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第一册 模块检测卷
一、单选题Ⅰ: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三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各种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列车在轨道上行驶
B.月球绕地球转动
C.树上的苹果从绿色变成红色
2.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地球的自转运动时,地球可以视为质点
B.研究汽车车轮上的一点如何运动时,车轮可以视为质点
C.研究从广州开往北京的一列火车运动时间时,火车可以视为质点
3.正在乘坐缆车上山的某旅游爱好者,感到对面的高山迎面而来,他所选择的参考系是( )
A.高山 B.自己 C.地面
4.下列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
A.本次物理考试时间为60 min
B.学校每天8:00准时上课
C.物理考试10:00结束
5.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位移是矢量,有方向,而路程是标量,无方向
B.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
C.位移不仅取决于物体的初、末位置,还取决于物体实际运动的路径
6.对于重力、重心、弹力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地球表面上任意位置的重力大小处处相等
B.重心是物体所受重力的等效中心,一定在物体上
C.物体产生弹力是因为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
7.两个分力的大小不变,夹角减小时,合力( )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8.下列关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匀变速直线运动是运动快慢相同的运动
B.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相同的运动
C.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9.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石块和木块从同一高度同时从静止开始下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的石块先着地
B.轻的木块先着地
C.着地前的任一时刻,二者具有相同的速度和位移
10.如图为冰壶队的比赛画面.冰壶惯性的大小取决于冰壶的( )
A.速度 B.质量 C.受力
二、单选题Ⅱ: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 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提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的科学家是( )
A.库仑 B.胡克
C.伽利略 D.爱因斯坦
12.在下列各个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
A.力 B.长度 C.密度 D.时间
13.某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3 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7 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
A.0 B.10 m/s
C.5 m/s D.4.2 m/s
14.在一次蹦床比赛中,运动员从高处自由落下,与网作用后,沿着竖直方向弹回,那么运动员在与网接触的这段时间内加速度的方向为( )
A.竖直向上
B.竖直向下
C.与网面平行
D.先竖直向下后竖直向上
15.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 m/s,3 s末速度为10 m/s,则质点加速度的大小为( )
A.4 m/s2 B.3 m/s2 C.2 m/s2 D.1 m/s2
16.在足够长的光滑斜面上,有一物体以10 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运动,如果物体的加速度始终为 5 m/s2,方向沿斜面向下,那么物体在2 s内的位移大小是( )
A.15 m B.20 m C.25 m D.30 m
17.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经过s位移时的速度是v,那么经过2s位移时的速度是( )
A.v B.2v C.2v D.4v
18.从距水平地面高5 m的位置,将小石块以某一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请根据h=gt2计算小石块下落时间为( )
A.0.5 s B.1 s C.2 s D.2.5 s
19.如图所示,一小球悬挂于轻绳下端,并与光滑斜面接触,处于静止状态.若绳保持竖直,则小球的受力为( )
A.重力、绳的拉力
B.重力、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斜面的支持力
D.重力、下滑力、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20.在同一平直公路上有A、B两辆汽车,它们的vt图像分别为a、b,a线平行于时间轴,b线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根据图像可知( )
A.A车静止,B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B.A车静止,B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A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做减速直线运动
21.数字0.001 0有几位有效数字( )
A.1 B.2 C.3 D.4
22.通电源、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这两个操作的时间关系应当是( )
A.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
B.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
C.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
D.不同的实验要求不同
23.一轻质弹簧原长6 cm,劲度系数为100 N/m,在 2 N 的拉力作用下(弹簧未超过弹性限度)该弹簧的长度为( )
A.2 cm B.4 cm C.6 cm D.8 cm
24.工人卸货时常利用斜面将重物从高处滑下.如图,三个完全相同的货箱正沿着表面均匀的长直木板下滑,货箱各表面材质和粗糙程度均相同.若1、2、3号货箱与直木板间摩擦力的大小分别为f1、f2和f3,则( )
A.f1C.f1=f325.F1、F2是相互垂直的两个共点力,已知F1=8 N,F2=6 N,则它们的合力大小为( )
A.14 N B.2 N C.10 N D.48 N
26.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下列图中错误的是( )
27.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在F=kma中,k的数值由F、m、a的单位决定
B.牛顿第二定律说明当物体有加速度时,物体才受到外力的作用
C.加速度的方向总跟合力的方向一致
D.当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
28.如图所示,一箱苹果沿着倾角为θ的斜面,以速度v匀速下滑.在箱子的中央有一个质量为m的苹果,它受到周围苹果对它作用力的合力的方向( )
A.沿斜面向上 B.沿斜面向下
C.竖直向上 D.垂直斜面向上
29.如图是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实验中打出的部分纸带,A、B、C为计数点,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打A点时小车的速度为0,则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 )
A.0.2 m/s2 B.2.0 m/s2
C.0.1 m/s2 D.1.0 m/s2
30.在“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弹力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x0表示( )
A.劲度系数
B.弹簧伸长量
C.弹簧原长
D.砝码质量
31.关于超重与失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梯在上升时,物体总是处于超重状态
B.电梯在下降时,物体总是处于失重状态
C.在超重现象中,物体的重力增大
D.在超重和失重现象中,物体的重力均不变
32.一质量为40 kg的同学站在电梯内,若电梯以0.25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设竖直向上为正方向,g取10 m/s2,则该同学对电梯的压力为( )
A.-410 N B.-390 N
C.410 N D.390 N
33.以卵击石,鸡蛋破碎而石头完好,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比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小
B.先有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后有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
C.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D.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能抵消
34.如图为战机大仰角沿直线减速爬升的情境,则战机在爬升过程中所受合力方向( )
A.竖直向上
B.与速度方向相同
C.与速度方向相反
D.与速度方向垂直
35.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所示,则读数为( )
A.4.3 N B.4.6 N C.5.2 N D.5.4 N
36.汽车在水平公路上运动时速度大小为108 km/h,司机突然以5 m/s2的加速度刹车,则刹车后8 s内汽车滑行的距离为( )
A.50 m B.70 m C.90 m D.110 m
37.如图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4.0×103 kg,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800 N,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5 s内测出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是0.05 m/s,则空间站的质量为( )
A.7.6×104 kg B.8.0×104 kg
C.4.0×104 kg D.4.0×103 kg
38.A、B、C三质点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则在0~t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质点C的平均速度最小
C.三个质点的位移大小相等
D.质点A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大
39.如图所示,是甲、乙两质点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的 vt图像,由图可知( )
A.t=0时刻,甲的速度大
B.甲、乙两质点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在5 s末以前甲质点速度大
D.t=5 s时,甲、乙两质点在同一位置
40.静置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一个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作用而运动,F的大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在0~t1时间内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三、多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 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少选且正确得1分,未选、错选均不得分.
41.下面列举的几种速度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是8 m/s,指的是平均速度
B.汽车以40 km/h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指的是瞬时速度
C.汽车经过路标时的速度是9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
D.子弹在枪管里的速度是400 m/s,指的是平均速度
42.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at图像 B.乙是vt图像
C.丙是vt图像 D.丁是at图像
43.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依靠实验事实,直接归纳总结得出的
B.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可靠实验为基础,通过抽象出理想化实验而得出的结论
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44.重力为100 N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至少要用35 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运动起来.运动起来以后,用3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匀速运动(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箱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0 N
B.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35 N
C.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0.35
D.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0.3
45.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完全相同的物体,A、B两物体分别受拉力F1、F2,C物体受推力F3,三物体均在同一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最小
B.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其重力大小相等
C.C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最大
D.C物体所受合力最大
46.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细线应保持与木板表面平行
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后都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C.用盘和重物的总重力作为细线的拉力,对实验结果会产生误差
D.为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把木板的左端适当垫高
47.自卸式货车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如图所示.在车厢由水平位置缓慢地抬起到一定高度且货物还未滑离车厢的过程中,货物所受车厢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都在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N逐渐减小 B.FN先减小后不变
C.f逐渐增大 D.f先增大后不变
48.如图所示,滑块A以一定速度冲上斜面,沿斜面向上运动,斜面体B在地面上保持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A受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B.滑块A受B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上
C.滑块A做加速运动
D.滑块A做减速运动
49.如图所示,细绳MO和NO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长度MO>NO,则在不断增加重物重力G的过程中(绳OC不会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O绳先被拉断
B.MO绳先被拉断
C.细绳MO和NO同时被拉断
D.绳子断前重物G所受合力为零
50.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顺时针匀速运行的速度为 4 m/s,传送带两端A、B间距离为10 m,当质量为 5 kg 的物体无初速度地放上传送带A端后,物体将被传送到B端.已知传送带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传送带A端运动到B端一直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B.物体在传送带上做匀加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
C.物体从传送带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为2.5 s
D.物体从传送带A端运动到B端的时间为3.5 s
必修第一册 模块检测卷
1.C 2.C 3.B 4.A 5.A 6.C 7.B 8.C 9.C 10.B
11.C 通过“理想斜面实验”,伽利略提出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12.A 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故A正确;长度、密度、时间都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故B、C、D错误.
13.A 此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的位移是0,由平均速度计算公式,可知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是0,A正确,B、C、D错误.
14.D 运动员与网刚接触时,弹力小于重力, 加速度竖直向下,当弹力大于重力时,加速度竖直向上,故D正确,A、B、C错误.
15.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a== m/s2=3 m/s2.
16.D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式有s=v0t+at2=10×2 m+×5×22 m=30 m.
17.A 因为从静止开始运动,即初速度为零,根据速度与位移关系式得v2=2as,v′2=2a·2s,联立两式解得v′=v,A正确,B、C、D错误.
18.B 根据h=gt2,得t== s=1 s.
19.A 由题意可知,小球和光滑斜面接触,受到重力和绳的拉力,斜面对小球没有弹力,若有弹力,则小球不能处于平衡状态,故A正确,B、C、D错误.
20.C 由题图可知,A车速度大小和方向保持不变,做匀速直线运动,B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故C正确,A、B、D错误.
21.B 0.001 0有“1”及“1”后面的“0”2位有效数字,故B正确,A、C、D错误.
22.A 使用打点计时器时,应先接通电源,然后释放纸带让纸带(随物体)开始运动,如果先释放纸带,再接通电源或释放纸带的同时接通电源,由于重物运动较快,不利于数据的采集和处理,会对实验产生较大的误差;先接通电源,再释放纸带,可以使打点稳定,可提高纸带利用率.
23.D 根据胡克定律F=kx=k(l-l0),则该弹簧的长度为 l=+l0= m+6 cm=8 cm.
24.D 根据滑动摩擦力的公式f=μFN,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只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由题可知三个货箱各表面材质和粗糙程度均相同,压力大小也相同,故摩擦力相同,即f1=f2=f3.
25.C 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大小为F==10 N.
26.C 将物体所受重力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A、B、D均符合题意,C中的重力应分解为水平向左的分力和垂直斜面向下的分力,故A、B、D正确,C错误.
27.B 在F=kma中,当质量的单位为kg、加速度的单位为 m/s2、合力的单位为N时,k=1,故A正确;在牛顿第二定律中,加速度与合力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合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力的方向一致,当合力为零时,加速度也为零,故B错误,C、D正确.
28.C 一箱苹果整体向下匀速运动,其中央的一个苹果也一定做匀速运动,受到的合力为零.由于中央的那一个苹果只受重力与它周围苹果对它的作用力,故重力与它周围苹果对它作用力的合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它受到周围苹果对它作用力的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C正确.
29.B 根据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推导公式Δx=aT2,代入数据得a== m/s2=
2.0 m/s2.
30.C 题图中纵轴截距x0表示弹簧弹力为零时所对应的弹簧长度,而弹簧弹力为零时所对应的弹簧长度为弹簧原长.故选C.
31.D 电梯匀速上升时,加速度为零,既不超重也不失重,故A错误;电梯匀速下降时,加速度为零,既不超重也不失重,故B错误;在超重现象中,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的重力,但物体的重力没有变化;在失重现象中,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的重力,但物体的重力也没有变化,故C错误,D正确.
32.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mg=ma,可得F=m(g+a)=410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该同学对电梯的压力大小为410 N,方向竖直向下,则为-410 N.
33.D 鸡蛋对石头的作用力与石头对鸡蛋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时出现,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故A、B、C错误,D正确.
34.C “歼10”战机大仰角沿直线减速爬升,说明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合力方向与加速度方向又相同,所以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35.B 由题图可知,弹簧测力计读数为4.6 N,B正确.
36.C 汽车刹车后到停止运动所用的时间为t== s=6 s,即汽车在6 s末已停止运动,则刹车后8 s内滑行的距离就是6 s内的位移,得s=t=×6 m=90 m.
37.A 加速度a== m/s2=0.01 m/s2,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M+m)a,可知空间站的质量为M=-m= kg-4.0×103 kg=7.6×104 kg,故A正确,B、C、D错误.
38.C st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则可知质点B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由题图可知,运动时间相同,位移相同,则由=可知三个质点平均速度相同,故B错误,C正确;st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则由题图可知质点A运动的速度越来越小,故D错误.
39.B t=0时刻,甲的速度为零,乙的速度不为零,故乙的速度大,选项A错误;因为甲、乙的vt图像都是直线,且斜率为正,故甲、乙两质点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在5 s末以前乙质点速度大,5 s内乙的位移更大,故 t=5 s时,甲、乙两质点不在同一位置,选项C、D错误.
40.C 物体在拉力作用下先加速,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F-f=ma,由题图可知,拉力一直减小,所以加速度先减小,当拉力与摩擦力等大时,加速度为零,然后拉力小于摩擦力,物体将做减速运动,有f-F=ma,可知,随着拉力的减小,加速度将变大.
41.AD 某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是8 m/s,所指为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为一个过程中或一段时间内的速度,是平均速度,故A正确;汽车以 40 km/h 的速度通过一座大桥,指的是一段时间内的速度,是平均速度,故B错误;汽车经过路标时的速度是90 km/h,指的是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故C错误;子弹在枪管里的速度是 400 m/s,指的是一个过程中的速度,为平均速度,故D正确.
42.BD 若甲是at图像,则加速度减小,说明物体不做自由落体运动,故A错误;若乙是vt图像,其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故B正确;若丙是vt图像,其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物体做非匀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若丁是at图像,加速度不变,说明做自由落体运动,故D正确.
43.BD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但它是以可靠实验为基础,通过抽象出理想化实验而得出的结论,故A错误,B正确;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指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C错误,D正确.
44.ABD 因为用30 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匀速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木箱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30 N,故A正确;因为重力为100 N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至少要用35 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运动起来,所以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35 N,故B正确;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μFN,动摩擦因数μ===0.3,故C错误,D正确.
45.ABC 设三个物体的重力均为G,将A、C两个物体所受的拉力和推力分解为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分力,则由平衡条件知三个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大小分别为FNA=G-F1y,FNB=G,FNC=G+F3y,由此可知,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最小,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其重力大小相等,C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最大,故A、B正确;由滑动摩擦力公式f=μFN,μ相同,则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小,C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最大,又由于三物体均在同一水平面上匀速运动,由平衡条件可知,这三个物体所受合力都等于零,故C正确,D错误.
46.AC 木板的右端适当垫高平衡摩擦力后,题图中细线应保持与木板表面平行,拉力才能等于小车所受合力,A正确;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后,小车的重力沿斜面的分力和摩擦力仍能抵消,即mgsin θ=μmgcos θ,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B错误;由于盘和重物加速下落,所以拉力小于重力,当用盘和重物的总重力来表示拉力时,对实验结果会产生误差,C正确;为了消除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把木板的右端适当垫高,使重力沿斜面的分力等于摩擦力,则小车受到的合力等于拉力,D错误.
47.AC 设车厢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则FN=mgcos θ,f=mgsin θ,θ逐渐增大,故FN逐渐减小,f逐渐增大.
48.AD 滑块A相对B向上滑动,所以受到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故A正确,B错误;对滑块A受力分析,如图所示,滑块A受到的合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即加速度方向沿斜面向下,与速度方向相反,所以滑块A做减速运动,故C错误,D正确.
49.AD 重物对O点拉力等于重物重力,此力有两个效果:一是使绳NO拉紧;二是使绳MO拉紧;按力的作用效果把重物对O点的拉力进行分解,如图所示,
由此可知绳NO受到的力大于绳MO受到的力,当重力逐渐增大,绳NO先达到最大拉力,绳NO先断,故A正确,B、C错误;根据平衡条件可知,绳子断前重物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保持不变,故D正确.
50.BD 物体的加速度a==μg=0.2×10 m/s2=2 m/s2,由vt=v0+at,可知t=2 s时物体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此时物体向前运动的距离为s=at2=×2×22 m=4 m<10 m,此后物体与传送带相对静止,不再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物体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t总=2 s+ s=3.5 s,故A、C错误,B、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