断开。“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郑商人弦高”作主语,“市”作谓语,“于周”作后置状语,句子结构完整,故在F处断开。乘韦先”“牛十二”都是弦高犒劳秦军的东西,并列结构,中间G处断开。故选BFG。
2.下列各项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报秦施而伐其师”与《老子》四章中“自伐者无功”两句中的“伐”意思不同。
B.“劳师以袭远”中的“远”与《五石之瓠》中“其坚不能自举也”中的“坚”用法相同。
C.文中“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与“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中的“其”字用法相同。
D.辛巳,是古代干支纪年法,可以纪年可以纪月,也可以纪日,本文里是纪日。
解析:A.正确。攻打;/夸耀。句意: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惠而去攻打它的军队。/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
B.正确。形容词作名词,远方的国家;/形容词作名词,坚硬的程度。句意: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它的坚硬程度承受不了水的压力。C.错误。“用法相同”错误。语气词,表反问;/代词,代指“南陵”。句意:况且行军千里,谁会不知道呢 /南面一座是夏朝国君皋的墓地。
C
3.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大夫蹇叔很有远见,秦穆公听取蹇叔的意见伐郑,最后导致秦军全军覆没。
B.王孙满认为秦军只有三百余乘战车,而且劳师远征,不合礼法,一定会以失败告终。
C.郑国商人弦高凭借自己的胆略智谋和爱国热忱,为郑国化解了国家覆灭的重大危机。
D.由秦晋两国的关系变迁可以看出,以利益维系起来的联盟关系是极其脆弱和危险的。
文言文阅读习题训练
解析:A.“秦穆公听取蹇叔的意见伐郑”错误。根据原文“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可知,蹇叔不同意讨伐郑国,秦穆公谢绝了蹇叔的意见。
A
4.将下面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2)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
(1)进入险要之地粗疏,又缺少谋略,能不失败吗?
(2)郑穆公派人到宾馆察看,原来杞子及其部下已经捆好了行装,磨快了兵器,喂饱了马匹。郑穆公派皇武子去辞谢他们。
文言文阅读习题训练
解析:(1)“险”,险要之地;“脱”,轻慢;“能无……乎”,能不……吗?
(2)“视”,察看;“则”,原来;“束载”,捆好了行装;“厉”,磨快;“秣”,喂饱。
5.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秦军失败的原因。
答案:①秦军轻率无礼,缺乏谋略,进入危险的境地却轻率不谨慎,导致失败。
②秦军违背蹇叔的建议,贪图利益而劳师袭远,最终导致失败。
③郑国商人弦高的机智应对,为郑国化解了危机,也间接导致了秦军的失败。
解析:①根据原文“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可概括出,秦军轻率无礼,缺乏谋略,进入危险的境地却轻率不谨慎,导致失败。
②根据原文“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可概括出,秦军违背蹇叔的建议,贪图利益而劳师袭远,最终导致失败。
③根据原文“及滑……且使遽告于郑”可概括出,郑国商人弦高的机智应对,为郑国化解了危机,也间接导致了秦军的失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材料一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
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节选自《墨子校注》)
材料二
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见贤而不急,则缓其君矣。非贤无急,非士无与虑国,缓贤忘士,
文言文阅读习题训练
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
昔者文公出走而正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越王勾践遇吴王之丑而尚摄中国之贤君。三子之能达名成功于天下也,皆于其国抑而大丑也。太上无败,其次败而有以成,此之谓用民。
吾闻之曰:“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君子进不败其志,退究其情;虽杂庸民,终无怨心。彼有自信者也。是故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
是故逼臣伤君,谄下伤上。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噤怨结于民心。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桀纣不以其无天下之士邪?杀其身而丧天下,故曰:“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
(节选自《墨子 亲士》,有删减)
【注】①丑:羞耻、耻辱。②弗弗之臣:指敢于诤谏之臣。③詻:同谔。说话正直。
6.下面句子中必须断开的三处是( )
文言文阅读习题训练
臣下重其爵位A而不言B近臣C则喑D远臣E则噤F怨G结于民心。
文言文阅读习题训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臣下只以爵禄为重,不对国事发表意见,近臣缄默不言,远臣闭口暗叹,怨恨就郁结于民心了。“近臣则喑”“远臣则噤”,对称句式,各自单独成句,BDF三处断开。
“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是由“而”字连接的一个整体,中间不能断;“怨结于民心”是状语后置句,中间不能断。故BDF三处需要断句。
BDF
7.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2)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1)所以圣人(既然)是把治理好天下作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
(2)因此贤明君子总是能苛求自己而宽容别人,而一般人则宽容自己而苛求别人。
解析:(1)“事”,职业;“劝”,鼓励;“恶得……”反问句式,怎么能……呢。
(2)“难”,苛求;“众人”,一般人;“自难”“易彼”“自易”“难彼”,宾语前置句。
8.要做到“亲士”,对君王应有怎样的要求?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习题训练
答案:①君王自身素质:坚定自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积极进取、不畏困难、善于纳谏等。
②君王用人之道:广开言路、善待贤臣、重用谏臣、远离谗臣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君王自身素质。从“君子自难而易彼”可概括出“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从“君子进不败其志,退究其情”可概括出“积极进取”。
从“彼有自信者也”可概括出“坚定自信”。
从“为其所难者,必得其所欲焉;未闻为其所欲,而免其所恶者也”可概括出“坚定自信,不畏困难”。君王用人之道。
从“入国而不存其士,则亡国矣”“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及“谄议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等均可概括出善待贤臣、重用谏臣、广开言路、远离谗臣等。
感谢观看
高考二轮复习
新教材新高考
——高考二轮复习易错点剖析与强化训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