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项城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4—2025学年度河南省项城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一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1-06 16:0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项城二高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
历史试卷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总得分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公元前110年,桑弘羊主持盐铁官营后,“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诸物均输,帛五百万匹。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据此可知盐铁官营()
A.促进了煮盐冶铁业发展 B.加重了百姓负担
C.增强了政府的经济实力 D.稳定了盐铁价格
2.如表是秦朝修建的四大工程,这些工程的修建()
秦朝四大工程
1.阿房宫,仅前殿就有相当于故宫三分之二的总面积!
2.秦始皇陵,修了30多年。动用徭役、刑徒72万余人。
3.秦长城,每年征发民工40余万。
4.秦直道,是令大将蒙恬率数十万军干、民突击修筑一条重要军事要道。
A.巩固了秦朝统治 B.促讲了民族交融
C.加剧了社会矛盾 D.强化了专制皇权
3.下表所列事件均发生在西汉时期,这些史实可以佐证当时()
A.凿空西域,对外交流 B.经略边疆,民族交融
C.滥用民力,统治腐朽 D.国家统一,皇权强化
4.唐代前期,各地负责监察的刺史的日常工作是与尚书省联系,唐代中后期则不同,刺史主要是向当地节度观察使请示汇报。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强化导致尚书省的地位下降 B.刺史权力膨胀引起中央政府警惕
C.地方官制的失当削弱了中央集权 D.中央利用分权策略加强地方控制
5.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尤以加强皇权为处理君臣关系的核心。下列属于加强皇权的举措是()
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
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
6.“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达到1000人以上。这从实质上表明()
A.清朝中央政府广开言路 B.清朝加强对边疆的控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D.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7.据学者统计,1384年(明洪武十七年)9月14日至21日,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明太祖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导致他工作如此之多的原因是(  )
A.军机大臣的失职 B.实行大一统
C.宦官专权的出现 D.宰相制度的废除
8.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其吸引力的是()
A.平均分配土地 B.发展工商业
C.建立民主政治 D.兴办学校教育
9.1864年,李鸿章请求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允许中国商人购买或租雇洋船,发展近代航运业。1872年,李鸿章得到清政府的"恩准"以"官督商办"的形式设立轮船招商局。近代航运业的
起步反映出洋务派()
A.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 B.对外国资本的依赖
C.维护了"天朝上国"威仪 D.由"求富"转向"自强"
10.中华民国建立后,共和制度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状况依然黑暗。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低 B.旧民主主义革命道路不当
C.国民被旧思想文化牢牢束缚 D.中国社会性质与国际环境
11.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材料中“中国化命运”指的是()
A.实施武装斗争 B.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C.“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D.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2.中共在民主革命中为国为民,在与时俱进中寻求民族自决之路。从民族自决角度看,中共一大、中共二大确定的奋斗目标体现的共同的价值追求是()
A.重建国家,实现民族完全独立 B.反帝反封,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C.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13.它“实行无后方作战和围魏救赵战法,直搞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调动和吸引了大量国民党军于自己的周围,配合陕北、山东战场粉碎了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材料中的“它”()
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B.直接配合了延安保卫战
C.保证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D.改变了国共军力的差距
14.下表是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比例分配表,这说明此时的中国()
类别 共产党员 非共产党员
百分比 44% 56%
民主党派 工人、农民代表和无党派人士
30% 26%
A.新生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 B.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D.资产阶级在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
15.邓小平曾说过:“改革的意义,是为下一个十年和下世纪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续发展的基础。没有改革就没有今后的持续发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邓小平这一论断的意义在于()
A.纠正了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 B.实现了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C.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D.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
16.下图中工业建设成就的取得是在( )
(
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下线
)
A. “大跃进”运动时期B.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 “文化大革命”期间D.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7.读懂一张地图可以读懂一个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比较图一和图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战国时期出现的新变化及其影响。(6分)
(2)比较图三、四并结合所学,指出唐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的新发展并举例说明(6分)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自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以来,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分析比较北宋首都东京与唐朝首都长安(见下图),就可以发现唐宋之间的巨大社会变革,也可以从这个中原大都市中看到“商业革命”的真实状况。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多年发展起来的自由、民主和科学应用于中国,彻底改变几千年以来中国人民处于奴隶地位的旧伦理、旧道德、旧政治、旧思想,建立起人民本来就是主人地位的新伦理、新道德、新政治、新思想。
——余孚《重新启蒙: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反思》
材料三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社会。秦前,乃封建贵族社会。东汉以下,士族门第兴起。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皆属门第社会,是古代变相的贵族社会。宋以下,始是纯粹的、平等的平民社会。
——钱穆《理学与艺术》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宋代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的主要表现。(7分)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东京较之唐朝长安有哪些发展。(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宋代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4分)
19.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3分)
材料一列强在中国放弃领事裁判权是一个缓慢而痛苦的过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俄、奥先后放弃在华领事裁判权。1930年蒋介石国民政府掀起了改订新约运动,要求废除所有外国的领事裁判权,但是在列强的抵制下新约迟迟不能签订。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国战场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提高。1943年1月,中国政府同英美签订协定,废除了此两国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以后几年,其他国家的类似权力亦被废除。
——来自互联网
材料二对于新中国而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在当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消耗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朝鲜战争于1953年才刚刚结束,如果不能在1954年阻止印度支那战争升级并扩大的趋势,新中国的财政将会雪上加霜;此外,新中国也面临着周边的安全环境恶化的危险:一方面是因为美国逐渐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另一方面是由于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恐惧”,使得一些周边国家也希望美国扩大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中国的安全防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摘编自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强通过了哪一条约攫取了领事裁判权的特权。并回答中国后来成功收回领事裁判权的原因(7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原因(6分)
2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材料二计划经济条件下,虽然有合理配置资源的理论可能性,但实际操作不可行。……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在1956年全面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后,已经发现问题,也曾做过放权让利的努力,但效果不好。邓小平1978年领导的经济改革开始打破传统的计划体制,逐渐建立一种新的机制,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王浩倩《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6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四大在该机制方面的理论贡献。(6分)
项城二高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四次月考
历史试卷
1、【答案】C
【详解】根据“一岁之中,太仓、甘泉仓满,边余谷”“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可知,盐铁官营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煮盐冶铁业发展的信息,排除A;“民不益赋而国用饶”意为不增加赋税,国家财政很充足,因此材料不能体现百姓负担加重,排除B;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
2、【答案】C
【详解】材料中秦朝修建的大型的工程,需要征派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进一步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故C项正确;ABD项不符合题意。
3.【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对西南地区、西北地区、西域进行管理,说明西汉经略边疆,民族交融,B正确;题干中还涉及到西南地区,排除A;滥用民力、皇权强化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D。
4.【答案】C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尚书省是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体现,监察各地的刺史与尚书省联系;节度使制度是唐中后期藩镇割据的体现。题干中代表中央政府权力的尚书省的职能已经逐渐被地方藩镇节度使所取代,这反映出藩镇势力的发展削弱了唐王朝的中央集权,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的是刺史由唐前期对尚书省(中央)负责到唐中后期对节度使(地方)负责,未提及皇权强化与尚书省地位的关系,故A选项错误;材料中刺史的变化体现出唐朝中后期节度使(地方)实力的增强,并未体现刺史权力的增强,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唐朝中后期中央缺乏对地方的管控,故D选项错误。
5、【答案】B
6、【答案】D
【详解】地方官员获得密上奏折的权力,实际上有利于皇帝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是中央的政治权利进一步加强的表现,故选D;密上奏折的权力只有部分官员才有,因此不是广开言路,排除A;获得密上奏折权力的官员不仅仅是边疆地区的官员,因此不仅仅是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排除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的标志是军机处的设立,排除C。
7.【答案】D
【详解】明太祖朱元璋平均每日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主要是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丞相被废除了,因此使皇帝政务繁多,故D项正确;AB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8、【答案】A
【详解】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中最吸引民众的是《天朝田亩制度》中平均分配土地,故A正确;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故发展工商业对农民吸引力不大,B错误;建立民主政治、兴办学校是中国资产阶级的要求,C、D排除。
9、【答案】A
【详解】轮船招商局的设立标志中国近代海运业的兴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故选A;材料无法体现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排除B;仅从轮船招商局的设立无法说明维护了“天朝上国”威仪,排除C;洋务运动于19世纪70年代开始由“自强”转向“求富”,排除D。
10、【答案】C
【详解】民国初年,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入中国;资产阶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一批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认识到新制度难以建立在陈旧的思想文化基础上,在中国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不但要进行政治革命,还必须进行思想革命,由此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据此可知,根本原因是C项;其它选项不符合题意。
11、【答案】C
【详解】“中国化命运”是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从中国特殊的国情出发,中共实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故选C;实行武装斗争、坚持工人阶级领导和建立中央政府是苏联也实行的措施,不能体现中国特色,不是“中国化命运”的表现,排除ABD。
12、【答案】A
【详解】民族自决是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中共一大纲领提出: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差别。二大纲领提出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共同追求是重建独立民族国家,A正确;二大修改奋斗目标为建立民主共和国,B错误;国共合作是中共三大的内容,C错误;D项是中共一大的内容,不是两个纲领的共同的追求,排除。
13、【答案】A
【详解】根据材料“直搞国民党军战略纵深大别山地区”可判断出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与千里跃进大别山无关,排除。
14、【答案】A
【详解】材料反映了第一届政协会议参会代表分配比例,其中共产党44%、民主党派30%、工人、农民代表和无党派人士26%,说明新生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而不是只有一党,故选A;刚成立的新中国是新民主主义国家,非社会主义国家,故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已经完成,故排除C;资产阶级在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是对图表的错误解读,故排除D。
15、【答案】【答案】C
【详解】根据“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纪的前五十年。这件事必须坚决干下去。”可以看出邓小平进行改革的坚定决心,这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故选C;AB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内涵,即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不符合题意,排除D。
16、【答案】B
【详解】根据材料“1956年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下线”联系“1956年”处于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期间,故答案为B;A是1958年,排除;C是1966-1976年,排除;D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排除。
17.【答案】(1)
①变化: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影响:宗法分封制进一步走向崩溃,社会处于转型时期。
②变化:诸侯国的数目大幅减少,出现战国七雄。影响:局部统一,为秦朝统一奠定基础。③变化:少数民族数量减少。影响:民族交融加速,华夏认同逐步形成。
④变化:北方大量修筑长城。影响:抵御了北方匈奴等少数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文明。
①中央政权控制的行政区域扩大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加强了。如军事上打败东西突厥同时,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安北都护府和黑水都护府,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②中央政府解决边疆和民族问题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如设置行政机构,增加了册封、和亲、会盟等手段,像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大祚荣为渤海郡王,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等。③华夏文明辐射的范围更广,影响更深远。如文成公主携带手工艺品、技术、医药等书籍进藏,中国农耕技术在渤海国的传播,中国佛教的传播等等。
18、【答案】(1)表现:
工业化: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的发展;
商业化:基层市场蓬勃涌现,榷场贸易繁荣,海外贸易发展;
货币化: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城市化:东京、临安城市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是著名的大都会。
(2)打破了坊市的地域限制;夜市、早市相连,商业经营突破了时间限制;东京市民文化生活更丰富,多处设有瓦肆。
(3)变化:宋代平民地位上升,社会门第观念淡化;人身依附关系趋向自由;官府管控更为松弛等。
19、【答案】(1)条约:《五口通商章程》
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国做出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有利的国际时机;中国人民的抗争
(2)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需要和平安定的周边国际环境;打破美国的孤立和封锁;消除周边国家对新中国的恐惧。
20、(1)状况:根据材料一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中的统计数据可知,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或农业不断发展)。
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2到1956年农村不断发展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合作化运动有关。
(2)状况: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即《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中所谓“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反映的情况不真实。运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浮夸作风的出现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关。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