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10.2《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10.2《归去来兮辞 并序》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6 15:5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2 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文学价值:《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仕归隐的宣言书,也是魏晋文学的重要篇章。文章绝大部分篇幅描写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的无限乐趣,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语言优美,韵律和谐,骈散结合,句式整齐又富有变化,多处运用了叠词、对仗等手法,如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等,极具节奏感和音乐美。
精神内涵:体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决归隐田园的思想,表达了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这种追求自由、坚守自我的精神引起了许多文人学士的共鸣,具有超时代意义,能让学生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思考人生的价值和追求。
单元地位:本单元属于 “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任务群。学习这篇文章,有助于学生积累文言阅读经验,培养民族审美趣味,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提升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语言建构与运用:诵读文章,积累重要文言词汇,如 “胡”“谏”“恨”“委心” 等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掌握文言词句,辨析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和重要文言句式,能够准确地翻译全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生平,探究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分析文中所体现的作者情感变化和思想矛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学会辩证地看待作者的人生选择。
审美鉴赏与创造:欣赏作品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文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场景,如归程图、归舍图、归园图、归田图等,感受作者笔下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宁静,了解作品所呈现的情感状态和人生境界,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同时能够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作者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感受古代文人的隐士情怀和人生追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坚守自我、追求自由、热爱自然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基础知识,能够顺畅地朗读和背诵全文,准确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
把握情感与主旨:了解作者辞官归田的原因,深刻体味诗人鄙弃官场、热爱田园的无限欣喜之情,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由的追求。
鉴赏语言与艺术手法: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分析文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等,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理解复杂情感: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如乐中有悲,理解人生短暂之悲、济世不得之悲、理想破灭之悲等,感受作者在归隐与出仕之间的矛盾挣扎,以及最终选择归隐的无奈与坚定。
感悟人生境界与隐士文化:理解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等语句所表达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感悟作者的人生境界,正确认识古代的隐士文化,思考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
探究作品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结合当今社会现实,思考陶渊明的归隐选择和他所代表的文化精神对现代人生的启示,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堂导入
教师活动:引用欧阳修的话 “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篇而已” 来引起学生对本文的关注,接着提问:“在大家的印象中,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陶渊明的诗词,如《归园田居》《饮酒》等。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描述自己印象中的陶渊明,如田园诗人、向往自由、淡泊名利等,列举其作品中一些经典的诗句和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名人评价和对旧知的回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做好铺垫。
作者与背景介绍
教师活动:详细介绍陶渊明的生平经历,包括他出生于破落官僚地主家庭,曾有 “大济于苍生” 的抱负,但因东晋的士族门阀制度严酷,非士族出身的他难有机会实现抱负,加之其性格 “性刚才拙,与物多忤”,导致他在官场中时官时隐,最终选择归隐田园。讲述本文的写作背景,即陶渊明在彭泽令任上八十余日,因看不惯当时政治的黑暗和官场的丑恶,决心 “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后写下了这篇《归去来兮辞》。
学生活动:认真聆听教师的介绍,了解陶渊明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思考这些因素对他的文学创作和思想形成的影响。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为深入解读文本奠定基础。
文体知识讲解
教师活动:介绍 “辞” 这一文体的特点,如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多采用骈偶的修辞手法,讲究韵律和谐,抒情性较强等。可以列举一些其他著名的辞赋作品,如屈原的《离骚》、司马相如的《子虚赋》等,让学生对 “辞” 这一文体有更直观的认识。
学生活动:倾听教师讲解,记录 “辞” 的文体特点,并通过与其他文体的对比,加深对 “辞” 的理解。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相关文体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本文的语言艺术和表现形式。
朗读与正音
教师活动:教师进行范读,要求读音准确、节奏分明、语调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情感。范读结束后,纠正学生易读错的字音,如 “熹微(xī wēi)”“惆怅(chóu chàng)”“壶觞(hú shāng)”“窈窕(yǎo tiǎo)” 等,并强调一些多音字和通假字的读音,如 “以乐琴书以消忧” 中的 “乐” 读 “lè”,“曷不委心任去留” 中的 “曷” 通 “何”,读 “hé”。
学生活动:学生跟随教师的范读,轻声跟读,注意模仿教师的读音、节奏和语调。然后自主朗读,将不认识或读不准的字音标注出来,向教师或同学请教。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同时纠正读音,为理解文意和进一步分析文本做好准备。
文意疏通
教师活动:采用逐段讲解的方式,结合课下注释,详细解释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以及文言句式的特点。如 “田园将芜胡不归” 中的 “胡” 是 “为什么” 的意思,“既自以心为形役” 是被动句,“为” 表被动;“农人告余以春及” 是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 “农人以春及告余”。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并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及时纠正翻译中出现的错误。
学生活动: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理解重点字词和句式的用法。积极参与翻译练习,将自己翻译的内容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为深入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扫除障碍。
文本分析
教师活动:
分析第一段: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 “作者辞官的原因是什么?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他归途中的心情?” 讲解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这几句所表达的作者对过去出仕的反思和对现在归隐的坚定信念。
分析第二段:让学生找出描写作者归家后情景的语句,分析 “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所蕴含的情感,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眷恋。探讨 “携幼入室,有酒盈樽” 等句中体现的归家之乐。
分析第三段: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来表现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的,如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展现的闲适自在的生活场景,以及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所表达的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分析第四段:请学生翻译最后一段,思考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这句话所表达的人生态度,讲解作者在经历了官场的挫折后,回归田园,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思想境界。
学生活动: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认真阅读文本,积极思考,在文中寻找答案,并与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交流。
主动发言,阐述自己对文章各段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解,倾听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补充和完善。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本的逐段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艺术特色鉴赏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从语言、意象、表现手法等方面鉴赏文章的艺术特色。分析文章的语言美,如骈散结合的句式,使文章既有整齐之美,又有灵动之致;大量叠词的运用,如 “遥遥”“飘飘”“欣欣”“涓涓” 等,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探讨文中的意象,如 “松菊” 象征着作者的高洁品格,“田园” 代表着作者向往的自由生活。讲解文章的表现手法,如对比,将官场生活与田园生活进行对比,突出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托物言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追求。
学生活动:结合文本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意象美和表现手法的妙处,举例说明自己对艺术特色的理解,并尝试从文中找出更多的例子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领略陶渊明作品的独特艺术魅力,学习古人优秀的写作技巧。
主题探讨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问题:“陶渊明的归隐是一种消极的逃避,还是一种积极的人生选择?” 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以及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思考和讨论。在学生讨论结束后,邀请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陶渊明的归隐行为和他所代表的文化精神。
学生活动:学生分成小组进行热烈讨论,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分析陶渊明归隐的原因和意义。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言,阐述小组的观点和理由,倾听其他小组的意见,进行思想的碰撞和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思考古代文化精神对现代人生的启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课堂小结
教师活动: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陶渊明的生平经历、文章的写作背景、重点字词和句式、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等方面的内容。强调本文的学习重点和难点,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教师的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内容,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反思,明确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作业布置
教师活动:布置以下作业:背诵全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以 “我看陶渊明的归隐” 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收集陶渊明的其他作品,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进行阅读赏析,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
板块 内容
作者及背景 陶渊明: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名潜,字元亮,“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
背景:陶渊明最后一次出仕,做彭泽令,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归田,作《归去来兮辞》
文体 辞: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比诗自由,比散文整齐,对仗工整,声律和谐,词藻华丽,多用典,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和借景抒情
序 辞官原因:
1. 根本原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2. 现实原因:家贫,亲故劝告,有施展抱负之可能等
3. 直接原因: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
辞的结构与情感 辞官归家:归心似箭,如 “田园将芜胡不归”“恨晨光之熹微”,体现对田园的思念与对官场的决绝。
初抵家门:欣喜若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等句,写归家的喜悦。
闲居在家:天伦之乐、安居之乐,如 “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等,展现田园生活的温馨与闲适。
耕种闲话:享受田园劳作之趣。
纵情山水:山水之乐,“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表现与自然相融的惬意。
乐中隐忧:如 “乐夫天命复奚疑” 等句,透露出对人生的困惑与矛盾
主旨 通过对自己辞官归隐田园生活的描述,表达了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追求返璞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