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之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专题之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7 10:26: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诗歌鉴赏专题 思想感情与观点态度
素养目标
诗歌
1.明确新高考的命题特点,掌握本考点的考查方式。
2.能够快速阅读诗歌,认真审题,明确考察点,能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按照答题方法规范答题。
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指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个人理想、生活态度和政治倾向等。评价思想内容,就是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评价观点态度,就是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所体现的作者态度进行评价,也包括对作者所表现的观点态度的消极性与积极性的评价。
整体解读
16. 如何理解诗人的“白头心事”?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2024新高考Ⅱ卷)
13. 清人王琦评论说:“《马诗二十三首》,俱是借题抒意,或美,或讥,或悲……”请结合以上诗中表达这三种情感的诗句,分别说明作者如何“借题抒意”。(2024北京卷)
考题分析 作答方向
(1)(2020·江苏高考)诗歌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关键词:表达、什么) (2)(2019·全国卷Ⅰ)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关键词:有、什么) (3)(2019·江苏高考)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表达、什么) 要明确题目是要求“概括”还是要求“分析”,“概括”只需归纳总结要点,“分析”则既要归纳总结要点又要结合诗句阐释要点。
示例考题中的“表达”“什么”,“有”“什么”表示该类题目要求“概括”思想情感。
从高考命题来看,这一考点主要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
①直接考查。题干中多出现“(思想)情感”“情怀(心情)”“志趣(志向)”“人生感悟”“观点”等字样,或就全诗歌发问,或小切口深探究,试题多从诗歌中的某一个字、某一意象、某一句诗、某一联诗等切入,要求考生分析概括其中的情感等。
②间接考查。往往在对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查中连带考查。
整体解读
答题有序博高分
(1)抓标题——《书愤》《春夜喜雨》《征人怨》(分门别类,点明诗歌情感)
(2)关注注释、作者——知人论世,感知情感基点
(3)抓关键词(情感词、意象词)——知情达意,揣测情感内容
(4)抓关键句(尾句,重点句,典故句)——探究主旨,体悟情感
类型 阐释 示例
显性 情语 指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也叫“情感语”,多为动词和形容词,表意功能明显,大多数情况下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 “愁”“怨”“恨”“愤”
“忧”“凄”“悲”“喜”
“乐”“悔”“思”“怜”
“泪”“闲”“怅”“怆”
“孤”“独”“寂寞”等词语
(一)词语定情 找“情语”,是领悟情感内涵最准确、最快捷的路径。那么“情语”有哪些呢?
类型 阐释 示例
隐性情语 景 物 语 指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修饰性的词语。它们虽然不是诗眼,却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情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这两句借“风、天、猿、渚、沙、鸟”六种景物,并以“急、高、哀、清、白、飞”等词修饰,点明了节序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给人以沉郁苍凉、悲壮压抑之感
类型 阐释 示例
隐性情语 时地 词语 一些表示时间、地点的词语暗含了特殊感情
时间词:春(含生机或暮春伤春)、秋(常见悲秋)、西风(秋风,含愁情)、节日(向往团圆)、夜(夜不能寐,心事重重,有所思)
地点词:塞外(建功立业或表明战争残酷,环境艰苦)、他乡(颠沛流离之苦)、远离京城之地(仕途坎坷)
(2)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答案 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
(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答案 游览古战场,见到壮丽景象所产生的豪迈之情。
(4)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答案 寒夜难熬,国破家亡后的哀愁。
(5)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辛弃疾《鹧鸪天·送人》)
答案 送别朋友,依依不舍;朋友远行,心情郁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注]
杜 牧
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
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清。
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
看著白 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
注 正初:冬至日。此诗写于杜牧
自请外放湖州任上,诗人时年48岁。
鉴赏 本诗首联即抒情。杜牧年近半百,面对时局混乱,有心无力,因而非常感慨:本来应该及时行乐,可惜岁月不饶人;也想学曹操“对酒当歌”,慷慨激昂,然而时运不佳,不能施展才华。
颔联描写景色。天色已暮,崇山峻岭,层峦叠翠;冬天的溪水,一倾万里,无论深浅都非常清澈。诗人描绘了冬天壮阔的山水景色,然而颇有落寞之情。
颈联抒情。世外高人都是把饮酒消闲当成忙事,人生浮世,除了诗词,其他都是虚名。诗人隐约表达了对时局的不满,有心无力,因而还不如饮酒作诗,乐得清闲。尾联和题目相结合,说明缘由。江上的浮萍已经露出小芽,即将吐蕊,雪后乘舟,相访诗友,饮酒作诗,胜过闲度光阴。此联化用“王子猷雪夜访戴安道”的典故,“乘兴而行,兴尽而返”,岂不快哉?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湖南正初招李郢秀才[注]
杜 牧
行乐及时时已晚,对酒当歌歌不成。
千里暮山重叠翠,一溪寒水浅深清。
高人以饮为忙事,浮世除诗尽强名。
看著白 芽欲吐,雪舟相访胜闲行。
注 正初:冬至日。此诗写于杜牧
自请外放湖州任上,诗人时年48岁。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①先是抑郁愁苦。“时已晚”“歌不成”,流露出人生短暂、功业难成的抑郁之思;“千里暮山”“一溪寒水”,营造出凄凉清冷的意境,表达了落寞抑郁之情。
②然后转为旷达乐观。“饮为高人”“浮世强名”,否定功名,在饮酒、赋诗中自得其乐;“雪舟相访”,诗人沉浸于与朋友相聚的设想中,喜不自胜。
该诗从时间上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两联写眼前景,首联直抒胸臆;后两联是悬想之词,“浮世强名”“胜闲行”表露了感情。
类型 阐释 示例
隐性情语 表情态、语气的虚词 如“但”“却”“惟” “仍”“又”“只” “徒”“空”“尚” “犹”“岂”等词语
典故 词语 一些包含“事典”与“语典”的词语,如“折腰”“商女”等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犹”“只”二字,将作者遥望金陵时那种物是人非、无限怅恨的感叹传达出来
俞伯牙、钟子期的知音典故,一般表达对朋友的思念和期待之情。沧海桑田的典故常表现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和无限感慨
点拨关键
如何从典故中挖掘情感?
(1)积累古诗常用典故的出处与含义。
例如“楼兰”。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傅介子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故“楼兰”常代指边境之敌。
如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李白《塞下曲》:“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点拨关键
(2)把握古人用典的方式。
①明用典与暗用典。
明用典,即在诗中一眼就能看出来,如“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掌握暗用典,要靠自己的积累,如“起舞闻鸡酒未醒”,如果有积累,就应该知道这里用了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
点拨关键
②正用典与反用典。作者运用典故,有时与典故义一致,叫正用典,如辛弃疾使用“廉颇”的典故;有时与典故义相反,叫反用典,如王维《山居秋暝》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原典故是“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这里反其意而用之,“王孙”偏要“留”下来。
(3)把握典中情要注意“两面”情感。
“一面”是作者对典故中的人、事的情感态度,“一面”是作者借此要表达的对现实、对自己的情感态度。
微积累
古诗常用典故及含义
典故 含义 典故 含义
投笔 弃文从武 鸿鹄 人有远大志向
鸡黍 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雕虫 微不足道的技能,多指文字技巧
红豆 象征爱情或相思 三径 隐士居住的地方
折腰 屈身事人 牧童 淡泊,田园生活
黍离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吴钩 武器或有勇武豪情
微积累
典故 含义 典故 含义
桑榆 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指垂老之年 青云 高的地位
商女 比喻不顾国家存亡而醉生梦死 青紫 高官显爵
鹧鸪 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 丁香 愁心或情结
杜鹃 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蝉鸣 悲秋
五柳 隐 者 飞蓬 孤寂的游子
微积累
练习:圈点出下列诗句中能够提示诗歌情感的关键词,并据此推断诗句所要表达的情感。
(1)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杜甫《旅夜书怀》)
答案 “独”,表明孤独感;“夜”,有一种漂泊感。
(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答案 “泪”,内心伤感。
(3)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入浅黄。[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二)》]
答案 形态词:明、净。色彩词:深红、浅黄。
时间词:夜、霜。合起来说就是,虽说已处深秋,深夜霜降,但山水明净,景色鲜艳绚丽。表现出诗人并不悲秋,反而更爱秋之意。
(4)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李华《春行即兴》)
答案 副词:自、空。“芳树”“春山”虽好,却无人欣赏,诗人用怡人的景色衬托自己寂寞凄凉的心情。
(5)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
答案 地点词:荒城、古渡、山。
时间词:落日、秋。景色黯淡、凄凉,表现了诗人凄清的心境。
(6)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答案 典故语:羊公碑。副词:尚。直接情语:泪。羊祜建功立业,永被后人铭记;反观自己,功业未成,伤心流泪。
若单一情感:①概括诗歌情感。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若多种情感:①情感+分析。②情感+分析。③情感+分析。
答题思路
课堂训练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①(2020年全国I卷高考题)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②。
因吟郢(yǐng)岸百亩蕙③,欲采商崖三秀枝④。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⑤,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三秀芝:山上的野菜。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问题: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 分)
(1)抓标题
酬和诗、友人有病在身
(2)抓关键句
(3)抓关键词
从“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中,我们能得知
尾联运用典故,以医“沈约有重瞳之疾”,来表明
从首联中的“失”,我们能够看出
对友人的宽慰,希望友人眼睛恢复健康
作者渴望与好友一聚,但愿望落空
尾联写到美好的景物,来表明
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做了展望
答案:
①首联的“失”写出友人与诗人失约,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
②尾联借用医“沈约重瞳”的典故中写出诗人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患的信心。
③尾联写出期待友人恢复健康,共看“江花”“满枝”,表达了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