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动点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基础训练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年中考数学复习--动点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基础训练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5.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1-06 19:0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动点在等腰三角形中的分类讨论
【专题说明】
点的存在性问题,在中考压轴题中非常普遍。比如因动点产生的平行四边形问题、因动点产生的线段和差问题、因动点产生的全等三角形问题、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这些动点产生的几何图形问题可谓十分的普遍,难度系数究竟怎么样?又有什么规律可遵循?下面,从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出发,分析探究这一点的存在性问题。
既然是探究因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那么等腰三角形的基础知识必须总结归纳,牢记于心。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对等角;(2)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而等腰三角形还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不确定性!①边的不确定性;②角的不确定性。
当给出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边时,我们要确定这条边到底是腰还是底边,同时还要确保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如果边不确定,那么一定要分类讨论!
当给出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时,也要确定这个角是底角还是顶角。如果题中没有明显说明,那么一定要分类讨论!
因此,分类讨论思想是动点产生的等腰三角形问题中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
【精典例题】
1、如图,已知中,厘米,厘米,点为的中点.
(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
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与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与全等?
(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的哪条边上相遇?
2、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厘米,长为1厘米的线段在的边上沿方向以1厘米/秒的速度向点运动(运动开始时,点与点重合,点到达点时运动终止),过点分别作边的垂线,与的其它边交于两点,线段运动的时间为t秒.
(1)线段在运动的过程中,t为何值时,四边形恰为矩形?并求出该矩形的面积;
(2)线段在运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面积为,运动的时间为t.求四边形的面积随运动时间t变化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3、如图1,在Rt△ABC中,∠A=90°,AB=6,AC=8,点D为边BC的中点,DE⊥BC交边AC于点E,点P为射线AB上的一动点,点Q为边AC上的一动点,且∠PDQ=90°.
(1)求ED、EC的长;
(2)若BP=2,求CQ的长;
(3)记线段PQ与线段DE的交点为F,若△PDF为等腰三角形,求BP的长.
图1 备用图
4、如图1,在△ABC中,ACB=90°,∠BAC=60°,点E是∠BAC的平分线上一点,过点E作AE的垂线,过点A作AB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D,连接DB,点F是BD的中点,DH⊥AC,垂足为H,连接EF,HF.
(1)如图1,若点H是AC的中点,AC=,求AB、BD的长;
(2)如图1,求证:HF=EF.
(3)如图2,连接CF、CE,猜想:△CEF是否是等边三角形?若是,请证明;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图1 图2
5、如图1,点A在x轴上,OA=4,将线段OA绕点O顺时针旋转120°至OB的位置.
(1)求点B的坐标;
(2)求经过A、O、B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此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点P、O、B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6、如图1,抛物线y=ax2+bx+c经过A(-1,0)、B(3, 0)、C(0 ,3)三点,直线l是抛物线的对称轴.
(1)求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设点P是直线l上的一个动点,当△PAC的周长最小时,求点P的坐标;
(3)在直线l上是否存在点M,使△MAC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直接写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图1
1.【解析】:(1)①∵秒,∴厘米,
∵厘米,点为的中点,∴厘米.
又∵厘米,∴厘米,∴.
又∵,∴,∴.
②∵, ∴,
又∵,,则,
∴点,点运动的时间秒,∴厘米/秒.
(2)设经过秒后点与点第一次相遇,由题意,得,解得秒.
∴点共运动了厘米.
∵,∴点、点在边上相遇,∴经过秒点与点第一次在边上相遇.
2. 【解析】:(1)过点作,垂足为.则,
当运动到被垂直平分时,四边形是矩形,即时,
四边形是矩形,秒时,四边形是矩形.

(2)当时,
当时,
当时,
点评:此题关键也是对P、Q两点的不同位置进行分类。
3. 思路点拨
1.第(2)题BP=2分两种情况.
2.解第(2)题时,画准确的示意图有利于理解题意,观察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
3.第(3)题探求等腰三角形PDF时,根据相似三角形的传递性,转化为探求等腰三角形CDQ.
满分解答
(1)在Rt△ABC中, AB=6,AC=8,所以BC=10.
在Rt△CDE中,CD=5,所以,.
(2)如图2,过点D作DM⊥AB,DN⊥AC,垂足分别为M、N,那么DM、DN是
△ABC的两条中位线,DM=4,DN=3.
由∠PDQ=90°,∠MDN=90°,可得∠PDM=∠QDN.
因此△PDM∽△QDN.
所以.所以,.
图2 图3 图4
①如图3,当BP=2,P在BM上时,PM=1.
此时.所以.
②如图4,当BP=2,P在MB的延长线上时,PM=5.
此时.所以.
(3)如图5,如图2,在Rt△PDQ中,.
在Rt△ABC中,.所以∠QPD=∠C.
由∠PDQ=90°,∠CDE=90°,可得∠PDF=∠CDQ.
因此△PDF∽△CDQ.
当△PDF是等腰三角形时,△CDQ也是等腰三角形.
①如图5,当CQ=CD=5时,QN=CQ-CN=5-4=1(如图3所示).
此时.所以.
②如图6,当QC=QD时,由,可得.
所以QN=CN-CQ=(如图2所示).
此时.所以.
③不存在DP=DF的情况.这是因为∠DFP≥∠DQP>∠DPQ(如图5,图6所示).
图5 图6
4. 思路点拨
1.把图形中所有30°的角都标注出来,便于寻找等角和等边.
2.中点F有哪些用处呢?联想到斜边上的中线和中位线就有思路构造辅助线了.
满分解答
(1)如图3,在Rt△ABC中,∠BAC=60°,AC=,所以AB=.
在Rt△ADH中,∠DAH=30°,AH=,所以DH=1,AD=2.
在Rt△ADB中,AD=2,AB=,由勾股定理,得BD=.
(2)如图4,由∠DAB=90°,∠BAC=60°,AE平分∠BAC,得∠DAE=60°,
∠DAH=30°.
在Rt△ADE中,AE=.在Rt△ADH中,DH=.所以AE=DH.
因为点F是Rt△ABD的斜边上的中线,所以FA=FD,∠FAD=∠FDA.
所以∠FAE=∠FDH.所以△FAE≌△FDH.所以EF=HF.
图3 图4 图5
(3)如图5,作FM⊥AB于M,联结CM.
由FM//DA,F是DB的中点,得M是AB的中点.
因此FM=,△ACM是等边三角形.
又因为AE=,所以FM=EA.
又因为CM=CA,∠CMF=∠CAE=30°,所以△CMF≌△CAE.
所以∠MCF=∠ACE,CF=CE.
所以∠ECF=∠ACM=60°.所以△CEF是等边三角形.
考点伸展
我们再看几个特殊位置时的效果图,看看有没有熟悉的感觉.
如图6,如图7,当点F落在BC边上时,点H与点C重合.
图6 图7
如图8,图9,点E落在BC边上.如图10,图11,等腰梯形ABEC.
图8 图9 图10 图11
5. 思路点拨
1.用代数法探求等腰三角形分三步:先分类,按腰相等分三种情况;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然后解方程并检验.
2.本题中等腰三角形的角度特殊,三种情况的点P重合在一起.
满分解答
(1)如图2,过点B作BC⊥y轴,垂足为C.
在Rt△OBC中,∠BOC=30°,OB=4,所以BC=2,.
所以点B的坐标为.
(2)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O、A(4, 0),设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ax(x-4),
代入点B,.解得.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3)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2,设点P的坐标为(2, y).
①当OP=OB=4时,OP2=16.所以4+y2=16.解得.
当P在时,B、O、P三点共线(如图2).
②当BP=BO=4时,BP2=16.所以.解得.
③当PB=PO时,PB2=PO2.所以.解得.
综合①、②、③,点P的坐标为,如图2所示.
图2 图3
考点伸展
如图3,在本题中,设抛物线的顶点为D,那么△DOA与△OAB是两个相似的等腰三角形.
由,得抛物线的顶点为.
因此.所以∠DOA=30°,∠ODA=120°.
6. 思路点拨
1.第(2)题是典型的“牛喝水”问题,点P在线段BC上时△PAC的周长最小.
2.第(3)题分三种情况列方程讨论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
满分解答
(1)因为抛物线与x轴交于A(-1,0)、B(3, 0)两点,设y=a(x+1)(x-3),
代入点C(0 ,3),得-3a=3.解得a=-1.
所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y=-(x+1)(x-3)=-x2+2x+3.
(2)如图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
图2
当点P落在线段BC上时,PA+PC最小,△PAC的周长最小.
设抛物线的对称轴与x轴的交点为H.
由,BO=CO,得PH=BH=2.
所以点P的坐标为(1, 2).
(3)点M的坐标为(1, 1)、(1,)、(1,)或(1,0).
考点伸展
第(3)题的解题过程是这样的:
设点M的坐标为(1,m).
在△MAC中,AC2=10,MC2=1+(m-3)2,MA2=4+m2.
①如图3,当MA=MC时,MA2=MC2.解方程4+m2=1+(m-3)2,得m=1.
此时点M的坐标为(1, 1).
②如图4,当AM=AC时,AM2=AC2.解方程4+m2=10,得.
此时点M的坐标为(1,)或(1,).
③如图5,当CM=CA时,CM2=CA2.解方程1+(m-3)2=10,得m=0或6.
当M(1, 6)时,M、A、C三点共线,所以此时符合条件的点M的坐标为(1,0).
图3 图4 图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