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表格式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15-2016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教案(表格式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4-14 17:27:22

文档简介

俎店镇中心初级中学语文组
第 九周 课 时 教 案
年 11月 2 日 第 1 节 总第 35 课时
课 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备课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之间的关系;2.培养独立阅读、认真探究、积极讨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自读、自学运用字词,教师检查并深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能大方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标要求 诵读感知
重点 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难点 理解作者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谈起的原因
教法 诵读感知 教具 学具 白板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苏轼的《题西林壁》大家一定不陌生,其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两句蕴含着这样一个哲理:大千世界多姿多彩,千变万化,即使是同一个事物,角度不同,答案无穷。美国实业家罗迦·费·因格由四个几何图形引发出“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观点。请大家阅读,看看能否从中获得一些启示。二、合作探究1.分组自学(1)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依据,归纳一下,派代表写在黑板上。(2)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2.辨析什么是论点、论据及两者之间的关系。(1)明确论点的定义——写出本文的论点(2)明确论据的定义——归纳本文的论据(3)将有关系的论点和论据用线连起来3.创造性地设计图表,展示作者的思维顺序以及文章的结构脉络4.学习设问句在论述中的作用。5.总结创造性思维包含的内容:“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识及运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珍惜自己小的灵感,对此锲而不舍的发展。”并提及文章所举例子对这些观点生成的作用,留待下节课详细讲解。 进入情景思考启示阅读课文,找出作者的观点和支撑观点的依据,归纳一下,派代表写在黑板上。理解掌握学习设问句在论述中的作用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学反思 1.本课以创新性思维为核心,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朝创造性、创新性人才的方向健康成长。2.以课本为主,设置的问题既要紧扣课文内容,又要照顾到各层面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乐于学习。俎店镇中心初级中学语文组
第 九 周 课 时 教 案
年 11月 3日 第 2节 总第 36课时
课 题 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备课人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会举例的论证方法,能运用到其他问题的思考论辩中。2激活思维,激发想像力,崇尚科学
过程与方法 利用做游戏、收集小故事等训练学生发散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关注周围的小事情。
课标要求 诵读欣赏
重点 培养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难点 对“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论说的序列性。
教法 诵读欣赏 教具 学具 白板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分别让几个学生阅读文中出现的例子的段落,思考例子说明的是什么观点。讲解实例例证和事实例证的区别;简短的事实例证与详细的事实例证的不同。让学生思考可不可以改变这些创造性思维包含要素论证的顺序。从文章例证中还能想到什么?让学生说说自己在这篇课文中体会比较深的是哪句话?了解学生情况并鼓励学生关心身边小事。6.动笔练习:(1)请把“创造力不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作为一个观点,再举例证明这个观点。(如太空笔的事例等)(2)评议,重点在于事例是否支撑观点,事例与观点之间的衔接是否自然。7、探讨延伸1.讨论学生发现的问题。(机智应变)2.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放赤壁风光画面——请同学说说感受——同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赤壁”,为什么苏轼高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而杜牧却低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由此联系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简要谈一谈。
8.小结生活是一个多棱镜,总是以它变幻莫测的每一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个人。不必介意别人的观点不同,不必担心自己的思维偏差,坚信你自己的眼睛,用你敏锐的视角去注视。这个世界,执著于你的感悟,因为你用善于感悟的心灵去体味这多彩的人生,一定能获得丰富的答案。 学生阅读,思考例子说明的是什么观点。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学反思 1.活动设计要为中心服务。新颖的课堂活动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学习,使他们在阅读思考表达中进步。通过拓展思维练习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联系学生自身实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