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四则混和运算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些有联系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
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体思路。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内在联系。
3.进一步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课,结合练习题,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共同分析,对比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练习法、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般的两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
1.出示练习题1
指定一名学生口述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全体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订正时,指名学生口头分析解答过程。
2.出示练习题2
(二)复习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1.解答第116页的第8题。
(1)出示第8题的第(1)、(2)题。
指名学生口述它的条件和问题。抽生板演线段图并解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
(2)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从线段图、解法上进行比较,使学生明确:第(1)题的单位“1”的数量是已知的,用乘法计算。第(2)题的单位“1”时未知的,求单位“1”,要按照题意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或用除法计算。
2.做自主练习第9题。
3.解答117页的“我学会了”。
学生自己读题,并进独立解答。订正时,出示线段图,指名说解题思路。板书算式。
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各把谁看作单位“1”。
(三)复习工程问题
1.出示自编练习题。学生独立解答。
2.分析、比较第(1)、(2)题。
使学生明确:两道题的思路是一致的,数量关系基本相同。只是第(2)题的路程和速度不使用具体的数量来计算,而是用单位“1”表示。
(四)作业:自主练习第7题。
(五)板书:
分数应用题的整理和复习
5、(1) 1125千米 (2) ?千米
?千米 450千米
1125-1125× 单位“1” x-x=450 单位“1”
1125×(1-)已知,用乘法。 450÷(1-)未知,用方程或除法
PAGE
--2--
------小学资源网投稿邮箱: xj5u@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风筝厂见闻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感知除法的意义。
2. 能力目标: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口算方法。并内正确的进行计算。
3. 情感目标: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口算方法。并内正确的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交流自己的算法。
教具准备:
《风筝厂见闻》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 感知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出示风筝厂见闻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并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学生:对照情景图,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
教师: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后找出代表提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教师:板书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1. 平均每天要做老鹰风筝多少个?
2. 平均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个
3. 均每天要做孔雀风筝多少个
4. 平均每天要做蝴蝶风筝多少个
5. 平均每天要做小兔风筝多少个
二、 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 ,平均每天要做老鹰风筝多少个?
学生:独立列出算式,尝试解答的方法。 60÷2
教师:总结学生的算法,并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把6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3个十,就是30。
因为30×2=60 所以 60÷2=30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平均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只? 240÷6
学生小组内讨论解决的办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
把240看作24个十,把24个十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4个十,也就是40。
24÷6=4 可以推出240÷6=40
教师:平均每天大约能做多少只仙鹤风筝怎样求? 学生:列式 92÷3
教师:请同学们自己动脑,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
学生:独立计算后进行小组交流。 教师:总结学生的算法。
可以把92看作是90,90÷3=30(只)
每天大约做30只能完成任务吗?为什么?应该做多少只才能完成任务?
教师:出示第四个问题,平均每天大约要做多少只孔雀风筝?
学生:独立计算,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做法。
三、巩固练习:
1. 自主练习 第一题,学生自己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2. 第二题。学生独立练习后,小组讨论,找出规律。
3. 第三题。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比一比谁写的最快。
四、布置作业 第四题。
板书设计:
1. 平均每天要做多少个老鹰风筝 60÷2=30(只)
2. 平均每天要做燕子风筝多少个 240÷6=40(只)
3. 平均每天要做孔雀风筝多少个 138÷7︽20(只)
4. 平均每天要做蝴蝶风筝多少个 320÷4=80(只)
课后反思:学生结合具体情景,感知到除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整百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在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合作学习。 同时还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