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9.9 利用位似放缩图形(第一课时)
鲁教版8年级下册 第9章 图形的相似
学习目标
1、理解图形的位似概念,掌握图形位似的性质。
2、会利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把一个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
3、经历位似图形性质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探究、交流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结合思想。
理解定义
应用定义
掌握方法
课堂实施
新知探究
概念学习
概念应用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手机屏幕
放大镜
大屏幕
新知引入
问题提出
问题辨析
深入探究
新知探究
利用位似放缩图形
从生活实例中抽象出数学模型
问题1: 和 的对应边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和数量关系?
新知引入
课堂实施
新知探究
概念学习
概念应用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如图,连接 AO,BO,CO
(2)分别取 AO,BO,CO 的中点 A1,B1,C1,连接 A1B1,B1C1,C1A1
问题2: 和 相似吗?为什么?
思考
问题提出
问题辨析
深入探究
新知探究
ABC
A1B1C1
A1B1C1
ABC
利用位似放缩图形
课堂实施
新知探究
概念学习
概念应用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新知引入
问题提出
问题辨析
问题1
由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问题2
根据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3:
深入探究
新知探究
和 对应边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A1B1C1
ABC
和 相似吗?
ABC
A1B1C1
利用位似放缩图形
问题3: 和 相似吗?
课堂实施
新知引入
问题提出
问题辨析
新知探究
概念学习
概念应用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3)如果A2是OA上任意一点,过点A2作A2B2∥AB,交OB于点B2,作A2C2∥AC交OC于点C2,连接B2C2
深入探究
问题4: 与 的每对对应点所在的直线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思考
新知探究
相似
经过同一点
对应边互相平行
ABC
A2B2C2
A2B2C2
ABC
利用位似放缩图形
且每对 所在的直线都
的 叫做 ,这个点叫做 .
对应边
互相平行(或共线)
对应点
经过同一点
两个相似多边形
位似图形
位似中心
收获——总结概念
①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图中有哪些线段的比等于 与 的相似比?
课堂实施
新知探究
概念学习
概念应用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位似中心
图形放缩
总结概念
探究性质
我学我会
概括方法
性质:
A2B2C2
ABC
位似比
利用位似放缩图形
新知探究
概念学习
概念应用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位似中心
图形放缩
总结概念
探究性质
我学我会
概括方法
课堂实施
利用位似放缩图形
课堂实施
新知探究
概念学习
概念应用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位似中心
图形放缩
总结概念
探究性质
我学我会
概括方法
①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性质:
②位似图形是特殊的相似图形.
利用位似放缩图形
新知探究
概念学习
概念应用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位似中心
图形放缩
我学我会
总结概念
探究性质
概括方法
判断下列图形是不是位似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请指出位似中心;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
旋转
①两个相似多边形;
③对应点所在直线经过同一点.
②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共线;
判定依据
√
×
课堂实施
利用位似放缩图形
图形的位似中心有哪几种情况?
外部
内部
公共顶点
边
思考
众人拾柴火焰高———小组合作
如图,已知 与点O,以点O为位似中心,画出 ,
使它与 是位似图形,并且相似比为3:2.
位似图形上任意一对对应点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等于相似比.
新知探究
概念学习
概念应用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我思我想
我学我做
我知我懂
实战
画法一:
画法二:
A字形
X形
图形的位似
课堂实施
(3) 对应点:根据相似比在射线上确定所画图形的顶点;
课堂实施
新知探究
概念学习
概念应用
课堂小结
我思我想
我知我懂
作业布置
我学我做
(4) 线:顺次连接各点.
位似图形的画法:
(2) 射线:以位似中心或多边形的各顶点为端点作射线;
选
作
定
连
(1) 点:确定位似中心O;
利用位似放缩图形
回扣目标
未来之星 (100分以上) 学习之星 (80分到100分) 进步之星
(80分以下)
你不仅能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而且具备一个良好数学家的学习品质和思维能力, 你必是未来之星。 你不仅掌握了基本知识,还能够进行简单的应用,相信你一定可以超越自己,成为更加优秀的学习之星。
你基本能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如果能够注重在具体问题中的灵魂应用的话,成功就会属于你。
位似图形相似图形对应边互相平行(或共线)对应点所在直线都经过同一点(位似中心)核心素养知识方法定义判定:位似图形一定是相似图形,相似图形不一定是位似图形。性质:画法:同A异X抽象类比从特殊到一般直观想象分类讨论
新知探究
概念学习
概念应用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课本P125知识技能1、2
必做题
选做题
图形的位似
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
------《中庸》
课本P125数学理解、联系拓广
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