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2 热学、光学实验(原卷版+解析版)——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知识与题型(全国通用)

文档属性

名称 专题22 热学、光学实验(原卷版+解析版)——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知识与题型(全国通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1-06 22:06:2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2 热学、光学实验
一、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装置图:
1.原理:d=。
2.对“V”的测量
(1)配制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设其浓度为n;
(2)用注射器吸取一段油酸溶液,读出它的体积为V0;
(3)再把它一滴滴地滴入烧杯中,记下液滴的总滴数N;
(4)则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V=n。
3.对“S”的测量
(1)浅盘里盛水,把适量的爽身粉均匀撒在水面上;
(2)用注射器向水面上滴1滴油酸酒精溶液,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带方格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下薄膜的形状;
(3)数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个数n0,不足半个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
(4)用正方形的个数乘单个正方形的面积S0(即n0S0)计算出油膜的面积S。
二、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装置图:
1.用注射器封闭一段空气,把橡胶套塞住,保证气体的质量不变。
2.读出空气柱的长度L和空气柱的压强p。
3.缓慢向下压或向上拉,分别读取空气柱的长度和气体压强的大小,记录数据。
4.根据数据得出p-V图像或p-图像,得出p、V的关系。
三、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装置图:
1.原理:n=。
2.操作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玻璃砖放在纸上,描出玻璃砖的两个边a和a′。
(2)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两个大头针A、B,AB的延长线与直线a的交点就是O,眼睛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看两个大头针,此时再插入第三个大头针C,使它把A、B都挡住,再插第四个大头针D,使它把前三个大头针都挡住。
(3)取下玻璃砖,把AB、CD用直线连接起来,分别交直线a、a′于O、O′,再连接OO′,用量角器得出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如图甲所示,代入公式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3.也可以作单位圆,如图乙所示,测量EF和GH的长度,用公式n=得出玻璃的折射率。
四、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装置图:
1.原理:λ=Δx;双缝间距d是已知的,双缝到屏的距离l可以用刻度尺测出,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需要用测量头测出,先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与条纹中心对齐,记下手轮的读数,然后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另一条纹的中心对齐,再次记下手轮上的读数,用两次读数之差计算相邻两个条纹间距离Δx。
2.操作步骤
(1)先取下双缝,打开光源,调节光源的高度和角度,使它发出的光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然后放好单缝和双缝,注意使单缝和双缝平行,尽量使缝的中点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2)在单缝与光源之间放上滤光片就可以观察到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3)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l和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
(4)改变滤光片的颜色和双缝的距离,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并求出波长的大小。
3.d是已知的,l和n个条纹间的距离a是直接测量值,则由λ=Δx=得波长。
题型1 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2024 江汉区模拟)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油酸1.0mL注入容量瓶内,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到达250mL的刻度线为止,得到油酸酒精混合溶液;
②用滴管吸取混合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内溶液达到1.0mL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
③取一滴混合溶液滴在浅盘内的水面上(已撒爽身粉),待油膜稳定后,数得油膜占面积为1cm2小格子120格。
(1)请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该实验中的理想化假设是 。
A.将油膜看成单分子层油膜
B.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C.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D.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
(3)利用单分子油膜法可以粗测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已知体积为V的一滴纯油酸在水面上散开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这种油酸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表达式为NA= (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可能用到π)。
(4)小明查阅资料后发现,计算结果明显偏小,可能由于 。
A.爽身粉撒得太厚了
B.将上述油酸酒精溶液置于一个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
C.求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少记了10滴
D.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解答】解:(1)油膜面积约占120格,面积约为
S=120×1×10﹣4m2=1.2×10﹣2m2
一滴油酸酒精溶液含有纯油酸的体积为
油酸分子的直径约等于油膜的厚度
(2)该实验中的理想化假设是:将油膜看成单分子层油膜、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故ABD正确,C错误。
故选:ABD。
(3)设一个油酸分子体积为V,则
则阿伏加德罗常数
(4)A.油酸分子直径
其中V是纯油酸的体积,S是油膜的面积
爽身粉撒得太厚油膜不容易散开,则S取值偏小,导致d偏大,故A错误;
B.油酸酒精溶液置于一个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酒精挥发使溶液的浓度增大,则V取值偏小,导致d偏小,故B正确;
C.求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少记了10滴,由
可知,一滴油酸溶液的体积偏大,则纯油酸的体积将偏大,导致d偏大,故C错误;
D.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则S取值偏小,导致d偏大,故D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1)3.3×10﹣9;(2)ABD;(3);(4)B。
(2024 内江模拟)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步骤如下:
A.把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膜的轮廓
B.向浅盘中倒入适量的水,并向水面均匀地撒入痱子粉
C.将1mL纯油酸加入酒精中,得到2×103mL的油酸酒精溶液
D.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薄膜的面积S(坐标纸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20mm)
E.将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50滴溶液的体积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 (填步骤前的字母)。
(2)实验中使用到油酸酒精溶液,其中,酒精的作用是 。
A.可使油酸和痱子粉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轮廓
B.有助于测量一滴油酸的体积
C.有助于油酸的颜色更透明便于识别
D.对油酸溶液起到稀释作用
(3)如图,为描出的油酸膜轮廓,油酸膜的面积约为 m2。
(4)已知50滴溶液的体积为1mL,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 m(保留两位小数)。
(5)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小,可能是由 。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酒精溶液配制的时间较长,酒精挥发较多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
【解答】解:(1)实验步骤可按时间顺序、逻辑关系进行排序,首先是准备阶段:将1mL纯油酸加入酒精中,得到2×103mL的油酸酒精溶液(步骤C),将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50滴溶液的体积(步骤E);其次是操作阶段:向浅盘中倒入适量的水,并向水面均匀地撒入痱子粉(步骤B),把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膜的轮廓(步骤A),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薄膜的面积S(坐标纸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20mm)(步骤D),所以正确的顺序是CEBAD。
(2)实验中使用到油酸酒精溶液,其中酒精溶液的作用是对油酸起到稀释作用,酒精稀释油酸是为了进一步减小油酸的密度,使油酸分子尽可能的少在竖直方向上重叠,更能保证其形成单层分子油膜;
故选:D。
(3)根据描出的油膜轮廓,不足半格的舍去,超过半格的按一格计算,得出共有61格,则油膜面积为
S=61×202mm2=24400mm2=0.0244m2
(4)1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油酸的体积为
油酸分子直径为
(5)A.油酸未完全散开,则会使S偏小,d偏大,故A错误;
B.油酸酒精溶液配制的时间较长,酒精挥发较多,油酸所占的比例变大,实验数据处理仍然按照挥发前的浓度计算,即算出的纯油酸体积偏小,则会使V偏小,d偏小,故B正确;
D.求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根据公式
可知,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的纯油酸体积会偏小,这将导致纯油酸体积的计算值小于实际值,则会使V偏小,d偏小,故D正确;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则会使S偏小,d偏大,故C错误;
故选:BD。
故答案为:(1)CEBAD;(2)D;(3)0.0244;(4)4.10×10﹣10;(5)BD。
题型2 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024 茂名二模)某同学为了测量固体药物的体积,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测量装置(装置密封性良好)。
要测量步骤如下:
①把待测药物放进注射器内;
②把注射器活塞推至适当位置,然后将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连接;
③移动活塞,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值V,以及气体压强值p;
④重复上述步骤③,多次测量;
⑤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图像,并利用图像计算药物体积。
(1)在操作步骤③中, (选填“缓慢”“快速”或“以任意速度”)移动活塞。
(2)在操作步骤⑤中,为了得到直线图像,纵坐标是V,则横坐标应该选用 (选填“p”“”或“p2”)。
(3)选择合适的坐标后,该同学通过描点作图,得到的直线图像如图乙所示,其延长线分别交横、纵坐标于a、b,则待测药物的体积为 (用题目中已知量表示)。
(4)由于压强传感器和注射器连接处软管存在一定容积,由此造成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解答】解:(1)在操作步骤③中,为了保证气体温度不变,应缓慢移动活塞。
(2)设固体药物的体积为V0,以气体为对象,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
p(V﹣V0)=C
整理可得
为了得到直线图像,纵坐标是V,则横坐标应该选用。
(3)根据
结合图乙图像可知,待测药物的体积为
V0=b
(4)由于压强传感器和注射器连接处软管存在一定容积,设该容积为V1,以气体为对象,根据玻意耳定律可得
p(V+V1﹣V0真)=C
整理可得
结合图乙可知
V0真﹣V1=b=V0测<V0真
可知造成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故答案为:(1)缓慢;(2);(3)b;(4)偏小。
(2024 桃城区校级模拟)某实验小组使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等压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注射器中密封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柱塞下使用细绳悬挂一重物,整个装置置于控温箱内,控温箱内气体始终与外界相通,通过改变控温箱温度读取多组温度、体积数值,并作体积﹣热力学温度图像。
(1)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变控温箱温度后,应等待足够长时间,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取空气柱体积
B.柱塞处涂抹润滑油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而非密封气体
C.实验过程要保证空气柱密闭性良好
(2)若实验操作规范无错误,作出V﹣T图像,如图乙所示,图像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
(3)改变重物质量,再次实验,得到两条直线,如图丙所示,两条直线斜率分别为k1、k2,重物及柱塞质量之和分别为m1、m2,若测得柱塞横截面积为S,重力加速度为g,大气压强可表示为: (忽略柱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使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4)某组员认为:若将控温箱密闭,与外界大气不相通,当控温箱内温度缓慢升高时,柱塞和重物的高度会不降反升,请问其观点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不正确”)。
【解答】解:(1)实验过程涂抹润滑油是为了保证空气柱密闭性良好;改变控温箱温度后,应等待足够长时间,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取空气柱体积,故AC正确,B错误。
故选:AC;
(2)设橡胶塞内气体体积为△V,则有:,即,所以图像不过原点的原因是未考虑橡胶塞内气体体积;
(3)由(2)知:,,对柱塞及重物受力分析:p1S+m1g=p0S,p2S+m2g=p0S,解得:;
(4)若将控温箱密闭,当控温箱内温度升高时,假设柱塞不动,有:,注射器内气体与控温箱内气体温度始终相同,p空气柱<p控温箱,所以△p空气柱<Δp控温箱,所以柱塞会上升,故正确。
故答案为:(1)AC;(2)未考虑橡胶塞内气体体积;(4)正确。
题型3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2024 甘肃模拟)(1)“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某同学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aa′和bb′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甲所示。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P3和P4,在插P3和P4时,应使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插上大头针P3,使P3仅挡住P2的像
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的像和P2的像
C.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D.插上大头针P4,使P4仅挡住P3
(2)在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为了减小作图误差,P3和P4的距离应适当取大些
B.如果光在界面aa′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将不会进入玻璃砖
C.不论光以什么角度从aa′射入,经一次折射后到达界面bb′都能射出
(3)另一位同学在“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为了防止笔尖碰到玻璃砖面而损伤玻璃砖,该同学画出的玻璃砖界面aa′、bb′如图乙所示。其他操作均正确,该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解答】解:(1)大头针P1、P2、P3、P4理论上都应在同一光路上,所以该同学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有: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的像和P2的像,接着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故选:BC;
(2)A.为了减小作图误差,P3和P4的距离应适当取大些,故A正确;
B.全反射必须是:①光由光密介质射向与光疏介质的交界面时,②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才能发生,所以即使光在界面aa′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也不会发生全反射,而一定会折射进入玻璃砖,故B错误;
C.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光在aa′的入射角为β,根据折射定律有
不论光以什么角度从aa′射入,经一次折射后到达界面bb′时的入射角都会小于全反射临界角,所以都能射出,故C正确。
故选:AC;
(3)如图所示
实线为实际的光路图,虚线为实验中作出的折射光线,可知作出的折射光线相比实际折射光线沿逆时针转动了一个角度,所以折射角α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而由于玻璃砖上表面与aa′平行,所以入射角β的测量值等于真实值,因此玻璃砖折射率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小。
故答案为:(1)BC(2)AC(3)偏小。
(2024 重庆模拟)某小组同学在学校实验室利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原理如图甲所示,他们组提出的处理数据方案是:多次测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作出sini﹣sinr的图像,利用图像求出玻璃的折射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后,玻璃砖在纸上的位置不可移动
B.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取得小些,可以提高精确度
C.玻璃砖应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较大且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以免影响折射率的测定结果
(2)采用该组同学数据处理方案,玻璃折射率计算式为n= (用θ1、θ2表示)。
(3)设计好方案后实验操作时发现忘带量角器,只带了刻度尺。于是他们将光线与玻璃砖上aa'表面与bb'表面的交点分别设为O点和P点,过P点做玻璃砖aa'表面的垂线PQ,再将入射光线延长与PQ交于点M,如图乙所示。测得OP=L1,OM=L2,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 。
【解答】解:(1)A.实验开始后,玻璃砖在纸上的位置不可移动,否则对入射角和折射角的确定和测量带来影响,故A正确;
B.插在玻璃砖同侧的两枚大头针间的距离尽量大些,可以减小在确定入射方向和出射方向时带来误差,故B错误;
C.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大的玻璃砖,可以减小测量折射角的误差;两光学面是否平行对实验误差无影响,因此选用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不能减小误差,故C错误。
故选:A。
(2)根据折射定律
(3)根据数学知识,
根据上述(2),折射率。
故答案为:(1)A;(2);(3)。
题型4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2024 连山区校级模拟)如图1所示是“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的装置。实验时,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为了测量单色光的波长,滤光片需要安装在凸透镜前
B.若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可减少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
C.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量头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
(2)在某次测量绿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条纹中心对齐,将该亮条纹记为第1条亮条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此时的示数为 mm,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条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3所示,由此可求得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 mm。
(3)若双缝间距d=0.25mm,双缝到屏的距离l=75.00cm,则所测绿光的波长为 nm。
(4)若其他条件不变,把滤光片换为红色滤光片,则在屏上观察到的条纹间距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
【解答】解:(1)A.在做双缝干涉实验时,先让光源光线通过凸透镜会聚后,通过滤光片形成单色光,故A错误;
B.根据可知,若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则相邻亮条纹的中心间距减小,则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将增多,故B错误;
C.由于相邻两条亮纹间距较小,直接测量误差较大,可用测量头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利用“累积法”来减少测量误差,故C正确。
故选:C。
(2)由图2可知,此时的示数为
x1=5.5mm+0.270mm=5.770mm
由图3可知,此时的示数为
x2=13.5mm+0.370mm=13.870mm
所以相邻亮条纹中心间距为
(3)根据可知,所测绿光的波长为
(4)根据可知,若其他条件不变,把滤光片换为红色滤光片,则单色光的波长变大,则在屏上观察到的条纹间距会变大。
故答案为:(1)C;(2)5.770,1.620;(3)540;(4)变大。
(2024 临川区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利用双缝干涉测定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双缝的间距d=0.4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60cm,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
(1)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则分划板在图乙中A位置时游标卡尺的读数(如图丙所示)xA= mm,在B位置时游标卡尺的读数xB=14.9mm,则该单色光的波长λ= n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若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如图丁所示,如果依然在这种情况下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Δx,则波长的测量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值。
【解答】解:(1)游标卡尺的精确度为0.1mm,读数为10mm+7×0.1mm=10.7mm
由题图可知,条纹间距Δxmm=0.7mm
根据Δx
变形得到λm=467nm
(2)如果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度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则在这种情况下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Δx时,条纹间距测量值将偏大,即真实值小于测量值。
故答案为:(1)10.7、467;(2)小于
(2024 金华模拟)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
(1)图1中的a、b、c三个位置对应的器材为 。
A.a是滤光片、b是单缝、c是双缝
B.a是单缝、b是双缝、c是滤光片
C.a是双缝、b是单缝、c是滤光片
(2)该同学正确操作后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2甲所示,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a位置,手轮的读数如图2乙所示,此时手轮的读数为 mm。
(3)已知双缝间距为d,双缝到毛玻璃的距离为l,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a位置时手轮的读数记作x1,继续转动手轮,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b位置时手轮的读数记作x2(x2>x1),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λ=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4)为减小误差,该实验先测量n个亮条纹的间距,再求出相邻亮条纹间距Δx。下列实验采用了类似方法的有 。
A.“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的实验中单摆周期的测量
B.“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合力的测量
C.“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弹簧的形变量的测量
D.“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1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测量
【解答】解:(1)图1中的a、b、c三个位置对应的器材为a是双缝、b是单缝、c是滤光片。故C正确,BA 错误。故选:C;
(2)手轮的读数为15.5mm+0.01mm×7.5=15.575mm
(3)条纹间距
根据相邻明条纹间距公式有
可得
(4)A.“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的实验中单摆周期的测量是测量至少30次全振动的周期然后取平均值,用的是累积放大测量取平均值,故A正确;
B.“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合力的测量,采用的是等效思想,故B错误;
C.“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弹簧的形变量的测量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故C错误;
D.“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1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测量采用的放大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故D正确。
故选:AD。
(2024 温州一模)(1)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去掉铁芯,实验结果不会受到影响
B.为保证实验安全,原线圈应接低压直流电源
C.交变电流产生的磁场对铁芯有力的作用,可能使铁芯振动发出“嗡嗡”声
(2)某同学在完成上述实验后,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变压器原线圈的电阻(阻值较小),为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实验结束时,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
A.断开导线A
B.断开开关
C.取下电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斜槽轨道必须光滑且其末端水平
B.图乙“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重物
C.图丙“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先滴入油酸酒精溶液,再撒入痱子粉
D.图丁“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把滤光片由红色换成绿色,可增加目镜中观察到的亮条纹个数
【解答】解:(1)A.在理想变压器中铁芯的作用是减小磁场的损失,若去掉铁芯,实验结果会受到影响,故A错误;
B.为保证实验安全,原线圈应接低压交流电源,故B错误;
C.交变电流产生的磁场,使变压器铁芯硅钢片产生涡电流,导致变压器振动而发出声音,正常情况下这种声音是清晰而有规律的,但若螺丝没有拧紧,变压器就会发出明显的“嗡嗡”低鸣声,故C正确。
故选:C。
(2)当通过线圈的电流急剧减小时,会产生较大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减小,因此在实验结束时,应先把并联在线圈上的电压表从电路中断开,否则断开开关瞬间会产生大电压烧毁电表,故应先断开导线A,故A正确,BC错误。
故选:A。
(3)A.图甲“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只要保证小球每次从同一位置静止释放即可,斜槽轨道没有必要必须光滑,但其末端必须水平,故A错误;
B.图乙“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重物,故B正确;
C.图丙“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先撒入痱子粉,再滴入油酸酒精溶液,故C错误;
D.图丁“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把滤光片由红色换成绿色,入射光的波长变短;
根据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公式可知,相邻条纹间距减小,可增加目镜中观察到的亮条纹个数,故D正确。
故选:BD。
故答案为:(1)C;(2)A;(3)BD。
(2024 龙岗区校级模拟)某同学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1)一毛玻璃屏上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利用测量头测出,如图(b)所示。先将测量头分划板中心刻线与一明条纹中心P重合,其读数为0.822mm,然后沿同一方向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过4条暗条纹,与另一明条纹中心P′重合,相应的读数如图(c)所示,该读数为 mm。
(2)已知双缝间的距离为0.2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5m,此单色光波长是 m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改用波长更短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条纹间距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1)图(c)的该读数为
20.5mm+0.2×0.01mm=20.502mm
(2)已知条纹PP'间还有3条亮条纹,则相邻两亮条纹的间距为
Δxmm=4.92mm
由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解得
λ=6.56×10﹣4mm
(3)由干涉条纹的间距公式可得,换波长更短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条纹间距将变小。
故答案为:(1)20.502(20.501也对);(2)6.56×10﹣4;(3)变小。
(2024 宝山区校级模拟)(1)如图,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放置在实验台上,利用传感器A和碰撞传感器可测得小球的水平初速度v0和飞行时间t,底板上的标尺可以测得水平位移s。保持导轨槽口距底板高度h=0.420m不变,研究小球平抛运动的规律。(g取9.8m/s2)
①传感器A是 传感器。
②(多选)下列操作有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
A.放置整个装置的台面需要调整至水平
B.斜槽导轨尽可能光滑
C.导轨末端需要调整至水平
D.小球每次从导轨同一位置静止释放
③小球飞行时间的理论值为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④该实验的结论是: 。
(2)图甲为观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实验装置。某次实验时用绿色激光照射,得到图乙所示的光强分布情况。
①则缝屏上安装的是 ,观察到的是光的 现象。
A.单缝,干涉
B.单缝,衍射
C.双缝,干涉
D.双缝,衍射
②(多选)为了能够在光屏上的相同区域观察到更多的条纹,可采用的方法有 。
A.改用红光照射
B.改用紫光照射
C.增加光屏到缝屏的距离
D.减小光屏到缝屏的距离
E.改用缝更宽的缝屏
F.改用缝更窄的缝屏
③(不定项)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的 。
A.频率变大
B.波速变小
C.波长变大
【解答】解:(1)①传感器A是光电门传感器,用于测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
②A.为了保证小球下落的时间相同,放置整个装置的台面需要调整至水平,故A正确;
B.根据实验原理,小球离开斜槽时的初速度由光电门测出,不需要斜槽导轨尽可能光滑,故B错误;
C.为了保证小球离开斜槽后做平抛运动,导轨末端需要调整至水平,故C正确;
D.根据实验原理可知,本实验探究的是平抛运动水平位移与初速度的关系,应该让小球从导轨不同位置静止释放,故D错误。
故选:AC。
③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根据自由落体运动规律
飞行时间
④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x=v0t
由于飞行时间相同,因此可以得出下落的高度不变时,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与初速度成正比;
(2)①根据图乙可知,图样中光的强度中间最强,两边迅速减小,符合光的衍射图样特征,因此缝屏上安装的是单缝,观察到的是光的衍射现象,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②为了能够在光屏上的相同区域观察到更多的条纹,应减小条纹间距,可以通过减小入射光的波长、减小单缝与屏之间的距离或者增大单缝的宽度;
红光的波长大于绿光的波长,紫光的波长小于绿光的波长,因此可以将绿光换成紫光;
综上分析,故ACF错误,BDE正确。
故选:BDE。
③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光的频率不变;
根据折射率公式可知,光的传播速度变小;
根据波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光在水中的波长,因此波长变小。
综上分析,故AC错误,B正确。
故选:B。
故答案为:(1)①光电门;②AC;③293:④下落的高度不变时,平抛运动的水平位移与初速度成正比;(2)①单缝;衍射;②BDE;③B。
(2024 广东三模)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装置如图1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前,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用测量头测量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亮条纹的中心对齐
C.屏上的干涉条纹与双缝垂直
(2)如果用激光器做光源,该实验照样可以完成,这时可以去掉的部件是 。
(3)用测量头测量相邻两个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条纹中心,如图2所示,记下手轮的读数。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0条亮条纹中心,如图3所示,记下手轮的读数,则相邻两个亮条纹的间距是 m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在(3)的前提下,如果已经测得双缝的间距是0.300mm,双缝和屏之间的距离是900mm,则待测光的波长是 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解答】解:(1)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前,不需放单缝和双缝,故A错误;用测量头测量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亮条纹的中心对齐,故B正确;屏上的干涉条纹与双缝平行,故C错误,故选:B
(2)用激光器做光源,由于激光的单色性和相干性好,可以去掉滤光片和单缝。
(3)图2中固定刻度读数为0,可动刻度读数为4.5×0.01mm=0.045mm,所以读数为:x1=0.045mm,
图3中固定刻度读数为14.5mm,可动刻度读数为3.5×0.01mm=0.035mm,所以读数为:x2=14.535mm,
相邻两个亮条纹间距为:Δxmm=1.61mm=1.61×10﹣3m
(4)双缝间距:d=0.300mm=3×10﹣4m,双缝和屏间距:L=900mm=0.9 m 由:Δx得:m=5.37×10﹣7m
故答案为:(1)B;(2)滤光片和单缝;(3)1.61;(4)5.37×10﹣7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专题22 热学、光学实验
一、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装置图:
1.原理:d=。
2.对“V”的测量
(1)配制一定浓度的油酸酒精溶液,设其浓度为n;
(2)用注射器吸取一段油酸溶液,读出它的体积为V0;
(3)再把它一滴滴地滴入烧杯中,记下液滴的总滴数N;
(4)则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油酸的体积V=n。
3.对“S”的测量
(1)浅盘里盛水,把适量的爽身粉均匀撒在水面上;
(2)用注射器向水面上滴1滴油酸酒精溶液,待油膜形状稳定后,将带方格的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下薄膜的形状;
(3)数出轮廓范围内正方形的个数n0,不足半个舍去,多于半个的算一个;
(4)用正方形的个数乘单个正方形的面积S0(即n0S0)计算出油膜的面积S。
二、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装置图:
1.用注射器封闭一段空气,把橡胶套塞住,保证气体的质量不变。
2.读出空气柱的长度L和空气柱的压强p。
3.缓慢向下压或向上拉,分别读取空气柱的长度和气体压强的大小,记录数据。
4.根据数据得出p-V图像或p-图像,得出p、V的关系。
三、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装置图:
1.原理:n=。
2.操作步骤
(1)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玻璃砖放在纸上,描出玻璃砖的两个边a和a′。
(2)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两个大头针A、B,AB的延长线与直线a的交点就是O,眼睛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看两个大头针,此时再插入第三个大头针C,使它把A、B都挡住,再插第四个大头针D,使它把前三个大头针都挡住。
(3)取下玻璃砖,把AB、CD用直线连接起来,分别交直线a、a′于O、O′,再连接OO′,用量角器得出入射角θ1和折射角θ2,如图甲所示,代入公式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3.也可以作单位圆,如图乙所示,测量EF和GH的长度,用公式n=得出玻璃的折射率。
四、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装置图:
1.原理:λ=Δx;双缝间距d是已知的,双缝到屏的距离l可以用刻度尺测出,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需要用测量头测出,先使分划板的中心刻线与条纹中心对齐,记下手轮的读数,然后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另一条纹的中心对齐,再次记下手轮上的读数,用两次读数之差计算相邻两个条纹间距离Δx。
2.操作步骤
(1)先取下双缝,打开光源,调节光源的高度和角度,使它发出的光束沿着遮光筒的轴线把屏照亮,然后放好单缝和双缝,注意使单缝和双缝平行,尽量使缝的中点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2)在单缝与光源之间放上滤光片就可以观察到单色光的双缝干涉图样;
(3)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l和相邻两条亮条纹间的距离Δx;
(4)改变滤光片的颜色和双缝的距离,观察干涉条纹的变化,并求出波长的大小。
3.d是已知的,l和n个条纹间的距离a是直接测量值,则由λ=Δx=得波长。
题型1 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
(2024 江汉区模拟)在“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大小”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油酸1.0mL注入容量瓶内,然后向瓶中加入酒精,直到液面到达250mL的刻度线为止,得到油酸酒精混合溶液;
②用滴管吸取混合溶液逐滴滴入量筒,记录滴入的滴数直到量筒内溶液达到1.0mL为止,恰好共滴了100滴;
③取一滴混合溶液滴在浅盘内的水面上(已撒爽身粉),待油膜稳定后,数得油膜占面积为1cm2小格子120格。
(1)请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为 m(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该实验中的理想化假设是 。
A.将油膜看成单分子层油膜
B.不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间隙
C.考虑各油酸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D.将油酸分子看成球形
(3)利用单分子油膜法可以粗测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已知体积为V的一滴纯油酸在水面上散开形成的单分子油膜的面积为S,这种油酸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则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表达式为NA= (用题中给出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可能用到π)。
(4)小明查阅资料后发现,计算结果明显偏小,可能由于 。
A.爽身粉撒得太厚了
B.将上述油酸酒精溶液置于一个敞口容器中放置一段时间
C.求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少记了10滴
D.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2024 内江模拟)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步骤如下:
A.把一滴油酸酒精溶液滴在水面上,待油酸薄膜形状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酸膜的轮廓
B.向浅盘中倒入适量的水,并向水面均匀地撒入痱子粉
C.将1mL纯油酸加入酒精中,得到2×103mL的油酸酒精溶液
D.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计算出薄膜的面积S(坐标纸中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20mm)
E.将配好的油酸酒精溶液一滴一滴地滴入量筒中,记下50滴溶液的体积
(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 (填步骤前的字母)。
(2)实验中使用到油酸酒精溶液,其中,酒精的作用是 。
A.可使油酸和痱子粉之间形成清晰的边界轮廓
B.有助于测量一滴油酸的体积
C.有助于油酸的颜色更透明便于识别
D.对油酸溶液起到稀释作用
(3)如图,为描出的油酸膜轮廓,油酸膜的面积约为 m2。
(4)已知50滴溶液的体积为1mL,估算油酸分子的直径约为 m(保留两位小数)。
(5)某同学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计算结果明显偏小,可能是由 。
A.油酸未完全散开
B.油酸酒精溶液配制的时间较长,酒精挥发较多
C.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
D.求每滴体积时,1mL的溶液的滴数多记了10滴
题型2 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
(2024 茂名二模)某同学为了测量固体药物的体积,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测量装置(装置密封性良好)。
要测量步骤如下:
①把待测药物放进注射器内;
②把注射器活塞推至适当位置,然后将注射器与压强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连接;
③移动活塞,记录注射器的刻度值V,以及气体压强值p;
④重复上述步骤③,多次测量;
⑤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图像,并利用图像计算药物体积。
(1)在操作步骤③中, (选填“缓慢”“快速”或“以任意速度”)移动活塞。
(2)在操作步骤⑤中,为了得到直线图像,纵坐标是V,则横坐标应该选用 (选填“p”“”或“p2”)。
(3)选择合适的坐标后,该同学通过描点作图,得到的直线图像如图乙所示,其延长线分别交横、纵坐标于a、b,则待测药物的体积为 (用题目中已知量表示)。
(4)由于压强传感器和注射器连接处软管存在一定容积,由此造成的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或“相同”)。
(2024 桃城区校级模拟)某实验小组使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等压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注射器中密封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柱塞下使用细绳悬挂一重物,整个装置置于控温箱内,控温箱内气体始终与外界相通,通过改变控温箱温度读取多组温度、体积数值,并作体积﹣热力学温度图像。
(1)实验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改变控温箱温度后,应等待足够长时间,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取空气柱体积
B.柱塞处涂抹润滑油的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而非密封气体
C.实验过程要保证空气柱密闭性良好
(2)若实验操作规范无错误,作出V﹣T图像,如图乙所示,图像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
(3)改变重物质量,再次实验,得到两条直线,如图丙所示,两条直线斜率分别为k1、k2,重物及柱塞质量之和分别为m1、m2,若测得柱塞横截面积为S,重力加速度为g,大气压强可表示为: (忽略柱塞与注射器之间的摩擦,使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4)某组员认为:若将控温箱密闭,与外界大气不相通,当控温箱内温度缓慢升高时,柱塞和重物的高度会不降反升,请问其观点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不正确”)。
题型3 测量玻璃的折射率
(2024 甘肃模拟)(1)“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中,某同学在白纸上放好玻璃砖,aa′和bb′分别是玻璃砖与空气的两个界面,如图甲所示。在玻璃砖的一侧插上两枚大头针P1和P2,用“×”表示大头针的位置,然后在另一侧透过玻璃砖观察,并依次插上大头针P3和P4,在插P3和P4时,应使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插上大头针P3,使P3仅挡住P2的像
B.插上大头针P3,使P3挡住P1的像和P2的像
C.插上大头针P4,使P4挡住P3和P1、P2的像
D.插上大头针P4,使P4仅挡住P3
(2)在用两面平行的玻璃砖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为了减小作图误差,P3和P4的距离应适当取大些
B.如果光在界面aa′的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光将不会进入玻璃砖
C.不论光以什么角度从aa′射入,经一次折射后到达界面bb′都能射出
(3)另一位同学在“测量玻璃的折射率”实验中,为了防止笔尖碰到玻璃砖面而损伤玻璃砖,该同学画出的玻璃砖界面aa′、bb′如图乙所示。其他操作均正确,该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024 重庆模拟)某小组同学在学校实验室利用“插针法”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原理如图甲所示,他们组提出的处理数据方案是:多次测出入射角i和折射角r,作出sini﹣sinr的图像,利用图像求出玻璃的折射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开始后,玻璃砖在纸上的位置不可移动
B.P1、P2及P3、P4之间的距离取得小些,可以提高精确度
C.玻璃砖应选用两光学表面间距较大且两光学表面平行的玻璃砖,以免影响折射率的测定结果
(2)采用该组同学数据处理方案,玻璃折射率计算式为n= (用θ1、θ2表示)。
(3)设计好方案后实验操作时发现忘带量角器,只带了刻度尺。于是他们将光线与玻璃砖上aa'表面与bb'表面的交点分别设为O点和P点,过P点做玻璃砖aa'表面的垂线PQ,再将入射光线延长与PQ交于点M,如图乙所示。测得OP=L1,OM=L2,则该玻璃砖的折射率n= 。
题型4 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
(2024 连山区校级模拟)如图1所示是“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的装置。实验时,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选项前的字母)。
A.为了测量单色光的波长,滤光片需要安装在凸透镜前
B.若将屏向靠近双缝的方向移动,可减少从目镜中观察到的条纹个数
C.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可用测量头测出n条亮纹间的距离a,求出相邻两条亮纹间距
(2)在某次测量绿光的波长实验中,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条亮条纹中心对齐,将该亮条纹记为第1条亮条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此时的示数为 mm,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条纹中心对齐,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3所示,由此可求得相邻亮条纹的间距Δx= mm。
(3)若双缝间距d=0.25mm,双缝到屏的距离l=75.00cm,则所测绿光的波长为 nm。
(4)若其他条件不变,把滤光片换为红色滤光片,则在屏上观察到的条纹间距会 (选填“变大”或“变小”)。
(2024 临川区校级模拟)如图甲所示,利用双缝干涉测定光的波长的实验中,双缝的间距d=0.4mm,双缝到光屏的距离L=60cm,实验时,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发光,调整光路,使得从目镜中可以观察到干涉条纹。
(1)某种单色光照射双缝得到的干涉条纹如图乙所示,则分划板在图乙中A位置时游标卡尺的读数(如图丙所示)xA= mm,在B位置时游标卡尺的读数xB=14.9mm,则该单色光的波长λ= n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若测量头中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干涉条纹不在同一方向上,如图丁所示,如果依然在这种情况下测量干涉条纹的间距Δx,则波长的测量值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实际值。
(2024 金华模拟)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
(1)图1中的a、b、c三个位置对应的器材为 。
A.a是滤光片、b是单缝、c是双缝
B.a是单缝、b是双缝、c是滤光片
C.a是双缝、b是单缝、c是滤光片
(2)该同学正确操作后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如图2甲所示,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a位置,手轮的读数如图2乙所示,此时手轮的读数为 mm。
(3)已知双缝间距为d,双缝到毛玻璃的距离为l,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a位置时手轮的读数记作x1,继续转动手轮,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b位置时手轮的读数记作x2(x2>x1),则所测单色光的波长λ=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表示)。
(4)为减小误差,该实验先测量n个亮条纹的间距,再求出相邻亮条纹间距Δx。下列实验采用了类似方法的有 。
A.“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的大小”的实验中单摆周期的测量
B.“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中合力的测量
C.“探究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弹簧的形变量的测量
D.“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1滴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测量
(2024 温州一模)(1)在“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电压与匝数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去掉铁芯,实验结果不会受到影响
B.为保证实验安全,原线圈应接低压直流电源
C.交变电流产生的磁场对铁芯有力的作用,可能使铁芯振动发出“嗡嗡”声
(2)某同学在完成上述实验后,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量变压器原线圈的电阻(阻值较小),为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实验结束时,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
A.断开导线A
B.断开开关
C.取下电池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斜槽轨道必须光滑且其末端水平
B.图乙“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中,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释放重物
C.图丙“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先滴入油酸酒精溶液,再撒入痱子粉
D.图丁“用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把滤光片由红色换成绿色,可增加目镜中观察到的亮条纹个数
(2024 龙岗区校级模拟)某同学通过双缝干涉实验测量光的波长,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
(1)一毛玻璃屏上相邻亮条纹的间距可利用测量头测出,如图(b)所示。先将测量头分划板中心刻线与一明条纹中心P重合,其读数为0.822mm,然后沿同一方向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移过4条暗条纹,与另一明条纹中心P′重合,相应的读数如图(c)所示,该读数为 mm。
(2)已知双缝间的距离为0.2mm,双缝到屏的距离为1.5m,此单色光波长是 m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若改用波长更短的单色光重复上述实验,条纹间距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4 宝山区校级模拟)(1)如图,研究平抛运动规律的实验装置放置在实验台上,利用传感器A和碰撞传感器可测得小球的水平初速度v0和飞行时间t,底板上的标尺可以测得水平位移s。保持导轨槽口距底板高度h=0.420m不变,研究小球平抛运动的规律。(g取9.8m/s2)
①传感器A是 传感器。
②(多选)下列操作有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
A.放置整个装置的台面需要调整至水平
B.斜槽导轨尽可能光滑
C.导轨末端需要调整至水平
D.小球每次从导轨同一位置静止释放
③小球飞行时间的理论值为 ms。(保留3位有效数字)
④该实验的结论是: 。
(2)图甲为观察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实验装置。某次实验时用绿色激光照射,得到图乙所示的光强分布情况。
①则缝屏上安装的是 ,观察到的是光的 现象。
A.单缝,干涉
B.单缝,衍射
C.双缝,干涉
D.双缝,衍射
②(多选)为了能够在光屏上的相同区域观察到更多的条纹,可采用的方法有 。
A.改用红光照射
B.改用紫光照射
C.增加光屏到缝屏的距离
D.减小光屏到缝屏的距离
E.改用缝更宽的缝屏
F.改用缝更窄的缝屏
③(不定项)单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的 。
A.频率变大
B.波速变小
C.波长变大
(2024 广东三模)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实验中(装置如图1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沿遮光筒轴线照在屏中心前,应放上单缝和双缝
B.用测量头测量时,应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亮条纹的中心对齐
C.屏上的干涉条纹与双缝垂直
(2)如果用激光器做光源,该实验照样可以完成,这时可以去掉的部件是 。
(3)用测量头测量相邻两个亮条纹中心间的距离,转动测量头的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条亮条纹中心,如图2所示,记下手轮的读数。继续转动手轮,使分划板中心刻线对准第10条亮条纹中心,如图3所示,记下手轮的读数,则相邻两个亮条纹的间距是 m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在(3)的前提下,如果已经测得双缝的间距是0.300mm,双缝和屏之间的距离是900mm,则待测光的波长是 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