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1-06 15:4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QQABaQYUwo4gCAwAAkABTAAACATB5gqCRQ0wHWACw0CkkQMsQoGkgiLCSCgAMawgVOAQGEuAAIoQADACBBCNAINBIAAB=A}#A}=}#}
{#{QQABaQYUwo4gCAwAAkABTAAACATB5gqCRQ0wHWACw0CkkQMsQoGkgiLCSCgAMawgVOAQGEuAAIoQADACBBCNAINBIAAB=A}#A}=}#}
{#{QQABaQYUwo4gCAwAAkABTAAACATB5gqCRQ0wHWACw0CkkQMsQoGkgiLCSCgAMawgVOAQGEuAAIoQADACBBCNAINBIAAB=A}#A}=}#}
{#{QQABaQYUwo4gCAwAAkABTAAACATB5gqCRQ0wHWACw0CkkQMsQoGkgiLCSCgAMawgVOAQGEuAAIoQADACBBCNAINBIAAB=A}#A}=}#}
{#{QQABaQYUwo4gCAwAAkABTAAACATB5gqCRQ0wHWACw0CkkQMsQoGkgiLCSCgAMawgVOAQGEuAAIoQADACBBCNAINBIAAB=A}#A}=}#}
{#{QQABaQYUwo4gCAwAAkABTAAACATB5gqCRQ0wHWACw0CkkQMsQoGkgiLCSCgAMawgVOAQGEuAAIoQADACBBCNAINBIAAB=A}#A}=}#}
{#{QQABaQYUwo4gCAwAAkABTAAACATB5gqCRQ0wHWACw0CkkQMsQoGkgiLCSCgAMawgVOAQGEuAAIoQADACBBCNAINBIAAB=A}#A}=}#}
{#{QQABaQYUwo4gCAwAAkABTAAACATB5gqCRQ0wHWACw0CkkQMsQoGkgiLCSCgAMawgVOAQGEuAAIoQADACBBCNAINBIAAB=A}#A}=}#}
答案
A卷(共 100 分)
第 I卷(选择题,共 24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3分,共 12 分)
1. B(“悄然”的“悄”应读“qiǎo”)
2. C
3. C(A项“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黄山的石、雾、松本就是天然形成,不能
用该词形容;B项“振聋发聩”指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
醒糊涂麻木的人,此处形容掌声不恰当;C项“正襟危坐”形容严肃或恭敬地坐着,使用正
确;D项“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是褒义词,不能用于形容犯罪团伙,此处应
用“处心积虑”。)
4. D(A 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不是”;B项成分残缺,应在“文明健康”后加上“的
生活方式”;C项“了解、学习”与“环保意识”搭配不当,可删去“和环保意识”。)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 3分,共 12分)
5. A
6. C(A 项“以”,前者是“把”的意思,后者是“用”的意思;B项“而”,前者表修饰,
后者表顺承;C项“之”都是结构助词“的”;D项“为”,前者是“被”的意思,后者是
“是”的意思。)
7. B
8. B(“广居”“正位”“大道”分别比喻“仁”“礼”“义”,顺序错误,应为“仁”
“义”“礼”。)
第 II卷(其他类型,共 76 分)
三、默写(共 6分)
9. (1)①采菊东篱下;②烽火连三月;③蓬舟吹取三山去。
(2)《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四、现代文阅读(共 10分)
10. ①数量众多;②形态各异;③名字富有韵味;④历史悠久;⑤蕴含丰富文化内涵;⑥
传说动人;⑦建筑特色鲜明(任选四点即可)
11. 应放在第②段后面。理由:材料讲述了落瓜桥的传说,第②段主要介绍苏州古桥有许
多动人传说,落瓜桥的传说与该段内容相符,且“苏州的每一座古桥,都有着它独自的风
姿与神韵,都有一段或多或少的动人故事”起到了总结上文传说内容并引出下文对其他古
桥介绍的作用,所以放在第②段后更合适。
12. “现存”表明范围,强调宝带桥在我国目前现存的古桥中是最长的多孔石拱桥,体现
了语言的准确性;“并称为”表明宝带桥与其他三座桥地位相当,共同被视为著名古桥,
突出了宝带桥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使表达更严谨。
B卷(共 50 分)
一、诗歌鉴赏(共 4分)
1. ①重阳节是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一天有登高、赏菊等习俗,常象征着团聚、欢乐等。诗
中提及重阳节,与诗人“今日蜀州生白发,瓦炉独试雾中茶”的孤独现状形成鲜明对比,
突出了诗人的孤寂之感。②重阳节的往昔“事豪华”与如今的凄凉形成反差,更能引发读
者对诗人经历和心境变化的思考,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2. 本诗中的“独”字,写出了诗人年老白发时独自在蜀州试茶的孤独寂寞,往昔的繁华不
再,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壮志难酬的落寞。晏殊《浣溪沙》中的
“独”字,表现了词人在小园香径中独自徘徊的情景,传达出他对春光易逝、美好事物不
再的惋惜,以及淡淡的忧伤和惆怅之情。
二、文言文阅读(共 12分)
3. D(“左右”在这里是“身边的人”的意思。)
4. (1)你自有县令,为什么到这里来呢?
(2)(张允济)曾经在路上遇到一位种葱的老妇人,(老妇人)搭建了小草屋看守葱。
5. ①他以德育人,治理有方,让百姓怀念。如在武阳县令任上,他用智慧解决了牛归属的
纠纷,使妻家认错归还牛,让百姓信服。②他心系百姓,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当种葱老
妇人葱被偷时,他召集附近十里的男女进行查验,成功抓到偷葱者;当行人遗落衣衫时,
他告知路人东西会在原处,让行人顺利找回,这些事例体现了他对百姓的关怀,所以值得
百姓怀念和远近称赞。
三、名著及现代文阅读(共 22分)
(一)名著阅读(4分)
6. C
7. C(擅长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的是螳螂。)
(二)现代文阅读(18 分)
8. ①有许多与北平相似之处,能稍减老舍的乡思;②有许多老友在此,让他感到快乐;③
文艺界友人众多,大家为抗战受苦却坚守气节,令他悲喜交集;④有民族的巧手,保存了
传统手工艺;⑤成都人健谈,文化氛围浓厚;⑥有丰富精彩的戏曲文化,如川剧等。
9. ①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强调了为抗战受苦、坚守气节而瘦弱衰老的合理
性和必然性。②表达了老舍对友人因抗战而遭受苦难却坚守气节的敬佩与同情,同时也流
露出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③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引发读者的共鸣。
10. ①这一段表达了老舍对在成都期间得到帮助和招待的感谢之情,体现了他的感恩之心。
②看似与主题无关,但从侧面反映出成都人的热情好客,这也是成都可爱之处的一个方面,
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成都的形象更加丰满。③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行文更加自然流畅,
不显得突兀。
11. A。理由:文章主要围绕成都的人文方面展开,如与北平的相似之处、老友重逢、文艺
界友人、成都人的健谈、戏曲文化等,体现了成都的人文魅力,与《人文成都》的主题相
符。而文章对民俗、历史、古迹方面虽有涉及,但并非重点,所以最适合编入《人文成都》。
四、语言运用(共 12 分)
12. (1)①自然风光壮丽;②文化底蕴深厚;③交通便利发达;④美食独具魅力。
(2)①如何理解这句宣传口号呢;②是如梦如幻的自然美景的代表;③文化与旅游深度融
合;④一对相互依存的孪生兄弟。
(3)③②④①。理由:③句引出饮食与文学关系密切这一话题,应为首句;②④句按照时
间顺序,分别列举了《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以及《水浒传》《红楼梦》中饮食与文
学的关联;①句总结饮食和文学融合成为独特文化,为末句。所以顺序为③②④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